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对于小学阶段这一打下学科基础的关键时期而言,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在计算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其“法”的部分,即只教授计算方法而不是计算原理与计算乐趣的渗透,导致学生对于计算练习产生厌烦心理等。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理”、“法”、“趣”三者融合的教学,本文提出如下四种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掌握知识;合理利用图像,直观呈现教学;灵活对比教学,深入理解理法,以期为计算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教学策略
在传统理念当中,数学学科的计算部分似乎是思维含量最低的一部分,只要理解基础方法、进行不断练习,学生就能掌握这部分内容,所以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机械。然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只懂“法”而不懂“理”、只知“法”而不知“趣”会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也会使得学生在枯燥的计算练习中逐渐丧失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理”、“法”、“趣”的综合体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 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学科知識的深入理解往往对逻辑思维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逻辑能力仍较为不足的他们常常较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算理”即是其中一种。如果教师只以教授“理”、“法”为目标,直接将“理”的教学渗透到计算教学当中,难免会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带来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数学很难”、“数学很烦”等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计算课程的教学,还会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态度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达到传授算理、保证兴趣双重目标,教师可以从情境教学法这一先进教学方法中获得启发,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事物以及个人生活经验的辅助下理解陌生数学知识,达到“理”、“法”、“趣”的综合呈现效果。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运算律”部分内容的教学当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a+b)×c=a×c+b×c”这一运算规律,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题的正确运算方法,教师就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的情境:
妈妈带着小明和小红来到超市购物,小明想买3盒葡萄味饼干(每盒15元),小红想买5块苹果夹心面包(每块3元)。妈妈都同意了,并要求小明和小红计算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小明的计算过程:3×15+5×3=45+5×3=50×3=150
小红的计算过程:3×15+5×3=(15+5)×3=20×3=60
你同意谁的答案?
在购物情境以及验证对错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致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在对购物情境进行理解,并对两位小朋友的答案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明白“a×c+b×c”这一算式表示的是两种商品的总价之和,从算理上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题的正确运算方法。同时,在理解小红的算式时,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简便运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提升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学习当中获得“理”、“法”、“趣”的综合提升。
2 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掌握知识
结合以往所学,由某一数学知识点出发学习者可以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建构密切的联系。建构这样的数学知识联系,一方面能够在相关知识点的帮助下引导学习者深入理解该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架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在小学计算教学当中,各部分内容之间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对这些关联进行探究首先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类计算题型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其次能够促进学生结合以往所学来理解新的算理,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具探究意味的学习体验,增添学习乐趣。因此,在体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理”、“法”、“趣”的综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自身逻辑性强的问题引导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计算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部分内容的教学当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中有0”(如因数末尾是0、因数中间是0)的算式的计算方法与原理,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角度切入。要求学生计算如“105×7”、“35×20”等算式,引导学生回忆在上述旧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于“0”这一特殊元素的处理方式,从而促进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当中“0”的处理方法与原理的理解。
在旧有知识的铺垫下,面对新知识时学生就不会产生太多畏难心理,也就更有助于专心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同时,在理解新知识时注重旧有知识的回顾,能够逐渐发现数学学科计算部分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理”与“法”。
3 合理利用图像,直观呈现教学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科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不仅能够为解题过程带来新的思路与突破点,也能够通过图像的直观呈现与数字的巧妙应用来为学习者提供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时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除了应用创建情境、构建网络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理解算理、算法的难度,教师还可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切入,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来呈现计算过程与计算原理,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旧知的巩固。同时,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将数字转化为图像、通过图像获取信息等过程是比较新奇、趣味的,因此也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计算学习中的“趣”。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与原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个由6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而后,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示大正方形被“劈”成两半,要求学生列式计算每一半图形中含有的小正方形数,即“64÷2=?”,以引导学生回忆除法的运算意义与方法。而后,教师可以继续利用这个大正方形进行4等分、8等分等,或是对由更多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进行不同程度的等分,以加深学生对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算理的理解,在多次练习中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在多媒体的灵动展示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4 灵活对比教学,深入理解理法
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不仅强调對于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还强调学习者运用各类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当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同一题目多种解法的情况,不同的学生在解答同一题目时也常常出现切入点不同、运算方法不同的现象,这一方面体现着数学学科的灵活性,一方面也提醒着教师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进行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可以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切入。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要求学生围绕某一计算问题进行多种解法的探究与尝试,在对比学习当中理解各类解法的算法与算理之间的不同。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当中,教师同样可以举出商场购物的例子,如上文提到的葡萄味饼干与苹果味面包的总价计算问题,要求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要求小组长将组员提出的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整理,最后进行班级分享。在这一类型题目的解答当中,有的学生会选择分步计算(即3×15=45;5×3=15;45+15=60),有的学生则选择将两个商品的总价列在一个算式中进行计算(即3×15+5×3=60)……引导学生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发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进行“理”、“法”、“趣”的综合呈现时,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体系的架构、活动的优化等角度切入,在教学的先进性与趣味性提升上做出努力。教师可以积极创设计算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算法、算理,体会乐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旧有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以系统掌握算法、算理,感受乐趣;可以合理利用图像进行直观教学,或灵活开展对比教学,以增添教学趣味性,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法与算理。
参考文献:
[1] 张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速读(上旬), 2019(001):141.
[2] 田聪.浅析小学数学运算中学生推理能力培养[J].好家长, 2019(004):P.124-124.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 224300)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教学策略
在传统理念当中,数学学科的计算部分似乎是思维含量最低的一部分,只要理解基础方法、进行不断练习,学生就能掌握这部分内容,所以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机械。然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只懂“法”而不懂“理”、只知“法”而不知“趣”会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也会使得学生在枯燥的计算练习中逐渐丧失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理”、“法”、“趣”的综合体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 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学科知識的深入理解往往对逻辑思维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逻辑能力仍较为不足的他们常常较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算理”即是其中一种。如果教师只以教授“理”、“法”为目标,直接将“理”的教学渗透到计算教学当中,难免会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带来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数学很难”、“数学很烦”等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计算课程的教学,还会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态度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达到传授算理、保证兴趣双重目标,教师可以从情境教学法这一先进教学方法中获得启发,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事物以及个人生活经验的辅助下理解陌生数学知识,达到“理”、“法”、“趣”的综合呈现效果。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运算律”部分内容的教学当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a+b)×c=a×c+b×c”这一运算规律,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题的正确运算方法,教师就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的情境:
妈妈带着小明和小红来到超市购物,小明想买3盒葡萄味饼干(每盒15元),小红想买5块苹果夹心面包(每块3元)。妈妈都同意了,并要求小明和小红计算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小明的计算过程:3×15+5×3=45+5×3=50×3=150
小红的计算过程:3×15+5×3=(15+5)×3=20×3=60
你同意谁的答案?
在购物情境以及验证对错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致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在对购物情境进行理解,并对两位小朋友的答案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明白“a×c+b×c”这一算式表示的是两种商品的总价之和,从算理上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题的正确运算方法。同时,在理解小红的算式时,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简便运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提升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学习当中获得“理”、“法”、“趣”的综合提升。
2 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掌握知识
结合以往所学,由某一数学知识点出发学习者可以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建构密切的联系。建构这样的数学知识联系,一方面能够在相关知识点的帮助下引导学习者深入理解该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架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在小学计算教学当中,各部分内容之间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对这些关联进行探究首先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类计算题型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其次能够促进学生结合以往所学来理解新的算理,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具探究意味的学习体验,增添学习乐趣。因此,在体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理”、“法”、“趣”的综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自身逻辑性强的问题引导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计算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部分内容的教学当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中有0”(如因数末尾是0、因数中间是0)的算式的计算方法与原理,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角度切入。要求学生计算如“105×7”、“35×20”等算式,引导学生回忆在上述旧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于“0”这一特殊元素的处理方式,从而促进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当中“0”的处理方法与原理的理解。
在旧有知识的铺垫下,面对新知识时学生就不会产生太多畏难心理,也就更有助于专心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同时,在理解新知识时注重旧有知识的回顾,能够逐渐发现数学学科计算部分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理”与“法”。
3 合理利用图像,直观呈现教学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科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不仅能够为解题过程带来新的思路与突破点,也能够通过图像的直观呈现与数字的巧妙应用来为学习者提供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时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除了应用创建情境、构建网络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理解算理、算法的难度,教师还可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切入,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来呈现计算过程与计算原理,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旧知的巩固。同时,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将数字转化为图像、通过图像获取信息等过程是比较新奇、趣味的,因此也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计算学习中的“趣”。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与原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个由6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而后,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示大正方形被“劈”成两半,要求学生列式计算每一半图形中含有的小正方形数,即“64÷2=?”,以引导学生回忆除法的运算意义与方法。而后,教师可以继续利用这个大正方形进行4等分、8等分等,或是对由更多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进行不同程度的等分,以加深学生对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算理的理解,在多次练习中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在多媒体的灵动展示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4 灵活对比教学,深入理解理法
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不仅强调對于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还强调学习者运用各类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当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同一题目多种解法的情况,不同的学生在解答同一题目时也常常出现切入点不同、运算方法不同的现象,这一方面体现着数学学科的灵活性,一方面也提醒着教师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进行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可以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切入。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要求学生围绕某一计算问题进行多种解法的探究与尝试,在对比学习当中理解各类解法的算法与算理之间的不同。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当中,教师同样可以举出商场购物的例子,如上文提到的葡萄味饼干与苹果味面包的总价计算问题,要求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要求小组长将组员提出的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整理,最后进行班级分享。在这一类型题目的解答当中,有的学生会选择分步计算(即3×15=45;5×3=15;45+15=60),有的学生则选择将两个商品的总价列在一个算式中进行计算(即3×15+5×3=60)……引导学生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发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进行“理”、“法”、“趣”的综合呈现时,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体系的架构、活动的优化等角度切入,在教学的先进性与趣味性提升上做出努力。教师可以积极创设计算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算法、算理,体会乐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旧有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以系统掌握算法、算理,感受乐趣;可以合理利用图像进行直观教学,或灵活开展对比教学,以增添教学趣味性,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法与算理。
参考文献:
[1] 张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速读(上旬), 2019(001):141.
[2] 田聪.浅析小学数学运算中学生推理能力培养[J].好家长, 2019(004):P.124-124.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 2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