实施PMC:“磨刀不误砍柴工”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PMC对于公司而言,不啻一次彻底的流程变革。面对变革的成本和风险,就像一场“磨刀”和“砍柴”的博弈。
  
  当公司的发展规模已经成为了当然的行业翘楚,从销售额的维度已经远远地将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然而笔者细想后发现,10多年的发展,与其说是公司的成功,不如说是销售策略的成功。公司在这持续数年的快速增长过程中,生产、品管、采购、物流基本上是被不断增长的业务拖着走,而现在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彰显出生产、物流系统已经成为制约甚至摧毁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因此自从接手企管部,就一直试图在公司层面推动筹建PMC部门。公司现存的一些管理体制几乎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例如:将生产和品管捆绑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出现全面的质量失控,质量索赔成为鲸吞公司利润的主要因素;再例如:各制造分厂被赋予很多不应该具有的职能,使一个单纯的制造执行单位兼具了从品管、采购、物流一直到技术的职能。而这些还只是一些“肤浅”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公司复杂的产品和生产、供应系统竟然没有专门的计划控制环节。换言之,公司的生产、制造、物流都是在缺乏“大脑”的情形下运转。
  从企管部的角度,一直都希望能够推动公司成立专门的计划部,负责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PMC),将分散在生产部、制造分厂、采购部、业务部门的分别“孤立”的计划与控制职能归口统筹。业务部门的订单经过业务管理部的价格评审,直接进入PMC部门来根据产能、物料计划、生产工程等要素进行交期评审,并形成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分解到各职能和执行单位。
  不过,要将分散在各职能和执行单位的部分“权力”集中到PMC部门,对一家运转十数年的“成功”企业来说,不啻是一场革命。怎么运作才能使之不会破坏现有的稳定平衡局面,比分析透彻、力透纸背的方案更重要。
  加入公司不久,笔者就提出过要筹建PMC部门。原因很简单,现在分散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分散的计划必须要通过一个部门来集成,并统筹调度后分解到各个作业环节。PMC对于已经上规模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应该是必需部门。
  年底06年集团的组织架构调整筹划当中把PMC部作为新增加的部门来考虑预算。作为计划的集中和统筹调度部门,PMC的部门经理必须拥有超过一般部门经理的很大权限;甚至,在运作过程中,他具备的权限要超过生产总监、物流总监和销售总监。这同样也意味着必须要增加总经理团队的编制;更意味着目前的生产、物流、销售等部门必须要让出计划的权限,更多是在PMC之下处于执行的地位。
  如果仅仅从技术上来考虑,筹建PMC部门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先成立PMC小组,对研、产、供、销的跨部门内部流程进行梳理和整合,使以前分散的计划和调度职能集中起来;然后是培训,通过培训物色和组织能够执行的团队;然后是并行试运行阶段,试运行过程中随时调整流程使之更趋合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现在的作业人员进行评定和筛选,以确保在PMC部门正式运作之时,工作流和作业习惯都能够事先地调试到位。
  但公司现在面临的困难使PMC更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公司担心生产、采购和销售部门一旦削弱了计划职能,而PMC仍不能“扛”起来时,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乱局。这种担心跟以往ERP上线运行的差强人意有关——公司在03年底即决策上ERP系统,经过差不多1年的开发,在04年底开始上线运行。通过05年一整年的运作,ERP仍不能达到项目的初衷,甚至连指望系统能够“跑顺”都几成奢望。
  一朝被蛇咬,于是现在多少是怕草绳。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整个机体的运转无奈地变得僵化和迟缓,像是蠢笨的巨人一样。建立PMC部门对整个公司的内部管理来说,不啻是一次彻底的流程变革,但对变革的成本以及风险,单个的管理者或是管理者团队是难以决策的。保守固然墨守成规,有坐以待毙之嫌,但总算是形势逼人;而变革却难免面临失败,却与决策人的责任挂钩,无论如何是沉甸甸的包袱。
  最终的预算尊重了最高决策层的意见,暂时搁置PMC部门的计划,既没有预设PMC部门 ,也没有考虑明年可能的预算。没有变革的压力,对公司决策团队来说至少可以全力以赴面对订单的压力。质量、成本、交期,一个都不能差。
  记得曾在主持公司目标管理的会议上经提到过“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有两重:一是作为二线职能部门——磨刀的部门,开展工作尽量不干扰一线部门——砍柴的部门的正常工作;二是二线职能部门的工作是为一线部门磨好刀,以利于其砍柴。不过,在PMC部门筹建这个问题上,很容易就沦为“不磨刀误了砍柴工”。
其他文献
吴云飞毕业来到这家企业时,当时的腾飞公司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一家邮电部所属的电信研究院。作为一个纯粹的国家设计研究院,当时的研究院,一切科研费用来自国家计划下拨,每项科研只要把科研计划写好,一切就等国家的拨款了。没有人真正关心项目是否能应用于生产,将来是否能有产品投入市场。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国家各个部委所属的许多研究院所开始了企业化经营和运作,当年年底,设计研究院与上海的一家电信设备厂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两棵金银花  □赵元波  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的正在盛开,一簇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了
期刊
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  怎样让产品成为焦点?  下一个“现金牛”的拳头产品要推出上市了各方面准备做到位没有?  短期销售的急功近利总是挤压中长期的品牌工作怎么办?    来自企业的声音    对所有企业来说,营销都是实现收入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将业务运营系统的营销这一模块放到各业务模块中最先讨论的位置。  在一次咨询项目的前期调研中,客户方的一位大区销售经理向AMT的顾问抱怨:“国内的营销平台和国外
期刊
【模拟文题】  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并围绕之写一篇作文。要求: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越……越……”这个语句,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其实并不是这样。两个“越”字并非关联词,而是在前后分句中起修饰或限定作用的副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表达充分条件命题的语句形式。前一个“越……”是后一个“越……”的充分条件,只有在前者的条件
期刊
来自企业的声音    IT规划模块,是IT建设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这一步走错,技术支撑系统这一层也就很难为企业战略执行保障体系(SISS)提供坚实的地基。    IT规划,让老板一次烦个够  一次问一位老板为什么要搞IT规划,他说:“搞这个项目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已经被IT烦死了。IT部门今天选个软件让我批、明天要搞个项目让我批,这东西我又不太懂,不批怕耽搁了,批了怕白花钱。所以要搞IT规划,请你
期刊
虽然30000多双鞋,每个人(5到10人)以手工抄写方式抄录仓库里的货号,抄完要用掉两天的时间,再用一张大的表格根据货号、颜色、数量进行归类汇总,再用计算器进行累加!这样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再经常加错,就更糟了。因此,要完成一张库存现有量报表,要花去7天的时间!公司财务要等一个月以后才能统计出办事处的销售利润报表。这是乔森鞋业集团办事处在实施信息化之前,月底对库存进行盘点时的典型场景。  抓住营
期刊
【考点阐释】  对联题是历年来中考所热考的一种题型,这种题目,具有很强的测试功能,能够有效、快速地检测出应试者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形式一般为名句默写、选择填空、赏析式等。常结合文言知识、修辞手法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如何备考呢?当然是研究加训练。  【真题解析】  一、压缩对联题型  所谓压缩,即把试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压缩即为下联,譬如:  (2015·湖北襄阳卷)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
期刊
对于IT而言,关键是营销的对象和产品,而不是营销计划的形式。    最近阅读了一份某大型半导体生产厂商IT部门的年终报告,这可真是一份令人“难忘”的文档:文章充斥着类似任务、价值观、战略、目标、组织、项目、服务级别、成本和影响等等信息,足以让人眩晕!那么,像这样一份文档——在当今这个仅用电子邮件的标题栏就能进行成功沟通的世界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如今,CIO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营销游戏的
期刊
EPG是CMMI组织机构中的“立法机构”,EPG是组织向内看的一双眼睛,寻觅改进机会,促进组织成为各部分协调的健壮系统。    CMMI的组织结构中,在最高领导之下设立EPG(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 工程过程组)、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组)、EG(Engineering Group, 工程组),这三个组构成是立法、监督和执法的制衡体系,体
期刊
一套系统一套数据标准,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设置数据,这如何能发挥整合的优势呢?数据标准化到底怎么做?    来自企业的声音    要实现集成和资源共享,前提是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编码标准化  ——中国编织工程学会信息委员会副主任 吴迪  数据标准化模块在企业战略执行保障体系(SISS)图中,是和IT规划并列的模块。也可以这样说,IT规划的一开始,就要设计合适的数据标准化体系,毕竟,信息化的一切,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