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阶段,社会转型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但是在精神境界中道德的缺失以及在我们生活周围屡屡发生的失德行为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怎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生,提高他们认识是非,分辨美丑,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这就在社会转型时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从以下方面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如何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德育工作;思想道德;学校教育
一、社会转型时期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给人们的思想注入新的生机,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是彰显个人利益的求利经济,彰显金钱和地位的货币经济,这就导致人们思想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尤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尚不够发达,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当前社会下学校德育的现状和不足
一直以来,尽管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是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存在于方方面面,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效率低下。
1.学生自身信心不足,学校教育中引导不够
自信心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努力去实现极为重要,目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竞争机制日趋完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充满自信,然而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对此我们应给以充分的注意。学校教育应该是全方位教育,教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固然重要,育人方为根本,学校要将两者很好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2.德育评价模式单一,对学生的认识不够
当前学校德育评价,多数是以班主任老师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定表上填上一个等级或者是在评语一栏写上一个总体的评价,在这个评定表上,学习成绩还是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思想道德素质成绩往往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比。很多老师其实是忽略了学生在思想道德上面最真实的表现,有一些学生只有在老师在场的时候才表现良好行为,这样只是为了得到老师们的表扬,并不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只能说是伪道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师不能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是情况,所以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也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3.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德育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其任务是将社会意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行为,然而要完成这个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们要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因材施教,这样他们才能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脱离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单独特点,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现在,很多学校还是把一些教育内容不经过加工就强行灌输给学生,然而学生强加灌输的知识内容并没有理解,这样不仅接受不了这些知识内容,反而适得其反,有逆反心理,影响德育工作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1.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正确的德育观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使他们正视挫折,驾驭挫折,让其拥有自信心去面对一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现代多姿多彩的社会势必会吸引不少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对其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抗干扰能力。学生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自我判断的主体,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应该通过吸引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具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和体验道德准则,从而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2.优化道德评价系统,全面了解学生品德发展
社会转型时代的学校道德教育评价系统应该是更加科学合理,道德评价来源应该更为全面,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不仅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还要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对学生的真实反馈,这样的全面、细致的评价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德育评价之中,才能更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态,只有在全面了解被评价对象之后才能对其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及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以真正优秀的同学为榜样,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能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3.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
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然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完善,只有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有了进步,其它方面才会跟着进步。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不仅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
四、总结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归宿,贯穿于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提高国民的素质,教育是基础,在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居于首位,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对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以及保障作用,是造就美德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整体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的积极配合、支持和帮助,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将学校德育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郭金萍.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1).
[2]赵凤琴.简论德育过程反复性的成因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9).
[3]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
[4]冯建军.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J].江西教育科研,2004,(5).
【关键词】德育工作;思想道德;学校教育
一、社会转型时期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给人们的思想注入新的生机,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是彰显个人利益的求利经济,彰显金钱和地位的货币经济,这就导致人们思想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尤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尚不够发达,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当前社会下学校德育的现状和不足
一直以来,尽管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是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存在于方方面面,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效率低下。
1.学生自身信心不足,学校教育中引导不够
自信心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努力去实现极为重要,目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竞争机制日趋完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充满自信,然而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对此我们应给以充分的注意。学校教育应该是全方位教育,教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固然重要,育人方为根本,学校要将两者很好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2.德育评价模式单一,对学生的认识不够
当前学校德育评价,多数是以班主任老师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定表上填上一个等级或者是在评语一栏写上一个总体的评价,在这个评定表上,学习成绩还是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思想道德素质成绩往往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比。很多老师其实是忽略了学生在思想道德上面最真实的表现,有一些学生只有在老师在场的时候才表现良好行为,这样只是为了得到老师们的表扬,并不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只能说是伪道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师不能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是情况,所以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也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3.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德育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其任务是将社会意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行为,然而要完成这个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们要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因材施教,这样他们才能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脱离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单独特点,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现在,很多学校还是把一些教育内容不经过加工就强行灌输给学生,然而学生强加灌输的知识内容并没有理解,这样不仅接受不了这些知识内容,反而适得其反,有逆反心理,影响德育工作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1.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正确的德育观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使他们正视挫折,驾驭挫折,让其拥有自信心去面对一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现代多姿多彩的社会势必会吸引不少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对其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抗干扰能力。学生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自我判断的主体,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应该通过吸引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具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和体验道德准则,从而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2.优化道德评价系统,全面了解学生品德发展
社会转型时代的学校道德教育评价系统应该是更加科学合理,道德评价来源应该更为全面,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不仅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还要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对学生的真实反馈,这样的全面、细致的评价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德育评价之中,才能更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态,只有在全面了解被评价对象之后才能对其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及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以真正优秀的同学为榜样,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能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3.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
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然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完善,只有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有了进步,其它方面才会跟着进步。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不仅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
四、总结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归宿,贯穿于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提高国民的素质,教育是基础,在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居于首位,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对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以及保障作用,是造就美德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整体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的积极配合、支持和帮助,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将学校德育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郭金萍.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1).
[2]赵凤琴.简论德育过程反复性的成因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9).
[3]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
[4]冯建军.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J].江西教育科研,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