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中,承担着把老一辈各种劳动经验、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的传统习惯传授给新生一代的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师还肩负着塑造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一、现状
作为小学教师,他们在人们受教育的历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然而,随着城乡经济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与城市相比较,处于农村的小学教师却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偏差。他们虽然都忠诚于人们的教育事业,安心农村,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经受了艰难曲折的考验,堪称优秀园丁,是值得尊敬、可以信赖的,但是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思想落后,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些表现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师资紧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近年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了控制流失工作,要求适龄儿童不得失学,加上城镇人口激增,适龄儿童入学人数不断增多,而师生比例却出现了反差。同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面临两极分化,一些年轻教师还不能担负起教学工作的大梁,断层现象较为严重。据了解,由于农村各个小学教师的待遇、地位偏低,导致部分骨干教师不愿意呆在教育战线,纷纷下海经商,一些骨干教师纷纷调入城市,教师队伍不能稳定和充足,导致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年龄老化严重;教师职称高级少,初、中级多;教非所学现象普遍,部分学科开课困难。
2、教师继续教育力度不够。教师培训通常是为了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而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不够,不能保质保量地提高教师的素质,不能对教师进行合理的继续教育。这样直接造成了教师知识的僵化、死板、陈旧,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3、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太差。《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越来越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有保障,而身处教育前线的教育者们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还比较差,农村小学教师更是不尽人意。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还很艰难,人均住房面积很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教师的社会地位却一直很低,特别是在农村小学。
4、过低的工资待遇和过重的教学负担形成强烈反差。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工作压力的来源依次是:教学任务重、社会期望、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升学压力,其中大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压力是教学任务重。教师是一个育人的职业,需要智慧、激情和爱心,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但是在农村教师中,有相当多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少了那份自豪、执着和热爱,“职业认同感”不高,绝大部分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当教师。
二、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应积极宣传、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让全社会都了解《教育法》、《教师法》的相关内容,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尽快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以及培养、培训制度,从根本上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规范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教师的法律和权威感。这样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它有利于今后不断吸引优秀青年从事教育事业,使师资队伍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合格的和优秀的骨干教师后继有人,也有利于调动在职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献身于教育事业。
第二,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切实解决教师的工资拖欠和住房困难。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低,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是制约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因素。教师作为社会的人,无不打上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是调动教师积极性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十四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是,到目前为止,教师工资拖欠和住房困难等社会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让身处教育前线的教师们能够安心、认真地完成本职工作,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在教育前线作出辉煌成绩,大力推动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三,增强教师的终身教育意识和培训意识。我国职前专业教育起点比较低,小学教师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受到严重影响,需要接受再教育。现代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惊人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接受终身教育,不断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学校要有强烈的培训意识和终身教育意识,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如学历达标培训、业务能力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培训。
第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培育人的工作,教师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在信念上,要热爱教育事业,立志为教育事业献身;在学习和传授知识上,应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育目的上,一定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放在首位;在行动上,应当以身作则,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形象更加光辉,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受之无愧。教师只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有利于学生、集体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呕心沥血地把教育工作做好。
一、现状
作为小学教师,他们在人们受教育的历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然而,随着城乡经济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与城市相比较,处于农村的小学教师却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偏差。他们虽然都忠诚于人们的教育事业,安心农村,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经受了艰难曲折的考验,堪称优秀园丁,是值得尊敬、可以信赖的,但是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思想落后,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些表现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师资紧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近年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了控制流失工作,要求适龄儿童不得失学,加上城镇人口激增,适龄儿童入学人数不断增多,而师生比例却出现了反差。同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面临两极分化,一些年轻教师还不能担负起教学工作的大梁,断层现象较为严重。据了解,由于农村各个小学教师的待遇、地位偏低,导致部分骨干教师不愿意呆在教育战线,纷纷下海经商,一些骨干教师纷纷调入城市,教师队伍不能稳定和充足,导致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年龄老化严重;教师职称高级少,初、中级多;教非所学现象普遍,部分学科开课困难。
2、教师继续教育力度不够。教师培训通常是为了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而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不够,不能保质保量地提高教师的素质,不能对教师进行合理的继续教育。这样直接造成了教师知识的僵化、死板、陈旧,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3、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太差。《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越来越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有保障,而身处教育前线的教育者们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还比较差,农村小学教师更是不尽人意。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还很艰难,人均住房面积很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教师的社会地位却一直很低,特别是在农村小学。
4、过低的工资待遇和过重的教学负担形成强烈反差。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工作压力的来源依次是:教学任务重、社会期望、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升学压力,其中大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压力是教学任务重。教师是一个育人的职业,需要智慧、激情和爱心,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但是在农村教师中,有相当多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少了那份自豪、执着和热爱,“职业认同感”不高,绝大部分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当教师。
二、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应积极宣传、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让全社会都了解《教育法》、《教师法》的相关内容,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尽快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以及培养、培训制度,从根本上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规范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教师的法律和权威感。这样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它有利于今后不断吸引优秀青年从事教育事业,使师资队伍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合格的和优秀的骨干教师后继有人,也有利于调动在职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献身于教育事业。
第二,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切实解决教师的工资拖欠和住房困难。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低,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是制约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因素。教师作为社会的人,无不打上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是调动教师积极性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十四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是,到目前为止,教师工资拖欠和住房困难等社会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让身处教育前线的教师们能够安心、认真地完成本职工作,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在教育前线作出辉煌成绩,大力推动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三,增强教师的终身教育意识和培训意识。我国职前专业教育起点比较低,小学教师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受到严重影响,需要接受再教育。现代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惊人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接受终身教育,不断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学校要有强烈的培训意识和终身教育意识,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如学历达标培训、业务能力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培训。
第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培育人的工作,教师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在信念上,要热爱教育事业,立志为教育事业献身;在学习和传授知识上,应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育目的上,一定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放在首位;在行动上,应当以身作则,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形象更加光辉,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受之无愧。教师只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有利于学生、集体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呕心沥血地把教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