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督促学生如何努力学习,协调各科教师及家长共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其将来顺利走向社会,能够成人、成才、成功奠定基础。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学生思想涣散、吸烟、打架等不良行为时常发生,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给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况,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使用以下育人三法,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是“个别交流法”。
在教育学生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班主任要关爱全体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校像家庭一样温暖。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要坚持“人是可以改变的”的辩证观点,不要对后进生不理不睬,或者打击挤兑。许多问题学生在思想感情上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心灵上遭受过创伤,意志薄弱,他们有时表现出自卑、低沉,有时又偏激、冲动,有时又侥幸、懒散、畏难甚至对人生冷漠蔑视;但后进生也有优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以高尚的师德情操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逐渐使他们感到班主任可亲可近。发现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勿以恶小而为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08年我带新生机电班,学生孙某入学两个星期就与别班学生打了两次架,还经常抽烟喝酒。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找其谈话,查询打架原因,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他曾经因打群架被当地公安派出所拘留过。在处理这件事上我与他约法三章、严格要求,但仅靠严管是不够的。我又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和他谈心,了解其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及未来的打算等,渐渐拉近了心理距离。终于他敞开了心扉,主动向我讲述了他的过去、现在、在校的心理感受以及班级同学之间的隐秘事情。有一次因该生及时反映,班级中蓄势待发的群体打架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恶性斗殴事件的发生;另一次他主动劝解本班的两个同学消除隔阂,并把其中一位同学带来的社会青年叫走。看到他的进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使他从内心树立了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观念,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在班级中的表现虽然有点好动,但进步最大。
二是“专业引领法”。
职业学校的吸引力是专业训练,强化专业学习、提高育人质量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职校学生很多是学习及行为习惯存在问题,没有自信,学习无动力。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针对性。
我在班会上讲述了邓建军等成才的故事,介绍了许多职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他们在企业从普通职工到技改前锋,从默默无闻到受领导重视,不断钻研创新,为企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博得了广泛的赞誉,企业也给予了他们优厚的待遇,从而获得了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宣传了每年技能大赛的优胜者被企业高薪抢走的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学习还要抓住重点,面向社会需要,强化基础,抓住专业理论的关键,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09年我们班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8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还有4位优秀选手因辅导教师出国而未能参加比赛,留下了一点遗憾。
三是“诵读经典法”。
我任班主任期间,积极倡导全班背诵《论语》、《弟子规》等经典名篇,在朗读基础上熟记,在熟记基础上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践行,潜移默化,逐渐形成良好品德。对于新生,从入学后第二大周开始,每天早自习我都带着学生朗诵学习,讲述其中的故事,进行品德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的行为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学生学会了谦让、理解,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品德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09年我们班外出到无锡实习2个月,除了少部分同学因身体不适早回,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学校和企业的要求,严格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虚心学习,工作认真,同学之间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企业学习,赢得了企业领导员工的赞誉。实习结束后很多同学用自己赚来的钱为父母买礼品、衣服,好些家长打电话与我交流,畅谈孩子的进步,诸如主动做家务、到田间劳动、体谅父母的辛苦等等。听了这些话,我感到很欣慰。
总之,育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相互渗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力量,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况,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使用以下育人三法,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是“个别交流法”。
在教育学生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班主任要关爱全体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校像家庭一样温暖。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要坚持“人是可以改变的”的辩证观点,不要对后进生不理不睬,或者打击挤兑。许多问题学生在思想感情上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心灵上遭受过创伤,意志薄弱,他们有时表现出自卑、低沉,有时又偏激、冲动,有时又侥幸、懒散、畏难甚至对人生冷漠蔑视;但后进生也有优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以高尚的师德情操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逐渐使他们感到班主任可亲可近。发现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勿以恶小而为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08年我带新生机电班,学生孙某入学两个星期就与别班学生打了两次架,还经常抽烟喝酒。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找其谈话,查询打架原因,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他曾经因打群架被当地公安派出所拘留过。在处理这件事上我与他约法三章、严格要求,但仅靠严管是不够的。我又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和他谈心,了解其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及未来的打算等,渐渐拉近了心理距离。终于他敞开了心扉,主动向我讲述了他的过去、现在、在校的心理感受以及班级同学之间的隐秘事情。有一次因该生及时反映,班级中蓄势待发的群体打架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恶性斗殴事件的发生;另一次他主动劝解本班的两个同学消除隔阂,并把其中一位同学带来的社会青年叫走。看到他的进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使他从内心树立了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观念,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在班级中的表现虽然有点好动,但进步最大。
二是“专业引领法”。
职业学校的吸引力是专业训练,强化专业学习、提高育人质量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职校学生很多是学习及行为习惯存在问题,没有自信,学习无动力。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针对性。
我在班会上讲述了邓建军等成才的故事,介绍了许多职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他们在企业从普通职工到技改前锋,从默默无闻到受领导重视,不断钻研创新,为企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博得了广泛的赞誉,企业也给予了他们优厚的待遇,从而获得了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宣传了每年技能大赛的优胜者被企业高薪抢走的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学习还要抓住重点,面向社会需要,强化基础,抓住专业理论的关键,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09年我们班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8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还有4位优秀选手因辅导教师出国而未能参加比赛,留下了一点遗憾。
三是“诵读经典法”。
我任班主任期间,积极倡导全班背诵《论语》、《弟子规》等经典名篇,在朗读基础上熟记,在熟记基础上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践行,潜移默化,逐渐形成良好品德。对于新生,从入学后第二大周开始,每天早自习我都带着学生朗诵学习,讲述其中的故事,进行品德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的行为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学生学会了谦让、理解,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品德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09年我们班外出到无锡实习2个月,除了少部分同学因身体不适早回,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学校和企业的要求,严格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虚心学习,工作认真,同学之间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企业学习,赢得了企业领导员工的赞誉。实习结束后很多同学用自己赚来的钱为父母买礼品、衣服,好些家长打电话与我交流,畅谈孩子的进步,诸如主动做家务、到田间劳动、体谅父母的辛苦等等。听了这些话,我感到很欣慰。
总之,育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相互渗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力量,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