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视角下的《窄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成熟期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二十世纪精神生活最成功的小说之一,是纪德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最深刻的反映,小说不仅题目出自《圣经·福音书》,而且小说主人公阿莉莎更是穷其一生追寻上帝,但是却过于追寻圣洁,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客死他乡。其实是纪德对基督教的质疑和反思,信仰本是应该使人快乐,追寻幸福,可是阿莉莎和杰罗姆却一生充满矛盾和痛苦。本文试图从圣经的角度探讨《窄门》。
  关键词:《窄门》;安德烈·纪德;圣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
  一、纪德的宗教背景
  《窄门》这部小说是纪德花了十几年构思的结果,可以说是纪德以自己为原型的自传。解读《窄门》,就不得不对纪德的童年生活经历进行梳理。安德烈·纪德,从小生活在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家庭有很浓厚并且复杂的宗教背景,纪德的父母是虔诚的新教徒,但是他的母系家族是天主教的教徒。
  天主教信奉的是圣母玛利亚,而新教信奉的则是耶稣,虽然天主教和新教都认为圣子、圣灵、圣父是三位一体的,并且在信仰上帝和基督救主这些大前提上,与天主教并无不同;但在奉行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启示的教义,诫命和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上却大有不同,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的区别,新教极其特殊,它和世上所有其它主流宗教都有极远的距离。在经书文本上虽然天主教和新教用得很是相似,但是在接近新教上与比多神教、伊斯兰教、自然神论相比并无明显区别。新教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其强调救恩的无条件性,和人力的不能自救。全然放弃了其其他教的功利性和讨价还价的元素以及否定了教徒的优越性。另外新教只奉《圣经》为最好权威,天主教把教会和《圣经》看的同样重要,并且在天主教中,神职人员是信徒与上帝的联络员,信徒只能通过神职人员向上帝忏悔,而在新教中,信徒则是可以直接向上帝。
  由于纪德母系天主教的背景,和父母新教的信仰,纪德可以说是两种信仰的结晶,但是纪德母亲对他教育可以说是纯粹的新教式教育,从小纪德就学习《圣经》以及教派的清规戒律,这对纪德一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大量引用《圣经》的句子。
  二、纪德的分裂——阿莉莎和杰罗姆
  《窄门》中阿莉莎和杰罗姆可以说是纪德的缩影,阿丽莎是《窄门》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男主人公杰罗姆的表姐,也是杰罗姆的暗恋对象。在纪德童年的时候,他曾经去过舅舅埃米尔的家里,并且爱上了他的表姐玛德莱娜·隆多,并且纪德的《安德烈·瓦尔特》日记就是为她所写,在《窄门》中,阿莉莎同样也是罗杰姆舅舅家的女儿,是他的表姐。但是由于纪德幼年的时候便受母亲新教徒式的教育,所以在他的潜意识里,性是邪恶的,与道德是处在对立面的,所以爱情对于纪德来说,是情与欲相分离的,他在不停地控制自己的肉欲来守护自己的信仰,同时又要经受肉欲的折磨,纪德每天在这种矛盾之中挣扎,纪德的这种观念反映在《窄门》中几乎就是阿莉莎对于爱情和信仰的选择,“除了爱,尽情的爱,永无止境的爱,是否还有别的美德……然而有些日子,唉!在我看来,美德与爱情完全相抵触了。什么!我内心最自然的倾向,竟敢称之为美德!”“我得不到杰罗姆的消息就惴惴不安,这就应当扪心自问:我真的心甘情愿做出牺牲吗?上帝不再要求我这样做,我就觉得蒙受了屈辱”阿莉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她对于道德与爱情的矛盾在这篇日记中已经显露无遗,其实不仅是纪德和阿莉莎,在整个西方,基督教指引着对上帝和天国的信仰的最高目标,人们相信只有遵循基督教的指引,用基督教的道德信条来约束自己,全心全意跟着上帝的指引,无条件无保留的向上帝付出自己的身心,才能救赎自己的灵魂,才能回到令人神往的天国世界。
  在生活中,一个人不会得到满足,也不应该得到满足,而且真的也没有这种令人满足的事。“我们生来都是为了另外一种幸福”,就是仰慕上帝、追随上帝“立志终身侍奉他”。为此,她认为她与杰罗姆两人不应该结婚,既然他爱她,她也爱他,那么他们的爱不能妨碍对方接近上帝,成为他们与上帝之间的障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独立到上帝那里去”,基督教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法则,其结构依循的是纯粹肉身的法则。精神与肉体是基督教挚爱观中不可回避的矛盾。这个矛盾与冲突至今仍是基督教神学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三、窄门——纪德对宗教的反思
  如果说阿莉莎所向往的圣洁高于爱情,那么杰罗姆则是正好相反。在杰罗姆的意识里,阿莉莎高于一切,只要能够接近阿莉莎,和阿莉莎在一起,他可以做任何事。而正是因为阿莉莎,他才想要接近上帝。在小说第一章中,杰罗姆在礼拜六去教堂听到牧师念道“你们还是尽量从窄门进来吧,因为宽门和宽路都是通向地狱的,进去的人有很多;可是窄门和窄路却通向永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找得到它”。
  纪德在小说中以“窄门”为主题,“窄门”一词是由《新约·马太福音》出得,在书中作者认为只有通往地狱的门是宽的,路是平坦的,而通往天堂的门却是窄的,路也是小的。意思是说,作为人类,原罪是人人生而就有的,每个人都必须赎罪,只有信仰耶稣基督,严于律己,恪守“十诫”等契约准则,才有可能获救。这一赎罪来获得幸福的过程犹如窄门,孤独痛苦,寂寞难行。而阿莉莎就是这样一个下定决心“努力进窄门”的人,但是杰罗姆抗拒宽门,是因为与他们同行,他会与阿莉莎越来越远。当牧师在教堂阐释窄门的时候,杰罗姆的神识仿佛已经经历了一遍,他感到痛苦的挤进了窄门,但是进去之后,却是阿莉莎的房门,“在一切苦行的尽头,在一切悲伤的尽头,我有了另一种快乐,那种既纯洁又神秘的天使般的快乐,那种快乐仿佛是一种既尖厉又轻柔的小提琴曲,仿佛一团要将我和阿莉莎的心烧成灰烬的烈焰”。
  杰罗姆把阿莉莎视为福音书里的那颗珍珠,而自己为了得到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杰罗姆的心中,幸福是可以追求的,可以通过努力去获得,幸福与美德是一体的。而阿莉莎却认为美德与爱情是完全相抵触的,甚至自己对杰罗姆的爱会阻碍杰罗姆到达窄门,于是她执拗的选择牺牲自己,不过问杰罗姆的感受,一厢情愿的以为牺牲自己就可以成全杰罗姆,更为荒唐的是她以为自己的妹妹喜欢杰罗姆,便自作主张选择退出,要撮合妹妹朱丽叶和杰罗姆,她的这个行为不仅是伤害自己,也是对杰罗姆、朱丽叶和阿贝尔的伤害。不过分的说阿莉莎在这方面有点自私,这与她的信仰并不相符的,并不是圣经中“爱人如己”的阐释,而是阿莉莎个人化过度的阐释行为。
  另外还有一点令人费解的就是,阿莉莎把走向上帝看为一生所致,并且在她的心目中,上帝和圣洁至高无上,但是她却阻止杰罗姆去看基督教义的书,“我若是看见你看这些书,会感到很伤心的!我的确认为,你生来适于干大事业,不应该这样的。”此外,她又觉得自己是杰罗姆和上帝之间的障碍,“他总恋着我,也就阻碍他在美德的路上大步前进。我牺牲自己的功能,将他无限美好的功德献给您,如果说失去了他,今天我的心灵要哭泣,但这不正是为了以后能在您身上同他相聚吗……”其实纪德笔下阿丽莎的矛盾,就是紀德在自己母亲管教下出现的迷惘,母亲对他严苛的清教徒式的教育,使他逐渐产生叛逆,怀疑基督教的道德,但是始终并未怀疑上帝。他认为上帝是美好的,指导人们走向光明的,但是其道德却是和圣经的理论相驳论的。
  参考文献:
  [1]安德烈·纪德,著.江航,译.窄门[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安德烈·纪德[法],《安德烈·瓦尔特笔记》[M]. (宋敏生、姜俊钦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3]国际圣经协会编:《圣经》,香港:国际圣经协会出版,2000 年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关于“斗百草”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  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
期刊
4月1日上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运行。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共同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并为新注册企业代表颁发营业执照。省长胡和平在揭牌仪式上讲话,
道家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与宗教思想,体现了天地之间的联系及阴阳五行的世界观,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道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不断发展,道家思想传入德国,为德国
摘 要:荣格是著名的精神心理学家,他的思想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处处可见,不管是被直接引用也好,或者被加以修改和运用也好。应该可以说荣格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对于村上春树诠释其作品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1Q84》中,荣格的思想更是被村上春树运用的得心应手,甚至可以说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和隐喻与荣格思想息息相关,因此解读其中的荣格思想可以说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村上春树;《1Q8
摘 要:任碧蓮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述的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融入美国文化并与之冲突从而重建其文化身份的故事。本文旨在探索小说人物试图打破中国移民固有的本质文化身份,推翻理想中美国文化身份的过程,并分析小说中移民文化身份所反映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关键词: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
近年来,在森林采伐上滋生了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森林不同的采伐方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总结相关的经营理念与采伐方式之间的联系,让森林采伐
《鼻》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品之一,其取材于《今昔物语》,小说深刻洞察、细致刻画了人性的自私与丑陋.本篇文章通过对《鼻》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洞察人性中利己主
摘 要:弗吉尼亞·伍尔夫(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在1927年发表的作品《到灯塔去》描绘了双性同体的理想境界。本文基于双性同体理论来探究莉丽·布里斯科女性意识的发展,在解构二元对立结构的同时,最终建立两性和谐统一的完美世界,展现了真实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莉丽  作者简介:帅昕(1990.11-),女,汉,江西南昌人,研究
摘 要:威廉·斯泰伦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曾以《苏菲的选择》一书享誉世界。这部出版于1979年的小说不仅为威廉·斯泰伦赢得了赞誉,在当时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也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小说以斯汀戈的第一人称视角,借助苏菲的回忆,向我们讲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者苏菲的悲惨命运,将以苏菲为代表的战争幸存者们的痛苦心境和悲惨遭遇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关键词:苏菲的选择;悲惨命运;悲剧原因  作者
摘 要:作为《在我弥留之际》中的主人公,艾迪在小说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她个性较为复杂,身上颇有拜伦式英雄的特征:一方面富有反抗精神另一方面又沉默孤独,悲观厌世情绪严重。本文试从分析艾迪的内心独白入手,展现她叛逆的一面,以及其消极情绪导致的消极人生和叛逆不彻底性来揭示艾迪悲剧性的一生。  关键词:叛逆精神;消极情绪;悲剧人生  作者简介:陈立围,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现在四川大学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