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记忆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它既任性固执,又真切可靠。有人赞美它,亚里士多德说“记忆力是智力的拐杖,记忆力是智慧之母”,赫克斯科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有人却持不同意见,尼采说“记忆差的好处是对一些美好事物,仿佛初次遇见一样,可以享受多次”,罗西塔说“忘记了它而微笑,远胜于记住它而愁苦”。
你是怎样看待“记忆”的呢?请写下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题目解析
记忆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个人对它的态度却各不相同。如果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奥斯维辛的墙外为什么会有玩耍的孩童?如果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那红岩上的江姐为什么会在烈火中永生?
我们感谢记忆,因为记忆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往的事情常常成为我们记忆的因子,并指引我们未来的道路;“吃一堑,长一智”,甚至失败的记忆也会促使我们反省,从而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我们怀疑记忆,因为记忆是我们剪裁的产物。人类的自保心理,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拥有完全准确的记忆。我们不会记住小时候某次烫手的感觉,即使我们依然记得这件事情;我们不会反复回忆惨痛的过往,即使我们无法忘记这个伤口。我们选择了自己的记忆,经过剪裁的记忆成为每个人特有的珍藏。
也许,时间终会带走一切,即使费尽心机,“美国众神”依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但是,记忆会使我们存在于亲人心间,透过厄里斯魔镜,哈利·波特总能看见自己的父母。
记忆,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话题,要广开思路,不要拘束于一隅。材料采用对比、引用的方式,指出了不同的人对记忆会有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把其中的某个观点当作论点,展开论述,也可以另行思考。在论证时,古今中外的事例皆可人题,名人名言街谈巷议亦可博收旁采,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要有适当展现。我们也可以不写议论文,而是进行散文创作,在深入体察生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性情,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所以,用脑去想,留心去看,放胆去写,就一定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是否适用,要看我们想在文中表现什么。关于记忆,可写的话题很多。思接千载,心骛八极,欲寻素材,反求诸己。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皆可穷形尽相;工作中的苦辣酸甜,靡不各具情态。忆海钩玄,旧事腾出重渊之深;平心而述,佳句跃然白纸之上。
运用示例
执一盏香茗,独上西楼,倚窗远眺,是哪一缕风情,饮醉了春泥;是哪一重温馨,痴迷了回忆。那一方小小的庭院,承载了我儿时的天地。
木栅栏勾勒出庭院,几点野芳传来风的讯息。午后微醺时,外公常持一把藤椅,斜置庭院一隅。我偎在外公怀中,伴着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穿梭在时空的雕痕里。
在这深深的庭院中,几度微雨之时,几回飘零之季,不变的唯有一把藤椅、一声长叹和一瓣心香。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刘思彤)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片菜园,一片不专属于任何人的菜园。那本是一片空地,不知谁起的头,在那片空地里开垦出一块小小的正方形,种起了绿油油的小白菜。众人看见后纷纷效仿,于是空地里逐渐长出了辣椒、豆角、向日葵……走在路上,总能看见三两个人结伴扛着锄头向菜园走去,或是沾着满身泥土从菜园走回,脸上都带着沉醉的微笑。
第一次走进菜园时,我有些吃惊。在我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有整齐的栅栏和边界分明的土地;可实际上,却一根围栏都没有,每家土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圆形、菱形、五边形,还有的干脆就是不规则图形。毫不客气地说,整个菜园的风格就是“乱”,各种植物毫无规律地混在一起,在照顾自家作物时要格外小心,不要轻易后退,以免踩到东家的茄子或是西家的柿子。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李沅书)
眼观政治,自可忆往思来;心系历史,多有前车之鉴。素材不一定非要刻意搜求,我们学过的教材、讀过的书籍、背过的文字,都是最好的资料。
氓的“罔极”,造成了妻子的痛苦;赵盾的“怀矣”,令其留下了历史的骂名。“采菊东篱下”,陶渊明心牵何处;“小楼昨夜又东风”,李重光恨有几多?
戴望舒彳亍于雨巷,心中有当年的倩影;徐志摩流连于康桥,脑中是往日的情结。周树人不能忘记曾经的弟子,梁实秋总会记住永远的先生。
书籍是记忆的备忘录,读过什么书,就会有相应的记忆,采以入文,必能使作品增色。每个人读的书不一样,所以要披沙拣金。
背诵是理智的复读机,学过什么话,就会感相应的情怀,改以下笔,当可令濡翰生辉。每个人学的话也不一样,所以要搜肠刮肚。
运用示例
旋律缓缓流淌而出,从他手中那把破旧的二胡中,从他心底那抹纯净的回忆里。飘散在风中的,不只是那些音符,还有他青春的挽歌。
琴音蹁跹而舞,带着柔和的节拍,钻进天边翻腾的云海,伴着如泪的雨滴,拍打着岩间的青苔,轻抚着湖面的一叶竹排。
竹排摇晃在细雨间,小雨初歇,当一缕温暖自乌云间倾泻,广阔的湖面仿佛一下子渺小了起来,苍茫的宇宙里只剩下西沉的太阳,和夕阳下一身短褐穿结的老人。
风帘动,残月香,水茫茫。野云俱暗,一袖灯影半湖光。闲听舟中碎雨,夜来枕上清霜,醉眼对寒江。纵天地苍苍,他也举杯邀月,对影成双;任人世飘零,他亦把酒临风,独守残阳。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王珣)
记忆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它既任性固执,又真切可靠。有人赞美它,亚里士多德说“记忆力是智力的拐杖,记忆力是智慧之母”,赫克斯科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有人却持不同意见,尼采说“记忆差的好处是对一些美好事物,仿佛初次遇见一样,可以享受多次”,罗西塔说“忘记了它而微笑,远胜于记住它而愁苦”。
你是怎样看待“记忆”的呢?请写下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题目解析
记忆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个人对它的态度却各不相同。如果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奥斯维辛的墙外为什么会有玩耍的孩童?如果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那红岩上的江姐为什么会在烈火中永生?
我们感谢记忆,因为记忆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往的事情常常成为我们记忆的因子,并指引我们未来的道路;“吃一堑,长一智”,甚至失败的记忆也会促使我们反省,从而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我们怀疑记忆,因为记忆是我们剪裁的产物。人类的自保心理,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拥有完全准确的记忆。我们不会记住小时候某次烫手的感觉,即使我们依然记得这件事情;我们不会反复回忆惨痛的过往,即使我们无法忘记这个伤口。我们选择了自己的记忆,经过剪裁的记忆成为每个人特有的珍藏。
也许,时间终会带走一切,即使费尽心机,“美国众神”依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但是,记忆会使我们存在于亲人心间,透过厄里斯魔镜,哈利·波特总能看见自己的父母。
记忆,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话题,要广开思路,不要拘束于一隅。材料采用对比、引用的方式,指出了不同的人对记忆会有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把其中的某个观点当作论点,展开论述,也可以另行思考。在论证时,古今中外的事例皆可人题,名人名言街谈巷议亦可博收旁采,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要有适当展现。我们也可以不写议论文,而是进行散文创作,在深入体察生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性情,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所以,用脑去想,留心去看,放胆去写,就一定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是否适用,要看我们想在文中表现什么。关于记忆,可写的话题很多。思接千载,心骛八极,欲寻素材,反求诸己。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皆可穷形尽相;工作中的苦辣酸甜,靡不各具情态。忆海钩玄,旧事腾出重渊之深;平心而述,佳句跃然白纸之上。
运用示例
执一盏香茗,独上西楼,倚窗远眺,是哪一缕风情,饮醉了春泥;是哪一重温馨,痴迷了回忆。那一方小小的庭院,承载了我儿时的天地。
木栅栏勾勒出庭院,几点野芳传来风的讯息。午后微醺时,外公常持一把藤椅,斜置庭院一隅。我偎在外公怀中,伴着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穿梭在时空的雕痕里。
在这深深的庭院中,几度微雨之时,几回飘零之季,不变的唯有一把藤椅、一声长叹和一瓣心香。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刘思彤)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片菜园,一片不专属于任何人的菜园。那本是一片空地,不知谁起的头,在那片空地里开垦出一块小小的正方形,种起了绿油油的小白菜。众人看见后纷纷效仿,于是空地里逐渐长出了辣椒、豆角、向日葵……走在路上,总能看见三两个人结伴扛着锄头向菜园走去,或是沾着满身泥土从菜园走回,脸上都带着沉醉的微笑。
第一次走进菜园时,我有些吃惊。在我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有整齐的栅栏和边界分明的土地;可实际上,却一根围栏都没有,每家土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圆形、菱形、五边形,还有的干脆就是不规则图形。毫不客气地说,整个菜园的风格就是“乱”,各种植物毫无规律地混在一起,在照顾自家作物时要格外小心,不要轻易后退,以免踩到东家的茄子或是西家的柿子。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李沅书)
眼观政治,自可忆往思来;心系历史,多有前车之鉴。素材不一定非要刻意搜求,我们学过的教材、讀过的书籍、背过的文字,都是最好的资料。
氓的“罔极”,造成了妻子的痛苦;赵盾的“怀矣”,令其留下了历史的骂名。“采菊东篱下”,陶渊明心牵何处;“小楼昨夜又东风”,李重光恨有几多?
戴望舒彳亍于雨巷,心中有当年的倩影;徐志摩流连于康桥,脑中是往日的情结。周树人不能忘记曾经的弟子,梁实秋总会记住永远的先生。
书籍是记忆的备忘录,读过什么书,就会有相应的记忆,采以入文,必能使作品增色。每个人读的书不一样,所以要披沙拣金。
背诵是理智的复读机,学过什么话,就会感相应的情怀,改以下笔,当可令濡翰生辉。每个人学的话也不一样,所以要搜肠刮肚。
运用示例
旋律缓缓流淌而出,从他手中那把破旧的二胡中,从他心底那抹纯净的回忆里。飘散在风中的,不只是那些音符,还有他青春的挽歌。
琴音蹁跹而舞,带着柔和的节拍,钻进天边翻腾的云海,伴着如泪的雨滴,拍打着岩间的青苔,轻抚着湖面的一叶竹排。
竹排摇晃在细雨间,小雨初歇,当一缕温暖自乌云间倾泻,广阔的湖面仿佛一下子渺小了起来,苍茫的宇宙里只剩下西沉的太阳,和夕阳下一身短褐穿结的老人。
风帘动,残月香,水茫茫。野云俱暗,一袖灯影半湖光。闲听舟中碎雨,夜来枕上清霜,醉眼对寒江。纵天地苍苍,他也举杯邀月,对影成双;任人世飘零,他亦把酒临风,独守残阳。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王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