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文化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来的,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谐文化建设”。云南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就是在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中产生的一个音乐作品。
云南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于11月18、19、20日在北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中央领导、中央各部委领导、全国文艺界的高度好评和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李兆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李长春同志评价《云岭天籁》:非常精彩,在全国各省区舞台艺术中堪称一流。突出地表现在歌好、舞好、词好、服装好、舞美好,更让人看到云南省委、省政府近几年来大力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丰硕成果,感受到云南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云岭天籁》是云南原生态音乐的一个精致的集锦,有18个民族(其中含15个云南特有民族)的民歌展示其中,云南各族人民在千万年的生产、生活和社会进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自己独具风采的音乐文化,其中大部分民歌与本民族的文学紧密结合,其风格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社会印迹,其旋律蕴含了云南各民族聚居地的山川气势,其音乐音响反映了来自自然的声音,其节奏突显了云南各民族的民族个性与气质,其音乐意向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只有各民族团结和谐相处才能在自然与社会中生存并发展、推动生活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向前进步的真切认识。
《云岭天籁》的篇章结构具有完整的大型音乐作品的体裁特征:开篇(引子)、四个乐章、尾声,就像一部原生态与原创性相结合的声乐交响曲,交汇着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乐音,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感情愉悦,是回荡在云岭上空的天籁之声。《云岭天籁》在音乐艺术上具有两大特征:
一、《云岭天籁》的原生态特质是其灵魂
《云岭天籁》中选用了一些云南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
纳西族在栽秧薅秧季节唱的劳动歌《栽秧调》(由纳西族女歌手和金花演唱),歌曲气息悠长、节奏宽广,在秧田中演唱,歌声在田中绵延不断,传之广远。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从田间走上了音乐的殿堂,演出后引发听众无限的遐想。在节日喜庆时载歌载舞的歌舞曲《窝热热》,由男声领诵(纳西族歌手和冬生演唱)引出男声齐唱的民歌“窝热热”与女声用喉颤音合应的衬词歌(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岭天籁》合唱团演唱),形成两个天然的音乐形象的对比复调,其旋律交错重叠、联袂成趣。在对唱之后导演组将另一首纳西族民歌《阿里里》缀于其后形成了一首完整的、跌宕起伏、高潮凸现的歌舞曲,其舞台呈现又如一幅欢乐歌舞的风情画。
彝族尼苏人民歌《海菜腔》(李怀秀、李怀福演唱)其调式为有两个偏音的七声羽调式,属音mi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开腔就以mi音为长音拖腔,李怀秀的拖腔可长达40余秒,用真、假声交替歌唱,李怀福的帮腔错落有致,二人对唱形成乐句的高低对比。若干音程的上、下行大跳造就了《海菜腔》融抒情与欢乐共一曲的独特风格。听到这样的乐音,彝族尼苏人隔湖对唱的呼应声跃然曲中,荡气回肠缭绕心脾,其人文和自然的艺术感召力可以融化心灵。《海菜腔》在1953年就由云南省红河州彝族歌手白秀珍带到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她演唱的高腔拖腔达一分钟,可谓音惊四座,一举获得银奖。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一代代歌手把《海菜腔》的魅力带到了世界各地,这首原生态民歌自然成为了《云岭天籁》中的一大亮点。
云南楚雄彝族的祭祀性歌曲《鼓魂调》(彝族歌手罗凤学演唱),这首歌的旋律是一种朗颂式的吟唱,边唱边奏边舞,歌唱始终在铃和鼓的快速音型伴奏下进行。整个的歌曲由一个音域不宽的小乐句不断变化反复,乐句的长短由歌词的变化而即兴变化,虽反复数次却具有张力,既有神秘感又富人性味。这是一首留有人类早期歌、舞、乐三位一体余韵的歌曲。《云岭天籁》在第三乐章中大胆地起用了祭祀性歌曲,用艺术的触角表现音乐起源的一种说法:音乐源于巫术说。
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民歌《布朗弹唱》(布朗族歌手玉帕甩演唱)是歌手自弹自唱表露衷肠的歌,多见于布朗族少男少女在家中和户外谈情说爱时的对歌。歌手手中的乐器叮琴音色清脆,歌手的演唱呢喃软语,曲调优美亲切,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布朗族青年男女在对唱时还相互插花,一曲终了,满头鲜花,情趣盎然。《云岭天籁》中展示的独唱也别有韵味,歌手的弹奏、演唱都格外地原生态,听后能让人体味到弥漫在空气中的糯米芳香。
二、《云岭天籁》的原创性特征是其艺术精髓
《云岭天籁》通过运用民间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的原创歌曲凸现了异彩纷呈、多民族、多色彩的云南音乐文化魅力,作曲家晓耕、词作家万里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用旋律勾勒出云南边疆的山川气势,用节奏敲击出云南民族个性的神韵,同时集中彰显出云南音乐作家群在原创歌曲领域里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鲜明地体现出云南原创歌曲的多元形态和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在这一点上云南人可以自豪地说,云南难得原创歌曲创作走在全国前列,可以和许多歌曲写作大家并列而无愧。
《一窝雀》(编词:蒋明初,作曲:晓耕万里,演唱:龚婷、杨丽霞、高翎雁)是一首美声唱法的女声三重唱,音乐素材来自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民歌《西厢坝子一窝雀》,是五声羽调式、三拍子,一个半八度的音域,由于节奏律动性强,作曲家采用了伴奏、演唱贯穿始终的staccato,使拟人化第一人称的演唱形象鲜明,就像一群可爱的山雀在一齐唧唧喳喳。 曲式结构为变化再现的ABA三段体,比原民歌的一段体更为完整、更富叙事性,其环保的主题也更为鲜明。这首歌在第十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阿哩哩格吉拍(美丽的白云)》(编配:晓耕、和中,填词:冯文俊,领唱:和艳丽(纳西族),合唱: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岭天籁》合唱团)是一首合唱歌曲,其旋律来自于被称为“元代遗音”的纳西族大型音乐套曲《白沙细乐》(又称《别时谢礼》)中的第四段,因其旋律优美动听而被单独演唱,现已广为流传。歌曲为五声羽调式,音域一个八度,用鹰、鹤在空中的翱翔象征精神和灵魂的飞升。在演唱上也十分有特色,女声领唱频繁使用慢颤音、叹息式停顿、双倚下回音演唱,如泣如诉。合唱按照传统和声与中国和声相结合的写法与领唱相互熨贴互为烘托弥补了原歌曲平和的旋律,出现动人心魄的高潮,听后让人发出音乐感人至深的感叹,这是民歌与原创结合成功的佳作。
《高原女人歌》(作词:蒋明初,作曲:万里,领唱:林琳、张继心、张薇薇、金凡,合唱: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岭天籁”合唱团)这是一首在创作思潮上既前卫又回归自然的合唱歌曲,曲调将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结合得天衣无缝,语言音调的运用丰富了歌曲的宣叙性和吟唱性,像倾诉心声那样亲切自然。音乐音调的运用就像流畅可歌的语言,提升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歌唱性的语言和语言的歌唱性是它旋律上的最大亮点。合唱成为整个高原环境的音乐烘托和高原女人形象的音乐外化。正如朴实的歌词所叙述的:“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这首歌的旋律曾在电视剧、舞剧、舞蹈中多次用过,常用常新、令人难忘。
《水母鸡》(编词:牟洪恩,编创:晓耕,领唱:龚婷、杨丽霞、高翎燕)是一首女声合唱曲,音乐素材来自于云南文山壮族童谣《水母鸡》只有上下两个乐句。作曲家晓耕把一个简单的上下句童谣创造成为美声唱法、三部曲式的一首艺术歌曲,两个A乐段是《水母鸡》,民谣的完整呈示。在经过扩大的B乐段中,原民歌由三个音组成的主导动机经过模进、旋律扩大、和声丰富、织体编配等多种音乐创作手法,把这个三音动机发展到了极致,使B乐段也自成为有完整曲式结构的乐段,其中人的笑声、女声合唱模拟来自自然的昆虫鸣叫声,与女声合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部人文自然交响曲。晓耕是一个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个音响艺术家,他的创作不只是旋律的创造、和声的配置、织体的编织。他的音乐创造性在于他能在自然的音响中挖掘和提炼出音乐的元素,用音乐与音响的交织造就全新的音乐作品。这种全新的音乐表现的理念拓宽了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的领域,丰富了中国合唱作品的作品库并成为我国和国际多个合唱团的保留曲目。《水母鸡》曾获得2005年柏林奥林匹克第二届国际合唱比赛金奖、2006年韩国第二届合唱节民谣风格比赛金奖,国际音乐评委说:“没有想到中国民谣风格的演唱会出现这样现代的作品。”
综上所述,《云岭天籁》由于原生态与原创性这两大艺术特质使其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听觉冲击力达到了相当的艺术境界。多民族音乐元素、多元化音乐表达方式、多亮点舞台呈现、多原生态表现手段……,构成了《云岭天籁》的丰富艺术魅力,她将承载着云南多民族的音乐文化魅力,为中国乐坛献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侯瑞云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责任编辑于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