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图形符号在波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ji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愈发渴望。不同民族相互沟通发展,对传统民族图形的重视程度随之提升,艺术家们从民族图形中汲取灵感,并融合波普艺术中一些新颖的概念。这延伸出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民族图形符号来演绎波普艺术形态?图形演绎的方式大致分为分解、对比、拼贴等。通过对民族图形的把控提炼出图形,或通过修饰丰富设计。民族图形与波普艺术的碰撞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本文以横尾忠则系列海报为例,领悟其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民族图形;波普艺术;横尾忠则;系列海报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波普艺术与设计师横尾忠则
  1.1 波普艺术的内涵
  波普艺术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主要流行于英美两地,20世纪60年代趋于国际化[1]。1952年底,一批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和评论家在英国伦敦的当代艺术学院召开会议,探讨大众媒介的拼贴作品。将从漫画、电影、小说、广告中剪裁出的图像引入艺术作品,这本身就是艺术。波普的英文是pop,也就是大众的、流行的意思。波普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脱胎于达达主义,因此其创作形式深受达达主义的影响。波普艺术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大胆夸张的色彩与流行素材里的当代意象,是一场艺术观念上的革命。波普艺术家强调“什么都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种艺术观念无疑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波普艺术的代表作《玛丽莲·梦露双联画》是美国画家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创作的布面油画。安迪把大众传媒的图像作为整幅画的主要元素,有序地重复排列于画面上,并运用饱和度高且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创作。这些浓烈、不均匀、模糊不清的色彩进一步突出了大众化的效果,使该画成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作,流传至今。
  1.2 日本平面设计师横尾忠则
  横尾忠则是日本平面设计师、艺术家,出版过个人传记,被誉为日本海报界的安迪·沃霍尔[2]。横尾忠则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喜欢将日本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尤其喜欢纯度高、饱和度高的鲜明色彩,擅长用拼贴手法、强烈的色彩对比、奇妙的构图形式突出人物形象。横尾忠则所涉专业十分广泛,包括平面、装置、绘画、写作、摄影,但最受到世人瞩目的还是具有强烈风格特色的平面海报设计。在当代艺术中,其手法不仅仅创新了设计风格,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的推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民族图形符号与波普艺术
  2.1 民族图形符号
  “图案”一词源于日本,于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原意为“用意匠的图案所表现出来的设计方案”[3]。图案具有装饰性与实用性,是平面设计中运用十分广泛的元素。而民族图案更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民族图形符号多以创新形式融入设计中。在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中,民族图形符号通常指代表民族图形的符号或民族艺术装饰图案。前者通常在人们心中有强烈的指代性,人们可以直接联想到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习俗,如傣族的孔雀图像、土家族的白虎图像、白族的雄鸡图像等。这些图形符号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看见,在民宿与习俗活动中更为常见。后者通常是提炼民族风俗传说形成的符号,如祥云纹、太阳纹、海浪纹等,此类民族装饰性图形在平面设计中更常见,能更好地渲染画面,凸显民族性。民族图形符号本身属于历史范畴,也属于文化范畴,随着民族发展产生演变,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内涵丰富。
  2.2 民族图形符号在波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传统民族图案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方式多种多样,民族图形符号与波普艺术的融合使原对象的特征更加显著,使其具有更强的装饰性与实用表达性,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特征与民族意义。民族图形符号不仅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被赋予了现代性,具有固定的民族意义,这是民族图形符号与生俱来、不可撼动的能力。
  2.2.1 简化
  简化不是简单地少画或省略,而是对民族图形艺术进行加工提炼,删繁就简,突出图案本身的特征,取得有效的装饰效果。简化的关键在于把握图案本身的关键之处,然后将不重要的或缺乏特点的部分删除,使圖形符号更加简练、典型。有明暗关系的图形和简化的黑白色调的图形对比强烈、简洁明快,在现代设计中,民族图形符号多为简洁的符号。横尾忠则设计的电影海报《人生剧场》(如图1)的焦点处为典型的日本人物形象,简洁的线条将人物勾勒得活灵活现,纯度极高的色彩以平铺的形式丰富了画面,简洁中又有强烈的对比。简单的壁画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感情,而且反映了海报主题。背景同样用简洁的色彩平铺,与日本的传统人物元素相呼应,鲜明的色彩也是波普风格的特征。
  2.2.2 拼贴
  拼贴是指将民族图案用拼贴的形式融入画面,使画面更加饱满、丰富,以打破常规的方式对图案进行组合,以体现装饰特征。运用拼贴手法时要注意,所添加的图案需要与原有的风格、形式一致,以形式上的协调为依据,给人以新的想象。以横尾忠则的平面海报设计作品《我走向死亡》(如图2)为例,在这个作品中,横尾忠则大量运用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如富士山、轨道列车、海浪、浮世绘等,用渐变的色彩处理方式进行创作。画面中还加上了当时社会的热门图形,运用对称的构图方式,将图形有序拼贴,并编排图中文字。横尾忠则善于运用拼贴的方式,将民族符号元素融入画面。他通常采用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民族符号,让人们第一眼就产生联想,随即在脑海中建立联系,巧妙地将人们的视觉引到中间人物身上。这些具有强烈日本本土风格的图形在他的精心布局下,以充满趣味的方式编织成故事情节,展现出不一样的波普艺术魅力。
  2.2.3 对比
  在艺术设计中,没有对比画面就会显得单调乏味,缺乏生机与美感。将民族图形符号运用到当代艺术中,强调对比性,可以增强主次感、空间感、节奏感。同时,在对比上要注意整体色调,在形式上要注重画面的和谐,对比要有序,手法要统一,风格要一致。对比是为了强调差异,不论什么差异都可以彼此作用,更好地呈现效果。以横尾忠则的平面海报设计作品《织物祭》(如图3)为例,这幅作品画面中心的女人有显著的波普风格特征,丝网印刷技术加上颜色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那个时代波普艺术的美。图中大量使用高饱和度、高纯度的颜色,且大块面地平铺。在强烈的波普风格色调下,横尾忠则同样使用显著的日本传统元素丰富画面,如樱花、光辉、日本文字、烛灯等。这些日本传统元素与画面中金发碧眼的女人结合,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感。海报既体现了波普艺术风格,又展现了日本文化。   3 民族图形符号在波普艺术中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3.1 民族图形与波普艺术融合发展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波普艺术的影子。设计师们将波普艺术引入更多领域,并将波普艺术与民族图形相融合,今后波普艺术的呈现方式会更加多样化。其一,可以将现在主流的、简约的风格用于波普艺术创作中。提炼简约的民族造型,配合波普风的绚丽强对比色彩,可以尽显色彩的丰富与波普艺术的风格。其二,也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形,将其平铺放大、整齐排列,在有序的版面中展现波普风格,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三,交互性的设计方式如今也被大众所接受,活跃于人们的视野中。可将民族图形与波普艺术相结合,能让人们通过交互的方式体会民族图形的魅力。
  3.2 民族图形符号与波普艺术融合发展的意义
  法国哲学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4]艺术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反映文化观念和影响艺术形式的因素。如今,民族元素发展创新,并不断融入当代艺术之中。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并且这种独特的审美属性与社会、文化等相互影响。
  在当代艺术、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民族图形符号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否被挖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其一,民族图形符号在当代背景下有必要继续发展。其二,民族图形符号在时代背景下与当代艺术共生发展,能显示自身文化内涵,创造更多的可能。其三,民族图形符号融入波普艺术,能展现出更多让人易接受的美学品质。科技一体化、传媒大众化趋势的到来,提升了各地文化广泛且深远的交流融合的可能性,这对民族图形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发生变化的当下,民族图形现代化发展凸显了现代性和丰富性。要在交流发展中把握更多的机会,借助各种传播方式,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把握其精髓内核,继而进行创新发展,满足当代人民的审美需求。
  4 结语
  笔者查询波普艺术、民族图形符号相关资料,参考国内外优秀作品,得出如下结论: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所有的国家、地區、民族都在融合时代特征,不断发展。关于中国美术的发展,鲁迅先生曾说:“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时间,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中国的遗产就是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要让其融入当代艺术进而得到发展。如今,中国的民族图形符号逐渐得到重视,许多中外艺术家用民族图形符号进行设计,取得了成功。我们需要意识到,传统民族符号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挖掘内涵,巧妙运用。用民族符号演绎艺术,既是对传统民族符号的创新,也是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将民族文化推广至世界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意]弗拉维娅.波普艺术[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7.
  [2] 郑军,徐丽慧.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上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37.
  [3] [法]丹纳.艺术哲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51.
  [4] 傅建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26.
  作者简介:赵欣童(1997—),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李芃(1963—),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影视明星逃税的丑闻频频被曝光,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不小的震撼。2018年某女明星因逃税被处罚8.8亿元,创下了明星偷税处罚的最高纪录。2021年4月,某影视演员又被曝出签订“阴阳合同”和逃税的丑闻。明星作为我国高收入、高关注度的群体,本应积极纳税为社会做出表率,但其偷税漏税问题层出不穷,对社会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影视明星对社会具有示范效应,本文以影视明星偷逃税款为例,分析影视明星的示
期刊
摘要:本文从游戏类公司成长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四维财务分析法,对腾讯、昆仑万维和世纪华通三家以游戏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后得出结论:腾讯作为行业巨头,依旧保持着较强的成长性,世纪华通与昆仑万维的发展稍显不足,反而衬托出腾讯的优秀特征;世纪华通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与腾讯的长期合作将更有利于其提升在游戏业的竞争优势;昆仑万维成长性相对较弱,盈利能力上具有不确定性。  关键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立国”战略的确立,“传统文化是独特战略资源”已吹响了中国戏曲振兴的号角。而作为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川剧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纪录片《内心风景》讲述的交响川剧《思凡》的创编过程,思考在当代国际话语传播体系下,川剧如何在保持自身艺术精髓的同时,实现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让传统戏曲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
期刊
摘要:曹禺作为一位知名剧作家,著作颇丰。曹禺话剧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曹禺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如果说曹禺所作的《雷雨》是一种毫无保留的情绪的释放,那么其作品《日出》就是对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命力的追寻。剧作家曹禺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都表达了对生命力的呼唤,在他所处的时代,国家正处在积贫积弱的状态,对生命力的崇尚在当时是一种思想潮流。对曹禺话剧《日出》进行解读和
期刊
摘要:在大视频时代,短视频影像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研究从多维度关照短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视觉力量,较少考察影像文本构建中的音乐要素。随着抖音神曲的破圈与传播,音乐脱离了影像文本,获得关注。本文以《什么是快乐星球》为个案,研究流媒体短视频传播中音乐不断破圈的现象,探析其风行背后的多元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大视频时代;流媒体音乐;抖音神曲;《什么是快乐星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合作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和曲谱共同塑造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应当定性为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未经许可的改编行为可构成合理使用而非侵权,建议加强对戏仿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五环之歌》的案例探讨戏仿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关键词:合作作品;《五环之歌》;戏仿;著作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近年来
期刊
摘要: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或淡雅如仙,或刁钻泼辣,或圆滑世故,她们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中的众多女性形象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的性格和思想进行描写,向读者全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各自的命运与她们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张恨水;女性命运;艺术分析;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
期刊
摘要:鼓吹乐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内蒙古凉城地区,鼓吹乐在民间葬礼仪式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鼓吹乐与民风民俗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仪式音乐,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笔者参加过的两场葬礼仪式为例,多次咨询了解仪式的长辈,对该地区的鼓匠如何担任丧葬礼仪中重要的角色,以及仪式音乐中鼓匠的表演进行梳理、探析,并针对仪式音乐的现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凉城;鼓吹乐;葬礼仪式;音乐形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今,装置艺术已经从诞生之初的边缘艺术发展为当代艺术门类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呈现效果也随之变迁。装置艺术由材料装置为主的早期表现形式逐步演变为糅合影像、动力机械、交互、融合投影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多学科融合、跨媒介、跨维度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装置艺术;材料;新媒体;交互;融合投影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萌芽于18世纪末,产生于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流派,后风靡于各个艺术领域,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受到启发并以此作为该流派的重要创作理念,主张艺术创作需要开放的思想、内心的潜意识,不受拘束的形式,给人们内心的主观潜意识找到了创作出口。对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对其早期作品《记忆的永恒》进行解析,揭示出达利绘画中具有独特印记的形象意义和美学内涵,进一步了解超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