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吉拉德的秘密
2009年金鼎奖,我们请来了乔·吉拉德,在那个演讲上,他透露了一个秘密:作为世界推销大王的他被老板炒了鱿鱼,而且直到他老板死的那天,乔·吉拉德仍然没有原谅他。
如果我是乔·吉拉德的老板,我会不会炒他的鱿鱼呢?我想肯定会。因为乔·吉拉德成就了他自己,但并没有成就他的老板或者他服务的企业。所以,他最后可能也只有一个命运:去做演讲,做培训师,而不再是作为世界推销大王。他之后的美国也没有再出现“乔·吉拉德第二”。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国家崛起与营销英雄:谁是我们过去的营销英雄?谁是我们现在的营销英雄?谁是我们未来的营销英雄?
我想即使最贫穷的国家和民族也有一批精英很杰出、很富有,但是这些精英是否能支撑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富有呢?就像一个乔·吉拉德是否能支撑一个企业做得非常强大呢?我想答案肯定是“不一定”。
那么,美国强盛的基石是什么?我认为是起草美国宪法那一批精英。他们设计了美国的未来,所以起草宪法这一批人也可以说是美国的设计师。
企业崛起
再看企业的崛起。一个小企业,一个长不大又死不掉的企业,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有一批优秀的个人。因为有一批优秀的个人,所以它死不了,但也因此长不大。
成长为中型企业后,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所以,一个团队就超越了个人。
而成为一个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后呢?我曾研究过一些我们很仰视的企业,很多人认为这些企业一定人才济济。第四期渠道版有篇文章讲的就是“一线企业是高手,到了二线企业反而不行了”。这告诉我们,不是这个人变得不行了,而是这个企业给不了他成为高手的平台。
所以,在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人人都伟大,而是一定有一个伟大的设计师,这个设计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样一个设计师才是企业的灵魂。
所以,基于个体活力和能力的营销精神和营销技术,足以支撑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崛起,但绝对不足以支撑一个强大企业的崛起和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
在中国GDP已经达到足够大规模时,我们的营销和营销精神要发生改变。很多中国企业家发现,只要有10名优秀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小企业,于是他会产生一个错觉——如果我有100名优秀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中型企业,我有1000名优秀的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大企业。
我之所以把它称之为错觉。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不成立的。乔·吉拉德可以支撑一个小企业做得不错,那10个、100个乔·吉拉德是不是可以支撑一个大企业呢?
做不到!
中国营销突破什么
中国企业的继续成长和中国国家的强大的最大挑战,或许来自现有的成功。在中国GDP即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时,我们的营销缺什么?
华为为了实行IPD(集成产品研发)进行了革命性的组织变革。IBM之所以从原来做PC的IBM变成现在解决客户问题的IBM,IPD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初,郭士纳操刀让技术强大但缺乏章法的IBM进入IPD管理文化,成功地推动了IBM技术向市场化转化的商业路径,使企业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华为也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世界级企业最重要的是引进IPD。所以,IBM说服华为购买IPD的一个支撑点是什么?因为IBM承诺IPD的管理模式将在5年内改变和缩短华为的管理缺陷和差距。
IPD类似于设计师把一个超级复杂的企业流程变得非常富有章法,使得原来营销和研发不断打架、沟通极其困难的东西变得非常畅通。大多数营销人在“努力地做着无效的工作”,而我们绝大多数管理者对此浑然无知。多数营销人仍然靠着个人而不是组织的能力在工作,所以,我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小企业,每一个营销人都是创业者,都是他所在那个市场的创业者。
我想提醒大家“大”和“小”有着本质的差异。在数学上,100亿是10亿的10倍,在管理上和营销上,100亿远远不是10亿的10倍,是百倍、千倍,或者说根本不能用倍数来表达,因为它不是量化而是质化。大企业不是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是本质的变化。
所以,企业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达到一定规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生成的是一种新物质,正如氢气和氧气生成的不是氢氧而是水。正因为这些差异,在对比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成功后,我发现:
第一,个人的成功是艺术,而集体的成功是科学。乔·士拉德的成功是艺术,而大企业的成功是科学,乔·吉拉德是永远学不会的。
第二,个人的成功靠的是能力,而集团的成功靠的是业绩。一线高手之所以受社会尊重,不是因为他们突出的个人能力,而是突出的个人业绩;
第三,个人也许因自信而成功,而集体因为成功而自信;
第四,个人的管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而集团管理必须低标准、严要求。高标准少数人做得到,而低标准所有人做得到,我们很多小企业采用高标准、严要求最终结果只有高标准、不要求,因为只要严要求,所有人都不合格,
第五,对待个人的管理可以用人不疑,而集团管理一定要做到疑人可用。所以当那些小老板很自豪地说我的用人观点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说你只有亲戚和亲信可用。个人道德决定个人的境界,集体管理制度决定了集体的境界。个人性格决定命运,集体命运决定性格。小的成功和大的成功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甚至是因果颠倒的。
中国营销的未来突破靠什么?过去是基于简单组织的营销精神,或是基于农业社会的营销精神。我们中国营销的管理打上了很深的农业社会的烙印,这就是个人奋斗、自觉自立,但未来我们需要一种基于复杂组织的营销精神,也就是大规模工业社会的营销精神。
组织设计出了问题,所有人的努力都会白费。我最近要出两本书,一本《增长改变命运》,一本《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是我对大量优秀企业研究以后发现的秘密:优秀企业并非人才济济,而是能够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业绩持续下滑的企业照样人才济济。一个企业的平庸不在于他拥有平庸的员工,而在于即使拥有不平凡的员工,企业照样平庸。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可以改变所有员工的命运,而一群优秀的员工却不一定能挽救一个企业的命运。一个员工的问题可能是他自己的问题,一群员工的问题就是上司的问题,所有员工的问题就是企业和老板的问题。优秀企业改造所有的人,所以人人都很优秀;普通企业被所有人改造,所以企业被改造得憔悴不堪,千疮百孔。
2009年金鼎奖,我们请来了乔·吉拉德,在那个演讲上,他透露了一个秘密:作为世界推销大王的他被老板炒了鱿鱼,而且直到他老板死的那天,乔·吉拉德仍然没有原谅他。
如果我是乔·吉拉德的老板,我会不会炒他的鱿鱼呢?我想肯定会。因为乔·吉拉德成就了他自己,但并没有成就他的老板或者他服务的企业。所以,他最后可能也只有一个命运:去做演讲,做培训师,而不再是作为世界推销大王。他之后的美国也没有再出现“乔·吉拉德第二”。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国家崛起与营销英雄:谁是我们过去的营销英雄?谁是我们现在的营销英雄?谁是我们未来的营销英雄?
我想即使最贫穷的国家和民族也有一批精英很杰出、很富有,但是这些精英是否能支撑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富有呢?就像一个乔·吉拉德是否能支撑一个企业做得非常强大呢?我想答案肯定是“不一定”。
那么,美国强盛的基石是什么?我认为是起草美国宪法那一批精英。他们设计了美国的未来,所以起草宪法这一批人也可以说是美国的设计师。
企业崛起
再看企业的崛起。一个小企业,一个长不大又死不掉的企业,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有一批优秀的个人。因为有一批优秀的个人,所以它死不了,但也因此长不大。
成长为中型企业后,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所以,一个团队就超越了个人。
而成为一个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后呢?我曾研究过一些我们很仰视的企业,很多人认为这些企业一定人才济济。第四期渠道版有篇文章讲的就是“一线企业是高手,到了二线企业反而不行了”。这告诉我们,不是这个人变得不行了,而是这个企业给不了他成为高手的平台。
所以,在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人人都伟大,而是一定有一个伟大的设计师,这个设计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样一个设计师才是企业的灵魂。
所以,基于个体活力和能力的营销精神和营销技术,足以支撑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崛起,但绝对不足以支撑一个强大企业的崛起和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
在中国GDP已经达到足够大规模时,我们的营销和营销精神要发生改变。很多中国企业家发现,只要有10名优秀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小企业,于是他会产生一个错觉——如果我有100名优秀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中型企业,我有1000名优秀的营销人员,就可以成就一个大企业。
我之所以把它称之为错觉。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不成立的。乔·吉拉德可以支撑一个小企业做得不错,那10个、100个乔·吉拉德是不是可以支撑一个大企业呢?
做不到!
中国营销突破什么
中国企业的继续成长和中国国家的强大的最大挑战,或许来自现有的成功。在中国GDP即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时,我们的营销缺什么?
华为为了实行IPD(集成产品研发)进行了革命性的组织变革。IBM之所以从原来做PC的IBM变成现在解决客户问题的IBM,IPD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20世纪90年代初,郭士纳操刀让技术强大但缺乏章法的IBM进入IPD管理文化,成功地推动了IBM技术向市场化转化的商业路径,使企业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华为也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世界级企业最重要的是引进IPD。所以,IBM说服华为购买IPD的一个支撑点是什么?因为IBM承诺IPD的管理模式将在5年内改变和缩短华为的管理缺陷和差距。
IPD类似于设计师把一个超级复杂的企业流程变得非常富有章法,使得原来营销和研发不断打架、沟通极其困难的东西变得非常畅通。大多数营销人在“努力地做着无效的工作”,而我们绝大多数管理者对此浑然无知。多数营销人仍然靠着个人而不是组织的能力在工作,所以,我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小企业,每一个营销人都是创业者,都是他所在那个市场的创业者。
我想提醒大家“大”和“小”有着本质的差异。在数学上,100亿是10亿的10倍,在管理上和营销上,100亿远远不是10亿的10倍,是百倍、千倍,或者说根本不能用倍数来表达,因为它不是量化而是质化。大企业不是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是本质的变化。
所以,企业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达到一定规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生成的是一种新物质,正如氢气和氧气生成的不是氢氧而是水。正因为这些差异,在对比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成功后,我发现:
第一,个人的成功是艺术,而集体的成功是科学。乔·士拉德的成功是艺术,而大企业的成功是科学,乔·吉拉德是永远学不会的。
第二,个人的成功靠的是能力,而集团的成功靠的是业绩。一线高手之所以受社会尊重,不是因为他们突出的个人能力,而是突出的个人业绩;
第三,个人也许因自信而成功,而集体因为成功而自信;
第四,个人的管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而集团管理必须低标准、严要求。高标准少数人做得到,而低标准所有人做得到,我们很多小企业采用高标准、严要求最终结果只有高标准、不要求,因为只要严要求,所有人都不合格,
第五,对待个人的管理可以用人不疑,而集团管理一定要做到疑人可用。所以当那些小老板很自豪地说我的用人观点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说你只有亲戚和亲信可用。个人道德决定个人的境界,集体管理制度决定了集体的境界。个人性格决定命运,集体命运决定性格。小的成功和大的成功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甚至是因果颠倒的。
中国营销的未来突破靠什么?过去是基于简单组织的营销精神,或是基于农业社会的营销精神。我们中国营销的管理打上了很深的农业社会的烙印,这就是个人奋斗、自觉自立,但未来我们需要一种基于复杂组织的营销精神,也就是大规模工业社会的营销精神。
组织设计出了问题,所有人的努力都会白费。我最近要出两本书,一本《增长改变命运》,一本《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是我对大量优秀企业研究以后发现的秘密:优秀企业并非人才济济,而是能够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业绩持续下滑的企业照样人才济济。一个企业的平庸不在于他拥有平庸的员工,而在于即使拥有不平凡的员工,企业照样平庸。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可以改变所有员工的命运,而一群优秀的员工却不一定能挽救一个企业的命运。一个员工的问题可能是他自己的问题,一群员工的问题就是上司的问题,所有员工的问题就是企业和老板的问题。优秀企业改造所有的人,所以人人都很优秀;普通企业被所有人改造,所以企业被改造得憔悴不堪,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