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情感教育。以下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对策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積极进行情感教育。富含激情的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比较小,没有过多的生活阅历,现实生活当中的情感体验比较少。基于此,小学教师要根据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使其情感思维更加丰富。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步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的情感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语言典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自始至终蕴含着作者的强烈情感。语文教材中,这种强烈的情感都是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不过,这些情感大多数隐藏在课文深处,需要我们从语文教材中深入挖掘,通过设计富有情感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将语文作品中作者的各种隐性情感以生动的画面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感性和平移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当中,引导他们深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在学习中感悟亲情、爱情、家乡情、友情、人间真情、爱国情怀等各种思想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观。
二、营造合理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开展情感教学,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情境。借助学习情境的建设,获得学生情感上、思想上的认同。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课堂一直显得十分枯燥,教学模式相对而言比较单一,教师一直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扮演教学的角色,学生就在下面听课、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情感教育的人作用性,反而印制了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要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师必须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情境,获得学生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上课开始我就激动并自豪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对圆明园的认识,语言中透露出了我作为中国人,为有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而感到自豪。学生被我的语言感染着,在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时,可以从表情中发现他们同样有着那份骄傲。随文感受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后,我将语气、表情转为一种悲愤,痛斥着八国联军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再加上视频的播放,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的眼睛里充满了痛恨和惋惜。这样,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感情到位了。每堂课我都结合课文的需要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了,回答问题积极了,情感的理解和体会也就容易了很多。
又如在讲授《颐和园》的时候,因课文句子大部分都是描写一些景象的,若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课文教学,则小学生往往难以深刻理解,而且还不利于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包括图片、声音等,积极创设生动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则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记忆以及理解。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朗读课文中有所感悟,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语文阅读的要求。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则难以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示读情感教育,在课堂上有感情地示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示读中感受情感起伏。与此同时,在示读中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和眼神、姿态,能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成立体的形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发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进一步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核心句子,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关键性的句段,比较揣摩,着重朗读,其中有两句:“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对这样的句子进行揣摩、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真正理解简单的字面下深蕴着的内涵,理解礼堂的主人由日本人变成中国人——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此时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感便也油然升起。当然,朗读体验要与理解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四、延伸阅读体验情感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情感教育也是如此,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这远远不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教材所能够达成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立足课堂教学,在搞好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开辟更为宽广的阅读空间,带领学生冲破教材、教参的牢笼,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更能让学生在比较与对比、想象与联想中来加深情感体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如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来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文章,让学生来深刻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与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的主体依旧是学生,但并不是与教师无关,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书籍,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体现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这既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提升,又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做好检查与督促作用,以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
总之,情感教育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显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我们只有将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才可以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梅芳.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7(10):101-101.
[2]王秀芳.如何实现“春风化雨”般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J].教师,2016(4):62-62.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对策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積极进行情感教育。富含激情的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比较小,没有过多的生活阅历,现实生活当中的情感体验比较少。基于此,小学教师要根据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使其情感思维更加丰富。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步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的情感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语言典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自始至终蕴含着作者的强烈情感。语文教材中,这种强烈的情感都是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不过,这些情感大多数隐藏在课文深处,需要我们从语文教材中深入挖掘,通过设计富有情感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将语文作品中作者的各种隐性情感以生动的画面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感性和平移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当中,引导他们深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在学习中感悟亲情、爱情、家乡情、友情、人间真情、爱国情怀等各种思想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观。
二、营造合理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开展情感教学,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情境。借助学习情境的建设,获得学生情感上、思想上的认同。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课堂一直显得十分枯燥,教学模式相对而言比较单一,教师一直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扮演教学的角色,学生就在下面听课、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情感教育的人作用性,反而印制了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要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师必须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情境,获得学生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上课开始我就激动并自豪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对圆明园的认识,语言中透露出了我作为中国人,为有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而感到自豪。学生被我的语言感染着,在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时,可以从表情中发现他们同样有着那份骄傲。随文感受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后,我将语气、表情转为一种悲愤,痛斥着八国联军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再加上视频的播放,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的眼睛里充满了痛恨和惋惜。这样,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感情到位了。每堂课我都结合课文的需要充满激情地进行讲解,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了,回答问题积极了,情感的理解和体会也就容易了很多。
又如在讲授《颐和园》的时候,因课文句子大部分都是描写一些景象的,若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课文教学,则小学生往往难以深刻理解,而且还不利于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包括图片、声音等,积极创设生动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则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记忆以及理解。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朗读课文中有所感悟,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语文阅读的要求。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则难以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示读情感教育,在课堂上有感情地示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示读中感受情感起伏。与此同时,在示读中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和眼神、姿态,能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成立体的形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发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进一步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核心句子,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关键性的句段,比较揣摩,着重朗读,其中有两句:“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对这样的句子进行揣摩、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真正理解简单的字面下深蕴着的内涵,理解礼堂的主人由日本人变成中国人——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此时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感便也油然升起。当然,朗读体验要与理解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四、延伸阅读体验情感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情感教育也是如此,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这远远不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教材所能够达成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立足课堂教学,在搞好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开辟更为宽广的阅读空间,带领学生冲破教材、教参的牢笼,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更能让学生在比较与对比、想象与联想中来加深情感体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如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来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文章,让学生来深刻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与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的主体依旧是学生,但并不是与教师无关,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书籍,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体现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这既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提升,又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做好检查与督促作用,以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
总之,情感教育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显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我们只有将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才可以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梅芳.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7(10):101-101.
[2]王秀芳.如何实现“春风化雨”般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J].教师,2016(4):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