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纲要》的每个部分都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教育思想、开放教育思想、发展适宜性教育思想、合作教育思想。同时,《纲要》着眼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儿童权利、个性、学习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主体性就是要求教育者在观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爱幼儿、尊重天性、启迪灵性、激发兴趣、激活潜能、鼓励实践、激励创新,培养主动、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在行为上要转变角色,减少显性指令,渗透隐性指导,重视活动环境的创设,操作材料的提供以及探究性的设问、探索性的活动,注重幼儿对物质材料和学习内容的操作、探索、实践,注重与人际环境的互动,广泛开展同伴互动、启发讨论、实践操作、自主创新等活动,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区域活动正是满足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师幼互动的良好途径。
一、区域活动的丰富性
我园每个班的区域活动都丰富多彩,各有特色。每个班的区域活动都设有常规区域和主题区域,常规区域一般有娃娃家(小、中班)、益智区、建构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阅读区等。主题区域是根据主题教学活动而设的区域活动,有时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主题区域活动随主题的变化而改变。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不是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而是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其次还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这样可以让孩子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收集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有时会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我们不断地动脑筋,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我们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设立孩子能“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扩展和提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
我们的区域活动,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这已经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活动中的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4.1 在活动区域中,首先我们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
4.2 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我们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我们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4.3 我们运用了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但是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幼儿的区域记录方法还不够理解,还需我们加以引导。有的幼儿区域活动积极性还需提高。
总之,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努力做好师幼互动,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
一、区域活动的丰富性
我园每个班的区域活动都丰富多彩,各有特色。每个班的区域活动都设有常规区域和主题区域,常规区域一般有娃娃家(小、中班)、益智区、建构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阅读区等。主题区域是根据主题教学活动而设的区域活动,有时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主题区域活动随主题的变化而改变。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不是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而是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其次还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这样可以让孩子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收集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有时会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我们不断地动脑筋,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我们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设立孩子能“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扩展和提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
我们的区域活动,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这已经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活动中的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4.1 在活动区域中,首先我们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
4.2 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我们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我们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4.3 我们运用了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但是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幼儿的区域记录方法还不够理解,还需我们加以引导。有的幼儿区域活动积极性还需提高。
总之,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努力做好师幼互动,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