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字、词、句、段、篇等方面删繁就简,深入浅出,既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基础上有真切的感受,又由浅入深地感知每一则文言文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中国文化,将最终的着力点放在对文化的传承和反思上,使学生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笔者以江苏省特级教师杨树亚《杨氏之子》的教学为例,说说文言文教学中一些好的做法。
  一、讲述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文言文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营造先声夺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文言文学习的情境中。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前,可先借助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的朗读,唤醒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在诵读指导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小古文及注释,调动其对文言文已有的知识经验练习讲故事,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描述,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王戎的精神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
  接着,引入新课《杨氏之子》,学生便能快速地投入朗读,更加轻松地进入文本。为了让学生的诵读更有味道,老师可示范诵读,于密咏恬吟中,让学生用心涵泳、设想,学生将会很自然地用情感带动声音去朗读,融情融境,品味其中韵味,内化于心。通过具体学法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杨氏之子》时也将会事半功倍。
  二、读准一个字,加强学生语感
  引导学生内化文言文中的要素,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朗读基础之上,其中读准、读顺、读好是基础。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字词、观察插圖、想象补白等方法理解文言文,在言语实践中主动构建对文本的理解。《杨氏之子》“为设果”中的“为”字是一个多音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语境对这一字的读音进行理解。
  【教学片段】
  师:“为设果”中的“为”字读第二声还是第四声呢?这个填空你会填吗?(PPT出示:_____为_____设果)
  生: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所以这个“为”字读第几声呢?
  生:读第四声。
  师:通过结合语境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字的读音,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的学习中去。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给予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以多种方法作为“钥匙”,解锁文言文,品悟文言文,积淀文言文的语感,丰富学生的人生感悟,为衔接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简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要学好文言文,还要具备迁移的能力。
  三、理解一句话,注重文意理解
  读好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读准字音这一层面上,只有于字、词、句、段、篇这种递进式的朗读中,层层揣摩,才能感悟文言文的精妙之处,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因此,读准停顿、读出节奏是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的“夫子家禽”,在不结合语境、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在朗读时通常会停顿为“夫子/家禽”,但在结合语境、细细推敲文意后,会发现这里合理的停顿应为“夫子家/禽”。“夫子家”是对“孔君平”的尊称,可见九岁的杨氏之子是个谦逊礼貌的孩子。教师在教学时,不必与学生逐字逐词理解句意,可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倾听在哪里停顿,借鉴老师的停顿,读好文言文,在朗读节奏中感知杨氏之子的人物形象。
  除了老师范读外,还可以借助标点、根据句子的内在关系等读准停顿。在停顿中细加揣摩文言文内在的意蕴,才能用正确的情感于气断声连中读出节奏,读出表情,读出人物的品质。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节奏,学生通过这种有梯度的朗读,方能层层递进融入文本,感知情境,充分浸润其中。
  四、明晰一段对话,激活思维潜能
  品读文言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虽篇幅短小,但道理深刻,它们都是培养学生多维思维的生长点。
  【教学片段】
  师:杨氏之子聪明在哪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应声”这个词中,感受到他反应很快。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他马上联想到了孔君平的姓和孔雀,马上就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马上说,说明反应快,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聪明伶俐。他的聪明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从“未闻”一词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明。“未闻”指从来没有听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未闻”俩字,意思就变成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禽,这样的对话显得犀利无礼,而加上“未闻”,会显得杨氏之子不但反应快、妙语连珠,还不缺对孔君平的礼貌尊敬。
  师:由此可见杨氏之子的聪慧。还有谁来补充?
  生:他还会听。
  师:他是怎么会听的?你从哪儿看出他是会听的?
  生:在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的时候,换了别人,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果子吗?这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他却从中听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跟他开玩笑的。
  师:他听出了话里有话。能听出话中话的人是会听的。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你们看他聪明不聪明?
  在这一思维深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找关键句、抓关键词品析人物性格,挖掘体会人物品质,清楚地认识到文言文作品自身独特且深厚的价值,由此提升语文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抓住思维的敏锐点,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提炼一个写法,拓宽语言蕴味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我们在学习完节选自某一篇或者某一本书的篇目后,可追溯回归到文章的“母体”中,充分挖掘古文中蕴含的文化意蕴,以此引导学生由课内知识走向更为深远、广阔的知识领域中,拓展阅读视野,从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认知能力等。
  “我们知道,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小时候的王戎善于观察、机智聪明,那么长大后的王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寻本溯源的方式,拓展延伸出《世说新语》中《王戎卖李》的故事,通过老师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大后的王戎的吝啬世俗,感受其前后的变化,以激发学生对古文的探索欲望。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大的窗口感知古人的智慧,从而内化对古文的认知,传承并发扬古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
  出自同一处著作的文章,与之比较,相同点都是记录独特的言行举止从而刻画人物的形象,不同点则是人物品质的侧重点不一样。王戎善观察、推理判断,杨氏之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这些文章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品质,都蕴含着丰富的处事之道,包含独特、深刻的道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节选的篇章就像是一把打开历史文化的钥匙,需要我们在诵读中细细品味,体会其人文教育的价值,不断重塑、完善自我,在不断探索中,感受古文魅力。
  不难看出,杨树亚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一课指向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朗诵能力,真正地让学生学语文,让语文真实发生,让每个学生在文言文这一国粹中兴致盎然地读、赏、用语言。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字到词,从句到篇,层层深入,让文言文教学更简练、更鲜活、更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
其他文献
经常听低年级教师说为孩子写不出作文发愁,不知您想過没有,写作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就像孩子生下来会哭,饿了会吃一样,孩子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身体各关节逐渐灵活自如,尤其小手可以握起东西了,他会不自觉地拿起蜡笔、粉笔,甚至小棍儿,在墙上、桌子上、地上,甚至自己的皮肤上写写画画,可别小看这一行为,这是孩子除了口语表达之外开始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宣泄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了,这其实就是写作的开端。  当孩子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要加强课外阅读,强调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师的指导推进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学生课外阅读,2019年江苏省学业质量监测中,语文学科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各设置两个问题,以了解全省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  学生问卷上呈现的是第70题“老师要求我们安排时间读课外书”,第71题“老师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让我们介绍自己在课外读的书”;
期刊
沁园春·百年沧桑  陈罗生  血雨神州,国士探求,立党兴邦。正内忧外患,一穷二白,黎元遭难,民族危亡。唤起工农,武装抗敌,百万雄师扫蒋帮。人心畅,喜当家做主,意气轩昂。  中枢引领新航,历多少艰难履雪霜。赞南方谈话,力持改革;繁荣经济,科技隆昌。仰望苍穹,测星登月,北斗遨游举世扬。今回首,应传承卓越,再创辉煌。  (陈罗生,曾任南京市梅园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兼党委书记)  鹧鸪天·百年礼赞  刘 楠
期刊
2019年9月,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工作安排,我流动到集团内的一所薄弱学校。早就耳闻这里的学生语文学习多么不尽如人意。面对薄弱学校的这群学生,还能引导他们进行儿童诗创作吗?我的内心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一、意料之中  果然,从第一节语文课开始,我就感觉到好像掉进了冰窖。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交上来的作业更是让我大跌眼镜……语文课尚且如此,还谈什么儿童诗创作?  话是这么说,但对于已坚持七
期刊
在灯之城,我寻找光源  冯亦同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  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  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恽代英(1895—1931)遗作《我》  穿过岁月,我寻找光源  在他的故里,崛起了一座燈之城  灯的森林、光的海洋、美的宫殿  汇聚着五湖四海的赞叹与钦羡……  我问红梅阁:哪里有他青衫依
期刊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也是我们学校开学的日子。熬过漫长而特别的寒假,和久别的学生重逢,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开学日遇上“读书日”,我决定把长辫子老师的新作《长辫子老师漫读必背古诗文130篇》介绍给学生,因为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和感动。感谢长辫子老师带给我们这样一套好书,这套书值得分享给更多的人。  一、呵护整体,保留诗意完整  2019年秋,统编小语教材全面使用,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
期刊
是小说还是散文  近几年,语文老师的文体意识越来越强。王荣生教授提出“依据一定体式进行阅读”的观点,有效地解决了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教学中通常将文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文体。很多老师在解读《慈母情深》时,会被一个问题困扰:这篇文章是小说还是散文?体裁不明确,教学就会“名不正言不顺”。是小说就要考虑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是散文就要通过“外显之形”理解“内蕴之道”
期刊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著名作家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作为“人文主题”,组合了古诗三首(《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少年中国说(节选)》 《圆明园的毁灭》 《小岛》等四篇课文。三位诗人以不一样的爱国情操表达出对山河破碎、亡国之悲、国衰之败的断肠之急。诗人陆游用“悲”字反映出内心的悲哀与遗憾,用“但悲不见九州同”来反衬出“死去元知万事空”的
期刊
一、前后观照确定目标,不拔高  统编小语教材习作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三四年级的学段目标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关注前后各单元写事的习作要求,这个单元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它定位为“能抓住印象深刻的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至于能否写出感受则不做要求,待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再提出。这样的要求
期刊
一、背诗导入,简介“题跋”  1. (出示苏轼像)认识他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我们学过他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起背一遍。(齐背)  2. 大文学家苏轼不仅写过大量的诗词和文章,还写过一类体裁:题跋,就是写在书画前后的文字。  3. (师写课题,生读)老师发现你们在读“书”字的后面停顿了一下,“书”是什么意思?(书写、记录)这个课题又是什么意思?(为戴嵩的《斗牛图》写的文字)  二、熟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