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服务业提升城市能级是城市发展趋势
从世界著名城市发展历程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高度融合,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能级提高的原动力。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格局中,各大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地位”是国际城市重要的发展经验与趋势。像纽约和东京这样的城市都是服务型城市,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各类服务,纽约的现代服务产业水平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达到80—90%,东京也占70—80%。再如香港,以仅1000余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创造的GDP占到内地的六分之一,靠的主要是现代服务业。所以,纽约、东京、香港等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能级,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内陆大城市。
从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看,我国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纵观“十二五”规划纲要,破题的思路十分清晰:发挥较大城市的能量积聚效应和辐射放大作用,形成产品、服务、科技、资金、品牌等要素集聚的产业功能区、人才高地、金融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信息网络要塞,提高中心城市在经济、产业、科技、人才、金融、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辐射带动能力。
从广州的发展优势看,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档次以及服务号召力,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广州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与信息流交汇枢纽,借助对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的服务基础和腹地优势,与香港联手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相当明显。
从广州的现实需求看,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广州城市的“华丽变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市地位与功能的大幅提升,迫切要求发展服务业
广州“国际商贸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的进一步打造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广州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文化大都市,从而大幅度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二)城市的全面转型,迫切要求服务业有更大突破
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对广州城市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三)市民日益增长的巨大文化需求,迫切要求文化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州市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多元,精神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广州文化服务业将以其巨大的收益性和广阔的前景,逐渐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着力点。
二、广州发展服务业推进城市能级提升
近年来,广州实施“产城融合”,将现代服务业发展当作“加快产业重构、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载体来抓,提高现代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升城市能级,逐步向国际性大都市过渡。
(一)用产业规划和政策引领城市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引领城市能级提升水平,广州先后出台实施了《广州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市海港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等一系列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和提升城市能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服务业集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广州按照打造六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的部署,逐步形成以空港、海港、保税区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园区,金融、物流、商贸、会展、总部经济等集聚发展的中央商务区,以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科学城、大学城为依托的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区。大力推进“退二进三”和 “双转移”,腾出空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越秀、天河等中心城区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84.3%,形成较高的集聚效应。
(三)以大项目带动城市大发展
广州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64个服务业省市重点项目、46个省级现代服务产业500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广州纺织博览中心等高端项目建设,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1年先后在北京、上海、俄罗斯、日本、香港、澳门等地成功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活动,共签约服务业项目62个,总投资2933.57亿元。服务业大项目的发展为广州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后劲。
(四)总部经济提升战略
广州不断完善总部企业认定、奖励、用地、人才等配套扶持政策,首批认定总部企业200多家,累计创造税收35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6%;总营业收入7066亿元,占全市主要行业企业营收的1/5。广州对首批总部企业奖励资金达1.8亿元。广州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了服务业和城市能级提升的高度融合,有力地提升了广州城市品质。
(五)改革创新试点先行示范效应
广州出台了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先进技术、管理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推动服务业向“智慧经济”转变。如广东塑料交易所创立的“广塑指数”,成为塑料行业的价格风向标、“中国塑料第一指数”。目前,其国内外客户超过6万家,年成交量超过1800万吨,增强了广州城市的影响力。
三、广州提升城市能级发展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占比依然偏低
总体而言,广州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还不高,规模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占GDP的比重不仅落后于国内先进城市,如北京(75.8%),与世界发达城市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
(二)高端化不足
广州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比重偏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不强。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带动能力以及在产品、业务、工具、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支撑不足,与上海等长三角领先城市相比,广州服务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国际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创意研发等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尚未建立,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从世界著名城市发展历程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高度融合,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能级提高的原动力。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格局中,各大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地位”是国际城市重要的发展经验与趋势。像纽约和东京这样的城市都是服务型城市,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各类服务,纽约的现代服务产业水平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达到80—90%,东京也占70—80%。再如香港,以仅1000余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创造的GDP占到内地的六分之一,靠的主要是现代服务业。所以,纽约、东京、香港等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能级,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内陆大城市。
从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看,我国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纵观“十二五”规划纲要,破题的思路十分清晰:发挥较大城市的能量积聚效应和辐射放大作用,形成产品、服务、科技、资金、品牌等要素集聚的产业功能区、人才高地、金融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信息网络要塞,提高中心城市在经济、产业、科技、人才、金融、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辐射带动能力。
从广州的发展优势看,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档次以及服务号召力,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广州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与信息流交汇枢纽,借助对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的服务基础和腹地优势,与香港联手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相当明显。
从广州的现实需求看,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广州城市的“华丽变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城市地位与功能的大幅提升,迫切要求发展服务业
广州“国际商贸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的进一步打造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广州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文化大都市,从而大幅度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二)城市的全面转型,迫切要求服务业有更大突破
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对广州城市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三)市民日益增长的巨大文化需求,迫切要求文化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州市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多元,精神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广州文化服务业将以其巨大的收益性和广阔的前景,逐渐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着力点。
二、广州发展服务业推进城市能级提升
近年来,广州实施“产城融合”,将现代服务业发展当作“加快产业重构、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载体来抓,提高现代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升城市能级,逐步向国际性大都市过渡。
(一)用产业规划和政策引领城市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引领城市能级提升水平,广州先后出台实施了《广州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市海港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等一系列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和提升城市能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服务业集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广州按照打造六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的部署,逐步形成以空港、海港、保税区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园区,金融、物流、商贸、会展、总部经济等集聚发展的中央商务区,以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科学城、大学城为依托的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区。大力推进“退二进三”和 “双转移”,腾出空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越秀、天河等中心城区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84.3%,形成较高的集聚效应。
(三)以大项目带动城市大发展
广州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64个服务业省市重点项目、46个省级现代服务产业500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广州纺织博览中心等高端项目建设,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1年先后在北京、上海、俄罗斯、日本、香港、澳门等地成功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活动,共签约服务业项目62个,总投资2933.57亿元。服务业大项目的发展为广州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后劲。
(四)总部经济提升战略
广州不断完善总部企业认定、奖励、用地、人才等配套扶持政策,首批认定总部企业200多家,累计创造税收35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6%;总营业收入7066亿元,占全市主要行业企业营收的1/5。广州对首批总部企业奖励资金达1.8亿元。广州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了服务业和城市能级提升的高度融合,有力地提升了广州城市品质。
(五)改革创新试点先行示范效应
广州出台了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先进技术、管理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推动服务业向“智慧经济”转变。如广东塑料交易所创立的“广塑指数”,成为塑料行业的价格风向标、“中国塑料第一指数”。目前,其国内外客户超过6万家,年成交量超过1800万吨,增强了广州城市的影响力。
三、广州提升城市能级发展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占比依然偏低
总体而言,广州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还不高,规模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占GDP的比重不仅落后于国内先进城市,如北京(75.8%),与世界发达城市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
(二)高端化不足
广州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比重偏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不强。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带动能力以及在产品、业务、工具、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支撑不足,与上海等长三角领先城市相比,广州服务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国际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创意研发等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尚未建立,人才储备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