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对改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间就诊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和情志护理干预,分别评定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P均<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能明显改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疗效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等,病理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性病变,以溃疡为主,常因饮食不节(洁)、劳累、情志刺激、感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近年来,我科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住院治疗的92例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2.32±9.26)岁,平均病程(3.35±0.26)年;治疗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1.89±9.72)岁,平均病程(3.15±0.2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嘱患者注意休息,按时用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及情志护理,具体如下。饮食护理:①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食物搭配遵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原则,避免不耐受食物,并制作科学健康的指导手册发放给患者;②要求患者选择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补充维生素,禁食辛辣刺激食物;③如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并做好记录。当患者因病情需要禁食、禁饮时,可静脉滴注营养液以防发生并发症。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关心和爱护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以了解其心理状态。交谈时护理人员要集中思想,面带微笑看着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每一个问题,耐心解释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病情等不同,針对性地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慰,多用鼓励、安慰性的语言,解除其心理负担。患者治疗取得进步,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参照《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制定,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显示黏膜溃疡病灶疤痕形成;②显效:临床症状缓解,体征基本正常,结肠镜检显示黏膜恢复超过二级;③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结肠镜检显示黏膜恢复超过一级;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内镜检查无改变甚至加重。以评价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的患者数量占总患者人数的比例计算治疗总有效率。
1.3.2症状积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的积分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升高、饮食结构改变,我国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UC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尚不能完全根治,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但经过积极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研究表明,患者的饮食结构、心理状态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紧密关系。因此,个体化的饮食情志护理对改善UC临床转归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个体化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营养状态,制定搭配合理的饮食计划,患者通过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本研究实施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能明显改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健,高文艳,林一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94-9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关键词】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疗效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等,病理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性病变,以溃疡为主,常因饮食不节(洁)、劳累、情志刺激、感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近年来,我科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住院治疗的92例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2.32±9.26)岁,平均病程(3.35±0.26)年;治疗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1.89±9.72)岁,平均病程(3.15±0.2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嘱患者注意休息,按时用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及情志护理,具体如下。饮食护理:①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食物搭配遵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原则,避免不耐受食物,并制作科学健康的指导手册发放给患者;②要求患者选择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补充维生素,禁食辛辣刺激食物;③如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并做好记录。当患者因病情需要禁食、禁饮时,可静脉滴注营养液以防发生并发症。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关心和爱护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以了解其心理状态。交谈时护理人员要集中思想,面带微笑看着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每一个问题,耐心解释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病情等不同,針对性地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慰,多用鼓励、安慰性的语言,解除其心理负担。患者治疗取得进步,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参照《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制定,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显示黏膜溃疡病灶疤痕形成;②显效:临床症状缓解,体征基本正常,结肠镜检显示黏膜恢复超过二级;③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结肠镜检显示黏膜恢复超过一级;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内镜检查无改变甚至加重。以评价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的患者数量占总患者人数的比例计算治疗总有效率。
1.3.2症状积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的积分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护理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升高、饮食结构改变,我国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UC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尚不能完全根治,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但经过积极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研究表明,患者的饮食结构、心理状态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紧密关系。因此,个体化的饮食情志护理对改善UC临床转归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个体化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营养状态,制定搭配合理的饮食计划,患者通过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本研究实施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个体化饮食情志护理能明显改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健,高文艳,林一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94-9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