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明星效应的狂热后,汉传媒股价已从高点跌去了25%。
身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谢霆锋却很可能当“甩手掌柜”。
4年前,周星驰以类似资本运作入主比高集团,并亲自担任执董,
但公司业绩并未因星爷魅力上涨,反而频频亏损,股价迄今已跳水六成。
明星大股东虽能引爆短期行情,但要掌管好上市公司并非易事。
当娱乐圈还在为抓拍到锋菲复合后穿同色情侣衫而疯狂时,谢霆锋入主汉传媒(00491.HK)的新闻热度已悄然冷却。汉传媒的股价在疯狂上涨后也开始理性回调,而这一幕,早已在周星驰担任大股东的比高集团(08220.HK)预演过。
穿越娱乐圈,
亏损资产顺利借壳
当“锋菲恋”世纪大复合轰动整个娱乐圈的时候,谢霆锋入主汉传媒的消息炸响了资本圈。2014年10月30日,香港上市公司汉传媒公布了一笔重大收购事项,被收购方是于英属处女群岛(BVI)注册成立的投资公司Lucrative Skill Holdings Limited,后者由谢霆锋100%拥有。
汉传媒公告显示,其将以1.225亿港元购入Lucrative Skill Holdings Limited已发行股本的60%,支付方式为汉传媒按发行价每股0.35港元配发3.5亿股给谢霆锋,交易完成后,谢霆锋将持有汉传媒18.98%的股份,成为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
正值锋菲恋引发的道德辩论甚嚣尘上之际,此消息甫一发布,汉传媒立即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10月31日,汉传媒复牌,股价暴涨97.37%,成交312 万手,成交额2.44亿港元,最终以0.75港元/股的价格收盘,刚刚荣升为上市公司老板的谢霆锋账面劲赚1.4亿港元。
收购之前,汉传媒的核心业务是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艺人及模特管理等。公开资料显示,汉传媒近几年业绩表现不佳,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全年税前亏损约6505万港元,较上一财年的5469万港元亏损增加了1036万港元(图1)。
谢霆锋此次将公司60%的股权注入业绩亏损的汉传媒,这不得不让人猜想他的最终目的是让旗下的PO(Hong Kong)(Post Production Office Limited,中文名PO朝霆)借壳上市。
2003年,谢霆锋和王菲正式宣布分手,也是那一年,谢霆锋在香港成立了影视后期制作公司PO朝霆,主要从事电影、MV、广告及网络游戏等的后期特效制作。目前PO朝霆在业内已具有领先优势,并陆续在上海(2009年)和北京(2012年)设立了分公司,员工数量也从初期的10名增长到如今120余人,在香港本地的广告后期制作市场中占有率超过5成。
有消息称,PO朝霆曾于2011年计划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市场也曾传出该公司有意在香港上市,估值可达60亿港元,但后来并无下文。汉传媒此次收购的Lucrative Skill及其旗下的Choice Excel,2014年7月才刚成立,目前并无业务,是为收购而特地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由Choice Excel 100%控股的显兴公司,正是PO朝霆的全资控股方(图2)。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谢霆锋此次并没有将全部资产注入汉传媒,对此,国金证券投行人士铭证对新财富研究员表示,谢霆锋只注入60%股权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PO朝霆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影响估值水平,考虑到其后面仍具备成长空间,因此此次只进行60%的股权交易,保证谢可以取得上市公司控股地位,待PO朝霆的盈利提高后,再将其余股权注入,可以使得谢的权益最大化;二是交易双方可能存在业绩对赌,需保留部分股份作为筹码,如果业绩不能达到目标,则可能需将股份赔给上市公司。
2014年,谢霆锋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透露PO朝霆三家分公司的年利润已经过亿元。不过,收购公告中显示,他与独立第三方共同持有的朝霆(北京)已进入注销程序。而从显兴公司的业绩看,其经营状况并不像谢霆锋口中所说的那么好,而是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14年业绩虽有所好转,但仍亏损110万港元(图3)。
粉丝效应难持续
与明星沾边的上市公司总是会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娱乐圈的粉丝效应正在向资本圈蔓延,但这股势头到底能持续多久?又有多少“铁杆粉丝”陪明星玩得起?
锋菲复合的剧情发展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在这一波曝光的最高点上,谢霆锋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消息翩然而至,众多网友把这归结为王菲“旺夫”,但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对借壳时机精准的把控?谢霆锋入主汉传媒,能否帮其业绩大翻身?
不可否认的是,谢霆锋的超高名气直接拉动了汉传媒的短期行情。汉传媒10月31日复牌当日股价暴涨97.37%,收报0.75港元/股,创下了2005年以来股价的新高。
但上涨势头仅仅持续了两天就开始“掉头”,11月4日汉传媒以0.71港元/股收盘,跌幅7.79%,随后又连跌两日,截至11月21日,汉传媒收盘价已经跌至0.56港元/股,较10月31日收盘价已回调了25%(图4)。这一逆转说明,疯狂“追星”后,市场在慢慢冷静回归理性,毕竟在资本市场上是不能像娱乐圈“追星”那么任性,投资者真正要考虑的不是大股东是谁,而是这个大股东会不会给公司带来业绩的增长。
对于引入PO朝霆,汉传媒表示,PO朝霆在香港、上海及北京拥有强劲的品牌知名度和稳固的市场地位,可以帮助公司在中国内地多媒体广告及电影制作行业的发展。另外,汉传媒还得到了一项优先投资权,即当谢霆锋拟邀请投资者共同投拍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娱乐相关产品时,谢霆锋将授予汉传媒优先选择是否参与投资的权利,这一点也会为公司带来潜在的利益。
身在娱乐圈,谢霆锋在拍摄《玉蝴蝶》时发现许多影片的后期特效制作都拿到欧美数字公司完成,而本土公司技术乏善可陈,这是其成立PO朝霆的初衷,从这点看,谢的商业嗅觉可圈可点。在娱乐圈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也为其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如PO朝霆参与的电影作品包括《一九四二》、《李小龙》、《桃姐》、《救火英雄》等,与冯小刚等大腕导演都有交集,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与12月上演的《一步之遥》也都在PO朝霆完成调色。PO朝霆注入汉传媒后,能否产生协同效应,借助上市平台发挥更高的业绩,将考验着谢霆锋的能力。 未来管理怎么破?
明星大股东带来的喧嚣过后,中小股东最关心的是现实,明星股东们是否参与到公司的管理,还是放心做一名“甩手掌柜”?如果参与具体运营,他们是否有精力、时间及专业性去管理公司?
11月13日,汉传媒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宣布董事会成员将发生变动,原大股东马浩文辞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的职务,由Direk Lim接替。公司曾表示在收购完成后,会邀请Lucrative Skill管理层中的至少一名成员加入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但在更新的董事名单中并没有出现谢霆锋。
马浩文表示,他个人认为谢霆锋入主汉传媒后不会参与上市公司管理。马浩文称,汉传媒之所以收购PO朝霆,主要是因为业务适合公司发展,另一方面,公司非常看好内地影视制作市场,希望能借助PO朝霆寻求发展,因此,当他们碰到可以投资PO朝霆的机会时,与谢霆锋一拍即合。但是他强调,谢霆锋日后以管理PO朝霆的业务为主,不会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
自1996年出道以来,谢霆锋以帅气的外表及“星二代”的身份迅速蹿红,至今共出了40多张音乐专辑及参演近50部影视作品,是娱乐圈有名的“拼命三郎”。但他这个活跃分子并不甘心将事业局限在娱乐圈,除了创办PO朝霆之外,他在近几年还投资了房地产、商铺、餐饮业等等,2014年一档由浙江卫视和英皇娱乐联合出品、由谢霆锋主持的美食户外真人秀《12道锋味》的收视率也是相当火爆。
2011年,谢霆锋在接受《资本企业家》杂志专访时,曾谈及自己如何当老板管理PO朝霆:“一日24小时都不够用,最重要是心态????有时看导演拍片时,我会顺手递饮品给他,对方转过头来发现是我也会感到愕然,但我觉得这是更快拉近大家关系的一种沟通方式。目前我在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市场拓展及管理,思考公司下一步要怎么走。我庆幸有建立默契的一对左右手,可以协助我做好管理和技术的工作,也有100位信得过的员工。” 2012年,谢霆锋被邀以亚洲商业领袖的身份为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做讲座,其本人和PO朝霆入选该学院MBA案例。
看起来,谢霆锋当大股东,优势不少,但落到具体管理却有分身乏术之嫌疑。和娱乐圈不同的是,锋菲复合后每次出行都能赢得曝光,而明星效应在资本圈只会带来短暂追捧。江湖地位更甚于谢霆锋的大牌周星驰,就亲身上市试水资本市场,但效果并不佳。
周星驰在比高集团的
运营“功夫”
2009年6月,帝通国际(08220.HK)以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Beglobal Investments Limited公司旗下物业,而这家公司的背后股东之一正是周星驰。交易完成后周星驰持有帝通国际24.1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10年5月,周星驰出任公司执行董事,任期5年,并将公司更名为比高集团(08220.HK)。截至2014年9月30日,周星驰直接或间接拥有比高集团50.06%的股份,为其绝对控股股东(附表)。2014年,周星驰姐姐周文姬也进入比高集团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
比高集团原本的主营业务是电子通讯设备、电脑硬件设备的销售,自从周星驰进入公司后,比高的业务重点逐渐转移至电影制作、艺人发展、后期制作、特许权及衍生品等等,这无疑也是希望利用星爷本身的优势和号召力。自2011年起,比高集团发行了《长江7号爱地球》动画电影,另外对内地数十家影院进行收购,公司管理层表示,虽然集团持续经营现有业务,但未来会专注发展影视和影院业务。
自从周星驰任职比高执行董事之后,已极少参与影视作品的制作,专心把精力铺在公司运营上。如今,星爷已经掌管比高集团4年多,但公司业绩并没有因为“星爷效应”而上涨,而是频频亏损。比高集团刚刚宣布星爷入主的时候,也曾在市场受到过一阵强烈追捧,在恒指下跌的行情下,公司股价一日上涨48.15%,成交1207.76万港元,和谢霆锋入主汉传媒后股价表现如出一辙。
但好景不长,在需要业绩支撑的资本市场,星爷的魅力正慢慢褪去(图5)。以星爷担任执董的2010年5月为起点,截至2014年11月27日,比高集团的区间涨幅为-45.37%,而同时期恒生指数却上涨了13.72%,相对大盘指数比高集团股价跌去了六成。
在这4年里,除了2013年公司制作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大卖,公司股价两个月上涨55%,为公司创收7400万港元扳回一筹以外,其余3年比高集团业绩频频亏损。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上半财年中,比高集团总营业额4011万港元,同比减少9.27%,净亏损5319万港元,而2012-2013财年的盈利1296.5万港元,几乎全部由《西游降魔篇》贡献(图6)。从此可以看出,比高集团对星爷个人及其影视作品的依赖度太大;另一方面,单片票房对影视公司短期股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重要的催化剂,光线传媒(300251)就曾因为《泰》而股价上涨60%,市值暴涨30亿元。
影视公司拼的就是人才,一位当红明星或著名导演拍的作品就可能带来巨额营收,所以影视公司甘愿拿出股份分给明星以留住人才。但是明星成为上市公司绝对大股东甚或成为高管,却另当别论。毕竟明星需要适当的演艺活动以增加曝光保持影响力,这必然导致时间和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即便如星爷那般全身投入公司事务,也未必有足够的管理经验,而到最后,资本市场终究会回归“凭业绩说话”的理性轨道上。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身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谢霆锋却很可能当“甩手掌柜”。
4年前,周星驰以类似资本运作入主比高集团,并亲自担任执董,
但公司业绩并未因星爷魅力上涨,反而频频亏损,股价迄今已跳水六成。
明星大股东虽能引爆短期行情,但要掌管好上市公司并非易事。
当娱乐圈还在为抓拍到锋菲复合后穿同色情侣衫而疯狂时,谢霆锋入主汉传媒(00491.HK)的新闻热度已悄然冷却。汉传媒的股价在疯狂上涨后也开始理性回调,而这一幕,早已在周星驰担任大股东的比高集团(08220.HK)预演过。
穿越娱乐圈,
亏损资产顺利借壳
当“锋菲恋”世纪大复合轰动整个娱乐圈的时候,谢霆锋入主汉传媒的消息炸响了资本圈。2014年10月30日,香港上市公司汉传媒公布了一笔重大收购事项,被收购方是于英属处女群岛(BVI)注册成立的投资公司Lucrative Skill Holdings Limited,后者由谢霆锋100%拥有。
汉传媒公告显示,其将以1.225亿港元购入Lucrative Skill Holdings Limited已发行股本的60%,支付方式为汉传媒按发行价每股0.35港元配发3.5亿股给谢霆锋,交易完成后,谢霆锋将持有汉传媒18.98%的股份,成为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
正值锋菲恋引发的道德辩论甚嚣尘上之际,此消息甫一发布,汉传媒立即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10月31日,汉传媒复牌,股价暴涨97.37%,成交312 万手,成交额2.44亿港元,最终以0.75港元/股的价格收盘,刚刚荣升为上市公司老板的谢霆锋账面劲赚1.4亿港元。
收购之前,汉传媒的核心业务是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艺人及模特管理等。公开资料显示,汉传媒近几年业绩表现不佳,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全年税前亏损约6505万港元,较上一财年的5469万港元亏损增加了1036万港元(图1)。
谢霆锋此次将公司60%的股权注入业绩亏损的汉传媒,这不得不让人猜想他的最终目的是让旗下的PO(Hong Kong)(Post Production Office Limited,中文名PO朝霆)借壳上市。
2003年,谢霆锋和王菲正式宣布分手,也是那一年,谢霆锋在香港成立了影视后期制作公司PO朝霆,主要从事电影、MV、广告及网络游戏等的后期特效制作。目前PO朝霆在业内已具有领先优势,并陆续在上海(2009年)和北京(2012年)设立了分公司,员工数量也从初期的10名增长到如今120余人,在香港本地的广告后期制作市场中占有率超过5成。
有消息称,PO朝霆曾于2011年计划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市场也曾传出该公司有意在香港上市,估值可达60亿港元,但后来并无下文。汉传媒此次收购的Lucrative Skill及其旗下的Choice Excel,2014年7月才刚成立,目前并无业务,是为收购而特地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由Choice Excel 100%控股的显兴公司,正是PO朝霆的全资控股方(图2)。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谢霆锋此次并没有将全部资产注入汉传媒,对此,国金证券投行人士铭证对新财富研究员表示,谢霆锋只注入60%股权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PO朝霆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影响估值水平,考虑到其后面仍具备成长空间,因此此次只进行60%的股权交易,保证谢可以取得上市公司控股地位,待PO朝霆的盈利提高后,再将其余股权注入,可以使得谢的权益最大化;二是交易双方可能存在业绩对赌,需保留部分股份作为筹码,如果业绩不能达到目标,则可能需将股份赔给上市公司。
2014年,谢霆锋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透露PO朝霆三家分公司的年利润已经过亿元。不过,收购公告中显示,他与独立第三方共同持有的朝霆(北京)已进入注销程序。而从显兴公司的业绩看,其经营状况并不像谢霆锋口中所说的那么好,而是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14年业绩虽有所好转,但仍亏损110万港元(图3)。
粉丝效应难持续
与明星沾边的上市公司总是会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娱乐圈的粉丝效应正在向资本圈蔓延,但这股势头到底能持续多久?又有多少“铁杆粉丝”陪明星玩得起?
锋菲复合的剧情发展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在这一波曝光的最高点上,谢霆锋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消息翩然而至,众多网友把这归结为王菲“旺夫”,但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对借壳时机精准的把控?谢霆锋入主汉传媒,能否帮其业绩大翻身?
不可否认的是,谢霆锋的超高名气直接拉动了汉传媒的短期行情。汉传媒10月31日复牌当日股价暴涨97.37%,收报0.75港元/股,创下了2005年以来股价的新高。
但上涨势头仅仅持续了两天就开始“掉头”,11月4日汉传媒以0.71港元/股收盘,跌幅7.79%,随后又连跌两日,截至11月21日,汉传媒收盘价已经跌至0.56港元/股,较10月31日收盘价已回调了25%(图4)。这一逆转说明,疯狂“追星”后,市场在慢慢冷静回归理性,毕竟在资本市场上是不能像娱乐圈“追星”那么任性,投资者真正要考虑的不是大股东是谁,而是这个大股东会不会给公司带来业绩的增长。
对于引入PO朝霆,汉传媒表示,PO朝霆在香港、上海及北京拥有强劲的品牌知名度和稳固的市场地位,可以帮助公司在中国内地多媒体广告及电影制作行业的发展。另外,汉传媒还得到了一项优先投资权,即当谢霆锋拟邀请投资者共同投拍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娱乐相关产品时,谢霆锋将授予汉传媒优先选择是否参与投资的权利,这一点也会为公司带来潜在的利益。
身在娱乐圈,谢霆锋在拍摄《玉蝴蝶》时发现许多影片的后期特效制作都拿到欧美数字公司完成,而本土公司技术乏善可陈,这是其成立PO朝霆的初衷,从这点看,谢的商业嗅觉可圈可点。在娱乐圈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也为其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如PO朝霆参与的电影作品包括《一九四二》、《李小龙》、《桃姐》、《救火英雄》等,与冯小刚等大腕导演都有交集,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与12月上演的《一步之遥》也都在PO朝霆完成调色。PO朝霆注入汉传媒后,能否产生协同效应,借助上市平台发挥更高的业绩,将考验着谢霆锋的能力。 未来管理怎么破?
明星大股东带来的喧嚣过后,中小股东最关心的是现实,明星股东们是否参与到公司的管理,还是放心做一名“甩手掌柜”?如果参与具体运营,他们是否有精力、时间及专业性去管理公司?
11月13日,汉传媒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宣布董事会成员将发生变动,原大股东马浩文辞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的职务,由Direk Lim接替。公司曾表示在收购完成后,会邀请Lucrative Skill管理层中的至少一名成员加入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但在更新的董事名单中并没有出现谢霆锋。
马浩文表示,他个人认为谢霆锋入主汉传媒后不会参与上市公司管理。马浩文称,汉传媒之所以收购PO朝霆,主要是因为业务适合公司发展,另一方面,公司非常看好内地影视制作市场,希望能借助PO朝霆寻求发展,因此,当他们碰到可以投资PO朝霆的机会时,与谢霆锋一拍即合。但是他强调,谢霆锋日后以管理PO朝霆的业务为主,不会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
自1996年出道以来,谢霆锋以帅气的外表及“星二代”的身份迅速蹿红,至今共出了40多张音乐专辑及参演近50部影视作品,是娱乐圈有名的“拼命三郎”。但他这个活跃分子并不甘心将事业局限在娱乐圈,除了创办PO朝霆之外,他在近几年还投资了房地产、商铺、餐饮业等等,2014年一档由浙江卫视和英皇娱乐联合出品、由谢霆锋主持的美食户外真人秀《12道锋味》的收视率也是相当火爆。
2011年,谢霆锋在接受《资本企业家》杂志专访时,曾谈及自己如何当老板管理PO朝霆:“一日24小时都不够用,最重要是心态????有时看导演拍片时,我会顺手递饮品给他,对方转过头来发现是我也会感到愕然,但我觉得这是更快拉近大家关系的一种沟通方式。目前我在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市场拓展及管理,思考公司下一步要怎么走。我庆幸有建立默契的一对左右手,可以协助我做好管理和技术的工作,也有100位信得过的员工。” 2012年,谢霆锋被邀以亚洲商业领袖的身份为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做讲座,其本人和PO朝霆入选该学院MBA案例。
看起来,谢霆锋当大股东,优势不少,但落到具体管理却有分身乏术之嫌疑。和娱乐圈不同的是,锋菲复合后每次出行都能赢得曝光,而明星效应在资本圈只会带来短暂追捧。江湖地位更甚于谢霆锋的大牌周星驰,就亲身上市试水资本市场,但效果并不佳。
周星驰在比高集团的
运营“功夫”
2009年6月,帝通国际(08220.HK)以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Beglobal Investments Limited公司旗下物业,而这家公司的背后股东之一正是周星驰。交易完成后周星驰持有帝通国际24.1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10年5月,周星驰出任公司执行董事,任期5年,并将公司更名为比高集团(08220.HK)。截至2014年9月30日,周星驰直接或间接拥有比高集团50.06%的股份,为其绝对控股股东(附表)。2014年,周星驰姐姐周文姬也进入比高集团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
比高集团原本的主营业务是电子通讯设备、电脑硬件设备的销售,自从周星驰进入公司后,比高的业务重点逐渐转移至电影制作、艺人发展、后期制作、特许权及衍生品等等,这无疑也是希望利用星爷本身的优势和号召力。自2011年起,比高集团发行了《长江7号爱地球》动画电影,另外对内地数十家影院进行收购,公司管理层表示,虽然集团持续经营现有业务,但未来会专注发展影视和影院业务。
自从周星驰任职比高执行董事之后,已极少参与影视作品的制作,专心把精力铺在公司运营上。如今,星爷已经掌管比高集团4年多,但公司业绩并没有因为“星爷效应”而上涨,而是频频亏损。比高集团刚刚宣布星爷入主的时候,也曾在市场受到过一阵强烈追捧,在恒指下跌的行情下,公司股价一日上涨48.15%,成交1207.76万港元,和谢霆锋入主汉传媒后股价表现如出一辙。
但好景不长,在需要业绩支撑的资本市场,星爷的魅力正慢慢褪去(图5)。以星爷担任执董的2010年5月为起点,截至2014年11月27日,比高集团的区间涨幅为-45.37%,而同时期恒生指数却上涨了13.72%,相对大盘指数比高集团股价跌去了六成。
在这4年里,除了2013年公司制作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大卖,公司股价两个月上涨55%,为公司创收7400万港元扳回一筹以外,其余3年比高集团业绩频频亏损。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上半财年中,比高集团总营业额4011万港元,同比减少9.27%,净亏损5319万港元,而2012-2013财年的盈利1296.5万港元,几乎全部由《西游降魔篇》贡献(图6)。从此可以看出,比高集团对星爷个人及其影视作品的依赖度太大;另一方面,单片票房对影视公司短期股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重要的催化剂,光线传媒(300251)就曾因为《泰》而股价上涨60%,市值暴涨30亿元。
影视公司拼的就是人才,一位当红明星或著名导演拍的作品就可能带来巨额营收,所以影视公司甘愿拿出股份分给明星以留住人才。但是明星成为上市公司绝对大股东甚或成为高管,却另当别论。毕竟明星需要适当的演艺活动以增加曝光保持影响力,这必然导致时间和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即便如星爷那般全身投入公司事务,也未必有足够的管理经验,而到最后,资本市场终究会回归“凭业绩说话”的理性轨道上。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