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 一心为民

来源 :三农中国·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f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他只是一个村支书,却被村民一致称为“活财神”、“大善人”。
  他只是一个村支书,但他带领下的党支部历年都是县、市级先进单位,2002年还被河南省委命名为“双强党支部”。
  他只是一个村支书,但他领导的行政村却被评为“纳税大户”、“市级文明村”。
  他只是一个村支书,但他实现了村柏油路“户户通”。
  他只是一个村支书,但他能让村民一年四季喝上自来水,用上“温泉”。
  他,就是带头创建和谐新农村的老党员——曹新启。他,就是河南省扶沟县农牧场陆桥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扶沟县人大代表、周口市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曹新启。
  
  忧患增人慧 艰难玉汝成
  
  1944年,曹新启出生于多灾多难的黄泛区,从小随家人逃荒要饭,可以说是在苦水中泡大了童年,熬过了少年,青年时代又遭遇了二十多年的极左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级斗争终止了,农民的手脚被解放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曹新启发现扶沟县皮毛厂里的废弃下脚料可以擀成毛毡片,于是他就创办了一个小小的擀毡厂。接着他又创办了一个小型织布厂、棉花收购站、5000纱锭的棉花纺织厂和万只甲鱼养殖场。生意越做越大,他由当年的穷小子变成了大富翁,到1997年,他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460万元,上交利税34万元。
  
  你富 我富 大家富
  
  1984年10月,曹新启接任扶沟县农牧场陆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这一上任就是24年,24年来,人们对他没有投诉,没有埋怨,有的只是满意、尊敬和感恩。
  扶沟县农牧场位于扶沟县东城区,距京深高速公路4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该场南临贾鲁河,北临县火车站,西临县11万伏变电站,东临县电信分局,境内311国道、开封一扶沟铁路、阜阳一郑州、许昌一太康等公路通南贯北,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活跃区。全场辖6个农业分场、6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人口约12000人,耕地面积13840亩。
  由于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英明政策,曹新启幸运地走上了致富路。但富起来的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帮助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说:“我一个人富,那不是真的富。只有让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的富。”为了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为了让乡亲们更加相信自己,他说:“赔钱是我的,赚钱是大家的。”他鼓励村民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想办法致富。他还把自己掌握的几种技术耐心地传授给乡亲,让他们去创办各种小企业。在他的帮助、带动下,陆桥行政村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目前,全村已拥有村办企业7个,个体私营企业92家,2001年实现总产值7800万元,利税470万元。陆桥纱厂、陆新棉厂、巾被厂、针织厂、网套厂是周口市龙头企业,拥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师11名,工人1300名,其中达到技工水平的工人343人。陆桥纱厂主要产品有32支、21支纯棉纱,年产棉纱4000多吨;陆桥巾被400万条,产值达800万元,利税50万元。和平的提花毛巾主要销往沿海和港澳地区;陆桥针织厂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白平布、条纹布、被单布等多种棉织品,并能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生产。
  小河水满,大河水涨。现在不仅曹新启富了,村民也富了,国家也受益,国库每年多收入数百万元。陆桥行政村被周口市命名为“纳税大户”,在全市5000多行政村中排名第17。
  
  情倾社会 爱洒家乡
  
  曹新启说:“我从小受穷,知道穷人最需要别人帮助。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见遭遇苦难的人就走不动,不救济人家点,心里就过意不去。”刚开始搞私营企业赚到点钱时,他就说:“我锅里有米下,不忍心看乡亲们唱清水,无论谁家有困难,我总想多少帮助点。”从那时起,村里谁家有困难,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村民梁四军摔断了胳膊,无钱医治,他送去1000元现金:村民曹忠患白血病需要大笔医疗费,因家里贫困,无力治疗,只有等死,曹新启慷慨解囊,给他4000元,又以县商会会长的身份号召商会成员为曹忠捐款3800元。曹新启的善举深深打动了村民,大家纷纷为曹忠捐款,计9800元。从80年代至今,曹新启为村民和社会上的苦难人捐助救助金额累计10多万元。
  为了让全村的土地都能浇灌,他自己出钱为全村几千亩地打机井,平均每50亩一眼,总投资10万元。为了提高村民种地的积极性,更好地发展农牧场经济,村民抗旱用电免费,夏季收麦时打麦机用电免费,并且买打麦机者补助300元。从1985年起,他减免了村民上缴公粮和提留,大大增加了村民生产的积极性,不仅留住了本村的大部分劳动力,而且从周边村吸收了很多劳动力。
  国家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之前的20多年里,他为本村中小学生垫支学杂费累计13万元,使许多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校,避免了新文盲的产生。村办中学房舍陈旧漏雨,多成危房,曹新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一下子拿出了176万元盖了一所新校舍。
  从80年代开始,他又为村民修路,2006年底就已经实现了柏油路“户户通”。因为曹新启明白“道路通,经济兴”这一道理,只有修通了村柏油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全国防治非典时,曹新启向国家卫生防疫机构捐献6万多元。
  扶沟县建造吉鸿昌纪念广场时,他捐助2万元。
  陆桥行政村所在地是农牧场机关所在地,曹新启替场部支出24.6万元使几条干道达到绿化标准。
  农牧场机关房舍还是大跃进年代盖的低矮旧房,几近坍塌,却无钱翻修,曹新启资助204万元为他们建造了两座办公大楼。
  1998年,曹新启为了全村人吃水方便,自己出钱6万元,建了一座自来水厂,让全村人用上了自来水。2005年,曹新启又把自来水升级为热水厂,花58万元打了一眼1000多米深的热水井,出井水温达到47℃,如今全村人四季使用热水洗澡、做饭,这在河南省史无前例。
  
  新农村 新农民 新气象
  
  如今,陆桥村已经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村里到处是高楼,条条道路铺柏油。行走在陆桥村,人们能充分感受到这里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曹书记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技能水平和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素质,加强其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20多年来,陆桥村没有发生过一件打架斗殴和违法的事情,年年都被县里评为文明村,2005年升为市级文明村。曹新启带领下的党支部历年来都是县、市级先进单位,2002年,被河南省委命名为“双强党支部”。
  曹新启支书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看到他奋斗过的征程上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脚印。
  
  祝愿
  
  今年64岁的曹支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魁伟、刚毅、坚强、坦诚、洒脱、和蔼、低调、俭朴。言辞让人倍感亲切,爽快的言语中透露着他的无私坦荡与仁慈包容。他那高雅的气质与充满活力的神采,总是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莫大鼓舞和力量。艰难坎坷的人生路让他拥有战胜困难、战胜疲惫的坚强。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培养了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这里,我们祝这位坚强的好支书身体健康,踏着新时代的最强音去开拓、创建更加宏伟的事业,谱写更加华丽的乐章!
其他文献
武陟县建设委员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建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合庄的带领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建工作全局,以创国家卫生城和省级园林城为目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尽快形成“外城环、内成网、环境美、设施全”的城市景观,树立新的城市形象,努力实现3-5年再造一个新武陟的宏伟目标。  杨合庄担任党组书记、主任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重视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期刊
郸城县2007年的畜牧业生产和畜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规范小区建设,搞好无公害生产    2007年,郸城县新建养殖小区23个,巩固改造养殖小区8个,同时对全县养殖小区进行排查摸底,找出每个小区的缺点和不足,制订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并组织技术人员分包蹲点,逐个进行规范,合格的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不
期刊
2007年,在武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手段,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改善民生、共创和谐为目标,严格实行部门执法责任制,突出抓好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和职工维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动了武陟县各项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武陟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
期刊
根据栾川县自然区域特征及林业建设现状,响应《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号召,栾川县制定了《栾川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总体目标是,经过努力奋斗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建成功能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近日,围绕这一规划,我们采访了栾川县林业局局长崔跃彤。  记者:您对打造栾川县2008林业生态建设这项工作有什么看法?  崔局长:当前栾川
期刊
记者:韩局长,我市07年度农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请您谈一下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韩局长:2007年,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88.4亿元,较上年增长4.6%,高于年初4%的目标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9
期刊
因地制宜,向荒山要效益    紫陵村总人口5600余人,耕地3300余亩,人均耕地仅0.59亩,人多地少,制约了大多数村民的收入增长。面对这种现状,紫陵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村北的1.1万亩山前坡地。根据山前坡地土薄石厚,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宜林不宜农的实际,紫陵村两委决定因地制宜,依托山前坡地,发展林果业,向荒山要效益。  1997年10月,该村组织5家村办企业成立了股份制形式的“沁阳仙鸿实业开
期刊
胡状乡辖5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现有总人口49502人,耕地70706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群众的种地积极性逐渐提高。如何在“三农”问题上做文章,进一步促进“三农”发展,成为胡状乡党委、政府摆上日程的重要话题。2005年,濮阳县实施“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实行科技下乡,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一活动使胡状乡党委、政府深受启
期刊
扶沟是一个拥有7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业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为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商标品牌管理部门,我局在组织实施“商标富农”工程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全力引导、支持农副产品生产经营者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柴岗黄瓜、汴岗冬枣、江村无籽西瓜、包屯黄金瓜,这些品牌农产品为扶沟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局在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
期刊
2月25日,漯河市人民会堂彩旗飘扬,人声鼎沸,一千多名干部群众参加的源汇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动员大会隆重召开,这标志着源汇区在漯河率先拉开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的帷幕。“解放思想”都讲了近三十年了,为什么现在还要提?如何看待源汇区当前掀起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中共源汇区委书记马超音。  谈起解放思想,马超音先从漯河市2004年二次区划调整以来转变观念、促进发展说起
期刊
泰山村位于新郑市龙湖镇的西南角,郑州市南20公里,有西泰山之名。西泰山地名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地理人文环境得天独厚。但泰山村处于丘陵地带石岭山区,地下一米以下就是岩石,土层覆盖浅。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差,好多当地人都把挖坑采石头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人均收入低,年收入不足千元。好多能人纷纷下山寻找出路,现年53岁的泰山村支书乔宗旺就是外出的能人之一。  因为村民乱开采石头,昔日的西泰山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