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
国外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广泛开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探索。德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同的高校形式作为不同类型的高校体系中等值的要素而相互存在。”荷兰1986年《高等职业教育法案》确立了应用技术大学与大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1995年芬兰议会通过《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1995年瑞士联邦议会颁发了《瑞士应用技术大学联邦法》,从国家制度层面把应用技术大学定位在“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等学校,与学术性大学同等的地位。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被定位为与大学具有同等价值,但是属于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应用技术大学更擅长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德国经济和工商管理界把他们称为“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职业人才。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
本文不去争议应用技术大学是应用型本科、技术型本科,还是应用技术型本科,研究的假设前提,以上三种提法的内涵是一致的,即与学术性大学同等的地位(等值),能合理选择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技术问题,将工程设计人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技术型人才,即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区分普通研究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型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和特征很类似于我国的行业所举办的本科院校,定位于服务本行业。
按照系统理论,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而存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本质是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2015年4月“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急需经济贸易类人才。世界贸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引进来、“走出去”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建立天津自贸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对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培养经济贸易类专业应用本科人才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特征
(一)应用技术大学与学术性大学的等值性
不论是瑞士、芬兰这两个全球竞争力最强国家,还是英国、德国这些传统高等教育强国,都遵循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及时依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层次和规格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管理体制结构上进行调整,形成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和良性互动。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学术性大学的地位同等。在科类结构上,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双元”结构体系,即普通研究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在层次结构上,赋予应用技术大学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能级结构上,支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在管理体制结构上,形成更为灵活的教育体制,学生选择更为自由,两轨之间变得更具有贯通性,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象反映出高等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这些外部关系的失调,表现出高等教育对社会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基准的评估制度;是以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秉承终生教育理念,发展职业继续教育;是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治理,灵活的用人制度;真实应用为基础实现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运行机制,表现出与普通研究性大学等值又有不同的特征。
(三)应用技术大学与学术性大学的差异性
应用技术大学有着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知识生产与产品研发功能定位,是具有不同社会分工的社会组织。它们处于知识结构中不同的位置,具有各自的特性。
三、应用技术大学经济贸易类人才培养方式
(一)经济贸易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应该通过宏观上進行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微观上加强实践教学的调整, 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以提高专业教学的社会效益。这些主要是高等教育结构出现了问题,既培养目标定位出现错位,改革方向都定位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
(二)工程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大学经济贸易类人才培养的重心
普通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的问题。应用技术大学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工程实践教学方面,她以专业教育为主和面向工作生活的类型教育;应用技术大学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的新型大学类型;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元格局,其起始点和落脚点源于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工程实践教学为人才培养的重心。
(三)双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模式
双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学训交融、核心突出、素质贯穿、能力递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是运用协同论、利益相关者、实用主义教育学、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理论对经济贸易类应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论证,确立经济贸易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经济贸易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双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在工程实践教学中,与企业和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发展与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实现应用技术大学所肩负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
(一)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
国外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广泛开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探索。德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同的高校形式作为不同类型的高校体系中等值的要素而相互存在。”荷兰1986年《高等职业教育法案》确立了应用技术大学与大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1995年芬兰议会通过《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1995年瑞士联邦议会颁发了《瑞士应用技术大学联邦法》,从国家制度层面把应用技术大学定位在“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等学校,与学术性大学同等的地位。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被定位为与大学具有同等价值,但是属于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应用技术大学更擅长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德国经济和工商管理界把他们称为“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职业人才。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
本文不去争议应用技术大学是应用型本科、技术型本科,还是应用技术型本科,研究的假设前提,以上三种提法的内涵是一致的,即与学术性大学同等的地位(等值),能合理选择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技术问题,将工程设计人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技术型人才,即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区分普通研究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型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和特征很类似于我国的行业所举办的本科院校,定位于服务本行业。
按照系统理论,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而存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本质是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2015年4月“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急需经济贸易类人才。世界贸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引进来、“走出去”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建立天津自贸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对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培养经济贸易类专业应用本科人才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特征
(一)应用技术大学与学术性大学的等值性
不论是瑞士、芬兰这两个全球竞争力最强国家,还是英国、德国这些传统高等教育强国,都遵循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及时依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层次和规格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管理体制结构上进行调整,形成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和良性互动。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学术性大学的地位同等。在科类结构上,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双元”结构体系,即普通研究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在层次结构上,赋予应用技术大学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能级结构上,支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在管理体制结构上,形成更为灵活的教育体制,学生选择更为自由,两轨之间变得更具有贯通性,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象反映出高等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这些外部关系的失调,表现出高等教育对社会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基准的评估制度;是以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秉承终生教育理念,发展职业继续教育;是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治理,灵活的用人制度;真实应用为基础实现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运行机制,表现出与普通研究性大学等值又有不同的特征。
(三)应用技术大学与学术性大学的差异性
应用技术大学有着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知识生产与产品研发功能定位,是具有不同社会分工的社会组织。它们处于知识结构中不同的位置,具有各自的特性。
三、应用技术大学经济贸易类人才培养方式
(一)经济贸易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应该通过宏观上進行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微观上加强实践教学的调整, 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以提高专业教学的社会效益。这些主要是高等教育结构出现了问题,既培养目标定位出现错位,改革方向都定位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
(二)工程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大学经济贸易类人才培养的重心
普通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的问题。应用技术大学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工程实践教学方面,她以专业教育为主和面向工作生活的类型教育;应用技术大学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的新型大学类型;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元格局,其起始点和落脚点源于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工程实践教学为人才培养的重心。
(三)双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模式
双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学训交融、核心突出、素质贯穿、能力递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是运用协同论、利益相关者、实用主义教育学、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理论对经济贸易类应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论证,确立经济贸易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经济贸易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双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在工程实践教学中,与企业和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发展与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实现应用技术大学所肩负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