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76
召开这样的研讨会,已经是第二次了。我們这次研讨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一个是名优教师工作室教学展示。一般研讨会应该是先研讨,再展示,这样不仅使做课教师和研究团队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重点,而且有助于加强教学观摩的正确导向作用,防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研讨会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活动方式,程序是先展示课,然后再研讨,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也更能促进我们的探讨和反思,无论哪种研讨方式,我都觉得区教育局组织的这项活动很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的平台,让我们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方向遵循,有重点把握。从一定意义上说,研讨比展示更有价值,所以我提个建议,这次会后各校要专门进行一次研讨,让老师们把自己的收获、疑问、反思都说一说,这样才更有利于专业成长,我们的研讨会才更有意义。
我们的语文课程一直在改革,今年的动静尤其大,小学一至六年级都使用了统编版教材,也有叫部编教材的。新教材发下来,怎么备课,怎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编排理念、训练重点怎么理解和把握,对我们任课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个问题,今天我就结合展示的几节课把我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如何使用谈几点思考和建议,思考的题目就是“落实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教材”。
一、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
“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二、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方向
(一)教材基本框架——教材内容
拿到一本教材,我们首先就想了解教材有哪些内容,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教,学生要怎么学,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对如何备课就会清楚一些。
首先要了解助学系统功能作用
1、导语:单元页的上面部分,用一两句精致的语言描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对本单元的人文内涵有个整体把握:下面部分列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条指向阅读的要求,另条指向写作的要求,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了明确的把握。
2、泡泡:课文中有“泡泡”,一股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具体的指导
一是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把握;
二是积累与运用,包括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
三是拓展与实践,关注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有“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
“课后练习”不是简单地做练习,而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提炼阅读话题、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4、学习提示:通常安排在“略读课文”的前面,提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
5、批注:利用批注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
6、交流平台: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梳理与总结,侧重于方法与策略的指导,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进行知识性的教学,而应该相机渗透于本单元“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语文要素”进行迁移运用。
7、阅读链接:是统编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侧重的是与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题材、文体范围比较丰富,有散文、诗歌、寓言、神话故事、剧本、文学评论等
◆作为课后练习题的一部分,与课文内容学习结合起来
◆用于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检测阅读的效果
◆迁移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材选文特点
(三)教材编写理念——明确教学方向
三、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今天给我们展示的这四节课有许多亮点,具体表现在
1、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
2、还表现在,非语文泛语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
3、还表现在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有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
4、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课的所有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特别扎实,板书字又规范又漂亮,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是比较严重的。例如,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中高年级的教学与低年级的区别不大。有的老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不少的教学时间,我们深为上课的学生感到痛心。
召开这样的研讨会,已经是第二次了。我們这次研讨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一个是名优教师工作室教学展示。一般研讨会应该是先研讨,再展示,这样不仅使做课教师和研究团队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重点,而且有助于加强教学观摩的正确导向作用,防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研讨会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活动方式,程序是先展示课,然后再研讨,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也更能促进我们的探讨和反思,无论哪种研讨方式,我都觉得区教育局组织的这项活动很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的平台,让我们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方向遵循,有重点把握。从一定意义上说,研讨比展示更有价值,所以我提个建议,这次会后各校要专门进行一次研讨,让老师们把自己的收获、疑问、反思都说一说,这样才更有利于专业成长,我们的研讨会才更有意义。
我们的语文课程一直在改革,今年的动静尤其大,小学一至六年级都使用了统编版教材,也有叫部编教材的。新教材发下来,怎么备课,怎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编排理念、训练重点怎么理解和把握,对我们任课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个问题,今天我就结合展示的几节课把我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如何使用谈几点思考和建议,思考的题目就是“落实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教材”。
一、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
“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二、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方向
(一)教材基本框架——教材内容
拿到一本教材,我们首先就想了解教材有哪些内容,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教,学生要怎么学,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对如何备课就会清楚一些。
首先要了解助学系统功能作用
1、导语:单元页的上面部分,用一两句精致的语言描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对本单元的人文内涵有个整体把握:下面部分列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条指向阅读的要求,另条指向写作的要求,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了明确的把握。
2、泡泡:课文中有“泡泡”,一股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具体的指导
一是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把握;
二是积累与运用,包括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
三是拓展与实践,关注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有“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
“课后练习”不是简单地做练习,而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提炼阅读话题、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4、学习提示:通常安排在“略读课文”的前面,提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
5、批注:利用批注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
6、交流平台: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梳理与总结,侧重于方法与策略的指导,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进行知识性的教学,而应该相机渗透于本单元“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语文要素”进行迁移运用。
7、阅读链接:是统编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侧重的是与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题材、文体范围比较丰富,有散文、诗歌、寓言、神话故事、剧本、文学评论等
◆作为课后练习题的一部分,与课文内容学习结合起来
◆用于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检测阅读的效果
◆迁移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材选文特点
(三)教材编写理念——明确教学方向
三、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今天给我们展示的这四节课有许多亮点,具体表现在
1、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
2、还表现在,非语文泛语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
3、还表现在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有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
4、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课的所有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特别扎实,板书字又规范又漂亮,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是比较严重的。例如,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中高年级的教学与低年级的区别不大。有的老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不少的教学时间,我们深为上课的学生感到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