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明威是上个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和语言风格,表达出自己的彷徨和迷茫,表现了对美国社会和整个世界的思考,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树立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主要作品进行细节分析,探究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加深对其作品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海明威;文学语言;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海明威的经典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硬汉形象的人格魅力,让他的作品广受喜爱,同样也让他收获了很多荣誉。一战期间,他曾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并且凭着《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同时收获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他作品也获得了各种荣誉与肯定。海明威作品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突出,最明显的是他对叙述语言的熟练运用,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出他的内心想法和深层含义,引发读者的想象。下面主要从几个不同方面剖析了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以供读者参考。
  一、简洁凝练,直观描绘
  海明威作品语言结构不冗不赘,通过轻松的文风、简单的句式和通俗的词汇,直观而不加修饰地描绘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原始的画面,给人一种很单纯的感觉。[1]在词汇运用方面,他经常采用简单的生活词汇,短小而频繁使用,很少运用多音节词和生僻词。在句式上,通常围绕某个单词为中心,形成多个单句,从而连接成并列句式,并排列成先后顺序。具体来说,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偶尔使用也是很通俗的词汇。他也很少使用各种从句来对句子进行修饰,往往就用结构很简单,甚至近乎电报式语言的句子来表达。通过准确的名词和形象的动词,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事物只具有基本的色彩,让人感受不到浮华与做作。
  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在场景的描绘上,往往采用十分直观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人的各种感官连接起来,直接将人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直接体现在语言中,给人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作者有一段描述:男人躺在帆布床上,他越过含羞树的树荫向阳光灿烂的平原望去,有三只很大的鸟讨厌地在地上趴着,还有很多在天空中飞翔。通过这种简洁直观的语言描绘让人感受到阳光、飞鸟、树荫等场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心旷神怡。
  二、朴实无华,真情实感
  海明威具有非常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说描述过程中,往往使用最简单朴实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含义和真情实感,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其实在文学创作中,一些简单基础的描写词汇就可以表达非常深刻的语言含义,例如通过简单的名词或动词表达事物和动作的本来面目,给人朴实无华的感觉。海明威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精炼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大量优美的文字进行修饰,也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哗众取宠,只需要将想表达的意思直观地描绘出来就可以了。[2]例如,在《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段动作场景:老人放下钓索,尽可能地将鱼叉举高,用尽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积累的力气,将鱼叉朝下直刺进鱼身的一侧。这样的描述方式就十分朴实,不加任何感情修饰,只是将一些常见的动词和名词进行简单组合,然而却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搏斗场景。
  简洁朴实是海明威的语言风格,然而却可以表达真实深刻的个人情感。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就使用十分简洁的单句来描绘亨利与牧师的对话,提及关于战争的话题,不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性词语。然而从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小说中人物对战争强烈的厌恶之情,通过真情实感影响读者,体现作品的内涵。
  三、情感内敛,表达含蓄
  海明威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往往比较内敛含蓄,他始终强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需要隐藏作者自己的情感,减少主观意识的渗入,而以一种更客观的态度进行创作,着重描绘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海明威通常使用十分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将无限的情感融入到有限的语言之中,外表看起来不动声色,内在的情感却十分热烈浓重。例如在《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亨利为了再看一眼死去的妻子,不顾旁人阻拦,然而当他真正看到自己的妻子之后,却陷入了一种很平静的状态,没有悲痛,也没有失控。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作者没有再花费笔墨描写亨利之后的情况。然而正是在这样简洁凝练的字里行间,读者分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已经达到极致的失落感。结合前文的故事,读者可以知道亨利在经过战争的创伤之后,爱情已经成为他唯一的寄托,而妻子的离去是对他最后沉重的一击。然而看着爱妻的遗体,他的表现是冷静甚至麻木的,不见一丝忧伤,显得“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结尾表现方式,更显得作者凝练的文字功底,通过最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主人公深沉的内心情感,更加感染读者。
  结束语:
  海明威的作品语言风格整体简洁凝练,修饰方式朴实无华,句式简单,在情感表达上也偏于含蓄。通过最直白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体现作者最深刻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刘艳.对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32:57.
  [2]王国真.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探讨[J].名作欣赏,2012,18:26-27.
其他文献
摘 要:弗吉尼亞·伍尔夫(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在1927年发表的作品《到灯塔去》描绘了双性同体的理想境界。本文基于双性同体理论来探究莉丽·布里斯科女性意识的发展,在解构二元对立结构的同时,最终建立两性和谐统一的完美世界,展现了真实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莉丽  作者简介:帅昕(1990.11-),女,汉,江西南昌人,研究
摘 要:威廉·斯泰伦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曾以《苏菲的选择》一书享誉世界。这部出版于1979年的小说不仅为威廉·斯泰伦赢得了赞誉,在当时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也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小说以斯汀戈的第一人称视角,借助苏菲的回忆,向我们讲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者苏菲的悲惨命运,将以苏菲为代表的战争幸存者们的痛苦心境和悲惨遭遇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关键词:苏菲的选择;悲惨命运;悲剧原因  作者
摘 要:作为《在我弥留之际》中的主人公,艾迪在小说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她个性较为复杂,身上颇有拜伦式英雄的特征:一方面富有反抗精神另一方面又沉默孤独,悲观厌世情绪严重。本文试从分析艾迪的内心独白入手,展现她叛逆的一面,以及其消极情绪导致的消极人生和叛逆不彻底性来揭示艾迪悲剧性的一生。  关键词:叛逆精神;消极情绪;悲剧人生  作者简介:陈立围,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现在四川大学锦城
摘 要:《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成熟期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二十世纪精神生活最成功的小说之一,是纪德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最深刻的反映,小说不仅题目出自《圣经·福音书》,而且小说主人公阿莉莎更是穷其一生追寻上帝,但是却过于追寻圣洁,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客死他乡。其实是纪德对基督教的质疑和反思,信仰本是应该使人快乐,追寻幸福,可是阿莉莎和杰罗姆却一生充满矛盾和痛苦。本文试图从圣经的角度探讨《窄门》
基金项目:本文系横向项目“英美文学研究”(合同编号:2015AH01);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英国后现代戏剧不自然叙事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6D78)”;教育部英语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编号:TS12154)等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美籍华裔作家哈金的《自由生活》用写实主义的写作方式,细致深入地描述了华裔移民武男一家在美国追求美国梦的艰难经历。哈金以高超的写实主义风格将故事中文化
摘 要:非洲的西北部的摩洛哥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它也是一个沿海的国家,与西班牙隔着直布罗陀海峡,海岸线达到1700多公里,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15世纪末期以后,西班牙和法国先后入侵摩洛哥,之后摩洛哥被西班牙和法国瓜分,成为其殖民地。二战后,殖民主义体系迅速瓦解崩溃,摩洛哥脱离了西班牙和法国的魔爪,成为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新国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法语变成了摩洛哥的通用语言。在摩洛哥独立之后,受民族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