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观察控制血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58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研究组6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37例,控制一般14例,控制较差9例。血糖控制良好组痰结核菌转阴率、结核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咯血消失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的“血糖控制一般”、“血糖控制较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情况下两病互有影响,积极控制血糖配合早期抗结核治疗,能较好地控制结核,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00-01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异于单纯糖尿病或单纯肺结核,大部分病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目前已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对此,本文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18例肺结核患者,选取其中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72岁,平均(68.4+9.78)岁。选取其中的58例均为单纯肺结核患者。2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初治、复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初治患者采用四联化疗药物HREZ方案,对首次复治患者采用LHZEV方案(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L为利福喷丁、V左氧氟沙星),第2次复治则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则早期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实施相应的降糖治疗,早期口服降糖药,中到重症采取胰岛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治疗3个月后复查2组痰抗酸染色、咯血、X线片及空腹血糖情况。(1)痰细菌学:连续3次痰结核菌阴性及结核菌培养阴性为转阴;(2)X线疗效:显著吸收:病灶缩小≥1/2;吸收:病灶缩小<1/2;不变:病灶无变化;(3)空洞缩小:≥1/2;空洞不变:<1/2,空洞增多:恶化;空洞消失:闭合;(4)空腹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血糖<8.0mmol/L;控制一般,8.0≤血糖≤11.0mmol/L;控制较差,血糖>11.0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糖控制情况、肺结核控制情况及二者间关系。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研究组6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37例,控制一般14例,控制较差9例。经复查,血糖控制良好组痰结核菌转阴率、结核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咯血消失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的“血糖控制一般”、“血糖控制较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而且两病并存会使病情复杂化,病变加重,尤其是在血糖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结核病情更加难以控制[1]。从本组资料来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痰菌阳性率和咯血发生率均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且病灶更易形成空洞化,分析原因可能是:①高血糖及组织内含糖量高造成酸性环境,利于结核杆菌生长繁殖;②代谢紊乱引起肝功能损伤,阻碍维生素A转化,导致维生素A缺乏,致使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③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等,这与吴新员等[2]研究报道一致。
从本组治疗来看,肺結核类型受血糖控制程度影响较为明显,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的患者痰结核菌转阴、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咯血消失等情况均好于血糖控制一般和较差的患者,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和高葡萄糖浓度状态为结核菌生长繁殖提供了酸性环境,而高血糖状态会使体内抗体和补体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结核菌在体内难以清除。此时若两病并存,糖尿病会加速结核病病情发展,而结核菌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出现恶性循环。从这个角度上说,控制血糖对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至关重要。另外研究还发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较单纯肺结核病情控制更慢[3],肺部病灶吸收滞后,建议对该类患者在血糖有效控制情况下适当延长疗程,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变化。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症状表现、痰菌阳性、合并感染、空洞率等方面与单纯肺结核存在不同,临床上主张两病同治,首先积极做好血糖控制,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若口服不理想则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以达到迅速控制血糖目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对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应适当延长治疗疗程,以促进病灶充分吸收。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两病同治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基本思路,有效控制血糖对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转归及预后十分关键,临床应依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或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达到及时控制血糖目的,尽量延长抗结核时间,使结核病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林培歆,涂阳.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56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2011,6(10):123-124
[2] 吴新员,黎志良,周伶俐,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 68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30-32
[3] 邹立群,徐爱晖.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525-526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00-01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异于单纯糖尿病或单纯肺结核,大部分病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目前已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对此,本文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18例肺结核患者,选取其中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72岁,平均(68.4+9.78)岁。选取其中的58例均为单纯肺结核患者。2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初治、复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初治患者采用四联化疗药物HREZ方案,对首次复治患者采用LHZEV方案(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L为利福喷丁、V左氧氟沙星),第2次复治则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则早期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实施相应的降糖治疗,早期口服降糖药,中到重症采取胰岛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治疗3个月后复查2组痰抗酸染色、咯血、X线片及空腹血糖情况。(1)痰细菌学:连续3次痰结核菌阴性及结核菌培养阴性为转阴;(2)X线疗效:显著吸收:病灶缩小≥1/2;吸收:病灶缩小<1/2;不变:病灶无变化;(3)空洞缩小:≥1/2;空洞不变:<1/2,空洞增多:恶化;空洞消失:闭合;(4)空腹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血糖<8.0mmol/L;控制一般,8.0≤血糖≤11.0mmol/L;控制较差,血糖>11.0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糖控制情况、肺结核控制情况及二者间关系。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研究组6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37例,控制一般14例,控制较差9例。经复查,血糖控制良好组痰结核菌转阴率、结核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咯血消失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的“血糖控制一般”、“血糖控制较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而且两病并存会使病情复杂化,病变加重,尤其是在血糖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结核病情更加难以控制[1]。从本组资料来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痰菌阳性率和咯血发生率均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且病灶更易形成空洞化,分析原因可能是:①高血糖及组织内含糖量高造成酸性环境,利于结核杆菌生长繁殖;②代谢紊乱引起肝功能损伤,阻碍维生素A转化,导致维生素A缺乏,致使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③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等,这与吴新员等[2]研究报道一致。
从本组治疗来看,肺結核类型受血糖控制程度影响较为明显,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的患者痰结核菌转阴、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咯血消失等情况均好于血糖控制一般和较差的患者,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和高葡萄糖浓度状态为结核菌生长繁殖提供了酸性环境,而高血糖状态会使体内抗体和补体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结核菌在体内难以清除。此时若两病并存,糖尿病会加速结核病病情发展,而结核菌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出现恶性循环。从这个角度上说,控制血糖对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至关重要。另外研究还发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较单纯肺结核病情控制更慢[3],肺部病灶吸收滞后,建议对该类患者在血糖有效控制情况下适当延长疗程,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变化。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症状表现、痰菌阳性、合并感染、空洞率等方面与单纯肺结核存在不同,临床上主张两病同治,首先积极做好血糖控制,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若口服不理想则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以达到迅速控制血糖目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对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应适当延长治疗疗程,以促进病灶充分吸收。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两病同治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基本思路,有效控制血糖对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转归及预后十分关键,临床应依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或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达到及时控制血糖目的,尽量延长抗结核时间,使结核病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林培歆,涂阳.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56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2011,6(10):123-124
[2] 吴新员,黎志良,周伶俐,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 68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30-32
[3] 邹立群,徐爱晖.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