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明威是上个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和语言风格,表达出自己的彷徨和迷茫,表现了对美国社会和整个世界的思考,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树立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主要作品进行细节分析,探究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加深对其作品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海明威;文学语言;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海明威的经典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硬汉形象的人格魅力,让他的作品广受喜爱,同样也让他收获了很多荣誉。一战期间,他曾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并且凭着《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同时收获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他作品也获得了各种荣誉与肯定。海明威作品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突出,最明显的是他对叙述语言的熟练运用,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出他的内心想法和深层含义,引发读者的想象。下面主要从几个不同方面剖析了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以供读者参考。
一、简洁凝练,直观描绘
海明威作品语言结构不冗不赘,通过轻松的文风、简单的句式和通俗的词汇,直观而不加修饰地描绘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原始的画面,给人一种很单纯的感觉。[1]在词汇运用方面,他经常采用简单的生活词汇,短小而频繁使用,很少运用多音节词和生僻词。在句式上,通常围绕某个单词为中心,形成多个单句,从而连接成并列句式,并排列成先后顺序。具体来说,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偶尔使用也是很通俗的词汇。他也很少使用各种从句来对句子进行修饰,往往就用结构很简单,甚至近乎电报式语言的句子来表达。通过准确的名词和形象的动词,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事物只具有基本的色彩,让人感受不到浮华与做作。
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在场景的描绘上,往往采用十分直观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人的各种感官连接起来,直接将人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直接体现在语言中,给人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作者有一段描述:男人躺在帆布床上,他越过含羞树的树荫向阳光灿烂的平原望去,有三只很大的鸟讨厌地在地上趴着,还有很多在天空中飞翔。通过这种简洁直观的语言描绘让人感受到阳光、飞鸟、树荫等场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心旷神怡。
二、朴实无华,真情实感
海明威具有非常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说描述过程中,往往使用最简单朴实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含义和真情实感,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其实在文学创作中,一些简单基础的描写词汇就可以表达非常深刻的语言含义,例如通过简单的名词或动词表达事物和动作的本来面目,给人朴实无华的感觉。海明威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精炼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大量优美的文字进行修饰,也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哗众取宠,只需要将想表达的意思直观地描绘出来就可以了。[2]例如,在《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段动作场景:老人放下钓索,尽可能地将鱼叉举高,用尽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积累的力气,将鱼叉朝下直刺进鱼身的一侧。这样的描述方式就十分朴实,不加任何感情修饰,只是将一些常见的动词和名词进行简单组合,然而却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搏斗场景。
简洁朴实是海明威的语言风格,然而却可以表达真实深刻的个人情感。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就使用十分简洁的单句来描绘亨利与牧师的对话,提及关于战争的话题,不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性词语。然而从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小说中人物对战争强烈的厌恶之情,通过真情实感影响读者,体现作品的内涵。
三、情感内敛,表达含蓄
海明威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往往比较内敛含蓄,他始终强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需要隐藏作者自己的情感,减少主观意识的渗入,而以一种更客观的态度进行创作,着重描绘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海明威通常使用十分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将无限的情感融入到有限的语言之中,外表看起来不动声色,内在的情感却十分热烈浓重。例如在《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亨利为了再看一眼死去的妻子,不顾旁人阻拦,然而当他真正看到自己的妻子之后,却陷入了一种很平静的状态,没有悲痛,也没有失控。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作者没有再花费笔墨描写亨利之后的情况。然而正是在这样简洁凝练的字里行间,读者分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已经达到极致的失落感。结合前文的故事,读者可以知道亨利在经过战争的创伤之后,爱情已经成为他唯一的寄托,而妻子的离去是对他最后沉重的一击。然而看着爱妻的遗体,他的表现是冷静甚至麻木的,不见一丝忧伤,显得“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结尾表现方式,更显得作者凝练的文字功底,通过最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主人公深沉的内心情感,更加感染读者。
结束语:
海明威的作品语言风格整体简洁凝练,修饰方式朴实无华,句式简单,在情感表达上也偏于含蓄。通过最直白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体现作者最深刻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刘艳.对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32:57.
[2]王国真.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探讨[J].名作欣赏,2012,18:26-27.
关键词:海明威;文学语言;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海明威的经典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硬汉形象的人格魅力,让他的作品广受喜爱,同样也让他收获了很多荣誉。一战期间,他曾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并且凭着《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同时收获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他作品也获得了各种荣誉与肯定。海明威作品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突出,最明显的是他对叙述语言的熟练运用,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出他的内心想法和深层含义,引发读者的想象。下面主要从几个不同方面剖析了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以供读者参考。
一、简洁凝练,直观描绘
海明威作品语言结构不冗不赘,通过轻松的文风、简单的句式和通俗的词汇,直观而不加修饰地描绘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原始的画面,给人一种很单纯的感觉。[1]在词汇运用方面,他经常采用简单的生活词汇,短小而频繁使用,很少运用多音节词和生僻词。在句式上,通常围绕某个单词为中心,形成多个单句,从而连接成并列句式,并排列成先后顺序。具体来说,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偶尔使用也是很通俗的词汇。他也很少使用各种从句来对句子进行修饰,往往就用结构很简单,甚至近乎电报式语言的句子来表达。通过准确的名词和形象的动词,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事物只具有基本的色彩,让人感受不到浮华与做作。
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在场景的描绘上,往往采用十分直观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人的各种感官连接起来,直接将人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直接体现在语言中,给人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作者有一段描述:男人躺在帆布床上,他越过含羞树的树荫向阳光灿烂的平原望去,有三只很大的鸟讨厌地在地上趴着,还有很多在天空中飞翔。通过这种简洁直观的语言描绘让人感受到阳光、飞鸟、树荫等场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心旷神怡。
二、朴实无华,真情实感
海明威具有非常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说描述过程中,往往使用最简单朴实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含义和真情实感,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其实在文学创作中,一些简单基础的描写词汇就可以表达非常深刻的语言含义,例如通过简单的名词或动词表达事物和动作的本来面目,给人朴实无华的感觉。海明威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精炼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大量优美的文字进行修饰,也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哗众取宠,只需要将想表达的意思直观地描绘出来就可以了。[2]例如,在《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段动作场景:老人放下钓索,尽可能地将鱼叉举高,用尽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积累的力气,将鱼叉朝下直刺进鱼身的一侧。这样的描述方式就十分朴实,不加任何感情修饰,只是将一些常见的动词和名词进行简单组合,然而却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搏斗场景。
简洁朴实是海明威的语言风格,然而却可以表达真实深刻的个人情感。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就使用十分简洁的单句来描绘亨利与牧师的对话,提及关于战争的话题,不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性词语。然而从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小说中人物对战争强烈的厌恶之情,通过真情实感影响读者,体现作品的内涵。
三、情感内敛,表达含蓄
海明威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往往比较内敛含蓄,他始终强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需要隐藏作者自己的情感,减少主观意识的渗入,而以一种更客观的态度进行创作,着重描绘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海明威通常使用十分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将无限的情感融入到有限的语言之中,外表看起来不动声色,内在的情感却十分热烈浓重。例如在《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亨利为了再看一眼死去的妻子,不顾旁人阻拦,然而当他真正看到自己的妻子之后,却陷入了一种很平静的状态,没有悲痛,也没有失控。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作者没有再花费笔墨描写亨利之后的情况。然而正是在这样简洁凝练的字里行间,读者分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已经达到极致的失落感。结合前文的故事,读者可以知道亨利在经过战争的创伤之后,爱情已经成为他唯一的寄托,而妻子的离去是对他最后沉重的一击。然而看着爱妻的遗体,他的表现是冷静甚至麻木的,不见一丝忧伤,显得“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结尾表现方式,更显得作者凝练的文字功底,通过最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主人公深沉的内心情感,更加感染读者。
结束语:
海明威的作品语言风格整体简洁凝练,修饰方式朴实无华,句式简单,在情感表达上也偏于含蓄。通过最直白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体现作者最深刻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刘艳.对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32:57.
[2]王国真.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探讨[J].名作欣赏,2012,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