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歌德就这样说过:“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这就足见人格的重要性,它是人存在于世的最为基本的东西。它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程度,简而言之,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做人。教育,在产生之初就是为进行物质生产和培养后一代而进行的活动。换言之,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活动。因此,人格和教育便有了密不可分的关联。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由最初的进行物质生产和培养后代逐渐扩展到运用语言、文字去传授和学习各种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用语言、文字去传授如何做人的活动。人格与教育的关系也就具体到了语文教育与人格教学。从人类的发展来看,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不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人格教育:
  
  一、借用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积淀,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的品格,是健全人格的一个基本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许多的历史人物具有爱国这一优秀的品德,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人物的事迹或者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我们可以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德感召学生;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精神感化学生;用林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的爱国情操教育学生,让他们在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化积淀中汲取文化养料的同时,传承前人的民族爱国思想。
  
  二、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角色引导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艾森克说:“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同理,人格也具有社会性。所以,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进行角色引导。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教材选取了很多有关理想、真理的文章,我们教师可以借用这一有利的条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一个适合其身心发展的理想,并鼓励他们为之不懈奋斗。这样,可以避免青少年学生因对社会认识不够充分而导致的迷惑甚至是迷途,同时,可以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为其将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身体力行,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最早的教育活动,是靠摹仿来完成的。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真正在教育,在于身体力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度概拓了教师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离不开教师的恰当的示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并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从很多方面展现出来。可以展现在他的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上,也可以展现在他的善良和慈爱、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以及展现在他对事业、对家庭的热爱中。
  总而言之,人格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这一关系到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408534重庆市武隆县鸭江中学)
其他文献
说课是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说课能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增强课堂驾驭能力,提升教师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教”与“研”脱节的问题。说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育思维的结晶。当教师的理性思考到了一个平台时,说一说课,思路更广,往往有所顿悟。说课可以检查教学重点、难点,使之了然于心;说课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明确、适当;说课可以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把最精华的知识展示给学生,提高课堂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最前沿的一项工作,也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感受不少,收获也不少。对此,笔者有如下浅见:  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班主任应先严格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品德端正,秉公办事,对人以诚相待、胸怀坦荡、爱生如子。有自知之明,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发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传统美德,努力塑造好自
期刊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总认为:农村的家长素质较低,精力有限,而社会力量又难以调动,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动员家庭或社会力量来共同配合做好教育工作,不如在校内多开展一些活动来弥补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不足。然而,也有资料显示,我们学校大量的正面教育不如社会上微小的反面教育。这种事倍功半的德育弊端,极大地困扰着我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结合主观与客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教育表现为表面
期刊
时下,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通采用“满堂问”的授课方式,即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课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最后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这种“满堂问”的授课方式究其实质就是“满堂灌”的同质异构体,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依然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理”之中。究其原因
期刊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而经过教师们教学实践证明,它的确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教育功能;它还能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是受师生的普遍欢迎的。本文主要从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途径、作用等方面阐释其应用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能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语文教材里收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一座“美的殿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材料。  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引进这座“殿堂“内,从而徜徉其中,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净化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他们跨进“美的门槛”。究竟如何激发呢?本人根据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表情范读激发法    优美的诗歌、散文,感人的小说、戏剧等,这些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素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的心理环境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尊敬师长,自学互助互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师的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的认识发展和品行形成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化,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良好道德品质的展现,是维护和发展良好课堂环境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人格 情感 趣味 激励 机敏
期刊
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灵魂,是同学们楷模,是一个班的真实写照。于是,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  我是一个师范生,毕业后,在我校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我,该班又是一个在校小有名气的班级,要想当好该班的班主任,我请教了在班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的老师。在他们的热情帮助和指引下,我很快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各种情况,并且迅速掌握了有关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学生的年龄结构、路途远近等重要资料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具有情景性和探究性,学生的学习应具有主动性、体验性、合作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
期刊
【教学目标】1、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