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澳門早期學術發展回顧》有感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讀《澳門早期學術
  發展回顧》有感
  因喜歡到一些古色古香的地方去品味人生,從中尋找一些遠久純樸的東西,感悟歲月的滄桑變化。所以過去每到澳門總喜歡去澳門的聖保祿學院遺址(大三巴牌坊,炮臺山)一帶,順道走到新馬路,再到崗頂聖若瑟修院,沿路登上主教山教堂。每次不知不覺一晃就完成了半日的心靈洗禮,再打道回程從澳門出關閘坐車回廣州。一路上都讓我浮想聯翩、回味不盡,好像似睡非睡地沉浸在美夢之中。這份好奇之心,可能就是我從小就鍾愛歷史的緣故吧。細小的澳門小島400年前因禍得福得到西方耶穌傳教士的發現,這不能不說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一大寶藏之地,這裡有無數至今無法解釋的懸念。特別是看到近期《澳門月刊》封面照片和文章,更是激起我對澳門歷史的興趣,雖說我曾經去過澳門很多不為人知的古道小巷,在心中也留下有很多珍貴難忘的回憶,也不禁對貴刊今期的封面圖物感到非常新奇。我最反感社會流傳所說的“澳門沒有文化只有賭場吸引遊客”之說,對於我們這些對賭博不感興趣的人而言,澳門不但有文化,而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澳門,且對於研究近代中國歷史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科書。正如該文作者吳志良所指出的,澳門學術研究自從成體系到建國初期,學術研究隊伍以內地和外國學者為骨幹,中西兼有,中西兼用。因此,我們建議澳門政府應加大力度與《澳門月刊》這樣有代表性的權威時政傳媒擴大合作版面,廣泛推廣澳門歷史文化的內涵有其重要的深遠意義。
  (廣州/史隸明)
  民生保障的制度設計
  重在加強施政透明
  2012年11月中旬行政長官公佈的2013年度政府報告,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土地運輸工務司及行政法務司方面問題較多,為什麼社會對土地運輸工務司及行政法務司的反響特別,最明顯的一是回歸後10餘年過去,土地運輸工務體系出現的變化大,漏洞也多,存在的問題廣,抬底交易太明顯,管理部門的水平太粗淺。例如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建設,一年內的預算狂升幾十倍澳門幣;又如機場五幅涉歐文龍貪腐問題土地,早就明知涉及官商私相收受買賣,已被公訴機關立案,但接替歐文龍的部門高官卻是裝傻繼續低價批給發展商開發豪宅項目;再是以不到兩千萬地價獲批發展文化影視城項目的土地,荒廢10年後的2012年中旬,卻獲得政府的默許以27億澳門幣轉手發展博彩酒店項目;更令市民懊惱的是,過去只有兩間巴士公司營運的公共交通服務,市民能照常出行正點上班,但2012年交通局為了照顧某貴族公司而新增巴士公司,由於節約成本導致車況不佳,結果是經常有巴士在街上熄火,澳門市民和警察推死火巴士照片醜聞傳遍世界,特別是拒載遊客、坑瞞遊客的巴士司機和司乘人員與遊客大打出手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太多太多問題,都讓市民對該司失去信心。同樣在澳門市民眼裡感覺較為不很理想的行政法務司領導的行政司法領域,在回歸將近14個年頭的澳門特區,至今占特區人口95%以上的市民還在擺脫不了的葡文法治困境中煎熬,特別是被稱為是“天下第一”的澳門律師公會,在澳門特區已回歸中國近14年的今天,還能高高在上的淩駕在澳門特區政府之上,它能決定在澳門工作的司法界人員必須修讀葡文專業,這到底是在羞辱澳門市民,還是在羞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澳門特區政府?想必行政法務司領導不可能想不到問題的所在。綜上所述,在我們看來,澳門回歸後總體而言發展很快,進步很多,但離市民的要求也很遠,正如貴刊登發的“民生保障的制度性設計”的文中指出,建議澳門特區政府應在陽光下施政……
  (澳門/施春望)
  為“病難有所醫,
  老難有所養”鳴不平
  貴刊上期登載的一篇“病難有所醫,老難有所養”質疑澳門社會文化司管轄範疇數百億開支,為何難見成效一文,讓人感覺有點文過其詞不切實際。理由是澳門社會一貫已來所講的“民辦鏡湖醫院謀財,政府的山頂醫院害命”的傳言已久,其意思是澳門的醫療架構設置有不合時宜的問題存在,即是私立的鏡湖醫院收費較貴,但比較方便,能及時為病人就醫,解決患者及時求醫的問題,反觀政府的公立醫院由於行政架構複雜,其醫務人員屬澳門政府公務員體制,醫護人員存在著服務態度不到位以及“多做多風險,少做少風險,不做沒風險”的歪風,這是直接導致著澳門公立醫院效率低的主因。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政府當局要下決心整改這些澳葡政府遺留下來的行政架構問題,反省為什麼鏡湖醫可以即到即診,不存在等候排期的問題,顯而易見說明是山頂醫院人事內部需要調整。建議政府的山頂醫院有必要將鏡湖醫院的就醫程序予以參考,爭取短期內徹底改組政府醫院的行政架構,特別是對那些各社區醫療衛生中心的醫生態度散慢,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應儘快整改,讓社會公開監督醫護人員的評核機制,保證市民醫病治療的方便局面,這個要求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私立的鏡湖能做到的,為什麼政府的公立醫院長期要格式化不能做到呢?
  (澳門/彭訓安)
  用一顆真心去聆聽社會訴求
  讀貴刊總第191期的“勿為了不當利益玩弄權術”漫畫,讓我如同回到30年前聽鄧麗君的歌曲一樣,有百味諸全百聽不厭的感覺,從那幅漫畫表面直觀看,反映當今社會存在的兩面派,投機取巧不擇手段玩世態的不正常現象已經隨處可見,特別是在一些官場層面,唯利是圖的官商相互輸送各自所需的利益,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其堂而皇之的搜括社會不當利益。我們認為該幅漫畫的選登就是一幅活生生社會現實版的寫照,更令社會不安的是今屆立法會內部有相當的所謂直選立法議員,幾年來的表現確實令選民大失所望。他們表面上也是跟隨某些選員一樣,窮追猛打要求特區政府施捨利益給弱小群體,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既得利益向政府喊話,向政府談條件向有關部門要利益,甚至向社會相關公共利益方面強佔地盤。近年來這樣的個案在澳門已經開始公開化的在市民眼裡呈現,這應該也是目前澳門社會有相當多的市民既反對澳門特區沒有普選時間表,又對現今某些直選議員的表現感到非常失望的兩難局面所在了。故借此機會呼籲社會某些精英人士,勿為了一己不當利益而忘乎所以,而忘了以一顆真心去聆聽社會訴求。(澳門/高麗敏)   怎麼理性看待香港身份認同
  回歸後中央將香港澳門兩個特區視為掌上明珠,可以用有求必應的支持度來形容,在港澳市民的眼裡在“一國兩制”問題上有些重“一國”輕“兩制”的看法,這應該說是怎樣看待香港身份認同的一個主因。客觀地說,香港被英國殖民管治百餘年以來,從未與內地真正脫離過中華文化溝通交流的關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到現在香港回歸15年以來,絕大多數的香港同胞對祖國都懷有一顆愛國愛鄉的熱情。自從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隨著主權回歸了,但實際人心並未也不可能那麼整齊的完全回歸,再加之北京方面加強重“一國”的概念,如加速要求港府23條立法等,在某種意義上講都給港人一種是對港人不信任的感覺。給一些為了唱反調的人找到了逢中必反的話題。實際上這些問題是完全可以不必北京出面,讓港府自行去處理。遺憾的是都被香港民主派的人士借題發揮,中央為了支持港澳經濟繁榮,開放內地居民赴港澳自由行本來是件好事,但讓人多地少的香港出現難以適應的擁擠交通不便局面,加之因旅行社服務質量差,遊客投訴案例時有發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香港市民對內地居民產生情緒化的排外心態。更嚴重的是在某些政治因素的操弄下,香港社會有媒體聲音將中央政府給予香港特區的支持似為是收買,以及認為中央政府只重視“一國”卻消弱了“兩制”,甚至有人直呼回歸後港人的人權在倒退。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在處理“一國兩制”的政治生態方面應真正領會絕大多數居港市民的文化差異的適應性,同時也應以寬鬆的政治環境讓港澳市民有自行調節適應的空間。(廣州/洪建波)
  政府施政貴在始終堅持
  加強制度建設
  在澳門特區的有關政論專題文章方面,讓我們印象深的是兩個極端較多,一種是為了批評而批評的,只抓住某一件事例,卻無限放大上綱上線去批評某些政府部門及其官員,而不是客觀地分析事件前因後果的問題所在,社會需要怎樣的態度去區別面對,以及政府該怎樣去解決總結教訓;另一種是為了支持而不顧社會影響甚至是口號式的無謂表態吹捧,其結果不僅撕裂了澳門社會和諧關係,給中堅市民一種官商裙帶關係幫派利益輸送的錯覺,既影響了特區政府的執政正能量形象,也影響了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取態。從特區根本長遠利益而言,這兩種有關評述澳門社會政治生態的取向,可謂均無助澳門特區“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健康發展。讀到貴刊上期刊發的“政府施政貴在始終堅持加強制度建設“一文,我們發現該文較為中肯務實地結合特區政府面對的社會聲音,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見解和觀點,特別是在面對公共行政改革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等方面,對施政報告給予了一些必要的肯定,同時也指出了目前特區政府面對的相關問題所在,以及急需解決和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決社會矛盾方面提出了善意中肯的建議,其文章取態都有別於前者兩種極端,可以說既有利於澳門特區的施政建設,也有利於澳門特區社會的和諧穩定。
  (北京/童永強)
其他文献
澳門民政總署、四川博物院主辦的“盛世之風——四川博物院藏漢代畫像磚珍品展”,展出七十一件(套)兩漢時期的畫像磚、陶石雕塑及漢俑等,展期至3月3日。展出內容分為神話傳說、交通出行及社會生活,涵蓋了漢代的各個層面。每塊畫像磚都是漢代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為後世提供了研究漢代社會民俗民風的重要佐證。  今次展品部分屬於國家一、二級文物,彌足珍貴,其中展品“東漢鹽井畫像磚”反映了漢代四川製鹽過程的具體寫
期刊
本澳非牟利藝術工作組織“全藝社”成立五年以來,曾與超過六十位澳門藝術家合作,在澳門、北京以至世界各地舉辦八十個澳門當代藝術作品展。當中不少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創意洋溢,驚喜處處。有見及此,全藝社藉五週年紀念,特別舉辦“前浪.後浪—全藝社五週年會員作品展”,展期至2月6日。  是次展出十位“八十後”藝術家共十九件(套)作品,參展作品題材豐富,包括繪畫、水墨、錄像及紙雕塑。參展藝術家包括:黎小傑、李英維、
期刊
政府開展諮詢工作,主要是為其進行相關決策尤其是公共決策服務,以期所作出的相關決策有更廣泛的民意基礎,進而使得決策的執行能夠獲得更多民眾的認可及配合。因此,政府諮詢工作的目的最終在於獲取真實的民意。檢驗諮詢工作的成效及好壞也在於其結果是否真正反映了民意。為確保諮詢工作取得成效,澳門特區政府制定了《公共政策諮詢規範性指引》。然而,政府在開展相關的諮詢工作中仍然不時出現問題。如有關西灣湖夜市的首輪諮詢,
期刊
為使大眾市民能正確地鍛練身體,體育發展局每月在全澳一些公共康樂設施及公園舉辦“大眾康體日”活動,該活動自舉辦以來深受大眾歡迎。  2012年第十二站“大眾康體日”於12月22日(星期六) 下午3時至5時30分在祐漢街市公園舉行,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參與,當中亦有不少親子家庭參加,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亦予運動於娛樂之中。場內氣氛溫馨熱鬧,樂也融融。當日活動現場設有各種不同的有獎康體活動:如壁球、曲棍球、
期刊
路環碼頭是很多遊人必到之處,由碼頭海關旁側的僻靜小路——荔枝碗馬路直上,則是通向鮮為人知的路環船廠的必經之路。沿著這條蜿蜒小路步行數分鐘,一大片沿海岸而立的破落建築群悄然現身,就是澳門保存最後的船廠——路環船廠遺址。  這一列數十間船廠,最繁盛的時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多由澳門內港船廠搬遷而來,後隨內地改革開放而失去競爭力,日漸結業,當中最後結業的義合船廠據說在數年前才結業。站在巨大的棚架下,眼
期刊
由澳門酒店旅業商會主導建設和運作,澳門旅遊局提供支持的“澳門經濟型酒店網”自上年11月27日正式推出。“澳門經濟型酒店網”的域名為www.macau-budgethotels.org,屬非牟利網站,設有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及英文三種語言版面。網站內容包括:經濟型酒店的資料介紹、消費者與經營者直接交易的網上訂房服務及旅遊訊息等。  經濟型酒店通常指二星級酒店及以下的賓館住宿場所。現時,本澳二星級酒店,
期刊
住房問題是關乎民生的大事,也是澳門特區政府施政過程中格外關顧的重點領域。許多澳門市民對於住房現狀深感不盡人意,對於未來房價的走勢也表達出極大的憂慮。崔世安特首在《二0一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不僅對住房問題有比較詳盡論述,而且提出了不少妥善解決住房問題的計劃和設想。顯然,住房問題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澳門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讓我們透過現象深入剖析,以期抓住本質,搞清癥結所在,進而尋找合理而有效
期刊
一、背 景  放眼當今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的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據預測,世界人口中老年人已達6億人之多,而本世紀中葉更會猛增至20億,屆時,世界上的老年人數目將會首次超過年輕人數目,這將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包括醫療和社會穩定性等)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澳門總人口為55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4.5萬人,占總人口約8%,且此比例還在不斷攀
期刊
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三周年。回歸祖國十三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發展,舉世矚目。如此傲人的發展,除了得益於澳門博彩業蓬勃發展及其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因素以外,“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特區施政綱領誠然功不可沒。在澳門,有這麼一群基本法學者,他們走在理論的前沿,大膽而審慎地豐富著這一偉大構想。在這群知識精英中,有這樣一位與“澳門回歸”有著莫大關係的人,他正是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駱偉建。他曾參與了香
期刊
由澳門體育發展局主辦,中國澳門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文娛暨體育總會、澳門特殊奧運會、澳門聾人體育會協辦的“2012全澳殘障人士運動日”,已於4月15日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室內館圓滿舉行,吸引了約2500人次出席,現場共設有9項康體活動,及3個體質監測攤位,讓殘障人士和家屬、廣大市民一起分享運動的歡樂。   當日中午二時舉行的開幕儀式,由體育發展局戴祖義副局長、中國澳門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