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化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教学生活气息教学效率兴趣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如何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看似空洞的理论之间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化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从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来说教学的话,那么我会在教学之余收集很多生活中的关于化学的知识在课堂上使用,为我的教学服务。为何要这样讲?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就是来源于他们身边存在而自己平时又没怎么注意的,不知要激发出他们多大的学习兴趣来。单单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来说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总是很有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投入到里面去,当然学习也是不例外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依据相关教材而行事,有时需要借生活的壳,行传授知识的实。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由于有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导入,学生对于下面新知的学习就更加有目的性,兴趣自然产生。比如,讲到化学平衡时,就可以说一些与之有关联而平常生活中又较常见的现象——交警查酒后驾驶。在马路上,常能见到交警拦下可疑车辆检查,请司机向一仪器中吹一口气,如果测定仪中橙红色的物质变为绿色,司机就要受到处罚,因为他饮酒后驾车,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日常生活中以洗衣粉(或纯碱)作洗涤剂,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高级脂肪酸作用,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级脂肪酸转化为钠盐,在水中溶解度增大,因此油污容易被水洗去。在日常生活中,洗衣粉等洗涤剂易溶于温水(特别是加酶洗衣粉)是由于温度升高,洗衣粉溶解度增大,即浓度较大。温水有利于酶催化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同时蛋白质的水解、油脂的水解都是吸热反应,适当提高水温,会使洗涤效果更佳,但也应该注意,一味追求高水温,反而会降低酶的催化能力,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降低洗涤的效果。
像这样借生活来学知识何其轻松。教学就是需要这种多样化的操作,有时也少不了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例如,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把茄子、苹果、土豆等削好皮或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切口面的颜色就会由浅变深,最后变成褐色。如何防止它们不变色?如果我们能结合酚易氧化的原理,那么为了防止切开后的它们变色,就可以不让它們与空气接触,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泡在盐水里。
又如,讲蛋白质的性质,就完全可以联系到碱使蛋白变性而做变鸡蛋(有的地方叫松花蛋,也有的叫皮蛋,便蛋等),更可以联系用燃烧法将真丝、棉麻以及化纤加以区别。还有,如果说是家里父母花了不少的钱买到的高档皮衣皮鞋等,在使用过程出现了较深且已影响外观的折痕时需要保养,此时如何保养?如果结合蛋白质变性的原理,在折痕处用鸡蛋清变性的道理进行保养且效果很不错,等等。像这样的化学课堂该是多么的有趣。而这样的生活实例在中学化学是非常多而杂的,它需要我们不停地收集、整理以及合理地使用。在此,我只是举了少数的几个例子,目的是抛砖引玉以便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这个模块上,每位教师都需要除教科书提供的生活实例之外,自己再收集一定的资料服务于课堂。不论是借讲故事之名行传授知识之实,或是用知识来指导生活,或是由生活反求知识等都需要借助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做合理的裁剪。当然,也不可僵化地只是在这个模块上进行你的资料释放,一定要从课堂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知识点有准备地去进行。尽可能地做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堂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进行,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化学教学生活气息教学效率兴趣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如何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看似空洞的理论之间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化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从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来说教学的话,那么我会在教学之余收集很多生活中的关于化学的知识在课堂上使用,为我的教学服务。为何要这样讲?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就是来源于他们身边存在而自己平时又没怎么注意的,不知要激发出他们多大的学习兴趣来。单单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来说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总是很有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投入到里面去,当然学习也是不例外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依据相关教材而行事,有时需要借生活的壳,行传授知识的实。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由于有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导入,学生对于下面新知的学习就更加有目的性,兴趣自然产生。比如,讲到化学平衡时,就可以说一些与之有关联而平常生活中又较常见的现象——交警查酒后驾驶。在马路上,常能见到交警拦下可疑车辆检查,请司机向一仪器中吹一口气,如果测定仪中橙红色的物质变为绿色,司机就要受到处罚,因为他饮酒后驾车,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日常生活中以洗衣粉(或纯碱)作洗涤剂,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高级脂肪酸作用,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级脂肪酸转化为钠盐,在水中溶解度增大,因此油污容易被水洗去。在日常生活中,洗衣粉等洗涤剂易溶于温水(特别是加酶洗衣粉)是由于温度升高,洗衣粉溶解度增大,即浓度较大。温水有利于酶催化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同时蛋白质的水解、油脂的水解都是吸热反应,适当提高水温,会使洗涤效果更佳,但也应该注意,一味追求高水温,反而会降低酶的催化能力,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降低洗涤的效果。
像这样借生活来学知识何其轻松。教学就是需要这种多样化的操作,有时也少不了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例如,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把茄子、苹果、土豆等削好皮或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切口面的颜色就会由浅变深,最后变成褐色。如何防止它们不变色?如果我们能结合酚易氧化的原理,那么为了防止切开后的它们变色,就可以不让它們与空气接触,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泡在盐水里。
又如,讲蛋白质的性质,就完全可以联系到碱使蛋白变性而做变鸡蛋(有的地方叫松花蛋,也有的叫皮蛋,便蛋等),更可以联系用燃烧法将真丝、棉麻以及化纤加以区别。还有,如果说是家里父母花了不少的钱买到的高档皮衣皮鞋等,在使用过程出现了较深且已影响外观的折痕时需要保养,此时如何保养?如果结合蛋白质变性的原理,在折痕处用鸡蛋清变性的道理进行保养且效果很不错,等等。像这样的化学课堂该是多么的有趣。而这样的生活实例在中学化学是非常多而杂的,它需要我们不停地收集、整理以及合理地使用。在此,我只是举了少数的几个例子,目的是抛砖引玉以便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这个模块上,每位教师都需要除教科书提供的生活实例之外,自己再收集一定的资料服务于课堂。不论是借讲故事之名行传授知识之实,或是用知识来指导生活,或是由生活反求知识等都需要借助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做合理的裁剪。当然,也不可僵化地只是在这个模块上进行你的资料释放,一定要从课堂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知识点有准备地去进行。尽可能地做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堂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进行,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