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01—01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递进式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学生的思维敏捷与否,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恰当合理,设计的问题难易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
如,教学“因式分解”中的“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根据乘法分配律与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解下题:
m(a+b+c)= ; =
2.观察下列多项式看看它们是否含有相同的因式?
ma+mb+mc; 2x2+2xy-2x; 8x3y2-12xy3a;
由1到2的问题的提出,学生也由记忆解题过渡到思维解题上来,随后笔者出示了公因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3.根据公因式的概念,你能把上题中的公因式都提出来吗?
随着问题的逐步加深,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步增强。
二、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支撑,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如,教学“立体图形的截面”时,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想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事先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土豆,让他们自己动手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感受立体图形截面的特点。
三、注重应用,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且是随时都要用到的知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日历中的方程”一节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有个宝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引出日历,之后提出一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一:日历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提问首先把专心听谜语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日历任意在一数列上圈出三个数,将它们的和告诉教师,教师能很容易地告诉这三个数分别是几号。)
提问二:教师为什么能很快算出来,日历中到底有什么规律?我们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历中的方程。(揭示课题:日历中的方程)
这样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和游戏”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该情境的创设不是单纯地为了引入而引入,而是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重要体现。农村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一根筋到底”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时,笔者在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多变题。
运用公式计算(3x-2y+z)(3x-2y-z);
一变: (3x-2y+z)(3x+2y-z);
二变: (3x-2y+z)(3x+2y+z);
三变: (-3x-2y-z)(3x-2y-z);
四变: (5a+3b-6c+4d)(-5a+3b+6c+4d);
笔者先讲解了第一个式子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尝试做一变题,并让学生总结解题的思路,运用了平方差公式(a+b)(a-b)=a2-b2。当学生掌握一变题的做法后,逐步深入训练,让学生独自完成剩下的训练题。在一题多变的训练下,虽然共用的是一个公式和方法,但题型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01—01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递进式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学生的思维敏捷与否,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恰当合理,设计的问题难易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
如,教学“因式分解”中的“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根据乘法分配律与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解下题:
m(a+b+c)= ; =
2.观察下列多项式看看它们是否含有相同的因式?
ma+mb+mc; 2x2+2xy-2x; 8x3y2-12xy3a;
由1到2的问题的提出,学生也由记忆解题过渡到思维解题上来,随后笔者出示了公因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3.根据公因式的概念,你能把上题中的公因式都提出来吗?
随着问题的逐步加深,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步增强。
二、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支撑,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如,教学“立体图形的截面”时,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想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事先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土豆,让他们自己动手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感受立体图形截面的特点。
三、注重应用,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且是随时都要用到的知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日历中的方程”一节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有个宝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引出日历,之后提出一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一:日历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提问首先把专心听谜语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日历任意在一数列上圈出三个数,将它们的和告诉教师,教师能很容易地告诉这三个数分别是几号。)
提问二:教师为什么能很快算出来,日历中到底有什么规律?我们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历中的方程。(揭示课题:日历中的方程)
这样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和游戏”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该情境的创设不是单纯地为了引入而引入,而是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重要体现。农村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一根筋到底”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时,笔者在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多变题。
运用公式计算(3x-2y+z)(3x-2y-z);
一变: (3x-2y+z)(3x+2y-z);
二变: (3x-2y+z)(3x+2y+z);
三变: (-3x-2y-z)(3x-2y-z);
四变: (5a+3b-6c+4d)(-5a+3b+6c+4d);
笔者先讲解了第一个式子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尝试做一变题,并让学生总结解题的思路,运用了平方差公式(a+b)(a-b)=a2-b2。当学生掌握一变题的做法后,逐步深入训练,让学生独自完成剩下的训练题。在一题多变的训练下,虽然共用的是一个公式和方法,但题型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