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体会:
  一、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1/2,?"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尝试探究中创新。
  爱迪生说过:"我从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直观教具教学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看得着,摸得着,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容易理解等特点。通过直观教学,把某些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变成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再用语言总结表达出来,知识才能很快得到掌握和巩固。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时,有这样一题:用一根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想一想,试一试,你一共能围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长、宽取整厘米数,算出周长、面积,填表) 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厘米)
  如果学生不用学具,就不容易理解16厘米长的铁丝围出几种不同长方形的长和宽。我让一部分学生用16根火柴棒(一个代表1厘米长度),摆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记好每一次的长和宽,算出周长、面积。一部分用16厘米的线绳(每1厘米处1个标记),围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测量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探索,首先得出数据填表,进而再引导小组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最后共同得出:周长一样时,长、宽数值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正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学具,学生才能透彻理解16厘米与长、宽的关系,产生探索的欲望,尝试并有所创新;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 ,提高了学生的开拓思维能力。
  三 、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创新 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放开手脚,动脑探索,动手创作,真正成为探索、创造的急先锋。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高年级数学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小升初和从小学到中学阶段的衔接与转换,本文从学习方法研究,教学中创新模式的探索及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复习阶段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设问和举例,力求找到一些新的突破,能做到一些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数学 教学模式 复习方法   一、学习方法分析  不像其它科目一样死背下来,’’举一反三"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捷
用于脱色的凹凸棒石、膨润土和其他粘土,工业上统称为“白土”或“漂白土”。有的原土可直接用于脱色,但大部分需经化学处理,工业上称为“活化”,以提高白土的脱色能力。 白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多让学生训练讲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的思路,就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数学知识最本质的概括,是数学的精髓。学习数学只有掌握了数学思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而我国传统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多问题,大学毕业生"高分低能"现象非常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从小抓起,从小学抓起,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学生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小学生年龄小,刚刚进入校园学习,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这也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效的利用教学实践课,注重培
期刊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实现降脂颗粒组分配伍优化,并研究优化方案治疗NAFLD的效应机制。  方法:  方法1.将降脂颗粒5味中药(绞股蓝、虎杖、荷叶、丹参、茵陈)的提取物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
期刊
【摘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境化,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信息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呈现形象的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享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魅力。  【
在物理学中碰到求极值的情况很多,下面我们介绍用代数方法来求解极值问题,常用的代数方法有下列四种:  (1)二次函数法   利用函数y=ax2 bx c(a≠0),图象的顶点坐标(y=-b2a ,ymax=4ac-b24a )求极值。  【例1】在掷铅球时,铅球出手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若出手时的速度为 ,求以何角度掷球时,水平射程最远?最远射程为多少?  解:将铅球的运动分解为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麝香乌龙丸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核糖核酸(miR)-146a、miR-130及miR-22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制备含药血清:将SPF级SD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