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也经历了重大转变,有最初单一重视技术对病患疾病的解决到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开始意识到心理、环境、社会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不再单单以药治病。医务社会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技术为支撑,为患者提供整套系统的服务。但在当下,很多医院由于人满为患、费用高以及医院经济利益的驱使,并不能完全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医护人员也没有足够耐心对待患者,仍然以只要治好疾病就可以的态度,忽视了患者心理家庭等因素对疾病带来的影响。本文以沈阳市S医院为例,对患者进行个案服务,并对服务过程进行总结。
二、理论框架
1.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是针对心理失调的人所提出的ABC理论模式,其中A代表服务对象当前遇到的事情,B代表服务对象的认知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行为。在事件过程中,为了改变马哥的非理性情绪,我们应用的理性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认知方面的改变。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简单来说,本实践过程主要帮助马哥探索身边的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比如家人的支持、病友的支持,从而帮助马哥脱离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三、服务对象基本状况
服务对象,马哥,40岁,与妻子、儿子、岳父母生活在一起,在丹东经营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店,平时身体状况良好,2017年3月6日,因急性腰间血管瘤压迫神经,通过丹东市医院转到沈阳市S医院,术后肿瘤切除导致身体腰以下没有知觉,2017年4月初进入S医院康复中心沈北院区。由于突发的病情,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失去行动能力,内心出现压抑、无助、烦躁、焦虑等状况。家庭其他成员表示没有办法,只能尽量陪在他身边开导他。面对病情的出现与变化,还是以积极地心态来解决和面对。
四、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环境适应需求
根据五次的个案访谈,我们了解到了马哥从住院初期到中期到后期的心理状态变化,初期,马哥刚进入到S医院总院的时候,对周围环境都比较陌生,而且马哥是丹东人,在沈阳市并没有长期居住过,再加上开始阶段,马哥并没有完全接受自己神经坏损下半身暂时瘫痪的现实,因此,在陌生的环境下,马哥十分无助,身边只有年迈的姑姑陪着他。
陌生的环境意味着原本的熟人社交网络的削弱,也同样意味着获得资源支持的难度增加,如,由于S医院人满为患,服务对象马哥在办理正式住院手续前需要同姑姑在附近找出租屋、市场、超市,而且还要考虑价钱。
可以说,对马哥来讲,陌生的环境包括开始的医疗环境和陌生的城市环境。
2.心理调适需求
心理调适需求包括患者本人和身边的家属。
对于服务对象马哥而言,在医院只能做轮椅,渴望回到过去与妻子孩子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情境中,但神经受损,打破了马哥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一方面,之前马哥经营着一家医疗器具店,现在身体缘故,丹东的生意只能由妻子来照看,马哥在事业上有一定的失落感。另一方面,S医院的医疗费用很贵,对于原本并不是特别赋予的马哥来讲,心理压力也是不轻的。另外,成天坐在轮椅上,每天都需要姑姑来帮扶才能维持正常生活,长时间下去,难免使服务对象觉得自己像是个废人。
家属方面,家属对于神经方面的病情并不是非常了解,对于神经受损的治愈率,家人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知道多久马哥可以自理自己的生活,如,妻子总是对马哥说只要你能生活自理就行,我别无他求。其实这无形当中增加了马哥的压力,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治疗。另外,马哥家人对此病因为不了解,陷入极度恐惧当中,马哥的父亲因为马哥患有此病,开始时每天以泪洗面,生怕马哥想不开,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儿子婚姻生活陷入困境。
3.护理需要
马哥住院期间,只有年迈的姑姑陪在身边,妻子要料理生意,父亲身体不好,儿子忙于学业还小,因此并无优势护理资源。
神经受损的患者在身体方面需要专业技术手法进行配合训练来支持其更好地康复治疗,但马哥姑姑来自于农村,没念过几年书,普通话也沟通不好,在卫生、护理、康复方面的知识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将希望寄托于医院医生和技术护理人员,但S医院毕竟人多,医生没办法一天都围着患者转,再加上巨额的按摩费用,像马哥这样的患者是可望不可求的。
因此,在护理需求上,服务对象需要更专业的护理师,但现实资源有限,因此可以加大对其姑姑相关知识和技术手法的传授。
4.社会支持需求
神经受损的服务对象,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经济的渴求。另一方面,陌生环境下人际关系的渴求。
巨额的医药费是马哥首先考慮的支持需求方面,每个月仅仅是正常的治疗就要花费掉两万元左右,如果加药,多做几次针灸,就要花费更多,这对于马哥来讲都是支付不起的。
对人际关系的渴求,生了病,每天只能做轮椅,离开了原来的人际圈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医院,面对原本自己并不熟悉的病情,这都给马哥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对于同辈以及同状况的情感需求对服务对象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
5.医患沟通需求
很多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只是强调怎样去治疗病人的病,怎样去帮助病人尽快康复,但是医生只是从医学专业角度出发,并没有像医务社会工作一样,在关心病人身体状况同时,也关心病人心理变化状态和康复情况。再加上医生眼里,来了医院就是病人,主观上认为服务对象们和常人不同,因此具有沟通的抗拒力。另一方面,病患很多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来自农村的病患只拥有小学学历,和拥有博士学历的医生之间有很大文化程度的隔阂,这也是阻碍医患更好地沟通的重要因素。
五、服务过程及案主改变评估
整个服务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次见到马哥,经S医院医护人员的简单介绍,我们与马哥有了开始的相识,马哥一直低着头,医生在说明我们来由的时候,也是一旁的姑姑在与我们接应,我们从医生与其姑姑处了解到马哥的基本情况。了解基本情况后,与马哥进行简单交谈,但整个交谈过程,服务对象一直重复着“今天是我来医院的第101天,我每天都数着日子,看什么时候能站起来”。此时服务对象还沉浸在疾病带来的痛苦之中。
第二阶段
马哥都在做康复运动自行车,这一次,开始抬头看我们了,我们通过理性认知疗法对马哥进行认知改变,鼓励马哥坚定信念,我们和常人没什么不一样,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奇迹出现,这时,看到了马哥脸上的一丝笑容。
理性认知疗法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服务对象马哥认识到自己就是個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废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使马哥意识到我们和别人一样,只是换了种方式,别人站着我坐着而已,我一样可以经过努力过上常人生活。
第三阶段
马哥相比上一次开朗许多,还主动和我们述说其他困难,以及自己的想法,我们按照计划,在马哥改变的基础上,对马哥进行下一步服务,帮助马哥链接资源,经过评估我们发现马哥最需要的是同辈病友支持。因此,我们将马哥与周围病友进行资源链接,使马哥与病友有更多交谈,从中不但能帮助马哥提供同辈病友心理支持,还能帮助马哥在于病友交谈过程中得到更多康复技巧,为马哥积累经验。
第四阶段
经过上一次,将马哥与同辈病友进行资源链接后,马哥看到我们,主动打招呼,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与马哥进行一番交谈后,了解到马哥与病友相处融洽,病友是他在新环境下新的支持资源,与病友交谈心情舒畅了不少。但令马哥苦恼的依然是站不起来导致生活极其不方便,上厕所睡觉都需要姑姑帮扶,这在心理上也多少使马哥显得难堪。我们便试图将姑姑与医生进行紧密连接,促进姑姑与医生的沟通,向医生学习简单必要的护理知识。
第五阶段
我们采用的是电话访谈,因为马哥已经提前出院,因此最后一次为电话跟踪服务。
从电话的那一头,可以听得出马哥的心情很好,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微信号,作为常联系的沟通方式,马哥回复我们说,还是家好,现在做什么都有劲头,而且还与病友和关系近的医生保持着联系,不懂得时候会去问他们,电话快结束时,还感谢我们的服务,因为我们,马哥有了对快乐新的定义。
六、服务目标评估
本次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帮助服务对象马哥改变不良认知,为马哥树立起信心,为马哥链接周围可用的合适资源,满足马哥心理需求,协助马哥与医务人员沟通,实现马哥基本需求。
本次服务可以说,基本实现服务目标,服务过程中改变了马哥“自己就是废人”的不良认知,使其树立起坐着站着一样生活的信心。为马哥链接病友资源,使马哥更多接触周围环境,改变压抑情绪,满足其心理需求。为马哥树立现实榜样,协助马哥更好地康复。服务结束,马哥对快乐有了新的定义。
七、意见和建议
1.提升医院医护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通过本次实践,初次到医院,发现很多医务人员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一度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医院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一样的,觉得医务社会工作者来了医院也只是辅助效果,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因此,医院的工作人员有一些不认可医务社工,也因此不会支持医务社工的工作,这样不利于医务社工在医院更好地利用专业理念服务于患者。
2.重视服务对象与病友间的关系
患者一旦住进医院,由于心理上的变化使得其与以前的社会支持网络往往淡化,在疾病带来的打击的同时加上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使得服务对象的孤独感增加,长时间容易造成焦虑,这样更不利于病情的好转。而病友作为患者新环境下的支持对象,不但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而且可以成为共同对抗病痛的伴友,有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助于治疗和康复。
3.加大政府在医务社工方面的扶持力度
当今大多数人对于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依然相对较少,更不了解医务社工在患者康复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此行业的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工作者本身,在专业技术方面并不是很过硬,另一方面,医院为了节约成本并不愿意开出更高薪水来聘请医务社工,这就导致医务社工培训不够,提供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得不到社会认可,社会大众无法受益。因此,政府在医务社工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缓解医院财务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出资为医务社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造福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也经历了重大转变,有最初单一重视技术对病患疾病的解决到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开始意识到心理、环境、社会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不再单单以药治病。医务社会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技术为支撑,为患者提供整套系统的服务。但在当下,很多医院由于人满为患、费用高以及医院经济利益的驱使,并不能完全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医护人员也没有足够耐心对待患者,仍然以只要治好疾病就可以的态度,忽视了患者心理家庭等因素对疾病带来的影响。本文以沈阳市S医院为例,对患者进行个案服务,并对服务过程进行总结。
二、理论框架
1.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是针对心理失调的人所提出的ABC理论模式,其中A代表服务对象当前遇到的事情,B代表服务对象的认知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行为。在事件过程中,为了改变马哥的非理性情绪,我们应用的理性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认知方面的改变。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简单来说,本实践过程主要帮助马哥探索身边的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比如家人的支持、病友的支持,从而帮助马哥脱离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三、服务对象基本状况
服务对象,马哥,40岁,与妻子、儿子、岳父母生活在一起,在丹东经营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店,平时身体状况良好,2017年3月6日,因急性腰间血管瘤压迫神经,通过丹东市医院转到沈阳市S医院,术后肿瘤切除导致身体腰以下没有知觉,2017年4月初进入S医院康复中心沈北院区。由于突发的病情,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失去行动能力,内心出现压抑、无助、烦躁、焦虑等状况。家庭其他成员表示没有办法,只能尽量陪在他身边开导他。面对病情的出现与变化,还是以积极地心态来解决和面对。
四、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环境适应需求
根据五次的个案访谈,我们了解到了马哥从住院初期到中期到后期的心理状态变化,初期,马哥刚进入到S医院总院的时候,对周围环境都比较陌生,而且马哥是丹东人,在沈阳市并没有长期居住过,再加上开始阶段,马哥并没有完全接受自己神经坏损下半身暂时瘫痪的现实,因此,在陌生的环境下,马哥十分无助,身边只有年迈的姑姑陪着他。
陌生的环境意味着原本的熟人社交网络的削弱,也同样意味着获得资源支持的难度增加,如,由于S医院人满为患,服务对象马哥在办理正式住院手续前需要同姑姑在附近找出租屋、市场、超市,而且还要考虑价钱。
可以说,对马哥来讲,陌生的环境包括开始的医疗环境和陌生的城市环境。
2.心理调适需求
心理调适需求包括患者本人和身边的家属。
对于服务对象马哥而言,在医院只能做轮椅,渴望回到过去与妻子孩子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情境中,但神经受损,打破了马哥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一方面,之前马哥经营着一家医疗器具店,现在身体缘故,丹东的生意只能由妻子来照看,马哥在事业上有一定的失落感。另一方面,S医院的医疗费用很贵,对于原本并不是特别赋予的马哥来讲,心理压力也是不轻的。另外,成天坐在轮椅上,每天都需要姑姑来帮扶才能维持正常生活,长时间下去,难免使服务对象觉得自己像是个废人。
家属方面,家属对于神经方面的病情并不是非常了解,对于神经受损的治愈率,家人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知道多久马哥可以自理自己的生活,如,妻子总是对马哥说只要你能生活自理就行,我别无他求。其实这无形当中增加了马哥的压力,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治疗。另外,马哥家人对此病因为不了解,陷入极度恐惧当中,马哥的父亲因为马哥患有此病,开始时每天以泪洗面,生怕马哥想不开,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儿子婚姻生活陷入困境。
3.护理需要
马哥住院期间,只有年迈的姑姑陪在身边,妻子要料理生意,父亲身体不好,儿子忙于学业还小,因此并无优势护理资源。
神经受损的患者在身体方面需要专业技术手法进行配合训练来支持其更好地康复治疗,但马哥姑姑来自于农村,没念过几年书,普通话也沟通不好,在卫生、护理、康复方面的知识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将希望寄托于医院医生和技术护理人员,但S医院毕竟人多,医生没办法一天都围着患者转,再加上巨额的按摩费用,像马哥这样的患者是可望不可求的。
因此,在护理需求上,服务对象需要更专业的护理师,但现实资源有限,因此可以加大对其姑姑相关知识和技术手法的传授。
4.社会支持需求
神经受损的服务对象,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经济的渴求。另一方面,陌生环境下人际关系的渴求。
巨额的医药费是马哥首先考慮的支持需求方面,每个月仅仅是正常的治疗就要花费掉两万元左右,如果加药,多做几次针灸,就要花费更多,这对于马哥来讲都是支付不起的。
对人际关系的渴求,生了病,每天只能做轮椅,离开了原来的人际圈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医院,面对原本自己并不熟悉的病情,这都给马哥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对于同辈以及同状况的情感需求对服务对象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
5.医患沟通需求
很多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只是强调怎样去治疗病人的病,怎样去帮助病人尽快康复,但是医生只是从医学专业角度出发,并没有像医务社会工作一样,在关心病人身体状况同时,也关心病人心理变化状态和康复情况。再加上医生眼里,来了医院就是病人,主观上认为服务对象们和常人不同,因此具有沟通的抗拒力。另一方面,病患很多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来自农村的病患只拥有小学学历,和拥有博士学历的医生之间有很大文化程度的隔阂,这也是阻碍医患更好地沟通的重要因素。
五、服务过程及案主改变评估
整个服务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次见到马哥,经S医院医护人员的简单介绍,我们与马哥有了开始的相识,马哥一直低着头,医生在说明我们来由的时候,也是一旁的姑姑在与我们接应,我们从医生与其姑姑处了解到马哥的基本情况。了解基本情况后,与马哥进行简单交谈,但整个交谈过程,服务对象一直重复着“今天是我来医院的第101天,我每天都数着日子,看什么时候能站起来”。此时服务对象还沉浸在疾病带来的痛苦之中。
第二阶段
马哥都在做康复运动自行车,这一次,开始抬头看我们了,我们通过理性认知疗法对马哥进行认知改变,鼓励马哥坚定信念,我们和常人没什么不一样,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奇迹出现,这时,看到了马哥脸上的一丝笑容。
理性认知疗法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服务对象马哥认识到自己就是個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废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使马哥意识到我们和别人一样,只是换了种方式,别人站着我坐着而已,我一样可以经过努力过上常人生活。
第三阶段
马哥相比上一次开朗许多,还主动和我们述说其他困难,以及自己的想法,我们按照计划,在马哥改变的基础上,对马哥进行下一步服务,帮助马哥链接资源,经过评估我们发现马哥最需要的是同辈病友支持。因此,我们将马哥与周围病友进行资源链接,使马哥与病友有更多交谈,从中不但能帮助马哥提供同辈病友心理支持,还能帮助马哥在于病友交谈过程中得到更多康复技巧,为马哥积累经验。
第四阶段
经过上一次,将马哥与同辈病友进行资源链接后,马哥看到我们,主动打招呼,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与马哥进行一番交谈后,了解到马哥与病友相处融洽,病友是他在新环境下新的支持资源,与病友交谈心情舒畅了不少。但令马哥苦恼的依然是站不起来导致生活极其不方便,上厕所睡觉都需要姑姑帮扶,这在心理上也多少使马哥显得难堪。我们便试图将姑姑与医生进行紧密连接,促进姑姑与医生的沟通,向医生学习简单必要的护理知识。
第五阶段
我们采用的是电话访谈,因为马哥已经提前出院,因此最后一次为电话跟踪服务。
从电话的那一头,可以听得出马哥的心情很好,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微信号,作为常联系的沟通方式,马哥回复我们说,还是家好,现在做什么都有劲头,而且还与病友和关系近的医生保持着联系,不懂得时候会去问他们,电话快结束时,还感谢我们的服务,因为我们,马哥有了对快乐新的定义。
六、服务目标评估
本次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帮助服务对象马哥改变不良认知,为马哥树立起信心,为马哥链接周围可用的合适资源,满足马哥心理需求,协助马哥与医务人员沟通,实现马哥基本需求。
本次服务可以说,基本实现服务目标,服务过程中改变了马哥“自己就是废人”的不良认知,使其树立起坐着站着一样生活的信心。为马哥链接病友资源,使马哥更多接触周围环境,改变压抑情绪,满足其心理需求。为马哥树立现实榜样,协助马哥更好地康复。服务结束,马哥对快乐有了新的定义。
七、意见和建议
1.提升医院医护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通过本次实践,初次到医院,发现很多医务人员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一度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医院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一样的,觉得医务社会工作者来了医院也只是辅助效果,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因此,医院的工作人员有一些不认可医务社工,也因此不会支持医务社工的工作,这样不利于医务社工在医院更好地利用专业理念服务于患者。
2.重视服务对象与病友间的关系
患者一旦住进医院,由于心理上的变化使得其与以前的社会支持网络往往淡化,在疾病带来的打击的同时加上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使得服务对象的孤独感增加,长时间容易造成焦虑,这样更不利于病情的好转。而病友作为患者新环境下的支持对象,不但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而且可以成为共同对抗病痛的伴友,有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助于治疗和康复。
3.加大政府在医务社工方面的扶持力度
当今大多数人对于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依然相对较少,更不了解医务社工在患者康复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此行业的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工作者本身,在专业技术方面并不是很过硬,另一方面,医院为了节约成本并不愿意开出更高薪水来聘请医务社工,这就导致医务社工培训不够,提供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得不到社会认可,社会大众无法受益。因此,政府在医务社工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缓解医院财务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出资为医务社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