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辅导员压力探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在高校广泛普及和运用,深得学生喜爱,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在给独立学院辅导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对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辅导员压力进行探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对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剖析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压力来源,并结合实际提出压力化解对策,以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独立学院;辅导员压力
  作者简介:黄薇(1989-),女,福建龙岩人,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少平(1957-),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福建 福州 350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2013年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辅导员压力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9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信息及其时效性、开放性、虚拟性的特点,为广大受众带来了许多便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逐步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运用极其广泛,独立学院作为教育部规范的二级学院,是我国高等办学机制的大胆改革与创新。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独立学院发展迅猛,除了具备与普通高校共有的共性特点外,还有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同时也给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以其开放的网络系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高校得到了广泛运用,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在其运用过程中,一些弊端也日益凸显,挑战与机遇并存,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媒体环境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凭借其及时性、开放性、交互性、信息量大、跨时空等特点,成为高校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也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平台,拓展了工作的内容,辅导员能够及时从网上搜集其工作所需的最新资讯,增加工作的科学性与时效性。新媒体的运用改变了过去辅导员单向传教的状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开放的传播方式,促进信息有效传播。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QQ、微信、飞信、微博等传播工具,即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打破见面交流的尴尬局面,实现双方交流与互动,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在轻松的氛围下对其进行指导和教育,增加沟通的平等性和隐蔽性,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辅导工作的效率,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提供了便利。
  另外,独立学院办学经费不是来自国家拨款,而是由学校的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因此独立学院的学费普遍高于公办院校,能够承担起独立学院所需费用的学生通常家境较好,较早接触新鲜事物,对新媒体的认识也较早,见多识广,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思维较为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较深,与其他同学相比,有更多的资金和条件接触与使用新媒体,对于新媒体的接受和运用能力也较强,为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利于辅导员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将新媒体的优势运用于对学生的管理之中。
  2.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在独立学院的普及与运用,深受学生青睐。面对“90后”的学生群体,辅导员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常常低于学生,对于一些新兴的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了解甚少,未能将其充分运用于学生的管理当中,导致与学生关系疏远,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传递有效信息,为学生答疑解惑。有些辅导员甚至对一些新媒体教学设备缺乏熟练运用能力,学校购买的新媒体设备形同虚设,不仅浪费了学校教学资源,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辅导员急需提高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运用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其用于学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新媒体环境下,简单的运用新媒体设备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提高新媒体素养,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增加实效性。首先,新媒体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由于新媒体信息海量性及其开放性的特征,信息毫无屏蔽的广泛传播,使得信息污染成为可能,导致一些社会上落后、腐朽的思想以及享乐主义等风气大量侵入,对于价值观尚未成型、自制力较差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极其容易受其误导,增加了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度。其次,新媒体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不确定性。网上大量的匿名信息,虽然有利于学生自由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新媒体的虚拟性也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辅导员常常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难以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思想状况,同时也容易受到一些学生匿名举报的威胁。另外,新媒体环境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不可控性,面对大量的信息侵入以及网络的自由话语权,辅导员通常无从下手,无法正确解读信息,掌握不了权威资讯,难以控制不良信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对辅导员自身的媒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新媒体的普及与运用也增加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难度。新媒体的开放性与时效性,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世界各地的咨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吸收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暴力、黄色网页、低俗的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大量的负面信息也在侵蚀着学生的心灵,一些社会上腐朽落后的思想和作风,落后的观念毫无阻拦的涌入。目前独立学院学生多为“90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新媒体的负面效应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以及性格培养造成极大挑战,增加了学生学习、生活、情感乃至经济方面的心理困扰,且独立学院学生个性较强不易引导,增加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扩大了知识面,方便与外界的联系,使得“地球村”的构想成为可能。独立学院一般在各省市本科第二批次或者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录取,录取分数远远低于母体学校。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制力,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较低,缺乏动力与目标,缺少刻苦用功的精神,在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学生更容易把一些学习时间用于娱乐和享受,受新媒体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较大。近年来,学生沉迷于DOTA、魔兽等网络游戏翘课熬夜,忙于网络交友聊天而陷入网恋不可自拔,网购成瘾大肆挥霍,上课玩手机打发时间无心学习,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学生原有的缺点进一步放大,增加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难度。
  二、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辅导员压力分析
  1.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压力
  辅导员队伍是独立学院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党建工作组织者、心理健康咨询者以及就业工作指导者等多重身份,同时还要应对除了教学以外的各种突发事件,工作量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辅导员的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往往专注于追求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对于教学、科研等投入较大,而对于从事后勤工作的辅导员缺乏较多关注,辅导员处于教职人员与行政人员边缘的尴尬境地,甚至被认为这是一个谁都可以从事的职业,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职业成就感与工作满意度偏低,职业怠倦程度较高。
  新媒体环境带来的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大大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各种媒介的消极面逐渐显露,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迅速传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面对新媒体带来的诱惑,加之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容易导致学生理想信念迷失,对未来迷茫无助,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大增加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独立学院常常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减少人员编制,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远远超过1∶200的标准,管理难度较大。
  另外,新媒体提供的开放氛围使得辅导员工作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辅导员工作稍有不慎便容易受到学生匿名的举报、投诉,独立学院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小心谨慎,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
  2.新媒体环境下的能力压力
  近几年来辅导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独立学院在招聘辅导员时大多都将学历要求上升到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对辅导员所学专业没有过多要求,上岗之前也未经过专业培训,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仅凭原有的经验常常难以应对,加之辅导员专业背景差别较大,大多数不具备辅导员工作所需的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为此多是在工作过程中边干边学。
  在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学生凭借其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对新媒体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均超过普通高校的学生,与其相比,辅导员则处于弱势地位。新媒体环境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熟练掌握能力、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网络公关能力等媒介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由于日常工作繁琐,较少时间接触新鲜事物,对于新媒体技术的适应能力常常低于学生,一些较新的电子教学设备了解使用甚少,信息获取和掌握能力不足,对于信息的筛选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把握都有待于提高,这些都给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职业素质上的欠缺加之新媒体素养的不足,使得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常常力不从心,能力压力凸显。
  3.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广泛使用,社会不断前进,随之而来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强。独立学院辅导员虽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繁琐复杂,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既没有教学人员的核心地位,也没有行政人员的政治前景,虽同属于教师编制,但享受到的待遇却远远不如教学人员,甚至常被认为是“学生的保姆”,处于学院管理层级的最底层。缺乏长期的保障制度,薪酬水平较低且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大大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幸福感和职业满足感较低,生存压力大。
  另外,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大多实行选聘制和聘用制,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流动性较高,许多人把辅导员作为转岗或者继续深造的跳板,因而辅导员工作常被认为是“临时岗”、“过度岗”,归属感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职业怠倦感。转行政岗或教学岗是大多数辅导员的期望之选,但这些岗位的门槛都较高,对学历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辅导员日常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缺少个人学习时间,科研成果不多。加之独立学院在人事政策、职称评定等方面较不完善,转岗难度较大。许多同龄人都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比之下,具备一定学历和能力的辅导员仍处于前途迷茫状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压力倍增。
  三、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辅导员压力化解对策
  1.完善新媒体制度平台,打造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独立学院应发挥灵活的制度优势,制定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明确与辅导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人事制度,如工资、晋级、评优等,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辅导员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消除独立学院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恶性竞争等带来的压力。
  首先,应规范辅导员的选聘机制,确定辅导员准入门槛以及获取相关职业证书,优先录取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专业人才,为建立专业化辅导员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功能,合理的定位,分清职责,把辅导员从繁重的工作负荷中解放出来,科学的评估,确定适当的辅导员工作负荷,保证其完成的质量,把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再次,完善评估和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适当提高辅导员的薪酬福利,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科学制定辅导员工作指标体系,公正合理的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适当加入新媒体掌握运用能力等指标,促使辅导员主动提升新媒体素养。在考核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采取网络监督,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方式,将辅导员的岗位聘任、职位晋级、薪酬待遇与个人的工作成果有机结合,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最后,独立学院还应发挥制度优势,为有意转岗、晋级的辅导员提供便利,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搞科研、努力深造、提高个人能力,发表论文著作,根据辅导员的切身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晋职晋级政策,大胆创新,任用提拔年轻干部,将一些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辅导员提拔到教学岗或党政管理岗位中去,给予辅导员政策上的倾斜,一定程度上减小辅导员因对未来的迷茫而带来的压力。
  2.加强新媒体技能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
  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在辅导员就职之前先对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学习辅导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并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提升辅导员在管理学生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思想教育水平、职业规划指导等各方面能力。创造专业化的辅导员工作环境,并结合新媒体在高校的发展,建立专业的培训团队,与时俱进培养辅导员工作所需的新媒体技术,针对性培养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提高其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积极的网络应对能力,网络公关宣传能力,积极处理和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提高网络控制能力。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培训,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缓解其由于自身体力限制而引发的压力,提高其工作的满意度,减少职业怠倦。
  3.提升新媒体素养,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多媒体环境给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工作能力、工作方式、专业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独立学院辅导员只有正确认清形势,改变过去传统、封闭、固定的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接受新事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应该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提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信息意识,尤其是信息的搜集、处理、筛选能力,从而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在海量的信息中辅导员要挖掘对自己工作有价值的信息,正确的解读、判断、利用信息,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开放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快速的信息反应能力,对于网上的各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映,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同时,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也至关重要,将科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辅导员工作具有特殊性,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不甘于长期从事该职业。因此,在工作之余,也要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正确的分析和解读自己,结合个人兴趣以及专业优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有利于长久发展的职业,减少对未来的迷茫感。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一步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4.关注辅导员成长,提供新媒体环境下的专业心理咨询保健
  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和繁重的工作负荷,加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上的困难,导致辅导员压力增大,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职业怠倦情绪上升在所难免,因此,不仅要在培训时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心理调节、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还要为辅导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保健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便利,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等业务,方便辅导员及时与心理医生沟通,缓解压力。营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通过增加对辅导员的人为关怀,召开领导与辅导员的交流会等,倾听辅导员的心声,增加对辅导员的关注,定期开展趣味活动增加其工作乐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作压力,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平台,引导辅导员在压力过大时能够承认并正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寻求理解和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师疏导缓解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李依群.独立学院辅导员从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2,(1).
  [2]黄兴磊,曾毅,文玉.新时期高校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8,(2).
  [3]朱彬娴.浅议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校教育工程,2009,
  3(3).
  [4]王燕芳,徐侨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五种能力[J].思想政治研究,2012,6(6).
  [5]张代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信息,
  2012,(20).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长期从事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经验,阐述了“四全”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论述了具体实施过程、特点及实施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全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四全”人才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服务社会是有利的,对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梦的践行是有利的,对高校和科研单位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四全”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梦 
期刊
摘要:自动化专业课程种类多,理论知识覆盖面大,导致多数学生以授课老师灌输为主的被动方式学习相关知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讨了几种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专业老师为班导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结合学校科技创新计划和科研训练,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自动
期刊
摘要:针对工业工程课程体系重知识传授、轻综合工程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天津科技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和经验,将工业工程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创新环节四大平台,提出在课程体系建设时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思想,遵循强化工程素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原则,培养掌握工程技术、具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体系;体验式教学;工业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张付英(19
期刊
摘要:图感思维和图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工程图学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主要教学环节画图和读图过程中图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现有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引入图感培养环节,教学实践表明图感培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程图学;图感;形成过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伊鹏(1983-),男,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刘衍聪(19
期刊
摘要:介绍了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通过对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现状的反思,提出了提高电气工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专业任意性选修;毕业班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春艳(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李春红(1977-),女,辽宁
期刊
摘要:网络资源建设对“钢结构”精品课建设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了当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混合教学模式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和将“深层次学习”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改革思路,通过在“钢结构”精品课网络资源建设实践中创新设计一些独具特色的模块,大幅提升了网络资源的可学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进一步优化“钢结构
期刊
摘要:社会需求变化对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河海大学相关专业实际情况研究“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了当前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研究了工科院校“设计工作室”的构建,明确了“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要求及实施方式,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项目  作者简介:丁治中(1980-),男,江苏丹阳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翻译专业人才体系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发展,而制约翻译教学的瓶颈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基于盖夫的“教师更新”理论认为,翻译师资队伍的构建和发展需要从个人、教学以及组织三层面做出共同努力,以期对我国高校本科翻译师资的构建和队伍素质的提高有所启示。  关键词:教师更新;翻译师资;个人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  作者简介:蔡敏(1978-),男,瑶族,广西博白人,广西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研究生成长背景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学术道德成长方向和轨迹。为进一步挖掘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形成与存在的根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从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成长背景等各个角度展开深入调查,并以此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研究生;成长背景;学术失范  作者简介:崔新红(1968-),女,湖南湘潭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位办公室,副研究员;田杨萌(19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如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每一门实验课程的要求。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本身出发,修订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等,探讨了如何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进行改革,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创新意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