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中学化学教学,因其独特的优势,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选择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黑板+粉笔+一张嘴+简单的电教手段。作为学生凭借一本笔记本紧跟教师的节奏不停的写记,在写记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只能靠头脑的想象来完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疲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基于此,我校领导早在几年前就为我们每间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化实验室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下面我就近几年如何选择性地利用这些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进行简单的概括。
一、课前运用多媒体备课,搜集有关资料,精选习题,实现精讲精练和同科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课前我们备课组的人按照分工将与这节课有关的教案、学案、习题等存入我们的微机,充分利用网上教研平台进行交流讨论,随时评论,随时修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然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要输入文字、搜集大量的与这节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动画等则需花二、三天才能备好一节课。为了缩短时间,我们备课组的教师在平时就注重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不会制作动画到网上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变成自己的课件。然后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课堂,提高课前研究的质量。这样虽然开始时繁琐麻烦,但从长远来看教师写好一次电子教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不必每年都重抄重写,只需在前一次教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情适当修改、添加、重新编辑和复制即可。
二、借助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高效地掌握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巧性,因此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如我在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新授课时,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教室中的电子白板中的资源,选择“仪器”组装自己想用的一套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边组装边讲解制取步骤和注意问题。其他同学对所选“仪器”和所组“装置”及注意问题及时作出评价并吸取教训和借鉴经验。一些错误的操作和做法都通过白板演示基本解决后,再动手亲自实验。这样不但减少了药品的浪费,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而且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强化了实验技能。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实验现象”,掌握不同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是得到实验结论的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讲怎样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观察那些方面,不好把握。例如,我们在讲蜡烛燃烧这个探究实验时,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熄灭过程中的现象时,很多学生只是看到了蜡烛燃烧,很难在做完实验后将现象全面地描述出来。很大的原因在于实验在短暂时间内完成且学生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在吸取了这次教训后,接下来的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我改变了做法。先用事先制作的flsh动画演示硫粉、铁丝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然烧情况,让学生观察,明确了观察的重点后,再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实验现象短暂,学生没有抓住观察重点来不及观察的缺点,而且加深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印象,基本上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当然学生已经学会观察后,我们就不必再使用多媒体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了。
四、借助多媒体模拟微观世界、危险性较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可操作性差的实验,增加直观性,突破重难点
例如初中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微粒观建立的过程中,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分子的性质等这些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分子、原子概念确实很困难,把这些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分子、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
五、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时间长,不能在当堂呈现实验现象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的容量
例如初中化学人教版下册课本中“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晶体的结晶过程实验”,都不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现象。我们利用多媒体在几分钟内演示后,再让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做一遍。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加快了节奏,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很多问题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我们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适时、适度地使用。“实验性”是化学学科的突出特点,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去“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但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选择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黑板+粉笔+一张嘴+简单的电教手段。作为学生凭借一本笔记本紧跟教师的节奏不停的写记,在写记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只能靠头脑的想象来完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疲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基于此,我校领导早在几年前就为我们每间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化实验室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下面我就近几年如何选择性地利用这些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进行简单的概括。
一、课前运用多媒体备课,搜集有关资料,精选习题,实现精讲精练和同科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课前我们备课组的人按照分工将与这节课有关的教案、学案、习题等存入我们的微机,充分利用网上教研平台进行交流讨论,随时评论,随时修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然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要输入文字、搜集大量的与这节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动画等则需花二、三天才能备好一节课。为了缩短时间,我们备课组的教师在平时就注重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不会制作动画到网上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变成自己的课件。然后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课堂,提高课前研究的质量。这样虽然开始时繁琐麻烦,但从长远来看教师写好一次电子教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不必每年都重抄重写,只需在前一次教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情适当修改、添加、重新编辑和复制即可。
二、借助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高效地掌握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巧性,因此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如我在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新授课时,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教室中的电子白板中的资源,选择“仪器”组装自己想用的一套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边组装边讲解制取步骤和注意问题。其他同学对所选“仪器”和所组“装置”及注意问题及时作出评价并吸取教训和借鉴经验。一些错误的操作和做法都通过白板演示基本解决后,再动手亲自实验。这样不但减少了药品的浪费,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而且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强化了实验技能。
三、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实验现象”,掌握不同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是得到实验结论的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讲怎样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观察那些方面,不好把握。例如,我们在讲蜡烛燃烧这个探究实验时,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熄灭过程中的现象时,很多学生只是看到了蜡烛燃烧,很难在做完实验后将现象全面地描述出来。很大的原因在于实验在短暂时间内完成且学生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在吸取了这次教训后,接下来的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我改变了做法。先用事先制作的flsh动画演示硫粉、铁丝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然烧情况,让学生观察,明确了观察的重点后,再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实验现象短暂,学生没有抓住观察重点来不及观察的缺点,而且加深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印象,基本上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当然学生已经学会观察后,我们就不必再使用多媒体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了。
四、借助多媒体模拟微观世界、危险性较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可操作性差的实验,增加直观性,突破重难点
例如初中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微粒观建立的过程中,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分子的性质等这些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分子、原子概念确实很困难,把这些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分子、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
五、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时间长,不能在当堂呈现实验现象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的容量
例如初中化学人教版下册课本中“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晶体的结晶过程实验”,都不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现象。我们利用多媒体在几分钟内演示后,再让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做一遍。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加快了节奏,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很多问题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我们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适时、适度地使用。“实验性”是化学学科的突出特点,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去“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但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