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第七次阅读研讨大会上,崔峦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华丽的转身,向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句朴素的口号,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有教师认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一篇课文,从学习字词开始,再到整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抓住关键语句感悟课文内容,这一模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逐步深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也有教师认为:“课文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读懂内容只是第一步,还要读懂其是如何表现这一内容的,即语言形式是如何为表现中心服务的。”但是,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怎样才算是关注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又算是和“内容分析”说再见了呢?阅读教学中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突出“关注语言表达”这一核心?是不是关注了语言表达就不需要关注课文的内容了呢?
  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胡群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胡老师的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了有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第一次授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觉得哪个词语应该强调一下:成功。
  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过渡: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精彩的问题,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认读。
  分类出示词语:
  第一组:绳子铅锤瓶子灌水(把偏旁变成红色)
  仔细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偏旁与词语的意思有联系)
  你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茶杯蹦跳挑选喝水……)
  第二组: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1)读准多音字字音。
  (2)说说“系”字的意思(拴、绑);出示“假”字在字典中的解释:①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②借用,利用。③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根据词语选择意思。
  (3)想想这两个字另外的读音,根据读音各组一个词。
  第三组:
  顺利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激动教育家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想想前面的词语与后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3.整体感知全文。
  你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
  三、细读感悟
  1.读了课文后,有些问题同学们自己已经解决了,下面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实验为什么能成功。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实验成功的原因,并画下有关的词句。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反馈。
  板块一:出示课文第4-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读这三段,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到情况危急,从“危险、快”和三个感叹号可以体会到)
  (2)指导朗读。
  (3)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小女孩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当教育家喊“一”的时候,小女孩心里想:__于是她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板块二: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两段,说说“不假思索”的意思。
  (2)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不假思索的情况。
  当我看到教室的地上有一张纸时,我不假思索地把它捡了起来。
  当__时,__不假思索地____o
  (3)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这样想、这样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人后己)
  四、课外拓展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来总结一下,实验为什么会成功?
  2.当教育家看到这样的行为,他的心情会怎样?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感人的事?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课后研讨]
  这一次上课,我们主要想体现三年级的年段特点:第一,在词语教学上有所创新,扩大词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对课文中小姑娘品质的体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比较、品析。课后,老师们普遍认为,词语教学及关键词句的理解做得比较扎实,但是,关注语言的表达,是不是做到这些就够了呢?在区名师郎明仙的带领下,我们又一次对教材作了分析与梳理。我们发现,这篇叙事性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全文大部分内容介绍了实验成功的过程,但在结尾处,通过教育家的语言,点到了实验失败的经历,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描写,说明了实验成功的原因。此外,通过教育家实验成功之后激动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突出了实验成功的不容易,从侧面烘托出了小女孩的优秀品质。文章这样的表达结构是一大特色,但如果没有教师的适时引领,学生不会去关注。此外,课文虽然浅显易懂,但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是很有特点,比如“一个一个”这个词,为什么不用“一个个”?它既点出了实验很顺利,还表明了实验者的有序,团结协作。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应该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
  此外,对于整堂课的结构上,郎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较为大胆的思路:三年级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基础,是否一定要在初读课文后,纠缠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在学习词语时,是否一定要出示全部的词语,一个一个地认读;讨论核心问题时,是否一定要逐段逐段地找、画,反复讲解。
  面对一个个接锺而来的问题,我们想,阅读教学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也不应过分侧重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大胆寻求突破,并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第二次授课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得“成功”的大意
  1.出示词语:铅锤堵在瓶口获得
  (1)自由读,看是否能把它读正确。
  (2)指名读,评价正音。
  (3)图片展示,了解“铅锤”。
  (4)注意“获”的结构,写一写。
  2.出示词语: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1)指名读,读准多音字。
  (2)齐读词语。
  (3)说说“系”的意思(拴、绑)。结合句子来理解“不假思索”的意思。说说生活中遇到的不假思索的事情。
  (4)指名说这两个字另外的读音,并各组一个词。
  3.同桌合作读课文。
  4.读好课题,理解重点词“成功”,找反义词o(板书:失败-成功)
  二、对比阅读,探究“成功”的原因
  1.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实验的失败,哪些语句描写了实验的成功?用横线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反馈。
  (1)指名学生说一说。
  (2)出示语段:
  这个实验我做过很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 个一个提了出来。
  (3)指名两位学生读句子并指导把句子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各是什么?
  (5)你觉得这两段描写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主要探究:什么样的情况叫“争着”?“一个一个”可不可以换成“一个个”?
  (6)齐读这两段。
  3.小组讨论:既然课文是写一次成功的实验,那我们可不可以把描写失败的部分去掉,为什么?
   三、想象体会,分享“成功”的激动
  出示: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1.读一读句子,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教育家十分激动?
  2.这时候教育家心里也许会想些什么呢?
  3.想象之前实验失败的时候,教育家当时的神
  态、动作,然后仿照课文来写一写。
  实验又一次失败了,教育家
  4.展示交流。
  四、小结延伸,引出“成功”的内涵教育家的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实验的成功,还因为通过实验的成功感受到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课后研讨]
  一次全新的l教学,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听课后教师们觉得很兴奋。我们认为本节课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可能在这几方面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起借鉴作用。
  一、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点
  上课伊始,直接从检查预习入手。因为是公开课,学生的预习工作肯定做得比较充分,再加上课文较为浅显,难读的句子不多,而且文章条理清楚,没必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所以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我们主要做了下列几件事:①对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进行点拨指导,如“铅锤”的“锤”是翘舌音,不易读准,“系”和“假”是多音字,需重点提醒;“获得”的“获”易写成左右结构,引导观察并书写;“不假思索”是个四字成语,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联系课文情境进行理解。②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③读好课题,通过找反义词的形式理解重点词“成功”,进行课文重点的聚焦。
  二、关注文章的表达结构
  从“成功-失败”这组反义词入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通过找关键词语体会、探究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里主要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如:重点词语的比较;课文朗读的比较;实验过程的比较等。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既然课文是写一次成功的实验,那可不可以把描写失败的部分去掉呢?让学生领会文章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这个实验要做成功是多么不容易。
  主、关注遣词造句的妙处
  文章遣词造句方面有很多精妙之处,比如“一个一个”这个词,它既点出了实验很顺利,还表明了实验者的有序。笔者通过让学生和“一个个”进行比较加以体会。描写实验失败时“争着”一词,让学生联系实验过程,体会失败的原因。在写教育家实验成功激动的心情时,采用了动作和神态等描写,学生先找出能表现激动的词语,再通过仿写失败时的动作和神态,学以致用,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
  [活动收获]
  一次围绕主题的课例研究,让教师们感觉收获很大。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在“阅读教学要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共识:
  语文教学要聚焦于语言形式,即始终着眼于语言文字是怎样把人的情和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必须凭借语言的内容去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形式。也就是说,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要努力让学生把读中的体会、体验到的东西外化为语言文字,这就是认识、情感向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转化,内容向形式的延伸,也是理解向表达的迁移,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最终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说会道,能写善文,发展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体操垫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运用频繁,使用方法简单有效,甚至在很多项目中可以作为替代品使用,加之轻便、安全,因此受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关键词:体操垫;武术;教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67-02  一个偶然的机会准备了一節名为“武术-防身术”的体育公开课,课上将体操垫作为教具贯穿始终,使整节体育课生动活泼
为切实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掀起全校师生体育运动的热潮,2005年,经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多次研究和有关专家的反复论证,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跳绳”为突破口,挖掘练习功能,探索科学方法,我校研制开发出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新兴集体运动项目——“多人连锁跳短绳”。  集体竞赛项目“多人连锁跳短绳”属花样跳中的一项创新项目,是在单人原跳短绳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和人数,由传统的单人跳扩展到集体多人的连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读写的角度看,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所有课文都是经过专家鉴赏、甄别过的。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学生阅读、习作的文本典范。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教学就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我市凝聚各级地方政府和教研部门、学校力量,整体协调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打造体育教师队伍,从而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整体提高与骨干队伍建设相结合  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终极目标。整体素质的提升,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保障,也有助于骨干的产生;同时,骨干队伍的形成又有利
摘 要:在中学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结合网球的特点将其渗透在篮球的球感与运球练习中,达到提升球感,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进而提高篮球技能水平与实战能力。  关键词:网球;球感;运球;篮球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72-01  《体育教学》杂志2018年第11期中董琪老师发表了《巧用矿泉水瓶练习篮球技能》的文章,董老师介绍
摘 要:在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新授课教学中,利用体操垫平放面的对角线、竖立面的宽度、高度,有效地解决蹬跨、转体探肩的动作重点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循序渐进地将动作结构分成“八步”进行分解教学,使学生有趣、有效地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  关键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体操垫 ;八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63-0
[案例描述]  那天去听一位新教师的课,有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这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了。我坐在后面,最后一排是个看上去就比较顽皮的孩子,所以老师让他一个人坐,他旁边的座位空着。这也是我们老师惯用的伎俩,把顽皮的孩子安排在最后一排或者老师讲桌的边上,一个人坐。  他坐在左边的座位上,轮到他读的时候大声地读了一次。让我惊讶的是,刚读完他就坐到了右边的位置上,我正在疑惑的时候火车开到了右边的一
摘 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四节研讨课的教案文本和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运动负荷、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5个维度,对四节研讨课进行解构与评析,以期能够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们带来借鉴与思考。据此,通过分析与评价得出如下5点结论:(1)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2)教学过程重视创造复杂的学习和活动情境、学练结构化知识与技能;(3)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生成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两者彼此交叉呈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借助精简的预设、开放的空间,催生“意料生成”之中,依赖灵活的教学机智,邂逅“意外生成”,才能共同演绎丰富精彩的课堂教学。  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时,教师是马上制止、扼杀其于摇篮之中,还是任其发展、“脚踩话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设计意图]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作一通览,并对接下来的分课学习做一规划。“单元整体导读”从教材的单元导语引出阅读外国文学的意义和要求,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交流快速浏览四篇课文的感受,从而确定学生的阅读起点,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整体把握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交流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产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