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慈善事业飞速发展,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慈善绑架”就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深入探析慈善发展受阻碍的原因、道德绑架背后的目的以及防治措施,“释放”慈善,摆脱道德绑架,才能为解决真正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开辟捷径。
【关键词】慈善;道德绑架;应对措施
一、中国慈善现状剖析及道德绑架现象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后,公益慈善机构在我国开始出现,相比于西方慈善事业的百年历程,中国只是小字辈。但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逐步走向正轨踏上了突飞猛进的成长历程。在大灾大难面前,汇集各方力量解决危难,各方势力一起扶弱济贫。尽管我国的慈善事业突飞猛进,但其中不乏黑暗势力。
首先,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刚刚起步,有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公益机构数量少,慈善主体不明确,慈善机构机制和管理落后。其次,我国慈善机制不完善,募捐来源重心不平衡,公信力不强等,让许多人认为富人就该多捐款多投入,甚至有些机构打着道德的名义“勒索”捐款,然而收到的捐款却用之不正。
由于慈善的自身体制不够完善、透明度不够,许多所谓的组织打着“慈善”的名义向社会索取金钱。法律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却没有对道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使网络“杀手”和不了解内幕的群众们肆无忌惮地对捐助者们进行语言攻击、道德绑架。使即使有些人或慈善组织会做一些善举,但无法否认其背后的最终目的还是利益。
二、道德绑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
第一,做慈善,是自愿主动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道德驱使。这一道德“绑架”现象不仅会对真正的慈善组织造成影响,更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对于慈善绑架的讨论更多体现在日常用语中,因而显得随意且零散,缺乏理论深度,这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第二,这种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做慈善的行为,导致的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人少有自豪感,而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发生自然灾害或天灾人祸时,许多民众把目光投向诸如中国首富、国内大咖等知名人士的身上,看见他们捐了很多款,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若无捐款或捐的很少,犀利的言语便会砸向他们。这种压迫无疑是一把剑插向慈善。
第三,这种情况不仅对当事人本身造成生活上的困扰,更是严重毁坏了社会风气和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些人认为,我们应对道德绑架这种行为持肯定态度,因为不管其来源如何,其结果是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而究其根本,这种“变态”的慈善方式下隐藏的实质让人难以接受。
三、面对道德绑架采取防治措施开辟慈善事业新道路
针对慈善道德绑架形成的原因,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
(一)加速民众树立合理慈善观
慈善不是传统意义上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也不是有钱必须出大钱这种错误的行为。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捐赠人自己的权利,法律并无强制规定,任何强迫或者舆论逼迫他人捐款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美国最伟大的慈善家卡内基认为,慈善是一项需要高度智慧的工作,并不是将钱一捐了之,而是亲力亲为投入其中。西方人谈论行善时,非常注重节制和适度,从不鼓励过分的慷慨,而是合理行善。由此看来,并不是捐款越多越好,因此这种道德绑架现象更是毫无意义。只有让人们树立合理正确的慈善观,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慈善道德绑架这一问题。
(二)促进慈善发展形成完整的系统
我国慈善近年来蓬勃发展,且产生了很大影响力,但它作为一个领域或行业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和秩序不完善,缺少伦理和道德支撑。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形成一个全面的慈善资源主体。如专业的慈善服务机构和各种公益服务项目间形成一致目标,不因自身利益因素而恶意竞争,以此实现慈善公益事业的有有效供给,形成一个目标统一的生态链。还要增加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可以从慈善捐款的来源和去向处规定具体措施,斩断幕后黑后,让全体民众可以看到慈善捐款的用处。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机制完整、全民参与的慈善系统。
(三)加强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
纵观慈善业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相应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支撑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维护者慈善的权益。我国慈善事业的立法现如今是滞后于其发展速度,这就导致一些中介组织弄虚作假,打着道德的旗号逼迫人们捐款、以公谋私,违规操作。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慈善的法制建设。这不仅要求慈善机构的人员要履行责任遵守法律,更要规范人民群众的言行合情合法。完善相关法律,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防治慈善道德绑架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发挥媒体的正面作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是大众进行发言的重要平台,也是形成道德绑架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发挥媒体的正面作用,防治加重对慈善的道德绑架。首先,媒体不是慈善机构,不能“喧宾夺主”,媒体应传播对慈善有意的信息,而不是为了夺人们的眼球虚造信息,形成舆论。其次,媒体应发挥其“千里眼”的优势,广泛搜集打击道德绑架的事实案例并曝光于众,让人们引以为戒。最后,媒体还可以发挥其监督、引领作用,监督不良的慈善行为,引领中国的慈善事业走向光明。
四、结 语
慈善道德绑架现象危害之大,产生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我们要认识到慈善事业发展的难点及发展的迫切性,并且针对它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一起打击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慈善的道德绑架,让中国的慈善事业越走越远。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基于慈善被道德“绑架”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15C1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钦(1995.08-),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石国亮.论慈善与道德的关系及其他[J].浙江社会科学,2014(02).
[2]徐建琴.论道德绑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3]史竞艳.浅论现代慈善意识的三大特征[J].黑河学刊,2014(11).
[4]连万桂.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5]玉苗,慈勤英.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J].桂海论丛,2012(06).
【关键词】慈善;道德绑架;应对措施
一、中国慈善现状剖析及道德绑架现象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后,公益慈善机构在我国开始出现,相比于西方慈善事业的百年历程,中国只是小字辈。但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逐步走向正轨踏上了突飞猛进的成长历程。在大灾大难面前,汇集各方力量解决危难,各方势力一起扶弱济贫。尽管我国的慈善事业突飞猛进,但其中不乏黑暗势力。
首先,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刚刚起步,有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公益机构数量少,慈善主体不明确,慈善机构机制和管理落后。其次,我国慈善机制不完善,募捐来源重心不平衡,公信力不强等,让许多人认为富人就该多捐款多投入,甚至有些机构打着道德的名义“勒索”捐款,然而收到的捐款却用之不正。
由于慈善的自身体制不够完善、透明度不够,许多所谓的组织打着“慈善”的名义向社会索取金钱。法律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却没有对道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使网络“杀手”和不了解内幕的群众们肆无忌惮地对捐助者们进行语言攻击、道德绑架。使即使有些人或慈善组织会做一些善举,但无法否认其背后的最终目的还是利益。
二、道德绑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
第一,做慈善,是自愿主动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道德驱使。这一道德“绑架”现象不仅会对真正的慈善组织造成影响,更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对于慈善绑架的讨论更多体现在日常用语中,因而显得随意且零散,缺乏理论深度,这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第二,这种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做慈善的行为,导致的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人少有自豪感,而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发生自然灾害或天灾人祸时,许多民众把目光投向诸如中国首富、国内大咖等知名人士的身上,看见他们捐了很多款,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若无捐款或捐的很少,犀利的言语便会砸向他们。这种压迫无疑是一把剑插向慈善。
第三,这种情况不仅对当事人本身造成生活上的困扰,更是严重毁坏了社会风气和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些人认为,我们应对道德绑架这种行为持肯定态度,因为不管其来源如何,其结果是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而究其根本,这种“变态”的慈善方式下隐藏的实质让人难以接受。
三、面对道德绑架采取防治措施开辟慈善事业新道路
针对慈善道德绑架形成的原因,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
(一)加速民众树立合理慈善观
慈善不是传统意义上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也不是有钱必须出大钱这种错误的行为。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捐赠人自己的权利,法律并无强制规定,任何强迫或者舆论逼迫他人捐款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美国最伟大的慈善家卡内基认为,慈善是一项需要高度智慧的工作,并不是将钱一捐了之,而是亲力亲为投入其中。西方人谈论行善时,非常注重节制和适度,从不鼓励过分的慷慨,而是合理行善。由此看来,并不是捐款越多越好,因此这种道德绑架现象更是毫无意义。只有让人们树立合理正确的慈善观,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慈善道德绑架这一问题。
(二)促进慈善发展形成完整的系统
我国慈善近年来蓬勃发展,且产生了很大影响力,但它作为一个领域或行业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和秩序不完善,缺少伦理和道德支撑。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形成一个全面的慈善资源主体。如专业的慈善服务机构和各种公益服务项目间形成一致目标,不因自身利益因素而恶意竞争,以此实现慈善公益事业的有有效供给,形成一个目标统一的生态链。还要增加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可以从慈善捐款的来源和去向处规定具体措施,斩断幕后黑后,让全体民众可以看到慈善捐款的用处。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机制完整、全民参与的慈善系统。
(三)加强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
纵观慈善业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相应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支撑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维护者慈善的权益。我国慈善事业的立法现如今是滞后于其发展速度,这就导致一些中介组织弄虚作假,打着道德的旗号逼迫人们捐款、以公谋私,违规操作。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慈善的法制建设。这不仅要求慈善机构的人员要履行责任遵守法律,更要规范人民群众的言行合情合法。完善相关法律,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防治慈善道德绑架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发挥媒体的正面作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是大众进行发言的重要平台,也是形成道德绑架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发挥媒体的正面作用,防治加重对慈善的道德绑架。首先,媒体不是慈善机构,不能“喧宾夺主”,媒体应传播对慈善有意的信息,而不是为了夺人们的眼球虚造信息,形成舆论。其次,媒体应发挥其“千里眼”的优势,广泛搜集打击道德绑架的事实案例并曝光于众,让人们引以为戒。最后,媒体还可以发挥其监督、引领作用,监督不良的慈善行为,引领中国的慈善事业走向光明。
四、结 语
慈善道德绑架现象危害之大,产生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我们要认识到慈善事业发展的难点及发展的迫切性,并且针对它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一起打击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慈善的道德绑架,让中国的慈善事业越走越远。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基于慈善被道德“绑架”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15C1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钦(1995.08-),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石国亮.论慈善与道德的关系及其他[J].浙江社会科学,2014(02).
[2]徐建琴.论道德绑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3]史竞艳.浅论现代慈善意识的三大特征[J].黑河学刊,2014(11).
[4]连万桂.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5]玉苗,慈勤英.论道德与慈善及公益的关系[J].桂海论丛,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