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吉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联络处主任科员蔡光洁被选派到长白县宝泉山镇马家岗村任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4年。
奉献是一种情怀
马家岗村位于宝泉山镇东北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平均海拔998米,有着“小青藏高原”之称。进村第一天,映入蔡光洁眼帘的是崎岖的山路、路边矮小破旧的房舍,还有零零散散贫瘠的耕地。这里只有22户人家、48口人。这里神奇的大山挺拔壮美,大山脚下的村庄依然带着古老的苍凉。
这一年蔡光洁刚满30岁,她身材修长,仪表端庄,一汪清水般的眼睛闪烁着炽热的目光。一晃到了4月,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绽放。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蔡光洁组织村班子第一次开会。蔡光洁说:“我来这里肩负重任,就是想帮助贫困户脱贫,带动大家发展致富产业。”
为快马加鞭进入角色,蔡光洁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走访。贫困的百姓渴望摆脱穷苦日子,但对于蔡光洁的到来同样不信任。走访第一天进农户,蔡光洁刚刚走到门口,屋里就传出一声:“新书记来了,过不了几天就跑了。咱这山旮旯,谁来都没用。”
群众没把她当回事,她心头一紧,但没有气馁。越是这样,蔡光洁越要干出样来。瞄准脱贫攻坚任务,她心潮澎湃,踌躇满志地发出铿锵有力的诺言: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里的模样。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她心中化作无穷的力量。她要点燃自己心里的明灯,为人们的生活燃起希望。
奔小康是一种决心
美丽的长白山区,结冰的河水冻了又醒,深藏的种子落了又生出新的禾苗。蔡光洁开始了不平凡的设想:奔往小康路上,要加快速度,迈开坚实的步子。
蔡光洁利用1万元资金,为每家每户购买50只鸡雏和养鸡用的边网。百姓资金不足,无法扩大项目发展,她与一位熟悉的香港企业家取得联系,争取到2万元的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大山深处,百姓没有销路,她想方设法创立了“蛋咯咯”土鸡蛋品牌,并开通马家岗村微信公众号,扩大销售途径。随着生态鸡养殖项目的成功落地,随着“蛋咯咯”土鸡蛋品牌的亮相,产品刚投放市场便供不应求,2017年仅这一项便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余元。
沙棘作为一种中药,是落叶灌木,适合生长在高山沟谷中,具有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祛痰止咳等作用。蔡光洁寻问中医,查阅资料,反复分析,认定可以长期种植这种药材,给村民带来财富。于是,她确立了一次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长久的沙棘种植项目。很快,长白县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之签订了收购合同。沙棘种植达到百亩,沙棘果每亩年收入可达3000元,解决了村集体没有稳定收入的难题,也实现了村民收入持续增长。蔡光洁说:“脱贫致富,不仅仅是立足当下,更要立足长远。生活永恒,需要我们为乡村未来奠定牢固的产业基础。”
2017年,蔡光洁荣获“长白好人”荣誉称号,同时还获得1000元奖金。这笔钱怎么用?她思前想后,村里有個别人家因为邻里之间闹别扭影响合作,于是,她购买面粉、猪肉和一些蔬菜水果,请全村人吃一顿“团结合作致富餐”,激励村民的致富合作。村委会大院里聚满了人,有和面的,有切馅的,有炒菜的,摆了十几张桌子,煮了十几锅饺子。开饭了,大家敞开心扉说着、美滋滋地吃着。蔡光洁安排了一场特殊的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赢了有奖励。她把几户闹别扭的家庭特意安排在一组,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通力合作,当他们赢得奖励时,会心地笑了。
帮扶是一种责任
贫困户李某年老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和老伴儿相继去世,儿媳改嫁,两个年幼孙子由李某一人抚养。蔡光洁看着她茫然无助的眼神,很心疼。李某的遭遇让她体会到造血与输血同时进行的必要。她时刻关注李某家的两个孩子,一次又一次登门拜访。蔡光洁鼓励李某:“你不能失去生活的勇气,无论什么时候,心不能冷下来。别担心,我来帮助你们。”蔡光洁联系相关部门,为两个孩子办理了低保手续。而后,她在省台联理事中开展了“爱心助学子”捐款活动,又为两个孩子争取了每人每年4000元的教育经费,直到高中毕业。这笔资金对于李某和两个孩子来说,是沉甸甸的爱。
李某满怀感激地为蔡光洁送去自己种植的香瓜和生菜。李某说:“这是专门为你种的香瓜。”蔡光洁收下了,这是对她的认可。
蔡光洁打造了“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系列活动,寻找爱心人士捐书捐物,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万事万物,伴随一册又一册充满无穷智慧的图书,孩子们走进阅读的课堂。蔡光洁利用孩子们寒暑假时间,在村里开设临时小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读一首诗,唱一首歌,玩游戏,以此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她组织“新的起点,扬梦起航”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到长春交流学习,活动中她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姑姑。
蔡光洁和村委会主任组织了十名孩子准备去长春,村委会主任说他从来没去过长春,怎么能把孩子们带过去?于是蔡光洁联络一家旅游公司免费提供车辆,并请十二道沟镇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彬帮忙。王文彬听说要带山里的孩子去长春,立刻联络所在单位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为孩子解决了住宿问题。蔡光洁把孩子们带到长春,与长春市外国语学校的一个班级架起“友好班级”桥梁,孩子们受益匪浅。从那次活动开始,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蔡光洁“姑姑”,而那些孩子也成了她心中无法割舍的牵挂。
责任编辑/姜永年
奉献是一种情怀
马家岗村位于宝泉山镇东北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平均海拔998米,有着“小青藏高原”之称。进村第一天,映入蔡光洁眼帘的是崎岖的山路、路边矮小破旧的房舍,还有零零散散贫瘠的耕地。这里只有22户人家、48口人。这里神奇的大山挺拔壮美,大山脚下的村庄依然带着古老的苍凉。
这一年蔡光洁刚满30岁,她身材修长,仪表端庄,一汪清水般的眼睛闪烁着炽热的目光。一晃到了4月,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绽放。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蔡光洁组织村班子第一次开会。蔡光洁说:“我来这里肩负重任,就是想帮助贫困户脱贫,带动大家发展致富产业。”
为快马加鞭进入角色,蔡光洁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走访。贫困的百姓渴望摆脱穷苦日子,但对于蔡光洁的到来同样不信任。走访第一天进农户,蔡光洁刚刚走到门口,屋里就传出一声:“新书记来了,过不了几天就跑了。咱这山旮旯,谁来都没用。”
群众没把她当回事,她心头一紧,但没有气馁。越是这样,蔡光洁越要干出样来。瞄准脱贫攻坚任务,她心潮澎湃,踌躇满志地发出铿锵有力的诺言: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里的模样。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她心中化作无穷的力量。她要点燃自己心里的明灯,为人们的生活燃起希望。
奔小康是一种决心
美丽的长白山区,结冰的河水冻了又醒,深藏的种子落了又生出新的禾苗。蔡光洁开始了不平凡的设想:奔往小康路上,要加快速度,迈开坚实的步子。
蔡光洁利用1万元资金,为每家每户购买50只鸡雏和养鸡用的边网。百姓资金不足,无法扩大项目发展,她与一位熟悉的香港企业家取得联系,争取到2万元的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大山深处,百姓没有销路,她想方设法创立了“蛋咯咯”土鸡蛋品牌,并开通马家岗村微信公众号,扩大销售途径。随着生态鸡养殖项目的成功落地,随着“蛋咯咯”土鸡蛋品牌的亮相,产品刚投放市场便供不应求,2017年仅这一项便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余元。
沙棘作为一种中药,是落叶灌木,适合生长在高山沟谷中,具有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祛痰止咳等作用。蔡光洁寻问中医,查阅资料,反复分析,认定可以长期种植这种药材,给村民带来财富。于是,她确立了一次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长久的沙棘种植项目。很快,长白县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之签订了收购合同。沙棘种植达到百亩,沙棘果每亩年收入可达3000元,解决了村集体没有稳定收入的难题,也实现了村民收入持续增长。蔡光洁说:“脱贫致富,不仅仅是立足当下,更要立足长远。生活永恒,需要我们为乡村未来奠定牢固的产业基础。”
2017年,蔡光洁荣获“长白好人”荣誉称号,同时还获得1000元奖金。这笔钱怎么用?她思前想后,村里有個别人家因为邻里之间闹别扭影响合作,于是,她购买面粉、猪肉和一些蔬菜水果,请全村人吃一顿“团结合作致富餐”,激励村民的致富合作。村委会大院里聚满了人,有和面的,有切馅的,有炒菜的,摆了十几张桌子,煮了十几锅饺子。开饭了,大家敞开心扉说着、美滋滋地吃着。蔡光洁安排了一场特殊的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赢了有奖励。她把几户闹别扭的家庭特意安排在一组,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通力合作,当他们赢得奖励时,会心地笑了。
帮扶是一种责任
贫困户李某年老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和老伴儿相继去世,儿媳改嫁,两个年幼孙子由李某一人抚养。蔡光洁看着她茫然无助的眼神,很心疼。李某的遭遇让她体会到造血与输血同时进行的必要。她时刻关注李某家的两个孩子,一次又一次登门拜访。蔡光洁鼓励李某:“你不能失去生活的勇气,无论什么时候,心不能冷下来。别担心,我来帮助你们。”蔡光洁联系相关部门,为两个孩子办理了低保手续。而后,她在省台联理事中开展了“爱心助学子”捐款活动,又为两个孩子争取了每人每年4000元的教育经费,直到高中毕业。这笔资金对于李某和两个孩子来说,是沉甸甸的爱。
李某满怀感激地为蔡光洁送去自己种植的香瓜和生菜。李某说:“这是专门为你种的香瓜。”蔡光洁收下了,这是对她的认可。
蔡光洁打造了“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系列活动,寻找爱心人士捐书捐物,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万事万物,伴随一册又一册充满无穷智慧的图书,孩子们走进阅读的课堂。蔡光洁利用孩子们寒暑假时间,在村里开设临时小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读一首诗,唱一首歌,玩游戏,以此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她组织“新的起点,扬梦起航”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到长春交流学习,活动中她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姑姑。
蔡光洁和村委会主任组织了十名孩子准备去长春,村委会主任说他从来没去过长春,怎么能把孩子们带过去?于是蔡光洁联络一家旅游公司免费提供车辆,并请十二道沟镇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彬帮忙。王文彬听说要带山里的孩子去长春,立刻联络所在单位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为孩子解决了住宿问题。蔡光洁把孩子们带到长春,与长春市外国语学校的一个班级架起“友好班级”桥梁,孩子们受益匪浅。从那次活动开始,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蔡光洁“姑姑”,而那些孩子也成了她心中无法割舍的牵挂。
责任编辑/姜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