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呈现出一种信息化、知识化发展趋势,随之社会需求的人才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往单一的知识型,而是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给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一定压力,相应的大学生生就业创业服务还没有具备完善的方法。这就需要大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优化策略和方法进行充分的研究,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优化策略;实施方法
就业创业服务指的就是各大高校针对学生就业以及创业提供的一项综合性指导与帮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生存技能,对大学生未来发展走向以及就业方向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期间,由于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其在思想上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以及一定的帮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想以及就业观念,用良好的心态走入到社会中。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优化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数高校大学生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都有一种焦虑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日常在学校中,与社会接触较少,而毕业后步入社会遇到挫折会有严重的挫败感。由于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与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常常会碰壁,产生挫败感。再有,大部分学生缺乏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对职业相关了解较为简单,看待社会问题也较为片面,经验阅历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从社会发展角度全面认识。部分企业就是利用大学生单纯的思维,进行不法活动,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缺乏前沿的思想,择业观念较为落后,过多注重社会地位的工作待遇,认为发达城市才能有很好的职业选择,但是大城市中对职位要求较高,大学生與其有很大差距,所以会导致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1]。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具体落实方法
(一)制定完善的工作体系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鼓励大众创业,而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各大高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从大方向上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将教务、就业创业、科研以及各大学院等进行整合,从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就业市场出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从学生招生开始,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同时与学生就业以及管理进行联合机制。具体来讲,一方面高校可以制定弹性招生计划,这个弹性主要指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如果当下就业市场具有大量的专业需求,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加招生计划;如果就业市场处于饱和的专业,则可以相应的减少招生计划。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成立就业部门以及培养部门构建联合工作体制,并结合招生、就业、教学等部门,制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二)调整专业以及课程
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复合型的人才,高校也应当将这一培养目标作为学校课程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从而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在设置课程时,需要从产业行业需求出发。高校可以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行业专家深入到学校专业设置中,与学校共同参与到方案制定中,针对高校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后开创需求型、应用型的新专业,从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此外,需要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社会、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三)提高教师咨询指导综合能力
师资力量作为就业创业改革的基础,高校需要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调整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和咨询指导服务。对就业创业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加强“双师双能型”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此外,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导师制度,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或者优秀的管理人员,与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工作相结合,将导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再有,高校应当积极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3]。
(四)全面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就业创业教育的改革,还需要具体落实到帮扶活动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1.高校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学生组建成导师团,有针对性的对低年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进行帮扶。2.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高校可针对“特岗教师”“毕业生征兵入伍”“大学生村官”等国家项目政策开展宣讲会,将微信、微博、邮件等充分利用起来,随时为学生提供所需服务和政策。3.高校可以丰富就业创业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在实际活动中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4.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构建完善的学校外部资助体系,积极吸取资金,同时也鼓励学生要利用好社会众筹平台募集资金进行创业[5]。
结语:
总之,不断完善优化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思想,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荣桂,夏媛,徐治然.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研[J].高教学刊,2019,23(21):138-140.
[2]闫蕾蕾.对基于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45(14):163-165.
[3]程智开,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优化策略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188-190.
作者简介:
汤丽英(1981年5月——),女,汉族,湖南省常德人,硕士,助教,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优化策略;实施方法
就业创业服务指的就是各大高校针对学生就业以及创业提供的一项综合性指导与帮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生存技能,对大学生未来发展走向以及就业方向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期间,由于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其在思想上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以及一定的帮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想以及就业观念,用良好的心态走入到社会中。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优化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数高校大学生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都有一种焦虑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日常在学校中,与社会接触较少,而毕业后步入社会遇到挫折会有严重的挫败感。由于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与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常常会碰壁,产生挫败感。再有,大部分学生缺乏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对职业相关了解较为简单,看待社会问题也较为片面,经验阅历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从社会发展角度全面认识。部分企业就是利用大学生单纯的思维,进行不法活动,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缺乏前沿的思想,择业观念较为落后,过多注重社会地位的工作待遇,认为发达城市才能有很好的职业选择,但是大城市中对职位要求较高,大学生與其有很大差距,所以会导致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1]。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具体落实方法
(一)制定完善的工作体系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鼓励大众创业,而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各大高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从大方向上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将教务、就业创业、科研以及各大学院等进行整合,从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就业市场出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从学生招生开始,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同时与学生就业以及管理进行联合机制。具体来讲,一方面高校可以制定弹性招生计划,这个弹性主要指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如果当下就业市场具有大量的专业需求,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加招生计划;如果就业市场处于饱和的专业,则可以相应的减少招生计划。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成立就业部门以及培养部门构建联合工作体制,并结合招生、就业、教学等部门,制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二)调整专业以及课程
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复合型的人才,高校也应当将这一培养目标作为学校课程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从而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在设置课程时,需要从产业行业需求出发。高校可以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行业专家深入到学校专业设置中,与学校共同参与到方案制定中,针对高校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后开创需求型、应用型的新专业,从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此外,需要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社会、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三)提高教师咨询指导综合能力
师资力量作为就业创业改革的基础,高校需要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调整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和咨询指导服务。对就业创业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加强“双师双能型”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此外,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导师制度,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或者优秀的管理人员,与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工作相结合,将导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再有,高校应当积极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3]。
(四)全面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就业创业教育的改革,还需要具体落实到帮扶活动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1.高校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学生组建成导师团,有针对性的对低年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进行帮扶。2.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高校可针对“特岗教师”“毕业生征兵入伍”“大学生村官”等国家项目政策开展宣讲会,将微信、微博、邮件等充分利用起来,随时为学生提供所需服务和政策。3.高校可以丰富就业创业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在实际活动中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4.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构建完善的学校外部资助体系,积极吸取资金,同时也鼓励学生要利用好社会众筹平台募集资金进行创业[5]。
结语:
总之,不断完善优化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思想,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荣桂,夏媛,徐治然.高校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研[J].高教学刊,2019,23(21):138-140.
[2]闫蕾蕾.对基于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45(14):163-165.
[3]程智开,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优化策略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188-190.
作者简介:
汤丽英(1981年5月——),女,汉族,湖南省常德人,硕士,助教,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