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潇潇兮,浦水寒;顾总一去兮,不复还……”
2012年12月16日上午,在黄浦江边的“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东风汽车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常务副厂长)顾林生同志的追悼会。我9:30分到那里时,见银河厅内外已经摆满了花圈,一直放到走廊上来。厅内休息室和外面站满了人。有来自东风汽车公司的,有湖北省、十堰市的;有北京部、局来的领导,还有我国各大汽车公司派来的代表;以及顾总的老同事、亲朋好友等数百人。
10点钟,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从武汉专程赶来的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讲话,李绍烛代表公司介绍顾林生同志的生平。我听着听着,思想就回到了四十年的记忆中去……
顾林生同志是我的老同事、老领导。有许多往事虽然是小事,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和顾总都是七十年代初,由国家一机部从东北调来支援“三线建设——二汽”的技术干部(顾总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来,我从哈尔滨来),被分配到当时“二汽”的“四大金刚”厂之一,也是建厂基地东头的第一大厂——铸造二厂担任技术工作。由于顾林生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又是长春一汽的技术骨干,很快就被提升为技术科长。我的夫人周惠茹和他是一个科,就在一个办公室上班。
一
顾林生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事非常关心。不但在工作上关心和帮助别人,而且在生活上关心同事。1974年8月份,正是炎热的夏天,我到江苏南京和常州出差,我的爱人怀着小女儿。当时顾科长从河南出差回来,特地给她带了两包大枣送到家里来。那时厂里还没有自来水厂,经常停水。顾科长想到我出差在外,家里用水困难,特地安排了科里旦本忠等同志给我家送水,并且关照科里的同志帮助我家里买米、买菜。
1980年,我写了一篇论文《滚压加工中滚压曲线的确定及其误差估计》,请当时已经担任铸造二厂总工程师的顾林生同志帮我审阅提出意见。他认真看了这篇文章,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跟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要将这篇文章报到“二汽”总厂去,要我准备去参加年度科技论文发表会。后来我这篇文章果然获得了“二汽”科技论文一等奖(“二汽”每年度发表科技论文有1000多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只有10篇)。
二
1981年上半年,“二汽”准备将汽车产品走出国门,和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要生产第一批汽车铸造零件左右制动室支架,并且进行加工,要求加工出来的产品要符合美国提供的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只有这两个产品的质量使美国福特公司满意了,才能打开汽车产品出口美国的大门。
顾林生到总厂去开会将这项任务接了回来。他首先抓铸造产品的质量。接下来召开全厂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会议,研究如何保证产品加工的质量。经过研究,顾总找我谈话,决定由我负责该出口零件的加工技术工作,包括:加工工艺、工装夹具设计、钻模设计、加工刀具和量具设计。当时时间很紧张,美国福特公司12月10号前,就会派人来检查验收产品质量。因此,按照倒计时来计算,11月份要将产品加工出来。顾总经过周密计划,6月底找我去,让我先出去学习考察一下,学习国内兄弟汽车厂的加工工艺,给我一个月时间:从7月4号到8月4号回来;再给我一个月时间搞设计。
说走就走,按照顾总的安排时间和路线:7月4号我从湖北十堰出发,先到河南洛阳,去洛阳拖拉机厂和洛阳轴承厂学习;再到北京,去北京汽车厂和北京内燃机总厂学习;还到“一机部”和汽车局去汇报了“二汽”的这项出口工作;然后南下到济南、南京和上海几个汽车厂去考查学习。于8月3号赶回到厂里,连夜将带回的全部图纸资料送去给顾总看。他看了以后对我这次出差很满意,要我马上开始设计,要求一个月内拿出全部图纸来。
我提前于8月底将四套图纸全部设计出来了,顾总让“总师室”进行了审查。然后就布置由技术科、模具科和生产科负责与“二汽”有关的专业厂设备制造厂、设备修造厂、刃量具厂等取得联系;并选派了两名工程师负责按照我的图纸联系进行加工。也是用一个月时间,就将所有工装设备加工出来了。接着就在厂机模车间组织了“会战”。我记得当时有许多老工人,像揭守志、王之平、张金龙等天津和南京来的老师傅,都是加班加点地赶任务。于11月25号就完成了13200件左右制动室支架零件的加工任务。虽然中间曾遇到过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最后按照计划时间和任务,超额200件完成了。通过反复检验,件件符合图纸要求。在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光洁度、孔与孔相互之间的三向垂直度方面,我们加工出来的比从美国拿来的样品还要好。
12月10号,美国福特公司派来了三位代表,验收我们的产品后非常满意。说马上装运,等到了美国后,明年(1982年)春季,福特公司就会反馈给我们公司意见和今后合作的意向。果然第二年3月份,美国福特公司就传来了信息,对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产品的质量非常满意,愿意进一步加强合作。这样,就为我国汽车工业走出国门迈出了第一步。
三
由于突出的专业技术和领导才能,顾林生被提升为铸造二厂厂长。他以更高的眼光看到了: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为了提高干部和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他要求加强厂里的职工教育工作。一天他找我去谈话,要把我从技术岗位调出来,担任厂教育科长。刚开始我感到有点突然,因为干了十几年技术工作,有点舍不得离开技术岗位。后来在顾总的启发下,使我豁然开朗,就同意了。
1983年我调任铸造二厂教育科长,在顾厂长和其他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二汽”专业厂第一个“职工教育中心”,办起了中专和技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干部和工人培训。1985年铸造二厂被评为“二汽”职工教育“排头兵单位”。
由于顾总的远见卓识,不但为东风公司的开拓发展,从十堰出大山,走向襄阳、走向武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为铸造二厂和东风汽车公司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干部,如李绍烛、康理、周建国、周伟勇、何鹤立、王汉东、郑文学等等,使得东风汽车公司能够后继有人,一代一代长盛不衰。
我个人也是由于顾总当时的决策,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从此走上了“教育”这个受人尊敬的岗位,从一个专业厂教育科,走向二汽总厂教委,走向东风集团教育工作;从中专、技校,到大学;从湖北十堰到深圳、珠海、广州、上海,担任过大、中、专院校的校长、院长和教授,培养了成千上万学生。使我体验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教师的快乐、欣慰和人生价值。因此,我深深地怀念着我的引路人,好同事、好兄长和好领导顾林生同志。
四
顾林生从铸造二厂提升到“二汽”总厂领导以后,由于工作很忙,我们见面就很少了。退休几年以后,我们都随子女定居到上海来。听说他得了重病,我和夫人今年春节后特地到上海松江他的家里去看望他。当时他的精神还挺好,我们见面叙旧,回忆了许多往事和老同事。我带去了三本我的好友福州市国际著名肿瘤专家潘明继教授的书送给他,希望他早日康复,他很高兴。可是我11月底从外地刚回到上海不久,就传来了噩信,顾总于12月14号病故了。
12月16日,人們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送别顾总,这一天上天也为顾总洒下甘露,小雨淅沥沥地下着。人们惋惜和怀念着顾总。我怀着沉痛的心情临时写了一首诗送给顾总(交给了顾总的儿子),以作怀念:
思顾总
巴蜀出英才,清华高材生;“二汽”拓荒者,东风领军人。做人是楷模,做事是精英;望月常相思,举杯遥祝君。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好同志吧!
2012年12月16日上午,在黄浦江边的“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东风汽车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常务副厂长)顾林生同志的追悼会。我9:30分到那里时,见银河厅内外已经摆满了花圈,一直放到走廊上来。厅内休息室和外面站满了人。有来自东风汽车公司的,有湖北省、十堰市的;有北京部、局来的领导,还有我国各大汽车公司派来的代表;以及顾总的老同事、亲朋好友等数百人。
10点钟,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从武汉专程赶来的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讲话,李绍烛代表公司介绍顾林生同志的生平。我听着听着,思想就回到了四十年的记忆中去……
顾林生同志是我的老同事、老领导。有许多往事虽然是小事,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和顾总都是七十年代初,由国家一机部从东北调来支援“三线建设——二汽”的技术干部(顾总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来,我从哈尔滨来),被分配到当时“二汽”的“四大金刚”厂之一,也是建厂基地东头的第一大厂——铸造二厂担任技术工作。由于顾林生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又是长春一汽的技术骨干,很快就被提升为技术科长。我的夫人周惠茹和他是一个科,就在一个办公室上班。
一
顾林生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事非常关心。不但在工作上关心和帮助别人,而且在生活上关心同事。1974年8月份,正是炎热的夏天,我到江苏南京和常州出差,我的爱人怀着小女儿。当时顾科长从河南出差回来,特地给她带了两包大枣送到家里来。那时厂里还没有自来水厂,经常停水。顾科长想到我出差在外,家里用水困难,特地安排了科里旦本忠等同志给我家送水,并且关照科里的同志帮助我家里买米、买菜。
1980年,我写了一篇论文《滚压加工中滚压曲线的确定及其误差估计》,请当时已经担任铸造二厂总工程师的顾林生同志帮我审阅提出意见。他认真看了这篇文章,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跟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要将这篇文章报到“二汽”总厂去,要我准备去参加年度科技论文发表会。后来我这篇文章果然获得了“二汽”科技论文一等奖(“二汽”每年度发表科技论文有1000多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只有10篇)。
二
1981年上半年,“二汽”准备将汽车产品走出国门,和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要生产第一批汽车铸造零件左右制动室支架,并且进行加工,要求加工出来的产品要符合美国提供的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只有这两个产品的质量使美国福特公司满意了,才能打开汽车产品出口美国的大门。
顾林生到总厂去开会将这项任务接了回来。他首先抓铸造产品的质量。接下来召开全厂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会议,研究如何保证产品加工的质量。经过研究,顾总找我谈话,决定由我负责该出口零件的加工技术工作,包括:加工工艺、工装夹具设计、钻模设计、加工刀具和量具设计。当时时间很紧张,美国福特公司12月10号前,就会派人来检查验收产品质量。因此,按照倒计时来计算,11月份要将产品加工出来。顾总经过周密计划,6月底找我去,让我先出去学习考察一下,学习国内兄弟汽车厂的加工工艺,给我一个月时间:从7月4号到8月4号回来;再给我一个月时间搞设计。
说走就走,按照顾总的安排时间和路线:7月4号我从湖北十堰出发,先到河南洛阳,去洛阳拖拉机厂和洛阳轴承厂学习;再到北京,去北京汽车厂和北京内燃机总厂学习;还到“一机部”和汽车局去汇报了“二汽”的这项出口工作;然后南下到济南、南京和上海几个汽车厂去考查学习。于8月3号赶回到厂里,连夜将带回的全部图纸资料送去给顾总看。他看了以后对我这次出差很满意,要我马上开始设计,要求一个月内拿出全部图纸来。
我提前于8月底将四套图纸全部设计出来了,顾总让“总师室”进行了审查。然后就布置由技术科、模具科和生产科负责与“二汽”有关的专业厂设备制造厂、设备修造厂、刃量具厂等取得联系;并选派了两名工程师负责按照我的图纸联系进行加工。也是用一个月时间,就将所有工装设备加工出来了。接着就在厂机模车间组织了“会战”。我记得当时有许多老工人,像揭守志、王之平、张金龙等天津和南京来的老师傅,都是加班加点地赶任务。于11月25号就完成了13200件左右制动室支架零件的加工任务。虽然中间曾遇到过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最后按照计划时间和任务,超额200件完成了。通过反复检验,件件符合图纸要求。在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光洁度、孔与孔相互之间的三向垂直度方面,我们加工出来的比从美国拿来的样品还要好。
12月10号,美国福特公司派来了三位代表,验收我们的产品后非常满意。说马上装运,等到了美国后,明年(1982年)春季,福特公司就会反馈给我们公司意见和今后合作的意向。果然第二年3月份,美国福特公司就传来了信息,对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产品的质量非常满意,愿意进一步加强合作。这样,就为我国汽车工业走出国门迈出了第一步。
三
由于突出的专业技术和领导才能,顾林生被提升为铸造二厂厂长。他以更高的眼光看到了: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为了提高干部和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他要求加强厂里的职工教育工作。一天他找我去谈话,要把我从技术岗位调出来,担任厂教育科长。刚开始我感到有点突然,因为干了十几年技术工作,有点舍不得离开技术岗位。后来在顾总的启发下,使我豁然开朗,就同意了。
1983年我调任铸造二厂教育科长,在顾厂长和其他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二汽”专业厂第一个“职工教育中心”,办起了中专和技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干部和工人培训。1985年铸造二厂被评为“二汽”职工教育“排头兵单位”。
由于顾总的远见卓识,不但为东风公司的开拓发展,从十堰出大山,走向襄阳、走向武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为铸造二厂和东风汽车公司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干部,如李绍烛、康理、周建国、周伟勇、何鹤立、王汉东、郑文学等等,使得东风汽车公司能够后继有人,一代一代长盛不衰。
我个人也是由于顾总当时的决策,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从此走上了“教育”这个受人尊敬的岗位,从一个专业厂教育科,走向二汽总厂教委,走向东风集团教育工作;从中专、技校,到大学;从湖北十堰到深圳、珠海、广州、上海,担任过大、中、专院校的校长、院长和教授,培养了成千上万学生。使我体验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教师的快乐、欣慰和人生价值。因此,我深深地怀念着我的引路人,好同事、好兄长和好领导顾林生同志。
四
顾林生从铸造二厂提升到“二汽”总厂领导以后,由于工作很忙,我们见面就很少了。退休几年以后,我们都随子女定居到上海来。听说他得了重病,我和夫人今年春节后特地到上海松江他的家里去看望他。当时他的精神还挺好,我们见面叙旧,回忆了许多往事和老同事。我带去了三本我的好友福州市国际著名肿瘤专家潘明继教授的书送给他,希望他早日康复,他很高兴。可是我11月底从外地刚回到上海不久,就传来了噩信,顾总于12月14号病故了。
12月16日,人們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送别顾总,这一天上天也为顾总洒下甘露,小雨淅沥沥地下着。人们惋惜和怀念着顾总。我怀着沉痛的心情临时写了一首诗送给顾总(交给了顾总的儿子),以作怀念:
思顾总
巴蜀出英才,清华高材生;“二汽”拓荒者,东风领军人。做人是楷模,做事是精英;望月常相思,举杯遥祝君。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好同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