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多种思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过程,思维在转换中升华,翻译在思维升华中臻于完善。现代人在思维中都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兼蓄并用,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并且可以相互转化。
关键词:翻译 转化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一、引言
翻译是多种思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过程,思维在转换中升华,翻译在思维升华中臻于完善。现代人在思维中都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兼蓄并用,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并且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大量地反映在语言中,词义的形成与演变就是明显的例子:star(星)所表示的意义是从客观存在的形象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一般概念,表示“明亮的或自发光的天体”。这是从具体的形象到抽象的概念的转化,后来用它表示“主角”和“名角”,如film/football star(电影/足球明星),这是形象联想的结果,是抽象的概念导致具体形象的再现。
英语作品中形象的表达形式比比皆是,不限于文学作品,表达抽象的思想也常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因为单靠逻辑推理不能有效地把思想感受传达给他人,还要借助比喻的方法唤起他人的直觉,方能使人领悟。
二、转化过程
Schools are an expensive and divisive system constraining both pupils and teachers in a tight curricrlum straight jacket.
这也是形象化语言形式。我们有句老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反映何种思维的语言形式,需用何种思维去理解。反映形象思维的语言形式,不能直接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推理)去理解,而要先通过形象思维的方法(联想加想象)去体会,唤起直觉经验,形成想象表象,然后再转入抽象思维,从形象感受中抽绎出义理,再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上句中“直筒式紧身衣”可以导出“束缚得没有活动的余地”。这样,上句便可译为“学校是一种既费钱又容易引起分化的系统,课程好像直筒式紧身衣把学生和教师紧紧地束缚住,没有一点活动的余地。”尽管各种语言都有形象化表达的方式,但在具体问题上却各有各的表达习惯,不能机械地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思维转换来完成。例如:The whole house went up in fire. 这个英语句子采取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反映形象思维的成果,可是汉语不习惯这样表达,因此需要化形象为抽象。转换的途径是信息综合和情景联想,再由形象唤起与之有关的抽象词语:在火焰中升起了→化为火和烟升空→烧毁/化为灰烬。这所房子完全被烧毁。
I'm caught in an envelope of flame.
我被火焰所包围。
I sat by myself in the yard a while and tried to put my thoughts into separate envelopes.
汉语不说“把我的思想分别放入各自套子里”,可推想分别放入……=分门别类=清理,理顺。上句可译为:我独自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努力清理我的思想。
Pen four thousand people up in the village pound while you went over them one by one with a tooth comb?
句中划线部分是形象表达,汉语无相当形象词语(不说用齿梳一个人一个人地梳理),所以要变换为抽象的语词:要把四千人都关进村拘留所里,由你逐一审查吗?
I told him to go through the house from top to bottom.
人不能从顶上到底下通过房子,由此可断定属于形象表述,翻译也要转换为抽象性词语:我告诉他彻底搜查这房子。
由具体到抽象也属于这种类型的转换。英语习惯于用概念内涵中的主要词语代替表示该概念的词语,汉语则没有这样的表达习惯,因此需要变具体为抽象。这时不是通过想象,而是通过推理概括,例如:
genera idea =concept (概念)
organized bodies of knowledge=sciences (科学)
systems of applied knowledge=applied sciences (应用科学)
structured courses of study=curricula (课程)
再如:I 1ie flat on my chest in the grass.
胸腹朝下卧乃是“趴”的定义,故此句译为“我趴在草丛中”。
She wore an orange dress and a straw purse on a strap.
她穿一件桔黄色连衣裙,挎一个草编手袋。
携带一个手袋在带子上,即人提带子,带子下面挂着手袋,即有带的手袋(purse with a strap)。
If we put something which we cannot see through between us and the sun, the sun's heat can not come through directly.
显然,划线部分是opaque(不透明的)的定义:不能通过它而看见。因此这句话可译为:“如果在我们和太阳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东西,那么太阳的热能就不能直接传送过来。”
再如:The Guardian of the shrine turned his head this way and that. “I don't remember.”
显然,句中划线部分实乃shake的释义:“头转向这方再转向那方”即“摇头”,而摇头示意“否定”。
There had been something.Something Jurnet hadn't been able to put a finger on.
划线部分绝不能逐字译为:“把手指放在上面”,因为它是point[v](指示,指点,指出)的释义。上句可译为:原来还有什么事,杰尼特不便指出。
I carry the body pick-a-back out to the grotto.
句中划线部分相当于carry... up on the back/shoulders即“背”或“扛”的意思;我把尸体背出去,送到岩洞里。
语言不都是直陈的,有时真实意义藏匿在语言形式的背后,所以在理解语句的内容时,要通过语言的表面现象,了解所表达的内涵。这就需要联想、抽象出一般概括意义。例如:
Rubber is not hard;it gives way to pressure.
如果译成:“橡胶不硬,它给压力让路”则很是费解。这时就要从“给压力让路”这一具体描述抽象出特性意义:“受压会变形”。
Then l see them walk out of the rubber trees against the sun.
何为“对着太阳的橡胶树”?想象一下,树对着大阳会出现什么景象,当然出现树的影子了。所以the rubber trees against the sun相当于the shadow。上句可译为:后来,我看见他们从背着太阳的橡胶树影中走出来。
The moss-hung oaks and cypress,etched against the moon out on the lake.
句中“树对着月亮刻印在湖上”显然是指“树影”,所以上句可译为:月光将挂满苔藓的橡树和柏树倒映在湖中。
三、结论
长期以来,阅读和翻译教学主要是按照传统句法对难句进行结构(成分)分析和介绍翻译技巧。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单靠句子成分分析解决不了理解和翻译的问题,必须另外寻找补助手段,对传统句法分析进行补充。实践证明,逆转换是理解难句的必由之路。有些句子难理解,就是因为表层结构(外部语言)与深层语义结构(内部语言)相差太远。如果通过逆转换进行命题分析和改造,开通由表及里之路,则“难者亦易矣”。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傅雷,《傅雷谈翻译》[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3] 吴海波、温荣、张建国,《翻译思维与技巧》[M],海潮出版社,2009
[4]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 叶子南,《英汉翻译对话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翻译 转化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一、引言
翻译是多种思维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过程,思维在转换中升华,翻译在思维升华中臻于完善。现代人在思维中都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兼蓄并用,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并且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大量地反映在语言中,词义的形成与演变就是明显的例子:star(星)所表示的意义是从客观存在的形象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一般概念,表示“明亮的或自发光的天体”。这是从具体的形象到抽象的概念的转化,后来用它表示“主角”和“名角”,如film/football star(电影/足球明星),这是形象联想的结果,是抽象的概念导致具体形象的再现。
英语作品中形象的表达形式比比皆是,不限于文学作品,表达抽象的思想也常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因为单靠逻辑推理不能有效地把思想感受传达给他人,还要借助比喻的方法唤起他人的直觉,方能使人领悟。
二、转化过程
Schools are an expensive and divisive system constraining both pupils and teachers in a tight curricrlum straight jacket.
这也是形象化语言形式。我们有句老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反映何种思维的语言形式,需用何种思维去理解。反映形象思维的语言形式,不能直接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推理)去理解,而要先通过形象思维的方法(联想加想象)去体会,唤起直觉经验,形成想象表象,然后再转入抽象思维,从形象感受中抽绎出义理,再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上句中“直筒式紧身衣”可以导出“束缚得没有活动的余地”。这样,上句便可译为“学校是一种既费钱又容易引起分化的系统,课程好像直筒式紧身衣把学生和教师紧紧地束缚住,没有一点活动的余地。”尽管各种语言都有形象化表达的方式,但在具体问题上却各有各的表达习惯,不能机械地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思维转换来完成。例如:The whole house went up in fire. 这个英语句子采取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反映形象思维的成果,可是汉语不习惯这样表达,因此需要化形象为抽象。转换的途径是信息综合和情景联想,再由形象唤起与之有关的抽象词语:在火焰中升起了→化为火和烟升空→烧毁/化为灰烬。这所房子完全被烧毁。
I'm caught in an envelope of flame.
我被火焰所包围。
I sat by myself in the yard a while and tried to put my thoughts into separate envelopes.
汉语不说“把我的思想分别放入各自套子里”,可推想分别放入……=分门别类=清理,理顺。上句可译为:我独自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努力清理我的思想。
Pen four thousand people up in the village pound while you went over them one by one with a tooth comb?
句中划线部分是形象表达,汉语无相当形象词语(不说用齿梳一个人一个人地梳理),所以要变换为抽象的语词:要把四千人都关进村拘留所里,由你逐一审查吗?
I told him to go through the house from top to bottom.
人不能从顶上到底下通过房子,由此可断定属于形象表述,翻译也要转换为抽象性词语:我告诉他彻底搜查这房子。
由具体到抽象也属于这种类型的转换。英语习惯于用概念内涵中的主要词语代替表示该概念的词语,汉语则没有这样的表达习惯,因此需要变具体为抽象。这时不是通过想象,而是通过推理概括,例如:
genera idea =concept (概念)
organized bodies of knowledge=sciences (科学)
systems of applied knowledge=applied sciences (应用科学)
structured courses of study=curricula (课程)
再如:I 1ie flat on my chest in the grass.
胸腹朝下卧乃是“趴”的定义,故此句译为“我趴在草丛中”。
She wore an orange dress and a straw purse on a strap.
她穿一件桔黄色连衣裙,挎一个草编手袋。
携带一个手袋在带子上,即人提带子,带子下面挂着手袋,即有带的手袋(purse with a strap)。
If we put something which we cannot see through between us and the sun, the sun's heat can not come through directly.
显然,划线部分是opaque(不透明的)的定义:不能通过它而看见。因此这句话可译为:“如果在我们和太阳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东西,那么太阳的热能就不能直接传送过来。”
再如:The Guardian of the shrine turned his head this way and that. “I don't remember.”
显然,句中划线部分实乃shake的释义:“头转向这方再转向那方”即“摇头”,而摇头示意“否定”。
There had been something.Something Jurnet hadn't been able to put a finger on.
划线部分绝不能逐字译为:“把手指放在上面”,因为它是point[v](指示,指点,指出)的释义。上句可译为:原来还有什么事,杰尼特不便指出。
I carry the body pick-a-back out to the grotto.
句中划线部分相当于carry... up on the back/shoulders即“背”或“扛”的意思;我把尸体背出去,送到岩洞里。
语言不都是直陈的,有时真实意义藏匿在语言形式的背后,所以在理解语句的内容时,要通过语言的表面现象,了解所表达的内涵。这就需要联想、抽象出一般概括意义。例如:
Rubber is not hard;it gives way to pressure.
如果译成:“橡胶不硬,它给压力让路”则很是费解。这时就要从“给压力让路”这一具体描述抽象出特性意义:“受压会变形”。
Then l see them walk out of the rubber trees against the sun.
何为“对着太阳的橡胶树”?想象一下,树对着大阳会出现什么景象,当然出现树的影子了。所以the rubber trees against the sun相当于the shadow。上句可译为:后来,我看见他们从背着太阳的橡胶树影中走出来。
The moss-hung oaks and cypress,etched against the moon out on the lake.
句中“树对着月亮刻印在湖上”显然是指“树影”,所以上句可译为:月光将挂满苔藓的橡树和柏树倒映在湖中。
三、结论
长期以来,阅读和翻译教学主要是按照传统句法对难句进行结构(成分)分析和介绍翻译技巧。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单靠句子成分分析解决不了理解和翻译的问题,必须另外寻找补助手段,对传统句法分析进行补充。实践证明,逆转换是理解难句的必由之路。有些句子难理解,就是因为表层结构(外部语言)与深层语义结构(内部语言)相差太远。如果通过逆转换进行命题分析和改造,开通由表及里之路,则“难者亦易矣”。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傅雷,《傅雷谈翻译》[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3] 吴海波、温荣、张建国,《翻译思维与技巧》[M],海潮出版社,2009
[4]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 叶子南,《英汉翻译对话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