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采用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均采用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1例,占68.3%;部分缓解18例,占30%;无缓解1例,占1.7%。随访12个月显示,局部控制率为73.3%,无瘤生存率为71.7%,总生存率为80%。不良反应中,2级放射性食管炎1例,无其它严重并發症发生。结论: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食管癌初期有较好疗效,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低,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 食管癌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6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75-02
临床恶性肿瘤常见类型中,食管癌占有较高的发生比例,对公众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SRT)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以体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RT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体部伽玛刀为SRT的一种治疗设备,具有高剂量、高效果、高精度、不良反应轻、周期短的优点得到临床重视。本次研究选择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均采用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陀螺刀)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4-81岁,平均(67.9±2.5)岁,均为颈胸段食管癌,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其中胸段53例,颈段7例。病变中位长度在放疗前行食管造影显示为(5.2±0.7)mm。髓质型52例,缩窄型1例,溃疡型4例,蕈伞型3例。排除严重内外科疾病者。
1.2 方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交叉上举双手包肘在额头放置,行CT模拟定位,用64层螺旋CT行增强扫描操作,设置层厚为3mm,后向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传输图像,依据胃镜检查、食管造影、CT扫描图像结果对肿瘤靶区(GTV)及其危及器官在计划系统内勾画,病变标准为食管壁厚度≥0.5cm;临床靶体积(CTV)为GTV向左右、前后行0.5cm外扩,纵轴向上下呈2.0cm外扩;计划靶区(PTV)为CTV向左右、前后行0.5cm外扩,上下呈1.0cm外扩,纵隔淋巴结GTV向外呈0.5cm均匀外扩为纵隔淋巴结CTV,CTV向外呈0.5cm均匀外扩为PTV。制定TPS系统放疗计划,靶区用50%-65%剂量线包裹,单次剂量为350cGy,全组处方剂量为4200-4800cGy,1次/d,5次/周。
1.3 疗效评定。放疗1个月后,近期疗效采用食和造影检查进行评价,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划分。评价采用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肿瘤局部未控:完成放疗后6个月内原病变部位有病灶出现;局部复发:超过6个月原病变部位有病灶出现。并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1例,占68.3%;部分缓解18例,占30%;无缓解1例,占1.7%。随访12个月显示,局部控制率为73.3%,无瘤生存率为71.7%,总生存率为80%。不良反应中,2级放射性食管炎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研究显示,采用分割放射方案治疗食管癌效果多年来改善度有限,常规放射治疗40Gy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瘤体对射线放疗的敏感性,病灶无明显缩小,若增加分次剂量,则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程度加重,增加放疗并发症发生几率,另外,肿瘤坏死组织随放疗进程增加,并增加了肿瘤乏氧细胞的比例,降低了放疗的氧增强比值,乏氧可使凋亡细胞的选择作用降低,诱导放疗治疗抗拒;肿瘤乏氧细胞比例增加,肿瘤局部剂量不足,肿瘤细胞在放疗过程中的加速再增殖是常规放射治疗食管癌重要的局部控制率低的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认为肿瘤原发部位照射剂量的增加可使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并使远期生存率增加,但在将肿瘤组织杀灭的同时,需避免正常组织损伤,故对不良反应小,高效的精确放疗技术有更高的要求[2]。
防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为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设备,由我国自行研制生产,防螺刀与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技术优势结合,在瑞典伽玛刀技术上创新,在同步旋转的两个防螺结构上安装60钴放射源,故又称防螺刀[3]。利用三次聚集方式开展治疗,放射剂量在周围正常组织的分布量较小,避免了损伤发生,使肿瘤最大程度的杀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有更广泛的治疗适应证,除在脑血管畸形、垂体瘤、癫痫、三叉神经痛等良性及功能疾病的治疗中可应用外,还可在部分头体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4]。防螺刀具体作用机制为γ光子在关键靶-遗传物质上直接作用,打断肿瘤DNA双链,同时与肿瘤细胞内水分子等作用,诱导氢氧自由基产生,此自由基具有高度活性,带有不成对电子,可使肿瘤细胞DNA直接损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1例,占68.3%;部分缓解18例,占30%;无缓解1例,占1.7%。
综上,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食管癌初期有较好疗效,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低,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杰,王奇峰,肖泽芬,等.132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1):47-51
[2] 吴隆秋,赵快乐.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7):538-542
[3] 郭小毛,梅欣,朱国培,等.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及4种不同设野技术的剂量学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5,15(5):462-465
[4] 茹甫毅,牛明华,赵琪,等.食管癌放疗前植入化疗缓释粒子35例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920-1921
关键词: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 食管癌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6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75-02
临床恶性肿瘤常见类型中,食管癌占有较高的发生比例,对公众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SRT)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以体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RT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体部伽玛刀为SRT的一种治疗设备,具有高剂量、高效果、高精度、不良反应轻、周期短的优点得到临床重视。本次研究选择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均采用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陀螺刀)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4-81岁,平均(67.9±2.5)岁,均为颈胸段食管癌,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其中胸段53例,颈段7例。病变中位长度在放疗前行食管造影显示为(5.2±0.7)mm。髓质型52例,缩窄型1例,溃疡型4例,蕈伞型3例。排除严重内外科疾病者。
1.2 方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交叉上举双手包肘在额头放置,行CT模拟定位,用64层螺旋CT行增强扫描操作,设置层厚为3mm,后向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传输图像,依据胃镜检查、食管造影、CT扫描图像结果对肿瘤靶区(GTV)及其危及器官在计划系统内勾画,病变标准为食管壁厚度≥0.5cm;临床靶体积(CTV)为GTV向左右、前后行0.5cm外扩,纵轴向上下呈2.0cm外扩;计划靶区(PTV)为CTV向左右、前后行0.5cm外扩,上下呈1.0cm外扩,纵隔淋巴结GTV向外呈0.5cm均匀外扩为纵隔淋巴结CTV,CTV向外呈0.5cm均匀外扩为PTV。制定TPS系统放疗计划,靶区用50%-65%剂量线包裹,单次剂量为350cGy,全组处方剂量为4200-4800cGy,1次/d,5次/周。
1.3 疗效评定。放疗1个月后,近期疗效采用食和造影检查进行评价,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划分。评价采用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肿瘤局部未控:完成放疗后6个月内原病变部位有病灶出现;局部复发:超过6个月原病变部位有病灶出现。并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1例,占68.3%;部分缓解18例,占30%;无缓解1例,占1.7%。随访12个月显示,局部控制率为73.3%,无瘤生存率为71.7%,总生存率为80%。不良反应中,2级放射性食管炎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研究显示,采用分割放射方案治疗食管癌效果多年来改善度有限,常规放射治疗40Gy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瘤体对射线放疗的敏感性,病灶无明显缩小,若增加分次剂量,则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程度加重,增加放疗并发症发生几率,另外,肿瘤坏死组织随放疗进程增加,并增加了肿瘤乏氧细胞的比例,降低了放疗的氧增强比值,乏氧可使凋亡细胞的选择作用降低,诱导放疗治疗抗拒;肿瘤乏氧细胞比例增加,肿瘤局部剂量不足,肿瘤细胞在放疗过程中的加速再增殖是常规放射治疗食管癌重要的局部控制率低的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认为肿瘤原发部位照射剂量的增加可使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并使远期生存率增加,但在将肿瘤组织杀灭的同时,需避免正常组织损伤,故对不良反应小,高效的精确放疗技术有更高的要求[2]。
防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为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设备,由我国自行研制生产,防螺刀与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技术优势结合,在瑞典伽玛刀技术上创新,在同步旋转的两个防螺结构上安装60钴放射源,故又称防螺刀[3]。利用三次聚集方式开展治疗,放射剂量在周围正常组织的分布量较小,避免了损伤发生,使肿瘤最大程度的杀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有更广泛的治疗适应证,除在脑血管畸形、垂体瘤、癫痫、三叉神经痛等良性及功能疾病的治疗中可应用外,还可在部分头体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4]。防螺刀具体作用机制为γ光子在关键靶-遗传物质上直接作用,打断肿瘤DNA双链,同时与肿瘤细胞内水分子等作用,诱导氢氧自由基产生,此自由基具有高度活性,带有不成对电子,可使肿瘤细胞DNA直接损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1例,占68.3%;部分缓解18例,占30%;无缓解1例,占1.7%。
综上,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食管癌初期有较好疗效,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低,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杰,王奇峰,肖泽芬,等.132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1):47-51
[2] 吴隆秋,赵快乐.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7):538-542
[3] 郭小毛,梅欣,朱国培,等.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及4种不同设野技术的剂量学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5,15(5):462-465
[4] 茹甫毅,牛明华,赵琪,等.食管癌放疗前植入化疗缓释粒子35例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9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