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就是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评价课堂教学,都要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基点,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其主要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
1.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2.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3.生活中,我们评价一所商店的服务质量高低,往往只要看顾客的回头率及卖出东西的多少等。那么,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看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收获等,来评价教师的“服务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凭借学生的学就能反映教师的“教”。
4.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追求“人的发展”。这里的人应包含“教师”与“学生”两种对象。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依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分类,把课堂教学分为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两种,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考虑这两种行为。
(一)教学的预设
通俗的讲,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教学预设只反映一个思路,不要过细,是一个粗放型的结构。若是教师完全执行预设,可以说它的行为没有变化。好的教学预设是在教师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跳出知识本位来设计。设计中,跳出知识本位,以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来安排。
2.跳出学科本位来设计。教学预设时,根据教材特点发散设计,跳出学科思想,体现学科整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可以考虑与美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
3.站在发展高度来设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二)课堂生成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做延迟判断,不要轻易否定。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不完美或者是错误答案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应用,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行为。
1.对待生成的态度。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有两种:一是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不允许偏离“轨道”,对于学生的这一表现会马上踩刹车,打断学生的思维。如在《吨的认识》一课中,教师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吨”?学生站起来就说“我和爸爸……”话刚一出口,就让学生坐下了。课下问及此问题,教师的态度是“他一张嘴就不是我要问的”。二是表现在生成泛滥,不加节制。
2.课堂生成的两重性。我们都知道,事物是有两重性的,生成也一样。(1)偏离目标的生成,需要导。如二年级《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有的孩子生成了这样的资源:当我们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就说好话夸他,他一定会把东西交给我们。由于学习理念,教师掌握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致使出现这样的生成时,却得到了老师大肆的表扬。这是误区,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正确引导。(2)积极意义的生成,导得开。在一次扩词联系中,一个学生用“树”字组成“松树”,其他学生组成“柏树”、“桃树”、“树叶”这都是正确的。但是,组成“柏树、柳树、桃树”是从众思维的结果,而组成“树叶”则是求异思维的结果,如果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高度来看,组成“树叶”这个生成资源比组成“柏树”、“桃树”更有价值,这里需要教师肯定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原则。
1.优点说全,缺点抓准。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的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2.点出特色。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由此培养成就动机。点出特色,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特别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3.指明方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因为人们由成就而产生满足感之后,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的评价都能如此,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能个性飞扬,我们的课堂也将个性飞扬。
1.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2.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3.生活中,我们评价一所商店的服务质量高低,往往只要看顾客的回头率及卖出东西的多少等。那么,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看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收获等,来评价教师的“服务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凭借学生的学就能反映教师的“教”。
4.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追求“人的发展”。这里的人应包含“教师”与“学生”两种对象。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依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分类,把课堂教学分为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两种,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考虑这两种行为。
(一)教学的预设
通俗的讲,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教学预设只反映一个思路,不要过细,是一个粗放型的结构。若是教师完全执行预设,可以说它的行为没有变化。好的教学预设是在教师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跳出知识本位来设计。设计中,跳出知识本位,以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来安排。
2.跳出学科本位来设计。教学预设时,根据教材特点发散设计,跳出学科思想,体现学科整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可以考虑与美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
3.站在发展高度来设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二)课堂生成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做延迟判断,不要轻易否定。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不完美或者是错误答案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应用,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行为。
1.对待生成的态度。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有两种:一是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不允许偏离“轨道”,对于学生的这一表现会马上踩刹车,打断学生的思维。如在《吨的认识》一课中,教师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吨”?学生站起来就说“我和爸爸……”话刚一出口,就让学生坐下了。课下问及此问题,教师的态度是“他一张嘴就不是我要问的”。二是表现在生成泛滥,不加节制。
2.课堂生成的两重性。我们都知道,事物是有两重性的,生成也一样。(1)偏离目标的生成,需要导。如二年级《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有的孩子生成了这样的资源:当我们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就说好话夸他,他一定会把东西交给我们。由于学习理念,教师掌握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致使出现这样的生成时,却得到了老师大肆的表扬。这是误区,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正确引导。(2)积极意义的生成,导得开。在一次扩词联系中,一个学生用“树”字组成“松树”,其他学生组成“柏树”、“桃树”、“树叶”这都是正确的。但是,组成“柏树、柳树、桃树”是从众思维的结果,而组成“树叶”则是求异思维的结果,如果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高度来看,组成“树叶”这个生成资源比组成“柏树”、“桃树”更有价值,这里需要教师肯定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原则。
1.优点说全,缺点抓准。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的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2.点出特色。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由此培养成就动机。点出特色,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特别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3.指明方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因为人们由成就而产生满足感之后,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的评价都能如此,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能个性飞扬,我们的课堂也将个性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