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反思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zh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原审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二审法院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本文就此规定进行法理分析以及阐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改革意见。
  关键词:刑事二审 发回重审 改革
  
   在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主要有两类:一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重审;二是程序错误的发回重审。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一、“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法理分析
  (一)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在法院做出生效判决之前,被告人应被推定为无罪。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应该由控方承担,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一旦控方的证明无法达到证明标准,就要承担败诉风险,即被告人无罪的后果。现行刑事诉讼法也对无罪推定原则做出了规定,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但是第189条第三项的规定正好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不直接做出无罪判决,反而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二)违背了程序安定原则
  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看,程序主要体现为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式和手续来作出决定的相互关系。[1]程序的安定性包含两个不同层面的安定,即程序规范的安定和程序运作的安定,其基本要素包括:程序的有序性;程序的不可逆性;程序的时限性;程序的终结性;程序的法定性。[2]刑事诉讼程序一旦启动,就应该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依照法定的次序进行下去,法官与当事人都要受过去各自的言行约束,诉讼程序不能被轻易的重复。而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审理的做法,是将诉讼程序倒流到一审程序,回到案件审判阶段的初始状态。刑事二审程序又被称为普通救济程序,其主要功能是对一审法院的审理活动以及判决做出审查。二审法院以查清案件事实为目的的程序倒流,忽视了程序的独立价值以及程序的安定,而且严重损害了法律程序的权威性。
  
  (三)存在逻辑上的悖论
   从逻辑上看,二审法院如果不已经查清原判决事实的状况,就没有根据做出原审判决是否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判断,如果此种情况再发回原审法院审理岂不是浪费司法资源,为何二审法院不自行改判。“可以”、“也可以”的选择,给予了二审法院巨大的自由裁量权,那么二审法院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在规定中,事实不清与证据不足之间使用的是“或者”一词。笔者认为,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认定案件事实是否清楚。
  二、“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在实践中的问题
  (一)反复使用,导致诉讼循环
   200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的通知》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于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只能一次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对于经过查证,只有部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只就该部分罪行认定和宣判;对于查证以后仍然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要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不得拖延不决,迟迟不判。
  (二)容易被滥用
   由于立法规定简单,用语模糊而且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法院可根据自由裁量权选择是自行改判还是发回重审。实践中大多二审法院本可以自行处理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发回的处理方式。这其中存在了许多发回的潜理由,如二审法官认为一审处刑偏轻为规避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官工作量大,尚未仔细看卷有些案件审理期限已到,为了不超审限只好发回重审[3];二审法官为回避矛盾、转移压力。
  (三)增加当事人的诉累
   案件被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处理,重新回复到一审状态,被告人处于不定的状态,这无疑增加了诉累。其次,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重新计算审理期限,这使被告人的羁押期限被延长,若是终审判决判为无罪,无辜的人受到的是双倍的侵害。
  (四)诉讼效率的降低
  实践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的发回重审案例甚多。不断的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新审理,使案件处于最初的审理状态,之前的审理活动归于无效,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之前耗费的司法资源未起到任何的作用,这无疑是司法资源的浪费,诉讼效率的降低。
  (五)影响法官中立
  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法官中立。审理案件的法官必须做到中立、不偏不倚的审理案件,这对控辩双方才是公正的。二审法院在作出发回重审的裁定是,一般要附具“内部指导函”,即指出哪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该怎么办,有的甚至详细阐述要收集哪些证据材料,怎样适用法律等等,让原审法院遵照执行。内部指导函的出现无疑会对重新审判的法官产生影响,法官中立就很难做到了。[4]由于发回重审率对法官的业绩考核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因此许多一审法官在遇到疑难案件,难以判断的时候,就会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并与之达成一致意见。这样一来,即使案件到达二审,二审法官的判断也会和一审法官的判断一样,而不会被发回重审。那么,追求案件事实真相,给予被告人救济的立法初衷将得不到实现。
  三、改革意见
  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第189条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规定不仅缺乏法理基础而且在实践应用中滋生许多问题,因此在修改刑事诉讼法事可以删除此条规定。二审法院在审查案件时,如认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时,应直接做无罪判决。
  
  参考文献: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第6页。
  [2] 陈桂明、李仕春:“程序安定论——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3] 薛子进,“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不写意见,原审法院不知何意适从”,《法制日报》2000年7月27日。
  [4]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之重构”,《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不可抗力的规定,范围,适用做了论述。结合我国国情,认为宏观政策的变动应属于不可抗力范围。本文认为受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与我国的市场体制相结合的环境下,宏观政策作为不可抗力是应该并且正当的。  关键词:宏观政策 不可抗力 免责事由    不可抗力作为法定免责事由,在民法理论上已成定论,且已为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确认。不可抗力其理论基础在于下述事实:尽管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
期刊
引 言   自从Berle和Means于1932年发表了《现代企业与私有产权》一书以来,有关公司治理的问题便开始成为经济学和财政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他们认为,在现代企业所有权高度分散在小股东之间的前提下,企业的控制权将集中在管理者手中,由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将股东利益最大化抛之脑后,管理者们可能会因为谋求私利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这就是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然而,近年来,
期刊
摘要:判决理由是判决书的灵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都规定判决要写明判决理由,我国民事诉讼法亦作了规定。但我国法律关于判决理由的规定太过简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民事判决理由目前存在问题及问题原因,以期待民事判决理由的完善。  关键词:判决理由、不说理、制度因素    一、立法现状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8条明确规定了判决书应写明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根据此条规定,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职务犯罪逐渐成为国家政治领域的严重问题。尽管反腐败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关于职务犯罪的相关立法几经修改,刑罚之严厉程度有增无减,但是我国的职务犯罪非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呈现日渐蔓延的局势,职务犯罪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犯罪规模越来越大,“窝案、串案”成了一大特点,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是:案件分布广,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窝案、串案”多,利
期刊
摘要:人事诉讼程序是适用于涉及人的身份关系的案件的诉讼程序,一般适用于婚姻、抚养、收养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等案件。世界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单独的人事诉讼程序,而我国关于人事诉讼案件处理规则的立法规定极为简陋和零散。我国应尽快建立人事诉讼程序,以便人事诉讼纠纷的顺利、圆满解决。  关键词:人事诉讼 职权主义 调解原则    一、人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特征  (一)人事诉讼程序的概念释义  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在法
期刊
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独特性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及其法律制度与知识产权的互动影响,主张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积极性影响,避免滥用知识产权或过度地保护,倡导金融创新,抑制金融风险及泡沫的产生。最后提出要完善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稳健演变,从容应对“金融霸权”与“金融主权”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知识产权战略体系。
期刊
摘要: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在我国一直具有争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未作出明确详尽的规定。文章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区分赃物与遗失物,在研究我国与赃物善意取得有关的法规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国家对赃物限制性适用善意取得的立法规定,对完善我国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赃物 善意取得 善意第三人     一、善意取得的概述   善意取得是民法中一项重要财产制度,是在承认财产所有权静的安全为
期刊
摘要: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实行的是“一裁两审”的机制,也即劳动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然而这一规定却存在诸多弊端,笔者以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对接机制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关系重新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力争使二者相互协调以便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  关键词:诉讼 仲裁 劳动争议 对接机制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解决的规
期刊
摘 要: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应以社会主义和谐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需求与图书馆自身发展需求相统一为目标,统筹社会、学校、图书馆以及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协调图书馆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构建合理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  关键词:和谐高校 高校图书馆 读者服务    高校要建设成为和谐的大学,图书馆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否建设成为和谐的图书馆将直接影响到和谐大
期刊
摘要:刑事审前程序中检警关系是否协调关系着诉讼目的和诉讼效率的实现。中国特色的检警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特色已经表现出了不适应性。本文将通过我国的检警关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检警关系的比较,在借鉴的基础上,对改善我国检警关系提出若干的意见。  关键词:检警分离 检警结合 检警一体化    一、世界各国检警关系的主要模式  检察官制度的建立以保护人权为和保障审判权中立性,防止国家司法权滥用为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