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是用骈文的语言形式写成的,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骈文?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的意思,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唐代的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这篇骈文的语句特点,在分析这些语句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语句包含的丰富的情感。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语句方面的特点主要是以“四六”为主。“四六”,就是文章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形成对偶的形式,“四六”在文章中有五种结构形式,分别是“四四”对偶、“四四四四”对偶、“六六”对偶、“四六四六”对偶以及“六四六四”对偶。
1.四四:就是上句四个字,下句四个字,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个句子就是“四四”对偶句:“三尺”对“一介”,“微命”对“书生”;“三尺”修饰“微命”,“一介”修饰“书生”,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这句话写出来王勃自己身份地下,地位卑微。这个对偶句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在宴会上恭敬谦虚的态度,另一方面暗示官位低下,难以实现远大的抱负。
“四四”对偶句的语言形式一般出现在一个段落的开头,交代时间、季节、自己的身份以及抒发感情等等。比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等等都是“四四”对偶句。
2.四四四四:就是四个四字句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个句子就是“四四四四”对偶句:上句“家君作宰”对下句“童子何知”,其中“家君”又和“童子”对,“作宰”又和“何知”对;上句“路出名区”对下句“躬逢胜饯”,其中“路出”对“躬逢”,“名区”对“胜饯”。这句话是说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我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年幼无知,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王勃交代了自己参加这个盛会的缘由。
“四四四四”对偶句主要是为了交代情况,在这篇骈文中这样的对偶形式比较少,比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也是这种对偶形式。
3.六六:就是上句六个字,下句六个字,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个句子就是“六六”对偶句:“酌贪泉”对“处涸辙”,“觉爽”对“犹欢”,虚词“而”对“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这句话表达了王勃能够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纯正、不被污染,在困境中依然乐观豁达的高尚情怀。
“六六”对偶句主要是为了抒情,在这篇骈文中这样的对偶形式比较少,比如“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也是这种对偶形式。
4.四六四六:就是上下句各由四个字和六个字的句子构成,共同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个句子就是“四六四六”对偶句:上句四字句“老当益壮”对下句四字句“穷且益坚”,上句六字句“宁移白首之心”对下句六字句“不坠青云之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年纪大了,更应该让自己壮志凌云,哪里能够在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更变心志呢?处在困境之中应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这两句话突出了表现了作者“贫贱不能移”、志向坚定的美好节操。
“四六四六”的对偶形式主要是为了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这种语句特点是《滕王阁序》主要的语句形式。比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等就是这种对偶形式。
5.六四六四:就是上下句各由六个字和四个字的句子构成,共同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个句子就是“六四六四”对偶句:上句六字句“屈贾谊于长沙”对下句六字句“窜梁鸿于海曲”,上句四字句“非无圣主”对下句四字句“岂乏明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贾谊贬谪到长沙,并非君主不圣明?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这两句话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质问,行文摇曳生姿,表现了作者“命途多舛”的感慨。
“六四六四”的对偶形式主要也是为了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这种对偶语句形式在《滕王阁序》中要比“四六四六”的对偶形式少得多。比如“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等就是这种对偶形式。
刚才我们分析的就是《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语句方面“四六”对偶句的五种主要形式和特点。当然,除了这几种主要的对偶形式之外,文章还有三字对和七字对。其中文章一些七个字的对偶句也成为千古绝唱。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不详细分析了。
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些对偶句式,在文中是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使用。一般来说,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这些句式的使用共同表达作者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又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乐观的心态。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这篇骈文的语句特点,在分析这些语句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语句包含的丰富的情感。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语句方面的特点主要是以“四六”为主。“四六”,就是文章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形成对偶的形式,“四六”在文章中有五种结构形式,分别是“四四”对偶、“四四四四”对偶、“六六”对偶、“四六四六”对偶以及“六四六四”对偶。
1.四四:就是上句四个字,下句四个字,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个句子就是“四四”对偶句:“三尺”对“一介”,“微命”对“书生”;“三尺”修饰“微命”,“一介”修饰“书生”,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这句话写出来王勃自己身份地下,地位卑微。这个对偶句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在宴会上恭敬谦虚的态度,另一方面暗示官位低下,难以实现远大的抱负。
“四四”对偶句的语言形式一般出现在一个段落的开头,交代时间、季节、自己的身份以及抒发感情等等。比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等等都是“四四”对偶句。
2.四四四四:就是四个四字句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这个句子就是“四四四四”对偶句:上句“家君作宰”对下句“童子何知”,其中“家君”又和“童子”对,“作宰”又和“何知”对;上句“路出名区”对下句“躬逢胜饯”,其中“路出”对“躬逢”,“名区”对“胜饯”。这句话是说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我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年幼无知,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王勃交代了自己参加这个盛会的缘由。
“四四四四”对偶句主要是为了交代情况,在这篇骈文中这样的对偶形式比较少,比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也是这种对偶形式。
3.六六:就是上句六个字,下句六个字,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个句子就是“六六”对偶句:“酌贪泉”对“处涸辙”,“觉爽”对“犹欢”,虚词“而”对“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这句话表达了王勃能够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纯正、不被污染,在困境中依然乐观豁达的高尚情怀。
“六六”对偶句主要是为了抒情,在这篇骈文中这样的对偶形式比较少,比如“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也是这种对偶形式。
4.四六四六:就是上下句各由四个字和六个字的句子构成,共同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个句子就是“四六四六”对偶句:上句四字句“老当益壮”对下句四字句“穷且益坚”,上句六字句“宁移白首之心”对下句六字句“不坠青云之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年纪大了,更应该让自己壮志凌云,哪里能够在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更变心志呢?处在困境之中应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这两句话突出了表现了作者“贫贱不能移”、志向坚定的美好节操。
“四六四六”的对偶形式主要是为了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这种语句特点是《滕王阁序》主要的语句形式。比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等就是这种对偶形式。
5.六四六四:就是上下句各由六个字和四个字的句子构成,共同构成一组对偶句。
比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个句子就是“六四六四”对偶句:上句六字句“屈贾谊于长沙”对下句六字句“窜梁鸿于海曲”,上句四字句“非无圣主”对下句四字句“岂乏明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贾谊贬谪到长沙,并非君主不圣明?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这两句话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质问,行文摇曳生姿,表现了作者“命途多舛”的感慨。
“六四六四”的对偶形式主要也是为了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这种对偶语句形式在《滕王阁序》中要比“四六四六”的对偶形式少得多。比如“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等就是这种对偶形式。
刚才我们分析的就是《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语句方面“四六”对偶句的五种主要形式和特点。当然,除了这几种主要的对偶形式之外,文章还有三字对和七字对。其中文章一些七个字的对偶句也成为千古绝唱。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不详细分析了。
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些对偶句式,在文中是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使用。一般来说,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这些句式的使用共同表达作者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又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