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数学教学模式,加强问题式教学。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问题性”的设计
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即问自已,问资料,问同事,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造精神,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合作等活动,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教师也在活动中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求得新的发现,成为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目标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 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 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 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 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重书本知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略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诱导他们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在有效教学与有意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触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旧角色,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尽快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中积极实践问题式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把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把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把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问题性”的设计
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即问自已,问资料,问同事,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造精神,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合作等活动,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教师也在活动中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求得新的发现,成为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目标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 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 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 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 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重书本知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略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诱导他们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在有效教学与有意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触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旧角色,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尽快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中积极实践问题式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把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把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把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