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化的数学,童话般的课堂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8369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上个学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安排了较多的操作活动,这一内容的教学可通过创设情境,在矛盾冲突中引入新知;通过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知;通过角色扮演,在辨识应用中巩固新知。
  关键词: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 角色扮演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上个学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安排了较多的操作活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两个长度单位呢?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我这样展开《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在矛盾冲突中引入新知
  通过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是新课导入的一种有效方法。课始,我给学生出示了
  一个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支铅笔长约16( )
  床长约2( )
  大树高约15( )
  一根旺旺冰长2( )
  一粒大米宽约2( )
  学生一看,原来是这么简单的题目,争先恐后地要展示自己的“能耐”。可是,填到最后两个空时,学生开始犯疑惑了,觉得“米”和“厘米”都不合适。怎么办?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闪亮登场”。
  二、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知
  (一)任务驱动
  1.认识毫米。
  师 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
  生 (用手势表示出自己认为的1毫米的长度)我认为有这么长。
  生 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
  师 老师这里有一把放大了的尺子,你来给大家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1毫米。)
  师 那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你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学生指出1厘米)仔细观察你找到的1厘米,有什么发现?
  生 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出示“电脑博士”的话: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师 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生 1分钱的硬币。
  师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硬币,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比画1毫米、指认1毫米后,借助1分钱硬币,直观感受1毫米,在动手操作中体验1毫米的长度。如此,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
  2.认识分米。
  师 同学们猜一猜,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在字的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吗? 1分米是从哪到哪?
  生 从2 cm到12 cm。
  生 从3 cm到13 cm。
  师 你能把你找到的1分米画出來吗?
  (学生在纸上画1分米的线段。)
  师 同桌互相量一量画的是1分米的长度吗?
  (同桌互量。)
  师 请大家再借助直尺用手比画一下1分米的长度。
  (学生比画。)
  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比画的1分米的长度,参照着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
  生 开关盒的边长。
  生 茶杯的高度。
  生 粉笔的长度。
  ……
  师 用你的这把尺去量一下课桌面的短边长,看看接近几分米?
  (学生量。)
  “认识分米”环节,先让学生猜一猜有多长,是由于他们已经对长度有了一定的感知,再让学生借助直尺验证,并用手比画,感受到他们的一拃大约是“1分米”。找一找生活中的“1分米”物品,是让学生强化对这一长度的认知;量一量生活中的“1分米”物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三、角色扮演:在辨识应用中巩固新知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的哪两位新朋友?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位长度单位的朋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 老师,我觉得它们之间是兄弟关系,米是老大,分米是老二,厘米是老三,毫米最小。
  生 对!它们是四个好兄弟、好朋友,各有各的本领。
  生 它们都是长度单位家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其他学生也露出赞同的微笑。)
  师 说得真好!一天,兄弟四人因为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发生了争吵,你们能不能在小组内演一演这四个兄弟是如何争着夸自己的本领大的?
  生 (齐)好!
  (学生迫不及待地在四人小组分配角色,开始表演。)
  生 (自信地)大家好,我叫米。我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员,兄弟四个我是老大!我还有个代号就是m, 一米就是这么长,(用手势比画)量比较大的东西就用我来做单位。比如高楼、大树,它们三个都比不过我!(指着厘米)它一百个厘米才有我一个大,更别说毫米了!
  生 (不服气地)我是厘米。哼!有什么了不起,虽然我没你米大,但是同学们用的尺子都是用我做单位的,大家也可以叫我cm。再说,我比毫米可大多了,一个我里面就有十个毫米呢!
  生 (抢先一步)大家好,我是分米。我也有个代号就是dm。兄弟四个中我是老二,也是你们今天刚认识的新朋友。我一个就等于厘米十个,就大约是你们一拃那么长。虽然我没米大,但是我在生活中也很重要噢!
  生 (慢悠悠地)同学们好,我是毫米,我还有个英文名字——mm。虽然兄弟四人中我是最小的,可我的作用却不小。生活中测量比较小的东西时,就要用我做单位,三个哥哥可就不如我了。大家不要因为我小就把我忘记了。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谁的本领大呢?
  生 (异口同声)他们各有各的本领,在生活中他们都很重要。
  此时的课堂,好像在上演一幕童话剧,学生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真切地表达内心的体验。其效果,远胜于几道练习题。
  可以说,这样的数学是“儿童化的数学”,这样的课堂是“童话般的课堂”。这样的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充满自信,充满智慧,充满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遵循“导学自学”的原则,摸索“教,是为了不教”的方法,探求“管,是为了不管”的途径,将“管”之理渗透“不管”之行为中,让学生有所作为,使班级管理得到良好发展。就势利导,“管”得及时,为“不管”打下基础;制度约束,“管”得到位,加快由“管”到“不管”的步伐;躬身实践,“管”在无形,实理由“管”到“不管”的目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导学自学 制度约束  班
期刊
摘 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引导他们以QQ语音的方式,在QQ群里自由交流、尽情表达,降低写话门槛,激发其说话热情,唤醒其表达动力,鼓励其积极表达,逐渐爱上写话。根据课标、教材以及相关资料,搜集整合学生喜欢的交流主题,设置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快乐表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QQ群,进行“评价”“互学”“互助”“共赏”,激起说话兴趣,提高说话能力。通过QQ语音学着进行文字表达,有效降低了写话的门槛
期刊
摘 要:“教”顺应“学”,并不是让教学活动完全跟着学生的思路跑,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及思维特点恰当地设计教学活动。具体而言,要了解思维起点、展示思维个性、引导思维方向、着眼思维发展。  关键词:顺学而教 思维 探究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一课,历来是计算教学中难啃的“骨头”。造成学生认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1)已有知识的遗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
期刊
摘 要:儿童的思维是内隐的,而课堂学习又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借助认知心理学的“表征”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外部表征来推测其内部表征情况,以更充分地理解儿童,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儿童的数学表征能力,则需要教师唤醒儿童的表征意识,丰富儿童的表征形式,增进儿童多元表征间的联系。发展表征能力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儿童学习,具体做法有:沟通表征联系,推进学习活动的深入;善用表征错误,深挖数学概念的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践行“能力与智慧的教育”,首先应当了解学生群体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包括数学学习的性质、数学学习的发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数学行为的变化、数学学习的迁移等;还包括学生个体的数学思维特征,即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怎样学习数学的。教师可通过学习相关心理学理论、设计适切的数学活动、借助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真正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学习心理 数学学习 思
期刊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能把符合条件的答案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来,已是难得。此时,教师不应过多关注知识本身及教学任务,而应“蹲下来”,关注学生的疑问,把问题进一步明晰,让学生思有方向。课堂上,教师唯有要在心理上、行动上、情感上“蹲下来”,学会用“童眼”观察,用“童心”思考,用“童语”表达,才能聆听  “拔节”的声音。  关键词:蹲下来 心理 情感 行
期刊
摘 要:绘本通过图画与文字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交织、互动讲述故事,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美观性等特点,符合低幼儿童的认知规律,深受儿童的喜爱。开启绘本阅读“六步曲”,让儿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终生爱上阅读:第一步:导,感受阅读之趣;第二步:读,发现故事之乐;第三步:看,品味构图之妙;第四步:演,享受情感之韵;第五步:绘,体悟情节之美;第六步:评,深化思维之旅。  关键词:绘本阅读 认知规律 “
期刊
摘 要:计算是一种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作、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同步、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统和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知识提取、技能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学生心理出发,可以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和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有着很大的关联。计算教学不妨围绕强化首次感知、丰富多样表征、建构知识体系、加强坡度训练、维持有意注意等方面开展,以训练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 出错 心理成因 教学对策  计算教
期刊
摘 要:度量是对度量对象指定一个合适的数,角的度量满足正则性,即存在度量单位并规定度量单位为“1”。因此,《角的度量》的教学,应让学生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从“器”的朦胧闪现,到“器”的自主选用,到“器”的本质显现,再到“器”的灵活运用,逐步挖掘角的度量的本质。  关键词:量角器 角的度量 本质 视野  古人总是用工具借代测量范围与测量方法,如《汉书·律历志》中提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
期刊
摘 要:“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数学教育”在当下尤其重要,更引发我们深思:从儿童出发,基于儿童立场,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基于儿童数学学习心理,应当创设能满足儿童心理认同感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儿童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培养他们的  “元认知”能力;通过“学习心理素描”和“课堂的特写与聚焦”,走向对儿童的“帮助性促进”。  关键词:心理认同感 元认知 帮助性促进  陈建功先生在《二十世纪的数学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