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学能力指在没有他人直接指导或帮助下,具有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本文探讨了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点金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社会,惟一的途径就是自学。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应用广泛和发展迅猛的时代特征,更是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情势下,计算机教学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只有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才能使他们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自觉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可以说,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
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尝试,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1.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发展史和计算机领域的特殊人物,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比尔·盖茨,他和同伴创办了微软公司,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微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打败了IBM、苹果等计算机业的巨头,成为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比尔·盖茨也一跃成为了二十世纪成功人士的典范。在计算机教学中,我穿插了一些这样的传奇故事或者人物,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领域的巨大潜力,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信心百倍,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计算机奥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传统教学带来的单调乏味。实践证明,运用图形、符号等多媒体元素,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些微观、抽象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讲授CUP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实验环境、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实物演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在黑板上画很多图,而且动态效果无法展现。有了多媒体课件,教师就可以用符号和箭头来动态地模拟执行CPU取指令、执行指令、保存运算结果、输出等过程。教师只要事先准备好课件,点几下鼠标,一个原本用文字难以叙述清楚的过程,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原本晦涩难懂,不易掌握的知识也变得容易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二、抓好预习环节,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
所谓预习,是指在上课前学生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前知识准备的过程。预习这一块往往被忽视,而预习恰恰是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学的演习。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开动脑筋,查阅资料,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后,课上将要讲的内容就会大致存于大脑之中。而在预习的过程中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没有解决,到了课堂上就会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同学的互动学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时获得的知识会记得牢,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又有成功感,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坚持长期的预习,能优化认识结构,容易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起促进和激励的作用。通常在布置好预习的内容后,我会再留几个相关的思考题,并在课堂上辅之以一定的考查环节。如:计算机教学中有相当比例的实验操作。因为计算机的特殊性,实验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预计不到的情况。教师应事先操作一遍,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意外情况,布置预习内容,并在实验课上,检查、提问、打分。对于预习工作做的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我相信,只要学生坚持预习,教师坚持检查,坚持不懈,对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必定大有裨益。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学
计算机学科知识面广,资料丰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之外,教师更应该注重指导、点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比如在教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时,教师不应急于进行演示操作,考虑到计算机的特点,可鼓励学生利用“帮助”信息等计算机特有的性质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马上解答,可让他们通过讨论、实践来解决。
例如:在学习Word时,在工具条上有很多按钮:“打开”、“保存”、“打印”、“撤销操作”等。因为按钮很多,功能强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做到一一讲解。在这种的情况下,可以先演示某一个按钮的功能,然后提醒学生:只要把鼠标停留在某一个按钮上,稍等片刻,系统就会自动提示该按钮的功能,还可以打开系统帮助,在关键字中输入相关内容,查阅详细的使用说明。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习各种其它功能。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的收获一定让他们倍感喜悦,印象也来得更加深刻。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内在的学习潜能,主动地学。教师也从机械的灌输中摆脱出来,充当为一种“助学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定会增强得更快。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而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注意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点金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社会,惟一的途径就是自学。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应用广泛和发展迅猛的时代特征,更是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情势下,计算机教学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只有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才能使他们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自觉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可以说,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
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尝试,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1.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发展史和计算机领域的特殊人物,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比尔·盖茨,他和同伴创办了微软公司,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微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打败了IBM、苹果等计算机业的巨头,成为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比尔·盖茨也一跃成为了二十世纪成功人士的典范。在计算机教学中,我穿插了一些这样的传奇故事或者人物,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领域的巨大潜力,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信心百倍,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计算机奥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传统教学带来的单调乏味。实践证明,运用图形、符号等多媒体元素,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些微观、抽象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讲授CUP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实验环境、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实物演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在黑板上画很多图,而且动态效果无法展现。有了多媒体课件,教师就可以用符号和箭头来动态地模拟执行CPU取指令、执行指令、保存运算结果、输出等过程。教师只要事先准备好课件,点几下鼠标,一个原本用文字难以叙述清楚的过程,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原本晦涩难懂,不易掌握的知识也变得容易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二、抓好预习环节,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
所谓预习,是指在上课前学生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前知识准备的过程。预习这一块往往被忽视,而预习恰恰是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学的演习。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开动脑筋,查阅资料,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后,课上将要讲的内容就会大致存于大脑之中。而在预习的过程中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没有解决,到了课堂上就会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同学的互动学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时获得的知识会记得牢,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又有成功感,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坚持长期的预习,能优化认识结构,容易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起促进和激励的作用。通常在布置好预习的内容后,我会再留几个相关的思考题,并在课堂上辅之以一定的考查环节。如:计算机教学中有相当比例的实验操作。因为计算机的特殊性,实验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预计不到的情况。教师应事先操作一遍,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意外情况,布置预习内容,并在实验课上,检查、提问、打分。对于预习工作做的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我相信,只要学生坚持预习,教师坚持检查,坚持不懈,对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必定大有裨益。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学
计算机学科知识面广,资料丰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之外,教师更应该注重指导、点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比如在教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时,教师不应急于进行演示操作,考虑到计算机的特点,可鼓励学生利用“帮助”信息等计算机特有的性质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马上解答,可让他们通过讨论、实践来解决。
例如:在学习Word时,在工具条上有很多按钮:“打开”、“保存”、“打印”、“撤销操作”等。因为按钮很多,功能强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做到一一讲解。在这种的情况下,可以先演示某一个按钮的功能,然后提醒学生:只要把鼠标停留在某一个按钮上,稍等片刻,系统就会自动提示该按钮的功能,还可以打开系统帮助,在关键字中输入相关内容,查阅详细的使用说明。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习各种其它功能。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的收获一定让他们倍感喜悦,印象也来得更加深刻。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内在的学习潜能,主动地学。教师也从机械的灌输中摆脱出来,充当为一种“助学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定会增强得更快。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而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注意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