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合教育尊重特殊儿童的独特性,保护每一个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满足每一个儿童发展的需求,在教育领域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教师教学策略、同伴关系支持、家校合作共育三个方面把握对特殊学生的全面人文关怀,尊重其个体差异,寻求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相融合,从而实现普特双育的共赢。
关键词:个体差异;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时代,融合教育正在以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冲击和影响着教育的固有形态。[1]随班就读是中国特色融合教育本土化的有益探索,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在担任教学班工作时特别关注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一、特殊儿童存在问题描述
本人在X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数年有余,在所带班级中均有特殊儿童存在。这绝非偶然,在同年级其他班级中均有此种情况。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需要我们对其加以特殊的关注和教育。这些特殊儿童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智力上的缺陷
存在先天智力缺陷的儿童往往在外观上有一定的表现,比如,两眼间距外扩分散,眼睛无神,看人斜视,流口水等特点。这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知识吸收能力差,能听从简单的指令。比较爱动,在课堂上会时不时的发出一些怪声,上课时经常会跑出教室,或者在地面上爬来爬去。常常遭到同学们的排斥和反感。
【案例1】
小青,男,8岁,就读三年级,早期诊断为弱智。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能抄写词语,但抄写动作慢,错误率较高,缺乏理解力和想象力。全班学生对小青十分排斥,他单独坐在教室最后一个座位。上课时,他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把本子的一页页撕下来乱画,画完就扔;有时拿纸擦口水,擦完口水的纸用来擦桌子。
分析: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往往难以得到适合其特殊需求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就单单教学质量而言,每一个特殊学生在班级内都是所谓的“差生”甚至零分学生,这不仅对班级任课教师以及对学校教学领导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障碍(ADHD)
ADHD,这种俗称多动症的病症,是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约5—6%。身患该病的孩子在课堂上如坐针毡,因为老师的话句句入耳,却难以形成有效信息,难以映入大脑,那些知识几乎都需要回家后自学。
【个案2】
小常,男,9岁,就读四年级。初步诊断为多动症。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尚可,智力水平与同龄儿童无异,甚至会超出一般儿童智力。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有时课堂上的发言非常精彩,但常常插嘴,遭到老师的批评。他对班级规则视若无睹,不遵守规则约束。
分析:这不是疑难杂症,但目前最大的困难,一是教师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在如何辅导这类孩子上不够专业,二是家长和老师,更多的会把这些学习障碍归结于是学习品质不认真,指责孩子“不认真”“不努力”,以为劝勉或惩罚能迫使孩子认真起来。三是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得了心理疾病是丢脸的事,不愿面对,不愿就医,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只会加重并延续孩子的痛苦。
【个案3】
小帅,男,12岁,就读六年级,在三甲级别医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狂躁症、暴躁症、多动症。主要表现在:当他没有获得满足时常常会大吼大叫,具体表现为拳头紧攥,双手抱头,发出愤怒的怪吼。被其他学生私底下称为“病人”“怪物”,对他敬而远之。但小帅的智力不低,知识吸收能力尚可,理解力强,想象力丰富。无法做到长时间的专注。
分析:在班级这个群体中,特殊儿童在班内会有调皮的孩子给他们取绰号、嘲笑他们与正常人的差异之处。同学们对其敬而远之,老师对其态度冷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个在群体中长期遭到排挤、孤立、冷落和嘲笑的孩子,就算是正常的孩子也会逐渐变得特殊化。
二、选择与挑战
无论是先天性的智力缺陷还是患有抑郁症、多动症,都与患者本身的道德无关。疾病是不讲道理的,具有随机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具体如何治疗,只有专业的医生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用治疗、训练来代替说教、惩罚,是非常重要的。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正常环境中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种安置方式,它要求在普通环境中既能提供普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能提供特殊教育的支持和保障,进而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整合成一个系统。[2] 融合教育打破了传统的隔离式特殊教育,倡导每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都应该进入普通学校,和普通儿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3]
三、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一)班内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要求,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最主要的就是以趣味性为基础,尊重其差异性,对其评价多元性,要求客观具体。
1.对知识体系的认知降低难度
在班内实施教学工作时,面向特殊儿童,当然不能按照其他孩子的同等要求对其实施教学。在《黄山奇石》一课的第一个活动环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学习单:
活动 普通学生 特殊学生支持性措施及设计意图
读一读
画一画
品一品 1.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用“ ”画出总写黄山石
神奇的句子。
2.思考:
(1)哪个词能说出黄山风
景区整体特点?
(2)你喜欢哪句话?组内说说理由。
3.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在老师和小组伙伴的帮助下 学会读第一小节第一句,通过组词来理解“中外闻名”的意思。
【设计意图】“中外闻名”是黄
山风景的总的概括,采用组
词的方式便于学生快速理解
记忆。同时,这一方式也为以
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单通过小组合作、助学伙伴的帮助、师生互助、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降低了特殊学生学习的难度,帮助其建构了对学习内容的认知。[4]
2.对其评价标准给予照顾
生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体某一器官的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时,就会有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和补偿它的功能。小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智力低下,但是他的体育能力很强。他的弹跳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非常突出。发现了小青这一特殊的“代偿”特长与才能后,我便和家长商定在学校体育队进行训练,目前小青在体训队表现出色,多次得到教练的表扬和肯定。
3.对其不当行为转变观念
特殊儿童之所以被班级其他学生所鼓励和讨厌,源自于他们身上与他人的一些不同之处。表现在无法逆转的生理缺陷,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特殊。
有一次,小青又与个别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被隔离一天。在没有小青在校的情况下,组织全班开展“接受每个人的不一样”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明白:人都是不完美的,需要互相包容,团结合作。于是,大家共同制订了帮助小俊的策略。
(二)强化同伴关系的支持帮扶
建立积极、友善的同伴关系对轻度发展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精选同伴为支持
对特殊学生的同伴选择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其同伴关系。在寻求同伴之前,有必要对特殊儿童的成长经历、基本学情和发展水平进行详细的摸查,了解其学习志趣、学习能力,以及禀赋和志向,以此为基础寻找合适的同伴,创设友好的环境,指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沟通,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缓解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利用同伴关系和合作学习推动轻度展障碍学生顺利融入集体。[5]
2.巧设助学单为帮扶
特殊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帮助他找到提醒督促学习的助学伙伴尤为重要。对助学伙伴要精心挑选,明确同伴支持的具体要求表现在日常的常规表现方面,在教学中发挥助学伙伴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为了培养特殊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活动,我设计了如下助学单:
助学任務 助学评价
(满星5颗) 说明
1.预备铃声响,提醒小伙伴坐在座位上。 ( ) 1.特殊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后由助学伙伴根据不同表现进行星级评价。
2.助学伙伴的帮助由老师依其效果评价。
3.评价结果一周统计一次,记录进档案袋。
2.和小伙伴一起诵读课前口诀。 ( )
3.提醒小伙伴下节课的科目,准备好课本、文具。 ( )
4.帮助小伙伴课上遇到的困难。 ( )
5.与小伙伴一起完成该反馈单。 ( )
6. 帮助小伙伴整理文具和书本,拿出下节课的书本。 ( )
(三)建立家校合作共育保障
1.转观念,相互尊重信任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而言,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特殊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家访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外,还可以釆用多样的家校合作形式。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以一种真诚的态度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让教师感觉到家长是在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孩子。
2.增认知,提高教育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学校作为整个家校合作支持保障体系的主导力量,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比如我所在的X小学,通过学校层面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的讲座论坛、校长对特殊儿童家长的专项约谈增强特殊儿童家长家庭教育认知水平,提高其教育能力。在班级层面,班主任教师我会以家长会为契机宣传特殊儿童教育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同时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加强随班就读学生家长间的沟通联系,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彼此在管理与教育随班就读孩子方面好的方式方法,以提升家长参与教育的能力。
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成效
1.脱离父母陪读,参与课堂学习
在与小青相处的两年时间内,他已经由一年级时需要父母来校陪读的情况转变为自己独立在校学习。尽管现在的他在课堂上虽然还是会不注意听讲,控制不住自己,但相比以往,已经进步了许多。不仅如此,在校体训队的锻炼也让小青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每天盼望着大课间可以去参加训练,看着他在操场上欢快奔跑的样子,我由衷的觉得:小青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2.拒绝“特殊评价”,改善行为习惯
被同学们认为是“特殊学生”的小常现在的人缘越来越好了,因为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吸引着同学们向他投来赞叹的目光,有好几次的课堂上,同学们给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来自老师给予照顾的评价标准也逐渐不再适应在他的身上,他主动要求自己能和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3.积极配合治疗,面对生活现实
小帅在多次的医院检查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药物的辅助作用加上班级内环境的改观,使得小帅在遇到令他不满的事时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小组学习中,通过一对一的帮扶作用,小帅的成绩有明显的回升,这也让他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在和小帅的家长反复的沟通之后,他们也终于转变了意识,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也深切体会到了班级孩子纯朴、善良的内心,他们对特殊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刻之后,会对他们所取得的一点小小的进步表示真心的称赞和夸奖。因此,融合教育不仅教育了特殊学生,还塑造了普通学生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李拉.当代融合教育改革的性质:观念、制度与实践的变革[J].现代特殊教育,2019(8):1.
[2]Sasso GM.The Retreat From Inquiry and Knowledge in Special Education[J].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01( 4) : 178-193.
[3]颜廷睿.随班就读教师对实施融合教育的关注研究[J]. 教育科学,2016(5):34-43.
[4]黄志锋.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21(03):41-44.
[5]达庆红,黄树生.论同伴关系对轻度发展障碍学生的影响作用[J].现代特殊教育,2021(01):44-45.
关键词:个体差异;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时代,融合教育正在以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冲击和影响着教育的固有形态。[1]随班就读是中国特色融合教育本土化的有益探索,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在担任教学班工作时特别关注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一、特殊儿童存在问题描述
本人在X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数年有余,在所带班级中均有特殊儿童存在。这绝非偶然,在同年级其他班级中均有此种情况。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需要我们对其加以特殊的关注和教育。这些特殊儿童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智力上的缺陷
存在先天智力缺陷的儿童往往在外观上有一定的表现,比如,两眼间距外扩分散,眼睛无神,看人斜视,流口水等特点。这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知识吸收能力差,能听从简单的指令。比较爱动,在课堂上会时不时的发出一些怪声,上课时经常会跑出教室,或者在地面上爬来爬去。常常遭到同学们的排斥和反感。
【案例1】
小青,男,8岁,就读三年级,早期诊断为弱智。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能抄写词语,但抄写动作慢,错误率较高,缺乏理解力和想象力。全班学生对小青十分排斥,他单独坐在教室最后一个座位。上课时,他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把本子的一页页撕下来乱画,画完就扔;有时拿纸擦口水,擦完口水的纸用来擦桌子。
分析: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往往难以得到适合其特殊需求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就单单教学质量而言,每一个特殊学生在班级内都是所谓的“差生”甚至零分学生,这不仅对班级任课教师以及对学校教学领导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障碍(ADHD)
ADHD,这种俗称多动症的病症,是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约5—6%。身患该病的孩子在课堂上如坐针毡,因为老师的话句句入耳,却难以形成有效信息,难以映入大脑,那些知识几乎都需要回家后自学。
【个案2】
小常,男,9岁,就读四年级。初步诊断为多动症。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尚可,智力水平与同龄儿童无异,甚至会超出一般儿童智力。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有时课堂上的发言非常精彩,但常常插嘴,遭到老师的批评。他对班级规则视若无睹,不遵守规则约束。
分析:这不是疑难杂症,但目前最大的困难,一是教师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在如何辅导这类孩子上不够专业,二是家长和老师,更多的会把这些学习障碍归结于是学习品质不认真,指责孩子“不认真”“不努力”,以为劝勉或惩罚能迫使孩子认真起来。三是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得了心理疾病是丢脸的事,不愿面对,不愿就医,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只会加重并延续孩子的痛苦。
【个案3】
小帅,男,12岁,就读六年级,在三甲级别医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狂躁症、暴躁症、多动症。主要表现在:当他没有获得满足时常常会大吼大叫,具体表现为拳头紧攥,双手抱头,发出愤怒的怪吼。被其他学生私底下称为“病人”“怪物”,对他敬而远之。但小帅的智力不低,知识吸收能力尚可,理解力强,想象力丰富。无法做到长时间的专注。
分析:在班级这个群体中,特殊儿童在班内会有调皮的孩子给他们取绰号、嘲笑他们与正常人的差异之处。同学们对其敬而远之,老师对其态度冷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个在群体中长期遭到排挤、孤立、冷落和嘲笑的孩子,就算是正常的孩子也会逐渐变得特殊化。
二、选择与挑战
无论是先天性的智力缺陷还是患有抑郁症、多动症,都与患者本身的道德无关。疾病是不讲道理的,具有随机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具体如何治疗,只有专业的医生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用治疗、训练来代替说教、惩罚,是非常重要的。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正常环境中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种安置方式,它要求在普通环境中既能提供普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能提供特殊教育的支持和保障,进而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整合成一个系统。[2] 融合教育打破了传统的隔离式特殊教育,倡导每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都应该进入普通学校,和普通儿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3]
三、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一)班内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要求,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最主要的就是以趣味性为基础,尊重其差异性,对其评价多元性,要求客观具体。
1.对知识体系的认知降低难度
在班内实施教学工作时,面向特殊儿童,当然不能按照其他孩子的同等要求对其实施教学。在《黄山奇石》一课的第一个活动环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学习单:
活动 普通学生 特殊学生支持性措施及设计意图
读一读
画一画
品一品 1.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用“ ”画出总写黄山石
神奇的句子。
2.思考:
(1)哪个词能说出黄山风
景区整体特点?
(2)你喜欢哪句话?组内说说理由。
3.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在老师和小组伙伴的帮助下 学会读第一小节第一句,通过组词来理解“中外闻名”的意思。
【设计意图】“中外闻名”是黄
山风景的总的概括,采用组
词的方式便于学生快速理解
记忆。同时,这一方式也为以
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单通过小组合作、助学伙伴的帮助、师生互助、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降低了特殊学生学习的难度,帮助其建构了对学习内容的认知。[4]
2.对其评价标准给予照顾
生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体某一器官的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时,就会有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和补偿它的功能。小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智力低下,但是他的体育能力很强。他的弹跳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非常突出。发现了小青这一特殊的“代偿”特长与才能后,我便和家长商定在学校体育队进行训练,目前小青在体训队表现出色,多次得到教练的表扬和肯定。
3.对其不当行为转变观念
特殊儿童之所以被班级其他学生所鼓励和讨厌,源自于他们身上与他人的一些不同之处。表现在无法逆转的生理缺陷,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特殊。
有一次,小青又与个别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被隔离一天。在没有小青在校的情况下,组织全班开展“接受每个人的不一样”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明白:人都是不完美的,需要互相包容,团结合作。于是,大家共同制订了帮助小俊的策略。
(二)强化同伴关系的支持帮扶
建立积极、友善的同伴关系对轻度发展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精选同伴为支持
对特殊学生的同伴选择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其同伴关系。在寻求同伴之前,有必要对特殊儿童的成长经历、基本学情和发展水平进行详细的摸查,了解其学习志趣、学习能力,以及禀赋和志向,以此为基础寻找合适的同伴,创设友好的环境,指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沟通,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缓解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利用同伴关系和合作学习推动轻度展障碍学生顺利融入集体。[5]
2.巧设助学单为帮扶
特殊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帮助他找到提醒督促学习的助学伙伴尤为重要。对助学伙伴要精心挑选,明确同伴支持的具体要求表现在日常的常规表现方面,在教学中发挥助学伙伴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为了培养特殊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活动,我设计了如下助学单:
助学任務 助学评价
(满星5颗) 说明
1.预备铃声响,提醒小伙伴坐在座位上。 ( ) 1.特殊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后由助学伙伴根据不同表现进行星级评价。
2.助学伙伴的帮助由老师依其效果评价。
3.评价结果一周统计一次,记录进档案袋。
2.和小伙伴一起诵读课前口诀。 ( )
3.提醒小伙伴下节课的科目,准备好课本、文具。 ( )
4.帮助小伙伴课上遇到的困难。 ( )
5.与小伙伴一起完成该反馈单。 ( )
6. 帮助小伙伴整理文具和书本,拿出下节课的书本。 ( )
(三)建立家校合作共育保障
1.转观念,相互尊重信任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而言,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特殊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家访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外,还可以釆用多样的家校合作形式。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以一种真诚的态度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让教师感觉到家长是在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孩子。
2.增认知,提高教育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学校作为整个家校合作支持保障体系的主导力量,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比如我所在的X小学,通过学校层面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的讲座论坛、校长对特殊儿童家长的专项约谈增强特殊儿童家长家庭教育认知水平,提高其教育能力。在班级层面,班主任教师我会以家长会为契机宣传特殊儿童教育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同时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加强随班就读学生家长间的沟通联系,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彼此在管理与教育随班就读孩子方面好的方式方法,以提升家长参与教育的能力。
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成效
1.脱离父母陪读,参与课堂学习
在与小青相处的两年时间内,他已经由一年级时需要父母来校陪读的情况转变为自己独立在校学习。尽管现在的他在课堂上虽然还是会不注意听讲,控制不住自己,但相比以往,已经进步了许多。不仅如此,在校体训队的锻炼也让小青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每天盼望着大课间可以去参加训练,看着他在操场上欢快奔跑的样子,我由衷的觉得:小青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2.拒绝“特殊评价”,改善行为习惯
被同学们认为是“特殊学生”的小常现在的人缘越来越好了,因为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吸引着同学们向他投来赞叹的目光,有好几次的课堂上,同学们给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来自老师给予照顾的评价标准也逐渐不再适应在他的身上,他主动要求自己能和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3.积极配合治疗,面对生活现实
小帅在多次的医院检查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药物的辅助作用加上班级内环境的改观,使得小帅在遇到令他不满的事时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小组学习中,通过一对一的帮扶作用,小帅的成绩有明显的回升,这也让他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在和小帅的家长反复的沟通之后,他们也终于转变了意识,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也深切体会到了班级孩子纯朴、善良的内心,他们对特殊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刻之后,会对他们所取得的一点小小的进步表示真心的称赞和夸奖。因此,融合教育不仅教育了特殊学生,还塑造了普通学生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李拉.当代融合教育改革的性质:观念、制度与实践的变革[J].现代特殊教育,2019(8):1.
[2]Sasso GM.The Retreat From Inquiry and Knowledge in Special Education[J].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01( 4) : 178-193.
[3]颜廷睿.随班就读教师对实施融合教育的关注研究[J]. 教育科学,2016(5):34-43.
[4]黄志锋.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21(03):41-44.
[5]达庆红,黄树生.论同伴关系对轻度发展障碍学生的影响作用[J].现代特殊教育,2021(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