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系列活动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66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常常喜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幼儿往往无所适从或不敢下笔。虽然影响因素众多,但不可忽略的是教师没有帮助幼儿充分积累视觉感受和审美经验,使得幼儿的创作缺乏基础。因此,在此系列活动中,我选择了极具审美价值、适合幼儿学习和感受的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蒂斯三位画家的部分作品,一方面让幼儿直接欣赏和体验这些大师作品的多样风格,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多种作画方式和意向,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幼儿的灵感,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主动吸纳大师作品中的一些元素,从模仿到分解、重组、创造,提高创作能力。
  
  活动一 红黄蓝
  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尝试用红、黄、蓝三种不同比例的蜡光纸色块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中组合粘贴,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迁移折纸经验,能将正方形纸折剪成自己需要的小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各种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能按照先摆图形后粘贴的程序操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准备:
  1.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等系列作品的PPT,电脑。
  2.A4纸大小的图画纸人手一张,裁成A4纸的四分之一大小的正方形红、黄、蓝三色蜡光纸(幼儿人手一份)。
  3.糨糊每组两盒或胶棒人手一个,抹布,剪刀,黑色勾线笔。
  过程:
  一、幼儿逐一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感受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画家的许多幅画。请你们仔细看看,能不能发现他的画有什么特点。
  师:你觉得他的画好像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谁能发现这些画都用了哪些颜色?(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一样多吗?谁能发现这幅《红黄蓝构成》画上哪种色块最多,哪种色块第二,哪种色块最少?
  (析:虽然画中都用了红、黄、蓝色,但是由于三种色彩大小比例不同,所产生的画面效果也不同。让幼儿发现作品的不同之处,可为后面的创作作准备。)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都是按照这样的大小来分配的吗?
  师:谁还发现这些色块都是什么图形?
  师:在画上所有的线条都是什么线?你来画画看。
  (析:这是难点。幼儿在自主欣赏时容易被色块吸引而忽略线条的特点,因此让幼儿在黑板上画出组成图形的线条,强化感受非常重要,否则,幼儿在创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幼儿会用各种曲线和曲线图形来组成画面;二是有些幼儿由于不会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画直线而画成曲线。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幼儿对于蒙德里安作品“冷抽象”风格的感受以及对其风格的准确体验、表达。)
  二、幼儿讨论操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红、黄、蓝三色正方形蜡光纸各一张,请你们学学这位画家,也用红、黄、蓝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粘贴成一幅画。
  (析:蜡光纸的亮度、质感和蒙德里安作品的风格比较贴近,同时单一的蜡光纸及红、黄、蓝三种色纸也有利于幼儿聚焦重点——图形和色彩的分割,进行思考和创作。)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1)讨论怎样改变纸的形状。
  师:今天老师只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如果你们还需要颜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师:怎样才能剪得直呢?(教师帮助整理并迁移折纸经验:先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沿着折痕剪。)
  (析:以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分割形成均衡感是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如果幼儿剪不直线条,就会影响风格的表达。由于很多幼儿徒手剪直线或剪其他形状很困难,因此,引导幼儿迁移折纸经验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或改变底纸。
  师:你想在什么形状的底纸上贴?
  师:老师给你们的是长方形纸,如果你想在正方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长方形纸折剪成正方形。)
  师:如果想在菱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正方形纸的角朝上摆放。)
  (3)讨论构图。
  师:怎么才能知道红、黄、蓝三色的大小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摆后贴,即先构图后粘贴。)
  (4)提示幼儿处置废纸屑。
  师:将废纸屑放在哪儿?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底纸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和粘贴。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活动二 我的心情
  目标:
  1.欣赏康定斯基的《构成第十号》《蓝色》和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通过比较感受前者华丽、动感、热情奔放,后者简练、宁静的风格。
  2.尝试运用冷暖色彩的搭配和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以及排列的疏密来表达自己快乐或平静的心情。
  3.有节约意识,会利用零碎蜡光纸剪所需的小图形。
  准备:
  1.康定斯基的作品《构成第十号》《蓝色》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或PPT,电脑,液晶投影仪。
  2.剪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蜡光纸,糨糊,胶棒,美术纸,抹布,剪刀。
  过程:
  一、幼儿明确学习任务
  师:上次我们欣赏了画家蒙德里安的画,今天老师不仅带来了他的画,还带来了另一位画家的画。请你们比一比这两个画家的画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对比欣赏
  1.逐一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构成第十号》和《蓝色》。
  师:这个画家的画好像画的什么?
  师:你们发现他喜欢用什么图形?
  师:他用了哪些颜色?
  师: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呢?
  (析:引导幼儿感知康定斯基作品的风格,即极具动感的“热抽象”特点,为下一个环节的对比作准备。)
  2.出示两个画家的作品,引导幼儿从图案、色彩及图形的排列组合(构图上)来比较。
  师:两个画家的画给你们的感受一样吗?
  师:你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师:两个画家喜欢的图形、颜色和排列组合方式分别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用不同的图形、颜色和排列组合方式作画,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因此,画画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析:这两个画家的风格差异很大,有利于幼儿对比欣赏。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和梳理,帮助幼儿体验每个画家在用色、用形和绘画方法上等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风格,体现了独特性,从而为幼儿的个性化创作提供榜样。)
  三、幼儿讨论操作方法
  1.出示材料,布置任务。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形状的蜡光纸,请你们学学这两位画家,用颜色和图形的不同组合来粘贴一幅画。这幅画要让别人一看就能知道你现在的心情是安静的还是快乐的。
  2.引导幼儿讨论创作设想。
  师:如果要表达想要跳舞的心情,怎么来粘贴呢?
  师:可以用什么图形?用弯线图形多一些还是用直线图形多一些?用大的还是用小的?是多用一些还是少用一些?
  师:可以用什么颜色?用红的、黄的还是用蓝的、绿的?哪种颜色用得多一些?
  (析:引导幼儿迁移前一个环节所获得的经验和认识,尝试运用不同色彩、线条、形状和排列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3.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用零碎的材料来剪出自己需要的小图形。
  师:如果我要一个小小的图形,可以怎么做?(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教师帮助整理并进一步强化可以运用零碎材料剪小图形的方法。)
  (析:在此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自己探索体验,然后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帮助幼儿总结具体的节约策略,将个别幼儿的经验转化为全体幼儿的策略,有利于逐步培养幼儿节约的意识和习惯。)
  4.提示幼儿将废纸屑及时放进废纸盒里。
  师:实在不能用的零碎材料放哪儿?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底纸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和粘贴。
  五、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活动三 我想要告诉你的故事
  目标:
  1.欣赏马蒂斯的《芭蕾舞开幕了》等作品,尝试用各色蜡光纸剪出人物和各种图形来组合粘贴出一个故事,加深对马蒂斯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通过观察、模仿大师的作品,创作出不同动态的人物和不同构图的画面,注意人物和背景颜色的搭配要鲜明,表现色彩的深浅变化和冷暖变化。
  3.能按照先摆图形后粘贴的程序操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准备:
  1.马蒂斯《芭蕾舞开幕了》《小丑》等系列作品或PPT,投影仪。
  2.A4美术纸人手一张,每组各色蜡光纸若干,糨糊每组两盒或胶棒人手一个,抹布,剪刀。
  过程:
  一、幼儿逐一欣赏《芭蕾舞开幕了》《法兰多拉舞》等作品,感受其用色和造型特点
  1.引导幼儿欣赏《芭蕾舞开幕了》《法兰多拉舞》《杂技演员》一组作品。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画家的许多幅画,这个画家特别喜欢用剪纸的方式来粘贴画。你们仔细看看他的画中都剪贴了什么。
  (析:同时欣赏多幅画,有利于幼儿感受、体会一个画家作品的共同点,从而初步体会画家的整体风格。)
  师:你能发现这些人好像在做什么吗?你从哪儿发现的?
  师:谁能将画中人的样子做出来?你能发现哪里一动姿态就变了吗?(引导幼儿发现人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腰部的弯曲和腿、手的方向。)
  (析:此环节是突出核心经验的重点引导环节,为后面幼儿创作人物丰富的动态服务,使得幼儿能主动思考、发现用什么方法来改变人的动态,避免幼儿的作品中出现雷同、僵硬的直立人。另外,在幼儿初始欣赏作品时,不一定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感受,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来积累对作品的体验,而且动作模仿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作品的感受、体验,为后面的表现做好准备。)
  师:人物的颜色和底色一样吗?为什么这样搭配呢?(引导幼儿注意背景和人物色彩的搭配。)
  师(小结):要想突出人物,底色应和人物颜色有很大不同。
  2.引导幼儿欣赏《小丑》《小丑的葬礼》爵士乐插图系列作品。
  师:你能发现这些画上有谁?粘贴的又是什么故事呢?你从哪儿发现的呢?
  师:这些画是怎么构图的?除了中间的人和物,周围还有什么?使用的颜色一样吗?为什么这样搭配呢?
  师(小结):为了让主要图案突出,底色、周围的装饰图形都要与主要图案有很大不同,主体物与辅助物色彩的搭配差异要大,可以通过色彩的深浅、冷暖来区分。
  二、幼儿讨论操作方法
  1.出示材料,布置任务。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各种颜色、形状的蜡光纸,请你们学学这位画家,用你想用的颜色和形状粘贴一幅故事画。
  2.引导幼儿讨论并想象自己的故事画。
  师:虽然老师准备了各种形状的蜡光纸,但如果你需要的形状没有怎么办?(幼儿自由表达,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师:如果我想剪贴一个弯腰的人,怎样剪呢?(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帮助整理并进一步强化:可以直接剪成弯腰低头的人,也可以先剪成一个弧形和圆形等形状,再将其通过组合成人形来粘贴。)
  (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有些幼儿徒手剪完整形状很困难,必须分步剪、分步贴。有关策略讨论可以使这些幼儿明白如何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3.提示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摆放底纸并进行粘贴。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底纸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和粘贴。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让幼儿逐一介绍自己粘贴的故事。
其他文献
关于钱锺书的逸事,杨绛讲了很多.有一则,我忘记是谁说的了:下放干校期间,大伙儿住筒子楼,晚上劳动结束,灯光昏暗,众人休息,或坐或卧,或打牌或说笑.灯下一人独立,捧一本小字典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
期刊
设计意图:rn这首乐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节奏鲜明,适合小班幼儿园欣赏和学习.在设计本活动时,我针对小班幼儿园的年龄特点,注意调动幼儿园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
设计意图:  最近班里正在开展“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主题要求是:(1)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了解自己的家;(2)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感受家的温暖。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中的人、事、物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日常的娃娃家游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为娃娃过生日,但无外乎点蜡烛、分蛋糕、请客吃饭,内容较为单一。为此,我设计组织了“布丁过生日”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家人为布丁选生日礼物的用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苏轼通判杭州三年,虽有新法之苦,却不是愁眉苦脸过日子.此人先天快乐,后天快乐,要让他不快乐,除非阻断他的呼吸.本文写作的冲动就是想解开苏东坡的快乐之谜:天性生快乐,智慧
期刊
在时光之手的雕刻和人生阅历的打磨下,初恋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让人刻骨铭心,甜蜜温馨;又如一块凝固瞬间的琥珀,令人念兹在兹,百转回肠。任凭时光如何流逝,光阴怎样百转,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现在回想,当年的我就是在一条情绪的泥路上跋涉.rn黄土路上的泥,一下雨就黏成一团,一脚踩下去,滑溜溜泥里还夹杂着柴草梗子,直钻脚指头缝,刺刺的痛痒;拔出来却难,牵五挂四,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