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的楷模。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
一、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一)破除权威,提倡民主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学生应受到老师尊重。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有些教师对“尊师爱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理解偏差,他们强调“尊师”远远超过“爱生”,在实际工作中放不下老师的架子。多年来,在学校里,在教室里,学生如果顶撞老师,那就被看作是“胆大包天”“目无师长”。这种传统的师道尊严必须破除,就是说必须做到“把自己放下去,把学生抬上来”。比如教学中应该经常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讨论,听取学生的建议。甚至在教学中故意出点差错,引导学生来纠正。以此来说明教师的话不是“金口玉言”,教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标准答案。反之,如果认为“书上写的不会错”,“老师讲的绝对正确”。那么,学生的想法就容易被忽略,被拒绝,长此以往,便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成绩出色,能力差,“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的局面。为什么建国60多年来,中国没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能说不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因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即把学生看作与你平等的、有主见的、有思考能力的主体,重视他们的选择,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他们积极參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终身学习,不断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迅速老化,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因此,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的楷模。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就指出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识量飞速增长、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更应当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工作来做,不仅从书本中学,而且从实际教学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才能有进步、有创新。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潜能
(一)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正如《合作教育》所指出的那样:“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世界。如果教师意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那么他就能够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承认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保护和珍惜他们的创造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和思考方式,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传统教育中往往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和正确性,使得学生常担心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进而变得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无疑是对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扼杀。
(二)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学生还正处在成长之中,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因此,在他们的身上,必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如上课好动,有时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时,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尤其是对那些不太守纪律、不太听话、好异想天开、好表现的学生更应该这样。这些学生可能就是今后的创造性人才。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他们,那便是对创造性的一种漠视甚至是扼杀。陶行知先生告诫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他们,你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惊奇的感受。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很强,做出来的作品富有想象力且惟妙惟肖,这就是这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同时,发展的人意味着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教师应当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实际工作中,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看作是没有出息,没有潜力,这是十分片面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际上,无论成绩好还是不好,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够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碰得很多这样的事例:有些学生因为某件事情获得成功,促使他其它方面成绩也迅速提高。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一个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使每个学生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锁,她是在广阔的心灵中、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
一、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一)破除权威,提倡民主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学生应受到老师尊重。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有些教师对“尊师爱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理解偏差,他们强调“尊师”远远超过“爱生”,在实际工作中放不下老师的架子。多年来,在学校里,在教室里,学生如果顶撞老师,那就被看作是“胆大包天”“目无师长”。这种传统的师道尊严必须破除,就是说必须做到“把自己放下去,把学生抬上来”。比如教学中应该经常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讨论,听取学生的建议。甚至在教学中故意出点差错,引导学生来纠正。以此来说明教师的话不是“金口玉言”,教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标准答案。反之,如果认为“书上写的不会错”,“老师讲的绝对正确”。那么,学生的想法就容易被忽略,被拒绝,长此以往,便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成绩出色,能力差,“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的局面。为什么建国60多年来,中国没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能说不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因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即把学生看作与你平等的、有主见的、有思考能力的主体,重视他们的选择,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他们积极參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终身学习,不断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迅速老化,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因此,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的楷模。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就指出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识量飞速增长、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更应当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工作来做,不仅从书本中学,而且从实际教学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才能有进步、有创新。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潜能
(一)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正如《合作教育》所指出的那样:“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世界。如果教师意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那么他就能够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承认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保护和珍惜他们的创造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和思考方式,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传统教育中往往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和正确性,使得学生常担心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进而变得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无疑是对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扼杀。
(二)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学生还正处在成长之中,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因此,在他们的身上,必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如上课好动,有时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时,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尤其是对那些不太守纪律、不太听话、好异想天开、好表现的学生更应该这样。这些学生可能就是今后的创造性人才。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他们,那便是对创造性的一种漠视甚至是扼杀。陶行知先生告诫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他们,你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惊奇的感受。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很强,做出来的作品富有想象力且惟妙惟肖,这就是这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同时,发展的人意味着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教师应当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实际工作中,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看作是没有出息,没有潜力,这是十分片面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际上,无论成绩好还是不好,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够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碰得很多这样的事例:有些学生因为某件事情获得成功,促使他其它方面成绩也迅速提高。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一个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使每个学生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锁,她是在广阔的心灵中、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