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遵循“导学自学”的原则,摸索“教,是为了不教”的方法,探求“管,是为了不管”的途径,将“管”之理渗透“不管”之行为中,让学生有所作为,使班级管理得到良好发展。就势利导,“管”得及时,为“不管”打下基础;制度约束,“管”得到位,加快由“管”到“不管”的步伐;躬身实践,“管”在无形,实理由“管”到“不管”的目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导学自学 制度约束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深切地感受到,处理常规的琐事尤其让人烦神。这些琐事每天都在抓,每天都在管,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往往不佳。如何从琐事中抽身而出,“少管”乃至“不管”,值得教师深入探究。
叶圣陶先生在总结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导学自学”教学思想,其核心内容为:
教就是引导学生学,使其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而能自学的目的。遵循这一思想原则,面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不断摸索“教,是为了不教”的方法,探求“管,是为了不管”的途径,将“管”之理渗透“不管”之行为中,让学生有所作为,使班级得到了良好发展。
一、就势利导,“管”得及时
【案例】 上午的思品课,我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的内容文字,然后在教室里巡视。巡至教室后门处,一眼瞄到了垃圾桶。只见满满一桶废纸,垃圾袋斜挂在一边。桶的四周一片狼藉,纸团一地。
保持教室整洁,特别是卫生角的干净,是我平日里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的常规工作。每天的垃圾清倒也由专人负责,不得拖沓。可上午上课才不久,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与其继续上课,一味讲道理,还不如对症下药做些实际的。因此,我立即调整了教学内容,就“垃圾桶”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不约而同地将眼光对准了垃圾桶,也纷纷皱起了眉头。接着,我又询问了值日情况,结果是,昨天负责清倒垃圾的学生没有做值日。而这个负责清倒垃圾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喜欢 “赖”:家庭作业几乎从来不做。对自己的学习都不上心,对集体的工作又怎会有责任感?而就其他学生的表现来看,一个“垃圾桶现象”,也反映出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倾向。作为班级的一员,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班级环境卫生呢?捡起一张纸,倒掉一桶垃圾,举手之劳。班级中缺少的,就是这种正能量。
经过讨论,有学生提议让垃圾桶“罢工”一天,每个同学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处理。谁知“新政”刚实行了一天,便有不少学生提出抗议:“没有垃圾桶,学习生活太不方便了!”“每个人都应该善待垃圾桶,及时妥善地处理垃圾。”……看似不起眼的垃圾桶,现在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就连那位忘记倒垃圾的学生,也认识到随手倒一下垃圾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方便。
“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无论教什么,都切忌一味地讲解。可以让学生就某种现象先思考一番,再讨论一番,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语文教育的惯常做法,但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当然,一下子纠正那么多学生的习惯,并帮助他们养成某种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平时,善于发现,抓住契机就势诱导,及时总结。“管”得及时,“导”得恰当,能为以后的“不管”引好路,打好基础。
二、制度约束,“管”得到位
【案例】前一阶段,全班学生不知何故十分浮躁:心静不下来,听课质量差,作业质量成问题,让各学科教师倍感心累。作为班主任,我决定从学习、生活的细节做起,并辅以制度约束,深抓细管。
为了让学生坐得住,每天中午,我和他们一起用餐;
然后下楼整好队,再把他们带回教室。午间,我尽量坐镇教室,督促学生安静休息,或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自己想看的课外书……总之,可以“各行其是”,但不能打扰他人。针对学生作业不上心、质量不高的问题,我特意给他们上了一节以“如何提高作业速度与质量”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相互出谋划策。经过商讨、否决、肯定……我们以文案的形式制订了一套提高作业速度与质量的内部制度。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此后,学生还自行讨论制订了明确的“赏罚制度”。在这些“自定制度”的监督下,学习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学有方向,学有榜样。一段时间下来,班级成员逐渐形成了规则意识,凝聚了“勤奋学习,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为我的“不管”做足了准备。
叶老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说:“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上面的案例中,针对学生因浮躁而生的作业质量问题,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才智,组织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思广益,最终自己制订出了适合自己的班级作业制度。在这种“自定制度”的影响和矫正下,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认真学习,学习行为自然会逐步走上正轨,
有力地加快了由“管”到“不管”的步伐。
三、躬身实践,“管”在无形
【案例】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我们一直坚持开展“班主任助理”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班主任助理”活动的要求是:以学生学号为单位,两人一个组合,持“证”上岗,成为“班主任助理”,与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助理履行班主任的部分权利和责任,需要认真观察同学的各项行为以及各类事件,并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 后来为了使“班主任助理”活动更有效、有序地促进班级管理,由班委讨论,经全班同學评议后,一致通过了“班主任助理”具体工作细则。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给他们充分、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一边“管”,一边“教”,一边借助各种合理、适切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合适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发育、自己成长,逐步为不需要“管”,不需要“教”打基础。
上面的案例中,班主任将“权力下放”,将学生纳入管理团队,看似“管”得少了,甚至好像“不管”了,事实上,却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每个细节,在“暗处遥控”。教师深谙每个学生都在乎同学与教师评价的道理,就让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随时发现他人长处,及时指出他人不足。由此,“班主任助理”的评价指挥棒挥向哪里,学生行为的矫正方向就会奔向哪里。在“班主任助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集体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应当怎么做,同时对班里随时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映,将不良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班主任助理”活动的开展也是角色换位的最好尝试。经常违纪、留学写作业的学生,在成为“班主任助理”监督其他违纪、留学同学写作业的时候,能充分感受到坏习惯给别人(特别是老师)和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他们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很好的警示。虽然“班主任助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从班长到课代表至值日生,都要经过“人员培养锻炼”“持续教育引导”“明确职责,落实检查”“明晰奖惩”等系列探索和磨炼,但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与探索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班主任的管理任务也减轻了,从“管”到“不管”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班集体就好像一列火车,通过得法的“管”,适切的“导”,使之启动后,就不用再费力地“推”了,只需要适当地加一点油,这列火车就能加速运行,跑得很快。
参考文献:
[1] 陈宇.班主任工作十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任苏民.“教是为了不教”隐含的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4-1-17.
关键词:班级管理 导学自学 制度约束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深切地感受到,处理常规的琐事尤其让人烦神。这些琐事每天都在抓,每天都在管,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往往不佳。如何从琐事中抽身而出,“少管”乃至“不管”,值得教师深入探究。
叶圣陶先生在总结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导学自学”教学思想,其核心内容为:
教就是引导学生学,使其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而能自学的目的。遵循这一思想原则,面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不断摸索“教,是为了不教”的方法,探求“管,是为了不管”的途径,将“管”之理渗透“不管”之行为中,让学生有所作为,使班级得到了良好发展。
一、就势利导,“管”得及时
【案例】 上午的思品课,我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的内容文字,然后在教室里巡视。巡至教室后门处,一眼瞄到了垃圾桶。只见满满一桶废纸,垃圾袋斜挂在一边。桶的四周一片狼藉,纸团一地。
保持教室整洁,特别是卫生角的干净,是我平日里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的常规工作。每天的垃圾清倒也由专人负责,不得拖沓。可上午上课才不久,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与其继续上课,一味讲道理,还不如对症下药做些实际的。因此,我立即调整了教学内容,就“垃圾桶”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不约而同地将眼光对准了垃圾桶,也纷纷皱起了眉头。接着,我又询问了值日情况,结果是,昨天负责清倒垃圾的学生没有做值日。而这个负责清倒垃圾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喜欢 “赖”:家庭作业几乎从来不做。对自己的学习都不上心,对集体的工作又怎会有责任感?而就其他学生的表现来看,一个“垃圾桶现象”,也反映出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倾向。作为班级的一员,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班级环境卫生呢?捡起一张纸,倒掉一桶垃圾,举手之劳。班级中缺少的,就是这种正能量。
经过讨论,有学生提议让垃圾桶“罢工”一天,每个同学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处理。谁知“新政”刚实行了一天,便有不少学生提出抗议:“没有垃圾桶,学习生活太不方便了!”“每个人都应该善待垃圾桶,及时妥善地处理垃圾。”……看似不起眼的垃圾桶,现在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就连那位忘记倒垃圾的学生,也认识到随手倒一下垃圾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方便。
“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无论教什么,都切忌一味地讲解。可以让学生就某种现象先思考一番,再讨论一番,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语文教育的惯常做法,但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当然,一下子纠正那么多学生的习惯,并帮助他们养成某种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平时,善于发现,抓住契机就势诱导,及时总结。“管”得及时,“导”得恰当,能为以后的“不管”引好路,打好基础。
二、制度约束,“管”得到位
【案例】前一阶段,全班学生不知何故十分浮躁:心静不下来,听课质量差,作业质量成问题,让各学科教师倍感心累。作为班主任,我决定从学习、生活的细节做起,并辅以制度约束,深抓细管。
为了让学生坐得住,每天中午,我和他们一起用餐;
然后下楼整好队,再把他们带回教室。午间,我尽量坐镇教室,督促学生安静休息,或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自己想看的课外书……总之,可以“各行其是”,但不能打扰他人。针对学生作业不上心、质量不高的问题,我特意给他们上了一节以“如何提高作业速度与质量”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相互出谋划策。经过商讨、否决、肯定……我们以文案的形式制订了一套提高作业速度与质量的内部制度。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此后,学生还自行讨论制订了明确的“赏罚制度”。在这些“自定制度”的监督下,学习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学有方向,学有榜样。一段时间下来,班级成员逐渐形成了规则意识,凝聚了“勤奋学习,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为我的“不管”做足了准备。
叶老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说:“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上面的案例中,针对学生因浮躁而生的作业质量问题,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才智,组织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思广益,最终自己制订出了适合自己的班级作业制度。在这种“自定制度”的影响和矫正下,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认真学习,学习行为自然会逐步走上正轨,
有力地加快了由“管”到“不管”的步伐。
三、躬身实践,“管”在无形
【案例】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我们一直坚持开展“班主任助理”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班主任助理”活动的要求是:以学生学号为单位,两人一个组合,持“证”上岗,成为“班主任助理”,与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助理履行班主任的部分权利和责任,需要认真观察同学的各项行为以及各类事件,并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 后来为了使“班主任助理”活动更有效、有序地促进班级管理,由班委讨论,经全班同學评议后,一致通过了“班主任助理”具体工作细则。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给他们充分、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一边“管”,一边“教”,一边借助各种合理、适切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合适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发育、自己成长,逐步为不需要“管”,不需要“教”打基础。
上面的案例中,班主任将“权力下放”,将学生纳入管理团队,看似“管”得少了,甚至好像“不管”了,事实上,却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每个细节,在“暗处遥控”。教师深谙每个学生都在乎同学与教师评价的道理,就让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随时发现他人长处,及时指出他人不足。由此,“班主任助理”的评价指挥棒挥向哪里,学生行为的矫正方向就会奔向哪里。在“班主任助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集体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应当怎么做,同时对班里随时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映,将不良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班主任助理”活动的开展也是角色换位的最好尝试。经常违纪、留学写作业的学生,在成为“班主任助理”监督其他违纪、留学同学写作业的时候,能充分感受到坏习惯给别人(特别是老师)和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他们而言,这或许是一种很好的警示。虽然“班主任助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从班长到课代表至值日生,都要经过“人员培养锻炼”“持续教育引导”“明确职责,落实检查”“明晰奖惩”等系列探索和磨炼,但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与探索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班主任的管理任务也减轻了,从“管”到“不管”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班集体就好像一列火车,通过得法的“管”,适切的“导”,使之启动后,就不用再费力地“推”了,只需要适当地加一点油,这列火车就能加速运行,跑得很快。
参考文献:
[1] 陈宇.班主任工作十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任苏民.“教是为了不教”隐含的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