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本文总结分析了台湾技职教育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功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技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立校之本
职业教育在我国台湾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简称为“技职教育”。多年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台湾技职教育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改革、调整,形成了独特的技职教育体系,被公认为是创造台湾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对台湾技职教育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考察交流,对台湾技职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台湾技职教育的显著特色
1.立交桥式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显著特色就是构建了普教和职教相通、办学模式多元化、升学方式多渠道、培养层次多样化的立交桥式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层次、多学制办学。台湾的技职教育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分为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三个层次。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这三类职业院校继续学习。
高级职业学校(高职):学制3年,按专业设置分为工业、商业、农业、艺术等类别。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以进入技专校院如科技大学、技术学院、2年制专科学校为目标,高职强调培育专业人才与实务技能,有些学校还要求学生必须要考取丙级技术证书方可毕业。
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2年(二专),以教授应用科学与技术、培养中级实用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
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是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教育机构,根据招生对象不同,学士学位班学制分别为4年制(四技)和2年制(二技),还附设有2年制专科学校(二专)。科技大学亦可设置研究所,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等研究人才。
(2)选择生源多样、入学方式灵活。台湾技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渠道多样。4年制(四技)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2年制(二技)主要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专科学校(二专)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
入学方式灵活、渠道多。一般有申请入学、推荐甄试、联合登记分发、联招、独立招生等几种。
(3)学习方式多元化。台湾技职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按学习方式设有日间部、进修部、夜间部,为在职青年提供多元进修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假日及休假时间上课,不影响其工作时间及经济来源。
2.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从与技职院校的交流中笔者感受到,台湾技职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列在首位,通过强化学生辅导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如打造环保、节能的绿色校园等,使学生对世界有热情、对自己有期待、拥有身心健康的服务社会人生观。如笔者考察的一所公立科技大学,其每个专业(系)的教学目标中都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关怀、专业智能与国际视野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开设人文关怀课程、提供优质的学生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担任社区义工、自愿者等社会公益服务者,营造和倡导互助和谐的社会风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具有团队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把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作为立校之本
考察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不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首先向参观者展示的是本校学生在创新设计、发明创造及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奖励。台湾技职院校将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发明能力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其列为每个专业的必修公共课。学校将学生按学科专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并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将“让学生感觉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发明家”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创新创造开发课程中。有的院校在教学大楼中心最醒目位置设立创新育成中心,将学生创新设计作品、专利发明产品珍藏其中,作为学校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成果向参观者展示;有的学院则尽可能收集市场上具有创新意义的小产品展示在创新培养中心,以启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灵感,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敢于想像、敢于创造。由于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技职院校的师生在创造发明及获得专利方面硕果累累,屡次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等国际竞赛中获得大奖。
4.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
台湾技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和互动关系。各专业(系)都与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一方面是师资互动,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师任专业课教师、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等方式,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趋势,掌握用工需求,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技职院校的科研资源,与院校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互惠互利。
二、台湾技职教育的启示
1.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
(1)拓宽技工院校学生的升学渠道。目前,大陆技工院校毕业生升学渠道少,直接从中等职业院校招录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高等职业院校屈指可数,而且都有名额限制。中职院校一般与大专院校联办,学生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入学,在学习中职课程的同时,套读大专课程等,以取得大专学历。在这些方面,学校应该积极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灵活的入学录取方式,直接招收技工院校优秀毕业生继续升学。
(2)多元化办学。据统计,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初、高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技工院校的招生数量也将呈下滑趋势。为此,技工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由注重学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功能转变,实现技工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一是拓宽多元化招生渠道,招生对象不仅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而且要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二是学制管理多元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分制,对不同层次、不同目标要求的学生或在职人员,采取全日制、半日制、学时制等灵活的学习时间和面授、函授、网络授课等多种教学组织形成;也可改革传统的固定学制,采用弹性学制,学生既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又可以分阶段学习、业余学习等,以学完规定课程达到相应水平为毕业标准。
2.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注重社会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改革。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是基本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本位的观点真正体现了面向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
反思我们的技工教育,学校一般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方法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是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得以充分实现的前提,技工院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例如,与同龄及非同龄人的相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评估的能力等,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参加社区义工服务、项目教学小组、企业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并有意识地加以辅导。另外,技工院校应通过环境管理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学校的组织结构、办学理念、教学体系和全员的日常行为之中,通过创建环保型校园,以环境文化育人;营造环保型校园文化,以精神文化育人;将环保教育内容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环保理念、又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
3.营造创新能力培养氛围
创新创造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虽然学校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并开设创新发明育成课程的学校很少。台湾技职院校专设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场所,由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辅导,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捕捉创新设想,师生共同参与发明创造,并大力宣传、奖励学生的发明创造。这种形式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可以借鉴台湾技职院校的经验,先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开始,从营造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做起,从大力鼓励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开始,建立长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目标。
4.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方式,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它既是技工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已经形成了很有特色和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但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制度,校企合作对于很多非行业或企业办的技工院校来说,还是一厢情愿、困难重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技工院校更应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可以通过设立由行业企业相关人士参加的教育教学督导机构或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咨询会议、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共建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共享师资资源等形式,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朱荣欣,朱振欣.教师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
关键词:技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立校之本
职业教育在我国台湾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简称为“技职教育”。多年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台湾技职教育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改革、调整,形成了独特的技职教育体系,被公认为是创造台湾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对台湾技职教育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考察交流,对台湾技职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台湾技职教育的显著特色
1.立交桥式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显著特色就是构建了普教和职教相通、办学模式多元化、升学方式多渠道、培养层次多样化的立交桥式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层次、多学制办学。台湾的技职教育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分为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三个层次。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这三类职业院校继续学习。
高级职业学校(高职):学制3年,按专业设置分为工业、商业、农业、艺术等类别。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以进入技专校院如科技大学、技术学院、2年制专科学校为目标,高职强调培育专业人才与实务技能,有些学校还要求学生必须要考取丙级技术证书方可毕业。
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2年(二专),以教授应用科学与技术、培养中级实用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
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是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教育机构,根据招生对象不同,学士学位班学制分别为4年制(四技)和2年制(二技),还附设有2年制专科学校(二专)。科技大学亦可设置研究所,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等研究人才。
(2)选择生源多样、入学方式灵活。台湾技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渠道多样。4年制(四技)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2年制(二技)主要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专科学校(二专)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
入学方式灵活、渠道多。一般有申请入学、推荐甄试、联合登记分发、联招、独立招生等几种。
(3)学习方式多元化。台湾技职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按学习方式设有日间部、进修部、夜间部,为在职青年提供多元进修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假日及休假时间上课,不影响其工作时间及经济来源。
2.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从与技职院校的交流中笔者感受到,台湾技职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列在首位,通过强化学生辅导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如打造环保、节能的绿色校园等,使学生对世界有热情、对自己有期待、拥有身心健康的服务社会人生观。如笔者考察的一所公立科技大学,其每个专业(系)的教学目标中都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关怀、专业智能与国际视野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开设人文关怀课程、提供优质的学生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担任社区义工、自愿者等社会公益服务者,营造和倡导互助和谐的社会风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具有团队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把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作为立校之本
考察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不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首先向参观者展示的是本校学生在创新设计、发明创造及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奖励。台湾技职院校将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发明能力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其列为每个专业的必修公共课。学校将学生按学科专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并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将“让学生感觉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发明家”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创新创造开发课程中。有的院校在教学大楼中心最醒目位置设立创新育成中心,将学生创新设计作品、专利发明产品珍藏其中,作为学校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成果向参观者展示;有的学院则尽可能收集市场上具有创新意义的小产品展示在创新培养中心,以启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灵感,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敢于想像、敢于创造。由于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技职院校的师生在创造发明及获得专利方面硕果累累,屡次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等国际竞赛中获得大奖。
4.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
台湾技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和互动关系。各专业(系)都与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一方面是师资互动,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师任专业课教师、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等方式,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趋势,掌握用工需求,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技职院校的科研资源,与院校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互惠互利。
二、台湾技职教育的启示
1.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
(1)拓宽技工院校学生的升学渠道。目前,大陆技工院校毕业生升学渠道少,直接从中等职业院校招录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高等职业院校屈指可数,而且都有名额限制。中职院校一般与大专院校联办,学生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入学,在学习中职课程的同时,套读大专课程等,以取得大专学历。在这些方面,学校应该积极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灵活的入学录取方式,直接招收技工院校优秀毕业生继续升学。
(2)多元化办学。据统计,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初、高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技工院校的招生数量也将呈下滑趋势。为此,技工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由注重学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功能转变,实现技工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一是拓宽多元化招生渠道,招生对象不仅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而且要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二是学制管理多元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分制,对不同层次、不同目标要求的学生或在职人员,采取全日制、半日制、学时制等灵活的学习时间和面授、函授、网络授课等多种教学组织形成;也可改革传统的固定学制,采用弹性学制,学生既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又可以分阶段学习、业余学习等,以学完规定课程达到相应水平为毕业标准。
2.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注重社会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改革。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是基本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本位的观点真正体现了面向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
反思我们的技工教育,学校一般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方法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是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得以充分实现的前提,技工院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例如,与同龄及非同龄人的相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评估的能力等,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参加社区义工服务、项目教学小组、企业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并有意识地加以辅导。另外,技工院校应通过环境管理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学校的组织结构、办学理念、教学体系和全员的日常行为之中,通过创建环保型校园,以环境文化育人;营造环保型校园文化,以精神文化育人;将环保教育内容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环保理念、又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
3.营造创新能力培养氛围
创新创造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虽然学校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并开设创新发明育成课程的学校很少。台湾技职院校专设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场所,由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辅导,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捕捉创新设想,师生共同参与发明创造,并大力宣传、奖励学生的发明创造。这种形式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可以借鉴台湾技职院校的经验,先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开始,从营造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做起,从大力鼓励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开始,建立长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目标。
4.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方式,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它既是技工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已经形成了很有特色和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但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制度,校企合作对于很多非行业或企业办的技工院校来说,还是一厢情愿、困难重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技工院校更应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可以通过设立由行业企业相关人士参加的教育教学督导机构或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咨询会议、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共建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共享师资资源等形式,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朱荣欣,朱振欣.教师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