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片直观、音像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跨越时空的特点。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情感共鸣;审美情趣
  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片直观、音像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跨越时空的特点。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优化语文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是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兴趣,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由于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同步,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更直接有效,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幻灯图片,把课文的插图放大演示,当学生清楚地看到小蝌蚪的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的可爱样子。自然而然地就很想读课文,很想体会小蝌蚪的可爱样子。此时,我又用课件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过程,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始终对所学得课文保持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知识面不宽,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过程等方式降低想象和理解上的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学生一方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琢磨,一方面将各自的理解画出示意图进行演示。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人字形的线路”能使火车顺利爬上陡坡的过程还不理解,不能正确演示,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一起演示火车爬“人字形线路”的过程,不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三、巧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语文课堂上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之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就越透彻。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球惨遭破坏的画面,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我先带领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中描述地球惨遭破坏的文字,然后在悲情的音乐中出示一组触目惊心的地球遭破壞的图片,教师配以煽情解说,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孩子们情绪激动,纷纷发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感慨,他们还在课后积极行动起来,成立环保小分队,展开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活动。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辅助手段的适时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景的美和情趣的美。
  为了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生长美,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字设计了一幅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丛中冒出的情景动画。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看到的情景。同学们说出了“长出来”“钻出来”“伸出来”……这时我再让同学们跟作者的“冒”字作比较,说说这个“冒”字好在哪儿?学生答道:“说明白荷花的生命力很强。”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欣赏课件仔细品味“冒”字,学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命之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恰恰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拥抱现代教育技术,下工夫学习和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理论知识和技巧,使现代媒体成为与黑板、粉笔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其工作是塑造学生思想意识的工作,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说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素质  在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感触很深,有几分劳累就有几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和反思能力,特别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活动中要认真组织,和学生一起制订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还要有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反思  在新
期刊
【摘 要】练习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堂数学课,学和练是分不开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为基础,对低段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与研究。本文建议在练习内容的设计要有目标性和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的设计要有多样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练习设计;目标性;层次性;多样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
期刊
综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堂无生气,学生无兴致。因此,坚持把创造教育思想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越来越来有滋有味,越来越充满活力。  一、转换角色,激发创造  语文教材是用无声的文字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形象性, 生动性是它的鲜明特征。为了让静止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通过角色转换,激活主题创造性的理解教材,表述教材,活化教材,把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的结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要求小学六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就目前来讲,小学阶段十二册教材的阅读量只有几十万字,学生平均每天只读130字左右,所以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纵观小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的论述,浅谈了如何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道德,使之为社会和国家的和谐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网络  1、引言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的当今世界,各种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以其开放性、全球性、交互性、社会的虚拟化等特征对传统教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加快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而采用探究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可认为是语文学习方式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式的语文
期刊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在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后,“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的思维开始出现“懈怠”。我及时设置“障碍”,以引起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师: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圆的半径。  师:求圆的面积非得知道圆的半径吗?  生:老师,已知圆的直径也可以求圆的面积。  生:已知圆的周长也可以求圆的面
期刊
【摘 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其目的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的,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及能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能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