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呼唤教育均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新旺,科技是关键;科技要振兴、人才要倍出,教育是关键。当前教育的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参差不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1、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接收少,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还固守着传统、僵化的老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
  2、地方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差。一般的农村小学只能保证有地方上课,而一些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如: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只能出现在孩子的幻想里,有的甚至连起码的体育器材都不具备,好多学校找不到一架风琴。
  3、师资队伍适应不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出身民办,文化程度不高,又因家在农村,节假日常常要为家庭生计奔波,故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好教学技能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4、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逐步深入、农民进城务工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涌入城市就读,致使城市学校装不下,农村学校无学生。几名、几十名学生的学校正在逐年增加,这么小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5、县城学校年年在农村学校考调教师,致使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相对减少,老、弱、病、残支撑着农村学校。就以我校为例:现有教师39人,平均年龄47.9岁。11年未进一名年轻教师。而相继借调入城的年轻教师就有10人之多。且部分教师或能力欠缺、或安于现状,或主体发展意识不强。让学校失去朝气,丧失活力。
  6、缺科、缺编情况严重,体、音、美、外语等小学科专业人才匮乏,部分学校无法按要求开齐课程。
  由此可见,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均衡问题,努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是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是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以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全民族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策略
  
  1、建立健全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帮助落后学校发现不足,寻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改进措施,限期整改,以实际行动赶超先进。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名师共享”活动,让有高超教学艺术、全新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上指导课,帮助薄弱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改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帮助扶持薄弱校。
  3、实施支教活动,扩大教师的流动面,实行教师轮岗制。城市教师必须到农村小学支教一至二年,方能得到晋升。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长期坚持在偏远农村任教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鼓励青年教师“上山下乡”,对“上山下乡”的青年教师同样实施特殊津贴。
  4、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管理方法,逐步撤并一些规模较小、存在价值不大的学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优化配置,保证教师老、中、青结合,学历高、低互补,对学校的投入相对增加,逐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5、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方式,增加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小学完善各项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小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教育公平的理念,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
  (2)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促进学校师资均衡。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采取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策略。通过师资轮换调整,可保证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相对均衡。
  (3)制定城市、乡镇办学条件、教师绩效工资统一分配的标准。如果制定统一标准并加以落实,可以促进师资流通的顺畅。这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将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7、重视“特色教育”与“教育特色”。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改变“千校一面”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选用有创新意识、有冲劲的教师担任校长或学校负责人,扩大其办学自主权,奖励办学有特色、学校有起色的校长,激发校长办学热情。
  总之,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环境下,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是基础,规范办学行为是核心,优化师资建设是关键,形成特色办学是重点,创新学校管理是保障。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事业的关键。我们农村学校呼唤和期待教育均衡,也必将用实际行动实现教育均衡。
其他文献
作为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综合的学科,就是要让孩子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的搞科学,让孩子在探求大自然奥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在这种科学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方法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切实促进学的转化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的“学”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语文学习的情趣体验。考察日常教学中的几个案例,不难发现当下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学趣”迷失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语文课教学内容倾向“说教”:二是语文课教学过程忽视“体验”:三是语文课教学方式“单调机械”: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焕发应有的魅力呢?  一、还原语文本色,呈现情境  1、再现生活情境。语文的外延就
现有英语学习条件下,仅依靠听、说的信息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实现大量语言信息输人的可靠途径。研究增加小学英语阅读信息量的途径。从英语阅读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呼唤着创新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用科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从而促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一个人一生各个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应该从小学抓起。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它的学科特点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
国外企业已筑起专利“篱笆墙”据了解,飞利浦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其专利授权费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它每年从自主知识产权中获得数亿欧元的收益,美国高通公司2004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