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IA——3个普普通通的字母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世界头号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缩写。在今天的各国媒体上,CIA的大名频频出现,无论在世界任何角落,哪里有战争,哪里有动乱,哪里就会看到中情局若隐若现的阴影。说到中情局,不能不提到一个神秘的人物,他就是被美国特工称为“中央情报局之父”的威廉·多诺万。
“野小子比尔”
1883年元旦,威廉,多诺万在纽约一个爱尔兰人裔家庭呱呱坠地。他从小身体强健,个性骁勇,上大学时还是橄榄球队的明星队员。值得一提的是,多诺万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与后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还是同窗。1905年,他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回到家乡布法罗当上了一名律师。
1912年,多诺万加入纽约州国民警卫队骑兵队第一连。不到半年,他就当上了连长。1916年,一伙墨西哥武装分子在美国边界地区烧杀抢掠,第一骑兵连奉命追剿。多诺万在美、墨边境作战8个月,立了大功,还赢得了“野小子比尔”的美名。据他的部下回忆,多诺万一次率队长途奔袭,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了,但他仍然精神抖擞。为提高士气,多诺万大喝一声:“注意啦!你们看我喘都不喘,我都没事,你们为什么受不了?”这时,队伍里有人高声答道:“比尔,我们可没你那么野啊!”于是,“野小子比尔”就成了他的绰号。
1917年,多诺万以美国陆军第42师第165步兵团第一营少校营长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法国艰苦征战了19个月。
1918年6月28日,多诺万获服役优异十字勋章。在给他的嘉奖令中记录道:“他连续4天战斗在全师的最前锋,冒着敌人倾泻而来的弹雨坚持反击;其间两次负伤。”3天后,他又在另一次战斗中获得服役优异勋章。惨烈的战争使美军损失很大,很多连队出现了由没有经验的军官带领新兵的现象。多诺万为鼓舞新人、树立威信,把得到的所有勋章都挂在胸前。此时,他已成为前线上每个德军狙击手的移动靶标。
1918年10月14日,第165团激战一整天,伤亡惨重。夜幕降临,全团继续坚守阵地,等待破晓时发起进攻。然而,当战斗再次打响时,多诺万腿部中弹,骨头都被打碎了,但他拒绝撤离战而是匍匐进入一个弹坑,在那里继续指挥战斗达5小时之久。多诺万因此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国会授予的荣誉勋章。这是国会授予军人的最高奖励。
战争结束了,多诺万以第165团上校团长的身份率队凯旋。“野小子比尔”开始扬名全美国。
从总统特使到情报局长
时势造英雄。谁也没有想到,“野小子比尔”最终会在谍报行当中一举成名。
二战之前,美国没有统一的情报机构,国家的情报活动由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及其他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各个情报机构任务重叠,各自为政,人员素质低下,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十分落后。二战爆发后,现实情况促使美国对情报工作有了新认识。而对多诺万来说,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来了。
1940年12月,罗斯福委派多诺万为总统特使,赴英国、巴尔干、北非和地中海等战区考察谍报工作。1941年5月31日,多诺万撰写了一份题为《关于建立战略情报局的计划要点》的报告。报告中写道:“战略与情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报工作应同整个战争联系起来。因此,美国必须建立一个掌握敌情的中央机构,在国内外直接搜集情报。”多诺万的意见得到了罗斯福的赞同。
1941年7月11日,罗斯福下令成立情报协调局,任命多诺万为局长,主要任务是收集、复核来自各个部门的情报和资料,并对这些材料加以分析、综合,以供总统和总统指定的官员使用。
多诺万一手创立的情报协调局,难免打上“野小子”的印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尽管该局在多诺万所热衷的敌后破坏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情报协调方面非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在本来就复杂的各情报机构中增加了新的矛盾。一时间,情报协调局几乎成了众矢之的。
1942年6月13日,罗斯福签署总统行政命令:改组情报协调局并组建战略情报局,任命已是陆军少将的多诺万担任局长。战略情报局的职能是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搜集和分析战略情报,并在参联会的指示下规划并从事隐蔽行动。战略情报局下设特别情报处(负责情报搜集)、特别行动处(负责隐蔽行动)及研究分析处(负责情报分析)等机构。就这样,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诞生了。
多诺万以极大的开拓性不断建设战略情报局。他不注重人员的年龄、军衔和资历,仅仅关注一个人的能力。战略情报局的研究分析处汇集了多诺万网罗的大量精英人才。在整个战争期间,该局研究分析处撰写了2000份研究报告,大部分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对象国的经济资源、地理情况、交通线建设、因民士气、战略目标、情报组织等。这些报告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大战中的谍报巨头
在多诺万的指挥策划下,战略情报局在世界各地设立了情报网点,从事干扰破坏、搜集情报、破译密码、反间谍、心理战、制造和散布假情报等活动。在北非,“火炬”行动是战略情报局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情报活动。多诺万高度重视这次行动,派出特工在当地扩大地下抵抗组织,与阿拉伯各部族建立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向盟军送去了大量情报。除预测法属和西属北非的政治局势外,战略情报局还提供了有关海滩、港口、交通和防御工事的准确情报。1942年11月8日,美、英部队在北非登陆成功,地下组织也举行了暴动,而德国却被蒙在鼓里。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们编造假消息,使德军7个中队的飞机都在地中海上空徒劳地盘旋,去追赶根本不存在的开往马耳他的舰队。
从1942年10月起,多诺万选派了大批特工在欧洲以各种手段执行秘密任务。在意大利,他们与包括黑手党在内的各色人物一起行动;在希腊,他们为游击队提供野战医院,用骡队将物资从一个村子拉到另一个村子;在南斯拉夫,他们与游击队建立简易机场,营救了400多名盟军机组人员;在法国,他们与英国特别行动局协同实施了“杰德堡”行动计划,空投特工和援助抵抗组织的物资。即使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多诺万也没闲着。他手下的突击队曾为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战略情报局组建的太平洋舰队无线电小组成功破译了日本海军的高级密码,使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区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对多诺万个人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搏杀和破坏。他甚至不顾别人的反对,亲自去冒险。盟军在欧洲发起进攻不久,他就坚持要去诺曼底。一名美国海军上将拒绝带多诺万登陆,因为多诺万是了解“超级机密”的军官。据多诺万的部下布鲁斯回忆,他最后通过“开后 门”才来到诺曼底。多诺万对布鲁斯说:“我们不敢当俘虏,因为我们知道得太多了。如果我们被俘,我会首先枪毙你,因为我是你的指挥官。然后,我就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中情局的奠基人
战争接近尾声时,多诺万开始策划把战时组建的战略情报局改组成一个中央情报机构,以适应和平时期的需要。1944年10月,他提出了《永久性美国国外情报机构的基础》计划。计划认为,美国急需一个中央情报机构来从事情报的搜集和协调工作,其首脑将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它应有自己的通信手段,有独立的经费来源,但不应在美国国内从事秘密情报工作,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不应具有警察的职能,不能等同于任何法律部门。1944年11月18日,多诺万就此计划向罗斯福总统递交了备忘录。显然,战略情报局有经过训练的人员,有一个国外谍报网,有管理机构和工作经验,以它作为美国战后中央情报机构的基础是最合适的。
多诺万的计划在美国引起了争论。其实,自战略情报局进入美国政府机构后,就经历了种种排挤和磨难,多诺万本人也始终处于各利益集团争斗的漩涡中。多诺万刚担任战略情报局局长时,参联会就想搞垮他,只是由于在追究珍珠港事件责任的风波中军方处境被动,才转而拉拢多诺万。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认为,多诺万的组织对他控制的情报机构和活动是一个威胁,派人暗中搜集有关多诺万的“伤风败俗材料”,结果一事无成。美国国务院也把多诺万看作威胁,认为他正在侵吞外交官搜集外国情报的“传统领域”。
在总统尚未表态的时候,胡佛搞到了多诺万计划的文本,并违反保密措施,将这一绝密文件泄露给激烈反对罗斯福的《芝加哥论坛报》。该报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抨击多诺万要在美国国内建立“警察制度”,窥探和监视公民的私生活……一时间,舆论界大哗,称多诺万设想的中央情报机构为“超级盖世太保”。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务院、联邦调查局和预算局也落井下石,表示强烈反对。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溘然长逝。新任总统杜鲁门对情报事务不感兴趣,加上其他机构的联合反对,多诺万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9月20日,杜鲁门解散了战略情报局,其资产和人员顷刻之间被一扫而光。直到1947年7月,随着《1947年国家安全法》的生效,中央情报局应运而生,多诺万两年前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情局史学家特罗伊曾写道:“杜鲁门也没有想到,这种情报体系或者更好一些的情报体系本可以早点建立,不必经过如此艰难曲折的过程。其实,战略情报局经过稍许改造后就可以作为新情报体系的核心而继续保留。”实际上,建立中央情报局的基本框架及其地位都没有超出当初的构想范围。多诺万培养的大批人才成为中央情报局早期的骨干力量,其中的艾伦·杜勒斯(中情局第一任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威廉·科尔比、威廉·凯西都担任过中情局局长。尽管多诺万从来没有在中央情报局担任过任何职务,但特工们对他非常推崇,公认他为“中央情报局之父”。
1959年2月8日,多诺万在沃尔特里德去世。多诺万逝世后,中央情报局特地设立了“威廉·多诺万奖”,以纪念这位创建美国情报统一基业的鼻祖。今天,中央情报局仍然在总部大厅内矗立着他的雕像,庆典时也要在会场正面高悬他的照片。
“野小子比尔”
1883年元旦,威廉,多诺万在纽约一个爱尔兰人裔家庭呱呱坠地。他从小身体强健,个性骁勇,上大学时还是橄榄球队的明星队员。值得一提的是,多诺万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与后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还是同窗。1905年,他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回到家乡布法罗当上了一名律师。
1912年,多诺万加入纽约州国民警卫队骑兵队第一连。不到半年,他就当上了连长。1916年,一伙墨西哥武装分子在美国边界地区烧杀抢掠,第一骑兵连奉命追剿。多诺万在美、墨边境作战8个月,立了大功,还赢得了“野小子比尔”的美名。据他的部下回忆,多诺万一次率队长途奔袭,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了,但他仍然精神抖擞。为提高士气,多诺万大喝一声:“注意啦!你们看我喘都不喘,我都没事,你们为什么受不了?”这时,队伍里有人高声答道:“比尔,我们可没你那么野啊!”于是,“野小子比尔”就成了他的绰号。
1917年,多诺万以美国陆军第42师第165步兵团第一营少校营长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法国艰苦征战了19个月。
1918年6月28日,多诺万获服役优异十字勋章。在给他的嘉奖令中记录道:“他连续4天战斗在全师的最前锋,冒着敌人倾泻而来的弹雨坚持反击;其间两次负伤。”3天后,他又在另一次战斗中获得服役优异勋章。惨烈的战争使美军损失很大,很多连队出现了由没有经验的军官带领新兵的现象。多诺万为鼓舞新人、树立威信,把得到的所有勋章都挂在胸前。此时,他已成为前线上每个德军狙击手的移动靶标。
1918年10月14日,第165团激战一整天,伤亡惨重。夜幕降临,全团继续坚守阵地,等待破晓时发起进攻。然而,当战斗再次打响时,多诺万腿部中弹,骨头都被打碎了,但他拒绝撤离战而是匍匐进入一个弹坑,在那里继续指挥战斗达5小时之久。多诺万因此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国会授予的荣誉勋章。这是国会授予军人的最高奖励。
战争结束了,多诺万以第165团上校团长的身份率队凯旋。“野小子比尔”开始扬名全美国。
从总统特使到情报局长
时势造英雄。谁也没有想到,“野小子比尔”最终会在谍报行当中一举成名。
二战之前,美国没有统一的情报机构,国家的情报活动由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及其他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各个情报机构任务重叠,各自为政,人员素质低下,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十分落后。二战爆发后,现实情况促使美国对情报工作有了新认识。而对多诺万来说,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来了。
1940年12月,罗斯福委派多诺万为总统特使,赴英国、巴尔干、北非和地中海等战区考察谍报工作。1941年5月31日,多诺万撰写了一份题为《关于建立战略情报局的计划要点》的报告。报告中写道:“战略与情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报工作应同整个战争联系起来。因此,美国必须建立一个掌握敌情的中央机构,在国内外直接搜集情报。”多诺万的意见得到了罗斯福的赞同。
1941年7月11日,罗斯福下令成立情报协调局,任命多诺万为局长,主要任务是收集、复核来自各个部门的情报和资料,并对这些材料加以分析、综合,以供总统和总统指定的官员使用。
多诺万一手创立的情报协调局,难免打上“野小子”的印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尽管该局在多诺万所热衷的敌后破坏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情报协调方面非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在本来就复杂的各情报机构中增加了新的矛盾。一时间,情报协调局几乎成了众矢之的。
1942年6月13日,罗斯福签署总统行政命令:改组情报协调局并组建战略情报局,任命已是陆军少将的多诺万担任局长。战略情报局的职能是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搜集和分析战略情报,并在参联会的指示下规划并从事隐蔽行动。战略情报局下设特别情报处(负责情报搜集)、特别行动处(负责隐蔽行动)及研究分析处(负责情报分析)等机构。就这样,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诞生了。
多诺万以极大的开拓性不断建设战略情报局。他不注重人员的年龄、军衔和资历,仅仅关注一个人的能力。战略情报局的研究分析处汇集了多诺万网罗的大量精英人才。在整个战争期间,该局研究分析处撰写了2000份研究报告,大部分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对象国的经济资源、地理情况、交通线建设、因民士气、战略目标、情报组织等。这些报告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大战中的谍报巨头
在多诺万的指挥策划下,战略情报局在世界各地设立了情报网点,从事干扰破坏、搜集情报、破译密码、反间谍、心理战、制造和散布假情报等活动。在北非,“火炬”行动是战略情报局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情报活动。多诺万高度重视这次行动,派出特工在当地扩大地下抵抗组织,与阿拉伯各部族建立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向盟军送去了大量情报。除预测法属和西属北非的政治局势外,战略情报局还提供了有关海滩、港口、交通和防御工事的准确情报。1942年11月8日,美、英部队在北非登陆成功,地下组织也举行了暴动,而德国却被蒙在鼓里。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们编造假消息,使德军7个中队的飞机都在地中海上空徒劳地盘旋,去追赶根本不存在的开往马耳他的舰队。
从1942年10月起,多诺万选派了大批特工在欧洲以各种手段执行秘密任务。在意大利,他们与包括黑手党在内的各色人物一起行动;在希腊,他们为游击队提供野战医院,用骡队将物资从一个村子拉到另一个村子;在南斯拉夫,他们与游击队建立简易机场,营救了400多名盟军机组人员;在法国,他们与英国特别行动局协同实施了“杰德堡”行动计划,空投特工和援助抵抗组织的物资。即使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多诺万也没闲着。他手下的突击队曾为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战略情报局组建的太平洋舰队无线电小组成功破译了日本海军的高级密码,使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区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对多诺万个人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搏杀和破坏。他甚至不顾别人的反对,亲自去冒险。盟军在欧洲发起进攻不久,他就坚持要去诺曼底。一名美国海军上将拒绝带多诺万登陆,因为多诺万是了解“超级机密”的军官。据多诺万的部下布鲁斯回忆,他最后通过“开后 门”才来到诺曼底。多诺万对布鲁斯说:“我们不敢当俘虏,因为我们知道得太多了。如果我们被俘,我会首先枪毙你,因为我是你的指挥官。然后,我就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中情局的奠基人
战争接近尾声时,多诺万开始策划把战时组建的战略情报局改组成一个中央情报机构,以适应和平时期的需要。1944年10月,他提出了《永久性美国国外情报机构的基础》计划。计划认为,美国急需一个中央情报机构来从事情报的搜集和协调工作,其首脑将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它应有自己的通信手段,有独立的经费来源,但不应在美国国内从事秘密情报工作,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不应具有警察的职能,不能等同于任何法律部门。1944年11月18日,多诺万就此计划向罗斯福总统递交了备忘录。显然,战略情报局有经过训练的人员,有一个国外谍报网,有管理机构和工作经验,以它作为美国战后中央情报机构的基础是最合适的。
多诺万的计划在美国引起了争论。其实,自战略情报局进入美国政府机构后,就经历了种种排挤和磨难,多诺万本人也始终处于各利益集团争斗的漩涡中。多诺万刚担任战略情报局局长时,参联会就想搞垮他,只是由于在追究珍珠港事件责任的风波中军方处境被动,才转而拉拢多诺万。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认为,多诺万的组织对他控制的情报机构和活动是一个威胁,派人暗中搜集有关多诺万的“伤风败俗材料”,结果一事无成。美国国务院也把多诺万看作威胁,认为他正在侵吞外交官搜集外国情报的“传统领域”。
在总统尚未表态的时候,胡佛搞到了多诺万计划的文本,并违反保密措施,将这一绝密文件泄露给激烈反对罗斯福的《芝加哥论坛报》。该报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抨击多诺万要在美国国内建立“警察制度”,窥探和监视公民的私生活……一时间,舆论界大哗,称多诺万设想的中央情报机构为“超级盖世太保”。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务院、联邦调查局和预算局也落井下石,表示强烈反对。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溘然长逝。新任总统杜鲁门对情报事务不感兴趣,加上其他机构的联合反对,多诺万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9月20日,杜鲁门解散了战略情报局,其资产和人员顷刻之间被一扫而光。直到1947年7月,随着《1947年国家安全法》的生效,中央情报局应运而生,多诺万两年前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情局史学家特罗伊曾写道:“杜鲁门也没有想到,这种情报体系或者更好一些的情报体系本可以早点建立,不必经过如此艰难曲折的过程。其实,战略情报局经过稍许改造后就可以作为新情报体系的核心而继续保留。”实际上,建立中央情报局的基本框架及其地位都没有超出当初的构想范围。多诺万培养的大批人才成为中央情报局早期的骨干力量,其中的艾伦·杜勒斯(中情局第一任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威廉·科尔比、威廉·凯西都担任过中情局局长。尽管多诺万从来没有在中央情报局担任过任何职务,但特工们对他非常推崇,公认他为“中央情报局之父”。
1959年2月8日,多诺万在沃尔特里德去世。多诺万逝世后,中央情报局特地设立了“威廉·多诺万奖”,以纪念这位创建美国情报统一基业的鼻祖。今天,中央情报局仍然在总部大厅内矗立着他的雕像,庆典时也要在会场正面高悬他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